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筱沐
定稿:筱沐
紙尿褲的出現,解放了無數寶媽寶爸的雙手。
航天專家曾說,最初的尿不溼是專門給航天員設計的,後來通過不斷設計改進,才逐漸轉為民用。
目前為止,被大家提到最多的就是嬰幼兒紙尿褲。
不得不承認,在那個使用尿布的時代,洗尿布成了很多家庭最頭疼但又不得不做的事,畢竟孩子小,他們還不會控制排洩。
而一直到紙尿褲的出現,爸媽們才終於可以解放雙手,不用在寒冷的冬天還要給孩子洗「尿戒子」。
不過,雖然給寶寶穿紙尿褲很方便,但在使用方法上,很多新手爸媽還是掌握不好,導致孩子長大後出現了尿床現象。
小琳的兒子今年已經6歲了,早就到了戒紙尿褲的年紀,但因為家庭條件不錯,小琳老公就沒當回事,想著孩子穿紙尿褲能浪費幾個錢,所以就比較寵孩子。
在家裡有保姆,在幼兒園有老師,小琳的兒子就這樣一直穿紙尿褲到6歲,在收拾「殘局」的問題上確實比較省心。
眼看著孩子馬上就上小學了,再給他穿紙尿褲肯定會被同學笑話,想到這小琳夫妻倆決定立刻給孩子戒紙尿褲,讓孩子儘快適應沒有尿不溼的生活。
可誰知,這孩子晚上睡覺會自己偷偷穿紙尿褲,被爸爸發現強制脫掉後,又出現尿床的現象,為了這件事小兩口非常上火,孩子一時半會根本學不會控制排洩。
就這樣折騰到小學3年級,小琳的兒子才終於脫掉紙尿褲,終於不再尿床了。
分析
小琳的兒子之所以在6歲還要穿紙尿褲,主要就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行為培養的忽視。
紙尿褲只能當做一時的育兒工具,不能成為自己的「救世主」,更不能讓孩子產生依賴,不然孩子不僅不會正常排洩,對他們的自尊心也是一種傷害。
所以,無論是小琳夫妻還是所有新手爸媽,都應該警惕孩子使用紙尿褲的行為,穿錯紙尿褲,孩子長大後就容易頻繁尿床。
一直給孩子用紙尿褲有哪些危害?
過度依賴紙尿褲給孩子使用紙尿褲,會影響他們自主排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想尿就尿」的思維定式。
如果膀胱長時間無法得到鍛鍊,他們很可能會丟失控制身體的能力,長時間都無法學會自主排洩。
容易自卑上幼兒園的時候,如果老師照顧不過來這麼多孩子,稍不留神尿了褲子,孩子們很可能變得自卑。長時間學不會自主排洩也有可能導致自卑。
影響腿型發育穿紙尿褲的時候,孩子的腿型會受到限制,O型腿或者X型腿的情況會比較嚴重,如果長時間不戒掉,嚴重的走路都會被限制。
不會自主如廁孩子到一定年齡都需要上幼兒園的,雖然有老師看管,但那麼多孩子她們也照顧不過來,不會自主如廁的孩子就非常麻煩。
一般來說,孩子在3歲前就要學會排洩能力,此時括約肌已經發育成熟,再不鍛鍊如廁能力,會帶來很多麻煩。
出現哪些「徵兆」意味著要幫孩子脫掉紙尿褲?
寶寶感覺不舒服,經常用手抓著紙尿褲一般來說,寶寶在開始學走路的時候就會感覺紙尿褲不舒服了,但為了方便,還是可以接續穿。
但如果寶寶出現長期抓著紙尿褲不鬆手,或者喜歡撕扯紙尿褲,就說明他們可能存在牴觸行為,此時就可以慢慢戒掉紙尿褲了。
對上廁所表現出興趣隨著孩子不斷長大,他們會慢慢開啟很多新技能,當他們開始對爸爸媽媽上廁所這個舉動產生興趣時,就是幫他們戒紙尿褲的最佳時期。
通過引導的方法,讓孩子跟著爸爸媽媽學,在過程中告訴他們如何控制排洩,沒幾天他們就能學會的。
會主動說出生理需求當孩子們會主動告訴爸爸媽媽自己有生理需求時,就說明他們已經掌握控制排洩的技能,這個時候開始幫他們戒紙尿褲也是最佳時機。
如何快速幫寶寶戒掉紙尿褲?
首先,家長可以讓寶寶先了解什麼是馬桶,過程中可以藉助動畫或者繪本,讓他們能了解馬桶是用來做什麼的。
用最通俗易通的方式讓孩子明白,長大後需要掌握自己如廁的習慣,不能總是穿著尿不溼,孩子慢慢就能明白「尿尿需要坐在馬桶上」。
其次,選擇合適的時間,一般每年5到10月份是最佳時期,這個時候正好是夏天,天氣比較熱,寶寶穿紙尿褲也不舒服,新手爸媽可以藉助這個機會,儘快幫他戒掉。
另外,在培養孩子上廁所的時候,家長需要積極引導他們,戒紙尿褲的時候也不是給他們把尿,而是讓他們養成自己上廁所的習慣。
家長可以採用引導和表揚的方式,讓孩子在自行排洩後取得成就感,這樣他們會更願意自主排洩,儘快戒掉紙尿褲的。
總之,紙尿褲確實給新手爸媽帶來很多便利,但對寶寶的成長卻有一些影響,隨著寶寶的成長,新手爸媽要隨時做好幫他們戒掉紙尿褲的準備。
不然穿太久,孩子有麻煩,家長也不省心。
今日話題:你打算什麼時間給寶寶戒紙尿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