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在抖音上看到一個惹人笑不停的視頻,一位新手爸爸抱著剛出生的寶寶,全身拿捏,不知道如何是好。不敢用力,生怕弄疼寶寶,不會抱娃姿勢,兩手在腰間拖著寶寶,看上去很想笑。
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做新手媽媽的樣子,說實話,誰都是這麼走過來的,面對剛出生的寶寶,不會帶、不敢亂動、焦慮又好奇,各種問題、情緒包圍而來。
前些天鄰居家剛生了一個小寶寶,看到寶媽發的朋友圈,「這娃天天投降式睡覺不累嗎?從出院回家這姿勢就沒變過。」
為什麼寶寶睡覺會把手舉過頭頂?
有心的寶媽都會有一個發現,寶寶睡覺喜歡把手舉過頭頂,剛做寶媽的時候也對這個現象很好奇,問我媽媽怎麼回事,她一句「小孩不都這樣嗎,再說了你讓他做別姿勢他也沒那本事啊!」哦,是哦,寶寶也是不得以啊,這麼小不會翻身。「快快長大吧,會翻身就不累了。」我自言自語到,還認為他那樣睡覺很累。
等孩子再大一點我發現,即使他會翻身了,還是會平躺著雙手舉過頭頂的投降式姿勢睡覺,哪怕現在小寶兩歲多了,只要平躺著還是以這種睡姿為主,為什麼呢?我的理解和查閱結果是這樣的。
這種姿勢最舒服
孕後期,寶寶身體越來越大,子宮裡能活動的空間越來越小。知道寶寶們出生的時候為什麼大都在50釐米左右嗎,因為媽媽的子宮所能承受的最大長度就是35釐米,孩子蜷縮在肚子裡大約是35釐米,伸開腿就是50釐米左右。蜷縮在子宮那麼長時間,孩子的手一般都在頭部左右活動。
出生後,寶寶們躺在床上,也會自然地把手放在頭部兩側。這是最放鬆也是最舒服的姿勢。反過來說,寶寶能不能把手放在胸前,因為手臂不夠長,放不住。也不會把手放在身體兩側,因為在子宮的蜷縮的習慣還未改變。在還沒習得翻身本領之前,嬰兒睡覺的姿勢單一固定,就是兩手放在頭的兩側。
有安全感
寶寶出生來到世界上,是缺乏安全感的,因為一切環境都變了。每當身邊有什麼稍微大的聲音時,都會把他們嚇得兩手亂動。這是他們意識裡自我保護的動作。這也說明了睡覺時把手放在兩側他們有安全感。
在醫學上,把嬰兒受到驚嚇或睡眠中不自覺的兩手亂動這種現象被稱之為驚跳反應,是由於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導致的,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在嬰兒4個月左右會消失。
說到底,嬰兒睡覺時雙手舉起放在頭的兩側是特定時期的正常姿勢。是嬰幼兒舒適且有安全感的睡姿,新手爸媽不要擔心。
你注意過你家寶寶這種睡姿嗎?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