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馬井巷小學的21天好習慣養成計劃,不僅學生們要接受考核,努力累積積分,就連老師們也都在考核範圍內。在這場「大考」裡面,他們不僅將「光碟」和「節糧」行動落到了實處,還都「玩」得很開心。
據了解,飲馬井巷小學的學生餐採用的是配送營養餐,盛放米飯和配菜的盒子都是固定規格,因此要做到「光碟」有一定的難度。為此,9月一開學,學校大隊輔導員蔣老師和學生處吳老師,就針對該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新的21天好習慣養成計劃和德育教育積分制度,希望能最大程度地實現「節糧」目標。如今,計劃已經進行到了第二輪,孩子和老師們不僅習慣了這樣的考核,勢頭也越來越猛了。
/01/
只想要老師「光碟」起帶頭作用
沒想到她們傲嬌地比上了
「光碟」,是飲馬井巷小學對全體老師的要求。自推出「光碟行動」以來,該校的教師食堂門口就貼上了一張21天好習慣養成記錄表。每天中午,老師們只要光碟,就可以自己在這張記錄表上打一個勾,21天後,圓滿完成任務的老師,可以和學生們一樣,獲得相應的獎品。大隊輔導員蔣老師說:「我們老師都執行得很認真,第一期的時候都得到了教師工會給準備的一小袋米作為獎勵。有的老師覺得自己做得太棒了,一個勾已經不足以表達自己的優秀,還會忍不住在記錄表上給自己畫一顆星。」
記者到達教師食堂時,正是午餐時間。老師們陸陸續續進入食堂,拿起餐盤開始給自己打菜。蔣老師介紹,自從推行「光碟行動」以來,老師們餐盤中的飯菜明顯打得少了,情願不夠吃的時候再添加。食堂飯菜的供應上,也是一餐盤快打完的時候,再上新的一盤,真正做到了「吃多少打多少,吃多少做多少」。
/02/
只想要設立「節糧」小目標
沒想到62%的學生超額完成了
和全體老師的「光碟」目標有所不同,學生們的目標是「節糧」。
作為採用配餐制的學校,飲馬井巷小學在無法按照每個人的需求來配餐的情況下,依然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節糧」方法。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蔣老師著重介紹了該校「節糧」小妙招。9月開學時,學校提出了「節糧計劃」,給每個學生下發了一張評價表。這張評價表是需要孩子們帶回家去和家長一起完成的,簡單的說,就是根據自己平時的食量,設立一個為期21天的專屬於自己的「節糧計劃」。比如平時基本上能吃完的,就定下「21天全光碟」的小目標;平時只能吃一半的,就可以定下「21天吃半份米飯,一個菜光碟」的小目標。只要能達到這個小目標,就可以在班級的記錄表上打一個勾,做到全光碟的是畫一顆「星」。有的班級還給「星星」也分了級別,比如光碟了就畫一顆黑色的「星星」,在光碟的情況下就餐紀律、衛生情況等做得非常好就可以畫一顆紅色的「星星」。
那麼,這些 「小目標」最終都實現了嗎?據介紹,到了21天的約定之期,所有班級的評價表都匯總到一起進行了統一的檢查和結算。檢查的是每個班級,每個學生有沒有在認真執行,而結算的就是孩子們是否在21天中每天都能得到一個「勾」或者「星」。實現了小目標的同學們都能得到「節糧小標兵」的稱號,獲得第一期的節糧獎獎品——小南瓜一個。在第一期的「21天好習慣養成計劃」中,全校共有385名同學獲獎,得到表彰並領取了自己的小南瓜。
而這只是階段性的獎勵。為了讓學生們把這個習慣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蔣老師和吳老師特地制定了全新的德育教育積分制度——二維碼掃一掃,積分自動到帳。蔣老師說道:「德育積分包括崇德、慧智、健體、尚美、悅勞5個方面,『節糧』屬於崇德部分。只要孩子們實現了自己的『節糧』目標,就能得到一張『崇德』二維碼,帶回家後用釘釘掃一掃,積分就能自動到帳。每個班主任的釘釘裡面也有一個評價按鍵,可以給自己班裡的學生進行評價積分。這些積分可以在12月學校貿易節和六一兒童節的時候兌換獎品。」
記者在飲馬井巷小學門廳看到了陳列著的可兌換獎品。獎品的種類較多,每個獎品邊上還用飲馬井巷logo數量的方式標註了兌換所需要的積分。從吳老師處獲悉,一個logo表示50個積分,如果標註的是logo*2,就意味著需要100分才能兌換。這樣公開展示的方式,給了孩子們很大的動力,讓他們更積極地去完成「小目標」,獲得積分。
/03/
只想要培養「節糧」習慣
沒想到孩子們把習慣帶回了家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不少孩子不僅自己在學校實現了「節糧目標」,還把這樣的目標帶回了家,帶動了家庭的「光碟計劃」。
401班的馮舜說:「種糧食太不容易了,大水、乾旱都會影響產量。所以我們不能浪費糧食。」趙奕喬同學則說道:「我大多數時候都能做到全光碟,這是對農民伯伯辛苦勞動的尊重。我自己也種過青菜、蘿蔔、紅薯等,最短也要1個多月才能有收穫,太不容易了。」
401班的值日班長田小米說:「我在家裡面也是要求吃多少盛多少的,不能浪費糧食。」403班的王嘉懿則說道:「在第一期的21天好習慣養成時,我設立的『節糧』目標是吃掉一半以上。因為我都做到了,所以已經有60多分的積分。在家裡吃飯的時候,我們也都要做到不浪費。現在在我家裡,已經不用提醒就能做到光碟了。我們國家還有那麼多貧窮的地方,只要能節約糧食,我想也就是在幫助扶貧。」
目前,飲馬井巷小學的「21天好習慣養成計劃」已經進行到了第二階段。在第一階段結束後,每個學生都根據自己的完成情況,對自己的「小目標」進行了調整。而學校也通過這個階段對整體的「節糧」情況有了更具體的了解,目前正積極地和配餐公司洽談,將以米飯分成大小份的方式進一步實現「節糧計劃Plus」。
商報記者:徐敏月
值班編輯 :陳敏
下載每日商報APP客戶端「每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