馮友蘭之女宗璞:受大哲學家影響至深的作家(圖)

2020-12-14 搜狐網

  1980年到1990年,在雙目基本失明的情況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完成了150萬字的《中國哲學史新編》。1985年到2000年,同樣在燕南園三松堂馮友蘭書房,同樣在雙目基本失明的情況下,同樣花了15年時間,同樣用口授的方式,馮友蘭的女兒宗璞完成了100萬字的長篇小說《野葫蘆引》的第一、二卷。其中《野葫蘆引》第二卷《東藏記》於今年5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73歲的宗璞告訴記者,她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完成這部長篇小說。

  5月24日,記者來到了北大燕南園三松堂。推開柵欄門,走進去,按響門鈴。開門的是宗璞本人,她帶記者進入如同迷宮般的馮友蘭故居。精神矍鑠的宗璞,看不出一點暮氣。更讓人感覺不到她是頭暈眼花,體弱多病。

  宗璞的先生蔡仲德是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女兒馮珏是搜狐網副總裁。

  讓宗璞感到遺憾的是,門前的三棵松樹,有一棵已經枯萎了。

  馮友蘭能以95歲高齡完成巨著,與宗璞悉心照顧分不開

  宗璞告訴記者,80歲以後,父親馮友蘭就逐漸失明,病情越來越嚴重,身體也越來越差,但對於學術研究樂此不疲。花了15年時間,雙目失明的馮友蘭以95歲的高齡完成了巨著《中國哲學史新編》。這在哲學史上是一個奇蹟。1990年11月26日,馮友蘭與世長辭。

  這奇蹟有宗璞很大的功勞。

  馮友蘭生前曾感嘆:「我一生得力於三個女子——母親、妻子和女兒。」

  馮友蘭的妻子任載坤畢業於北京女子師範學校——當時的女子最高學府,但她把一切都給了這個家,默默擔起了所有的俗務,直到1977年去世。作為數十年都生活在馮友蘭身邊的女兒,宗璞是「秘書、管家兼門房,醫生、護士帶跑堂」。母親去世後,宗璞接過了母親的重擔。儘管她自幼體弱多病,儘管她並不擅長掌勺烹飪,可她盡心盡力,支持父親完成巨著。她自己的多卷長篇《野葫蘆引》第一卷《南渡記》早在1988年即出版,但為了照顧父親,宗璞一擱多年,直到2000年底,才完成第二卷《東藏記》。

  馮友蘭對女兒影響至深,但並沒有使女兒走上研究哲學的道路

  馮友蘭是個大哲學家,深受父親影響的宗璞卻沒有走向研究哲學的道路,而是成了一位著名作家。

  1928年7月26日,馮宗璞生於北京。最早她居住在東城門外,故居現在已經拆遷。前幾天,宗璞在先生蔡仲德的陪同下去特地去故地重遊,結果只看到一片廢墟。

  後來,宗璞隨父母生活在清華、北大、昆明西南聯大,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外語系。宗璞先後在中國文聯、《文藝報》、《世界文學》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寫作是她最大的愛好。

  她的創作一如她的為人——真誠、樸實、嚴謹。宗璞在小說、散文、童話等領域裡都出類拔萃。她從1974年開始發表小說,著有長篇小說《野葫蘆引》(一二卷),中篇小說《三生石》,短篇小說《紅豆》、《魯魯》、《我是誰》等,散文集《宗璞散文選集》、《鐵簫人語》、《三松堂漫記》、《風雨綴墨》、《水仙辭》等。

  她以小說《紅豆》一舉成名,也因此挨過大批判。她的散文自成一家。她認為,一篇好的散文,要有真情,要有思想,文字一定要優美。王蒙認為,能夠把童話寫成散文詩而不去靠攏民間故事的作家,除了安徒生外,只有宗璞。總之,宗璞的小說、散文、詩歌無不體現出一種「蘭氣息,玉精神」。

  記者:「你為什麼不從事哲學工作?」

  宗璞:「我沒那本事,而我更喜歡文學。」

  記者:「你父親有沒有傳授你哲學的意思?」

  宗璞:「沒有,他是不管的。」

  就是那麼簡單,宗璞走向了與父親幾乎完全不同的道路。

  記者:「你和父親在思想上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宗璞:「我們是兩代人。」

  「不要怕,我做完了我要做的事,你也會的。」我的心聽到他在說

  最近有多件事情讓宗璞高興,有兩件是關於父親的:馮友蘭學術研究會剛剛成立,馮友蘭雕塑最近在北大、清華兩地揭幕。有兩件是關於她自己的:她的《野葫蘆引》第二部《東藏記》出版;同時,《宗璞散文全編》也即將出版。對宗璞來說,關心父親的事情甚至更甚於關心自己的事。

  馮友蘭究竟對宗璞有哪些影響呢?

