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哲學家,多數科學領域,女性所佔比例都不大。表面上來說是對女性的歧視,探究本質來看,女性的生理結構決定了她們的生育艱苦,要突破領域層次,是件極大的困難,好在女權覺醒,聲張自己的權益,未來的世界,男女的比例不會太過於失衡。但田園女權的存在是種禍害,一方面對男性的迫害,一方面對女權的損害。
因為現在哲學已經是一種死亡學科了,大家都喜歡的霍金也說:哲學已死。現在的哲學專業,只不過是學哲學史。哲學家都在歷史中,而歷史中女性地位就是不高啊。
尼採
各行各業確實存在性別歧視問題。不過,在自然科學界,這幾年女生的佔比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起碼我周圍是這樣。這些女碩女博做事普遍比男性勤,細,穩,競爭力極強。有些做起領導來也不含糊,要能力有能力,要脾氣有脾氣,可以說,個頂個都是條漢子。
社會很有意思,女生想要和男生競爭,就有很多人開始拉女生下去,反而鼓勵女生做弱勢,並且予以利益,造成了同一水平的男女,女生下限要比男生高,但是上限相對低了一點,就造成了,女生在中層性價比最高,再往上阻力就特別大,答主賽跑那個比喻很形象,這個社會大部分觀點還是把男生塑造成一個賽跑的人,從出生就告訴男生滾去跑去,跑不完別回來,反而女生被影響著說跑個一半就行。作為一個男孩有時也覺得,並不公平!
羅素
最近在家聽了很多兒歌,發現裡面好多提到爸爸的歌詞,比如「賺得多、花得少、日常很忙」之類的。想了想,其實在這樣的社會觀點裡,男性也是辛苦的,方式不一樣而已。因此看到男女對立,總覺得灰燼和塵埃你必要相互憎恨。
女性要是在男性構建的舒適區裡生存,可以活得非常舒服。但是當她想要突破這個天花板的時候,阻力難以想像。哲學算是貴族學科了。基於日後經濟方面的壓力,如今選擇哲學的男生並不多(其他冷門專業也是如此)。而女性由於社會對她們經濟方面的期望小一點,更容易選擇這些冷門專業。但是,隨著學術生涯發展,其他社會壓力(生育、婚姻、年齡)就開始壓迫她了,逼她考慮其它的事情,這些問題並不容易解決。而同時,男性這方面的壓力則會小一點(只要接著讀,總能出頭,經濟壓力也可以解決),以後的生活裡,影響他們搞學術的外界壓力就不多了。所以,參加跑步的女生比男生多,但放棄的人也多。相比之下,男生更容易跑到最後。
亞里斯多德
女生要真正去和男生競爭的時候,就會發現不僅僅是競爭的難度了,還有外界不希望女生競爭的難度,假如,100米路程,外界對女生的期望是70米,前30米有些還送個自行車,跑40米,但是70-100米這裡就開始加大難度,背後很多人開始要拖著汽車,難度係數越來越大。男生基本上就是前10米給你個自行車,後面90米開始跑步,一路跑到終點,難度基本保持穩定。我一向很不喜歡用「科學家男女比例」、「國際理科類競賽金牌男女比例」、「x學家、xx系等等男女比例」所謂數據來證明什麼——女性理科思維就不如男性了,女性鑽研得就不深了云云。
這些數據毫無參考價值,怕是各位忘了女性從深閨裹腳習女德、相夫教子不聞天下事的封建道德束縛脫離到今天算是普遍能上學工作(不包括仍有偏遠落後地區墮女胎、不讓女孩上學等現實情況)也才過了一百多年。更別提我國落後的自然科學研究是從晚清京師大學堂才開始成立第一個數學系、物理系之類。一百多年,相較於人類文明誕生的千年,相較於科技開始改變命運的數百年,算是寥寥無幾。然後人們在女性開始創造財富構造世界時,開始用這一百多年與千年、百年比較,告訴她們女性「一直」不行,也真的是有趣。即便我受到了高等教育,也依然不能避免用有色眼鏡看待女性。
柏拉圖
我們本科時候,老師講阿倫特,相比於其他男性學人的風流韻事,女性學者的私人關係問題更能吸引我的注意力。這不就是一種結構性的心靈鋼印嗎?我覺得核心問題在於男性突破家庭制約投身事業的成本遠遠低於女性,反之女性放棄事業投入家庭的成本也遠小於男性,於是性別身份的不斷固化居然成了一種利益計算後的理性選擇。
