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奧納多.達.芬奇傳》是一本以達文西7200多頁筆記為線索,介紹達文西是如何結合自己的好奇心、觀察力和想像力,成為多學科領域天才的過程。
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為當代著名傳記作家,世界傳媒巨頭 CNN 公司的總裁。他只為有卓越成就的大人物立傳,並且這些傳記作品都成為了廣受好評的暢銷書。早期他寫過《班傑明·富蘭克林:一個美國人的一生》,還有《愛因斯坦:生命的全部》。當然,還有我們最熟知的, 2011 年出版的《賈伯斯傳》。
十句話概括本書:
1、好奇心是探索所有自然未知事物的最佳原動力。
2、終身學習是達文西一生踐行的目標。
3、藝術與科學是相互融合的,繪畫可以成為科學的描繪手段,科學的實踐又可以促進藝術的深度。
4、不被宗教迷惑,性取向使得他的繪畫人像雌雄難辨,一生與女人無緣卻畫出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5、如何培養觀察力,就是觀察細節,在完全記住這個細節後再進行另一個細節的觀察。
6、想像力與藝術結合,可以開發出眾多領域的創新研究。
7、每日堅持寫筆記,這個筆記可以是任何內容,不只是文字,還可以記錄速寫、數學、幾何學、發明、機械、水利、鳥類、植物、地質學、水流、武器。
8、繪畫中人物對事物的心理反應,可以通過表情、肢體動作表現出來。
9、運用建築中的透視原理,可以在繪畫中表現出穩定的金字塔構圖。
10、運用霧狀暈塗法,模糊掉生硬的輪廓,顯得過渡自然,人物柔美。
因為達文西的故事廣為流傳,這裡就不詳細講述,而是探討幾個傳記中的問題:
1、為什麼有那麼多未完成作品?
達文西一生都喜歡修改自己的作品,一直不肯交付贊助人完成品,總把作品帶在身邊,這個拖延症到底是為什麼呢?
達文西是個終身學習者,在學習到新的知識後,就會認識到作品原來的缺陷,需要重新修改或者彌補,在達文西心中,作品是隨著時間流動的,它永遠無法完美。
《荒野中的傑羅姆》就是如此,因為在後來的解剖學實踐中,了解到了頸部肌肉的正確位置和運動原理,達文西在30年後重新修正了這幅畫,讓它更趨於完美。
2、為什麼繪畫中雌雄不分?
在達.芬奇結束了學徒生涯,擁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之後,他的身邊總是圍著一群俊美的男性夥伴或者男學生,這些男性夥伴,可能是他肉體上的伴侶,也可能是在藝術上、思想上或者科學上,可與他互相激發、碰撞的靈魂伴侶。此時他已經完全脫離了青少年時期對性別的困擾。
現實生活中達.芬奇與許多年輕男子有實際性的交往,泰然處之,從不刻意隱瞞。
出生後不久,達.芬奇的母親有了自己的家庭,長期缺少母親的關愛,對達.芬奇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他一生幾乎與女性無緣,所以他會不斷在繪畫中尋找完美的女性,比如他臨死前還在不停修改的《蒙娜麗莎》就是這樣,現實中的女性已經對他失去了完美性。
在五個世紀前,達.芬奇就注意到了兩性之間的區別與融合,他對於性別這個議題做出了自己的另類思考和想像,在他的《肉身天使》這幅草圖中描繪的一位女性肉體身上,就長有一個男性勃起的陽具的圖像;他開始思考兩性之間的對立、中性和諧的各種可能性。他後來還對一系列的男性和女性生殖器官進行了解剖,並在繪畫中模糊了男性與女性之間的形貌與魅力,展現出雌雄不分的個體,這些審美方式一直都是當今藝術美學領域中,絕對前衛與現代的話題。
3、為什麼有那麼多的為什麼?
這依然是歸結於達文西的好奇心與終身學習,他對於新事物未知的知識,不是功利地詢問有什麼用,對於自己有什麼好處,而就是單純地想知道為什麼,從一個問題延伸出多個問題和多學科的思考,求知本身變成一種快樂的事情,他永不停止思考的腳步,也不劃定思考的邊界,放任自己被純粹的好奇心驅使,一個問題一直窮追不捨地追問下去,這也是造成他容易分心的原因之一。
也許為了弄清「為什麼」,達文西只有不停地追問「為什麼」,一直不停地觀察、思考、把感悟到的事情記錄下來,並在記錄過程中加深理解,學習到新知識後回到之前的記錄,更新筆記。
4、實踐出真知
達文西小時未受到正規傳統教育,童年成長中知識的獲得主要就是觀察和實驗法,他是一個十足的實驗信徒。
為了繪製出《維特魯威人體比例圖》,達文西測量了很多數據,比起前人,他畫得極為精細,在筆記裡的二十二條測量結果中,只有不到一半源引自維特魯威的著作,其餘的測量數量來自達文西對人體解剖和比例的研究,還提出自己的見解,更為精確地是他認為身高是腳長的七倍,而維特魯威認為是六倍。
為了研究河水流過堰堤時的情況,達文西想在亞諾河中潛水觀測,還特意給自己設計了一副護目鏡;為了觀察水流,他在衝擊的水流中混入小米或者紙莎草,這樣能更好地看到水流的路徑,在每次水流實驗中都會改變實驗的條件,比如先用礫石層,然後用沙層,再後來用光滑表面。
私生子的身份給了他自由的學習和想像空間,沒有被父親培養為公證人,不再子承父業,沒有受到傳統教育的束縛,處在文藝復興的黃金時代中,他可以盡情地發揮創造力;在佛羅倫斯的學徒生活中不僅學會使用繪畫這個工具來表達知識和科學,把現實與幻想融合到慶典演出當中,摸索出了明暗法和暈塗法,母親的缺失,性取向的特別,使得他對於兩性有了另類的思考和想像。
好奇心、觀察力和想像力是達.芬奇一生不斷創新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