  著名作家王蒙曾說過:「(馮友蘭)在運動連年的那個年代,又常常被置於聚光燈下或最高關懷下,馮老需要怎樣的忍辱負重,需要怎樣的堅定和沉著,才能致力於這樣一部大著作(指《中國哲學史新編》)的寫作。」

  宗璞告訴記者,從50年代起,馮友蘭受到了各種各樣的不公正待遇。不了解當時的背景,很難知道其中的實質。但父親在各種惡劣的環境下做到了「不發瘋,不自殺,不懈怠」,努力做自己的事。當我很多時候不想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常常想到父親的這種精神。這是與他的恆心和專心分不開的。

  2000年春,宗璞連續做了三次手術。在做第三次手術的時候,她懷著極大的恐懼,因為怕自己變為盲人:「我怎能忍受那黑洞裡的生活,怎能忍受那黑暗、那茫然、那隔絕。」

  宗璞是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的:「一個夜晚,我披衣坐在床上,覺得自己是這樣不幸,我不會死,可是以後再無法寫作。模糊中似乎有一個人影飄過來,他坐在輪椅上,一手拈鬚,面帶微笑,那是父親。『不要怕,我做完了我要做的事,你也會的。』我的心聽見他在說。此後,我幾次感覺到父親。他有時坐在輪椅上,有時坐在書房裡,有時在過道裡走路,手杖敲擊地板,發出有節奏的聲音。他不再說話,可是每次我想到他,都能得到指點和開導。」

  宗璞做了手術後的感覺是這樣的:「我做了手術,出院回家,在屋中走來走去,想傾聽原來的父親臥房裡發出的咳聲,但是只有寂靜。我坐在父親的書房裡,看著窗外高高的樹。在這裡,父親曾坐了33年。無論是否成為盲人,我都會這樣坐下去。」

  在同一間書房裡,在同樣的失明情況下,父親完成了《中國哲學史新編》,女兒完成了她的《野葫蘆引》一二卷

  歷史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馮友蘭雙目失明,花了15年時間寫出了《中國哲學史新編》,而他的女兒宗璞也是在雙目基本失明的情況下創作她的《野葫蘆引》。

  他們同樣依靠助手口授寫作,不同的是,馮友蘭的助手用筆錄,而宗璞的助手則使用電腦。

  1990年起,宗璞就患有白內障。1999年做了白內障手術。2000年,由於視網膜脫落,做了三次手術。最終,宗璞告別了閱讀。

  《野葫蘆引》是一部抗戰題材的長篇小說,分為《南渡記》、《東藏記》、《西徵記》、《北歸記》四部,共100萬字。

  為什麼把該書的總標題取名為《野葫蘆引》呢?宗璞說:「因為不知道寫什麼,不知道葫蘆裡賣什麼藥。」

  宗璞告訴記者說:「這幾年我身體不好,也不知道該寫什麼,是不是寫。在這個問題上,我的親友們也分成了兩派。但我認為必須寫,因為我覺得不寫就對不起這段歷史。我決定寫,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父親到了80歲才寫《中國哲學史新編》。」

  宗璞說,如果不生病,她能夠在自己75歲的時候寫完《野葫蘆引》。

  宗璞帶記者來到了馮友蘭生前使用的書房。

  書房並不大,但讓人感覺到歲月的滄桑和歷史的沉重。宗璞最得意的是父親為她寫的對聯:「高山流水詩千首,明月清風酒一船。」這幅對聯寫於80年代。馮友蘭在落款裡說:是為「苦女」而寫的。