解決的關鍵在於跳出性別身份的圈子,讓女性投入事業的成本降低,讓男性投入家庭的成本也降低,後面的我一時半會想不出來了,大家一起想想吧!可是作為哲學的最高樂趣以及榮譽難道不就是研究第一順位問題並取得成果麼。雖然現代哲學已經直接奔向第二順位問題,因為第一順位人力所不能及。 不過絲毫不影響整體女性缺少思辨能力以及追求純粹理性和世界運行規律這一結論。
至於提到的這個關懷,倫理上的哲學。的確可以納入哲學體系中,但很勉強。 畢竟比起探究宇宙和世界的運行規律,人類已經夠渺小卑微了,更不要說卑微的人類的倫理了。從這個角度了來看就回到了前邊所提到的,女生並不適合研究形而上的哲學。
我的感覺就是之前的哲學理論都很高度抽象,注重邏輯推理,但是和實際出入不小。哪怕是落到倫理學層面也是這樣,比如邊沁和密爾的功利主義有天然缺陷,正義論裡面假設的無知之幕現實中根本不存在。但是到關懷倫理的時候,我確實感受到了實在的能改變世界的思想力量。
這是人類天性使然,男人們吃飽了會聚在一起,要麼進行體育運動,要么喝酒抽菸吹牛。女人吃飽了聚在一起?那可聊的就多了,反正就是不會很嚴肅的討論哲學問題。還有,說句實話吧,現在的哲學體系,都是男性思維邏輯構建的,女人理解起來就很費勁,真要做出建樹?那就更難了。這和玩遊戲還不一樣,遊戲只要有天賦肯花時間(氪金)就能玩好,但是哲學這種東西。真不是女人能隨便理解並玩好的。還有就是,現代的哲學體系,對女性真的不是特別友好。
本來就因為邏輯方向和方式有差異,女性學習男性構建的哲學體系就有一些障礙,再加上男性屬於先發者,構建的哲學體系已經相對完善,現在還要求後發一方的女性有建樹,這就有點強人所難。也許以後女性可以構建出另一套女性版本的哲學體系,但現在,真的不能強求。哲學的發展也是需要時間,需要過程的。但女性哲學體系正是缺乏時間,也缺乏足夠的優秀女性去構建。
黑格爾
就好比男性和女性比賽建房子,男性一方從兩三千年前就開始打地基,到現在,房子已經快封頂了。女性一方呢,因為受教育和各種原因吧,現在還在打地基階段,而且,人數也不存在優勢,甚至可以說是完全劣勢。這就導致惡性循環,讓屬於女性的哲學體系不能進入良好的發展過程,導致大幅度落後男性哲學體系的發展。即使有個別優秀的女性,能做出建樹。
但是,哲學這一塊,幾乎所有的規則和標準都是男性制定的,這對女性就更不友好了。強行要求女性在男性主導的哲學體系內有建樹,只能適得其反,搞出不倫不類的女性版本。這對之後女性哲學體系的發展可能障礙性更大,畢竟——男性哲學和女性哲學,真的是兩個體系。
盧梭
這個問題可以通過思考同類型問題來解答:譬如「為什么女政治家很少」「為什么女CEO很少」之類。無論從前還是現在,哲學家的圈子也同樣是人的圈子,性別壁壘是很多圈子普遍存在的問題。但確實很多女性少數的圈子,現在也漸漸更加開放和包容了。「某特定性別天生就是擅長XXX」這種論調去回答問題的人,請尊重個體差異性。
根本的還是要反對一種標籤化。另外如果支持某種「因為男性女性有某某差異,所以我們要將男女作為兩個部分分別賦予權利」的邏輯,諸如「因為聰明人和笨蛋有差異,所以要把聰明人和笨蛋分成兩個部分來賦予權利」這種感覺的邏輯自然也是合理的,並且從實踐上來說,大部分男權主義者也都是一定程度的表達。
不過稍微特殊一點的是,這種標籤化是一種完全經過男權化的標籤化,所以它總會在適合的時候止步,比如最多細化到男女,但絕不細化到男性之間的強弱之分,比如男性標籤下的貢獻是全體男性共享,女性標籤下的貢獻則是只有那些貢獻的人是「真正的女權」,其他人不僅不能享受到這個貢獻,還要因此被進一步貶低。
阿基米德
我突然覺得很可悲,因為我雖然並不是哲學學科的人,但我姑且憑藉興趣看過一些哲學著作以及兩本哲學史(都是一直從古代到近代的較厚的書)。一本嚴肅一些的一本輕鬆一些的。在我的回憶裡這些書中對於女性哲學家的記錄居然少得可憐,甚至連隻言片語都沒有。
哲學畢竟是一門解釋世界的學科,倫理只能算是一個其中一個角度。人類歷史上能算得上哲學家的人,本來也不多,至於女性能不能稱成為哲學家,而且有地位,最重要的還是有沒有一套成熟的解釋世界,認識世界的理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