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風吹過山谷,夾帶著板慄成熟的味道飄蕩在山間。公路上,來往收購板慄的客商駕著車輛絡繹不絕。 這是9月1日早晨的望謨縣平洞街道洛郎村萬畝板慄示範基地,一顆顆圓潤的板慄搖躍枝頭,好一番豐收景象。30餘名農戶或提籃、或背簍,來回穿梭,收穫喜悅。
楊昌榮在整理板慄
「我家一天少的能有500塊工錢,多的有700多塊。」50多歲的貧困戶楊昌榮說,巴不得自己多生幾雙手。在自家20多畝早熟板慄收完後,楊昌榮就帶著一家四口來基地務工,多摘點就能多賺錢。 「今年板慄不錯!我家種了60畝,掛果15畝,去年總的收了5000斤左右,算下來兩萬多塊錢。」村民何興平說起板慄很興奮,這些山上的野果子,如今變成「致富果」。
群眾在板慄基地務工
在洛郎村種板慄脫貧的,還有許多人家。種得最多的,當數王應興一家,700多畝的板慄種植面積,且全部掛果。往下數,像王萬益、楊昌雲等人家,種有三四百畝的比比皆是。 洛郎村主任黃青介紹,該村共種植板慄1.5萬畝,掛果面積6500畝,每畝產量可達500斤以上,預計可實現產量1650噸,產值500餘萬元,戶均可實現增收1.3萬餘元。
貧困戶楊昌榮一家在板慄基地務工
群眾增收穫得實實在在的效益,得益於近年來望謨縣大力發展板慄經濟。 地處麻山腹地的望謨縣,坡地多,平地僅佔國土面積的2.8%,農村產業「小弱散」曾是其面臨的一大發展難題。在農村產業革命大潮下,望謨縣委、縣政府立足資源實際和地理地形條件,決定大力發展板慄產業。2017年,望謨生態板慄納入省發改委《關於支持14個深度貧困縣「一縣一業」產業扶貧的意見》。
洛郎村板慄基地(無人機拍攝)
圍繞板慄產業發展目標,望謨縣提出「1234」的工作思路,即圍繞建成30萬畝板慄基地的「一個目標」,堅持龍頭企業帶動和專業合作社帶動「兩個帶動」,用好國家新一輪退耕還林、產業扶貧子基金、涉農資金整合「三項政策」,健全技術培訓體系、品牌創建體系、冷鏈物流體系、銷售渠道體系「四個體系」,大力發展板慄產業,提升望謨板慄品牌價值和產品附加值。 2016年,在上海均瑤集團定點幫扶下,洛郎萬畝板慄高產示範園啟動,免費培訓農戶,洛郎村民像楊昌榮一樣在基地務工,同時也學習種植技術。「村民有了收入,積極性高起來,現在全村每家每戶都在擴大板慄種植面積。」洛郎村副主任黃巢說。 產業發展,龍頭帶動是關鍵。望謨縣引進貴州光秀食品有限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模式,將原有的板慄樹進行精細化管理,同時在全縣推廣板慄種植。
板慄樹枝頭掛滿果實板慄樹枝頭掛滿果實
走進光秀公司,只見工人們正爭分奪秒剝殼、篩撿板慄,加工包裝後發往全國各地。自去年底,公司「哆吉慄」商標在香港上市後,「望謨板慄」品牌價值得到極大認可和提升。藉助吉祥航空、電子商務等方式,望謨板慄更快走出大山,成為這方百姓脫貧致富的中堅力量。 目前,全縣共種植板慄26.2萬畝,覆蓋帶動全縣1.8萬戶7.56萬人,其中貧困戶約6000戶2萬餘人增收。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趙勇軍 唐波編輯 胡銳編審 田旻佳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