  但宗璞一直以此為樂。

相關焦點

  • 《宗璞文學回憶錄》:心如璞玉,以真性情寫好文章
    宗璞,原名馮鍾璞,是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從小在北大燕園裡長大的她,深受最高學府的文化薰陶,從《霞落燕園》、《人老燕園》,我們看到,北大的幽靜深邃的環境,孕育了她此生的滿腹才情。01人雖已逝,記憶永在讀宗璞的作品,令我最受感動的是她筆下寫的對親人、友人回憶的文章,回憶著與他們過往的點滴,記錄著他們的音容笑貌
  • 茅獎系列之宗璞|《野葫蘆引》:要在葫蘆裡裝宇宙
    無論是從當代文學史角度,還是對宗璞個人來說,「四記」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對這樣一部心血寫就的巨著,讀者需要保持與之相配的閱讀與研究的態度。事實上,《野葫蘆引》並不是一部容易看懂的小說。這是一個充滿複雜與矛盾、極富暗示性和悲劇性的文本。敘事的表層時間是1937年至1949年。深層時間,也就是敘事的話語時間則是從1985年至2017年。
  • 哲學家馮友蘭十句名言,句句富含濃厚的哲理性,讀懂可以啟迪人生
    在北京大學開辦哲學專業的第二年,迎來了一位在我國哲學史上不可磨滅的大人物,他便是馮友蘭。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馮友蘭的十句哲理名言,句句蘊含大智慧,領悟後定能受用終生。說起哲學,還有點內容想聊聊。「哲學」這個名詞是外來的,據說是一位名字叫西周的日本啟蒙思想家第一個將英文單詞phibsophy翻譯成「哲學」的。
  • 論宗璞和她的小說《紅豆》
    她是中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短篇小說《紅豆》和《弦上的夢》的女兒,也是第三位施耐庵文學獎的女兒。他的父親馮友蘭出生於一個學者家庭,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西南聯大。他陪父親去湖南,當時,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遷至長沙,並建立了長沙私立臨時大學,他被轉到昆並改名為西南聯合大學。
  • 宗璞談《中國哲學簡史》:太上老君煉出來的仙丹
    「歸於內心的平靜」打動樸槿惠  「這本書原是60多年前,馮友蘭在美國大學開講座,向西方人講授中國傳統文化的英文講稿,所以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英漢中國哲學簡史》的出版主持江奇勇說。  而將這本書帶到當下大眾面前的,是樸槿惠的一句話。  身為韓國第一個女總統,樸槿惠的故事很傳奇。
  • 名家談閱讀特輯——宗璞
    宗璞 當代作家。 代表作有《紅豆》《紫藤蘿瀑布》《野葫蘆引》等。 宗璞,原籍河南唐河,生於北京,中共黨員。1947年開始發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曾在《文藝報》、《世界文學》編輯部工作,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作協第四屆理事,第五屆全委會委員、主席團委員,第六、七屆名譽委員。 抗戰爆發時,她隨父赴昆明,就讀西南聯大附屬中學。1945年回北京。
  • 女哲學家為什麼幾乎沒有?哪些因素在影響著女性成為哲學家?
    哲學家都在歷史中,而歷史中女性地位就是不高啊。尼採各行各業確實存在性別歧視問題。不過,在自然科學界,這幾年女生的佔比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起碼我周圍是這樣。這些女碩女博做事普遍比男性勤,細,穩,競爭力極強。有些做起領導來也不含糊,要能力有能力,要脾氣有脾氣,可以說,個頂個都是條漢子。
  • 馮友蘭丨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馮友蘭,字芝生,一八九五年十二月生於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祁儀鎮。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一九一八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一九二四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歷任清華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屆政協委員,第六至七屆全國政協常委,取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裡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一九九零年十一月病逝於北京友誼醫院,享年九十五歲。
  • 馮友蘭:人生有四重境界,境界決定了人生格局
    1馮友蘭(1895-1990),字芝生,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歷任清華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等職,著有《中國哲學史》、《貞元六書》等,是20世紀中國哲學界的重要經典。錢鍾書先生說:「做人的成功,不僅意味著事業上取得成就,還包括人生境界的提升。」
  • 林語堂說,什麼使中國人成為哲學家的?不是孔子,而是老子
    德國思想家卡爾·雅斯貝爾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提出了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間,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間,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是人類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時期。在軸心時代裡,各個文明都出現了偉大的精神導師——古希臘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們,古印度有釋迦牟尼,中國有孔子、老子……他們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也一直影響後世的人類社會。
  • 馮友蘭告訴我們答案
    圖|《中國哲學史》作者馮友蘭在第一章就提出:哲學的任務是什麼?圖|《理想國》作者柏拉圖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說,哲學家必須從感覺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哲學家到了理智世界,也就到了天地境界。
  • 對山治影響至深的三人,其中一位是可男可女
    各位小夥伴大家好,歡迎閱讀《對山治影響至深的三人,其中一位是可男可女》,如果你喜歡此文章的話,請給小編點個讚!山治,草帽海賊團的主要戰力,同時也是一名廚師,肩膀上扛著整條船人的胃,而在《海賊王》中,就有這麼三位對山治影響至深的人物,其中兩位是「父親」,一位是人妖,下面就來聊聊為什麼這三位人物會對山治有影響。
  • 「馮友蘭」毛主席在回信裡說的那句話,讓他想了三十多年才想明白
    其著作《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都是20世紀中國學術的重要經典,對中國現當代學界乃至國外學界影響深遠。如去對於馮先生的書沒有系統地看過,只是對於先生的一些言論知道一些,比如,他曾經引用張載的四句話來說明中國哲學的使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此哲學家所自應期許者也。」
  • 心摹神遊精神的澄明之境——讀薛曉源世界著名哲學家文藝家肖像...
    哲人的思想始終是人類走向未來的明燈,指引芸芸眾生祛除迷惘,明淨心智,渡至智慧彼岸。誠如老子《道德經》開篇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尋「道」不僅是東方大哲的追求,亦為西方大哲的追求。在老子那裡,「道」有無相生,玄之又玄,卻是洞悉宇宙與萬事萬物的理念和方法。
  • 古希臘時期的女性哲學家
    我們連最著名的古希臘時代女性哲學家的思想也知之甚少,還有可能探索她們的思想嗎?此外,即使是希帕提亞這樣知名的哲學家,我們甚至沒有歷史文獻可證明其哲學論述確實出自女性。受過教育且懂得思考的古希臘女性哲學家,她們真的存在過。然而,如果我們將目光轉向古典時代晚期,女性在古代哲學界的地位變得大不相同。特別是男性基督教作家將女性描寫為成熟的哲學家,而不是單純把女性與家庭連結。最好的兩個例子是希波的奧古斯丁,他在公元五世紀左右用拉丁語寫作,以及尼撒的貴格利,他比前者早一至兩代以希臘語寫作,兩人皆推崇有智慧的女性家族成員。
  • 三位民國大師之女落榜,他們的先生之風,卻成就了清華的山高水長
    林徽因是我國著名的建築師,詩人與作家,並且她的生平坎坷,但她的才華也被後世冠為「民國的傳奇女子」之稱。梁再冰這個名字溫婉而又爾雅,可以看出梁思成與林徽因希望自己的女兒冰清如玉,並且這個名字在當時會使人覺得此女子必定生活在大富大貴之家,並且其家室也確實如此。
  • 成瑋|分道合擊: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佛學部分的兩篇書評
    1935年版《中國哲學史》馮友蘭晚年回顧自著兩卷本《中國哲學史》,承認其弱點之一,在「講佛學失於膚淺」。林志鈞看過書稿坦言:「講也就是這麼講,可是總覺得不是那個樣子。」(馮友蘭《三松堂自序》,三聯書店,1989年,227頁)馮著談佛學,集中於東晉至唐一段,見下冊第七、八、九章,十章三節又略提及。問世後各家書評,對此大都語焉不詳,惟有兩位佛門弟子力辨之。
  • 2019中國網絡文學作家影響力榜發布 IP粉絲文化時代特徵凸顯
    其中,男頻作家愛潛水的烏賊憑藉王牌作品《詭秘之主》從去年的25位躍居今年榜首,穩居榜單前十的會說話的肘子、10年厚積薄發以作品《牧神記》刷屏各大榜單的宅豬,入選2019福布斯「30歲以下精英榜」的亂,以史詩型玄幻見長的淨無痕等均是中生代作家崛起的代表。對比去年的榜單,今年榜單中也不乏「黑馬」。
  • 完全沒有哲學家的感覺,「末日曙光」公布女性配角謝楓樺人設圖
    完全沒有哲學家的感覺,「末日曙光」公布女性配角謝楓樺人設圖 動漫 178ACG ▪ 2017-08-21 1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