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2》這個節目從一開始,就因為對演員進行市場評級而引起很大的爭議。
倪虹潔、馬蘇、唐一菲、溫崢嶸這四位40+的女性還曾被戲稱為女版F4,如果對於演員的評級只是揭露這個行業冰山一角的話,那麼節目越到後期越會讓人覺得「無力」。
這種無力是因為,即便你很努力,但是,如果你不被製片人青睞,不被導演重用,那麼,你演技再好,也很難有好的發展。
當時童星曹駿曾經問過,結合現在市場給我定級的這個樣子,我還適不適合當演員?
陳凱歌當時說:什麼S級A級B級,在我眼睛裡都不作數,沒什麼價值和意義,我們只是遵守這個遊戲規則,但並不意味著我們真的看重它。我們看重的是,你們怎麼樣在這個舞臺上心滿意足地得到發揮。能夠有真正的進步,能夠知道真正的表演是什麼。
這段話在我剛開始聽到的時候,我是很佩服陳凱歌導演的,這一段話給了B級演員一顆定心丸,讓他們知道只要你努力,就有你發光的時刻。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裡,也會為陳凱歌導演點讚,但事實是,等看到節目現在,我才真正領悟原來這些話的確很真實,但似乎不是它表面的意思。
在最新一期的《演員請就位》的舞臺上,四組演員表演完畢,有150位大眾評審和11位專業評審,專業評審每人3票。可是導演手裡就握著50票,如果獲得前兩名,還會額外再加50票。可以說,一位導演可以抵得過所有的專業評審。
在這期比賽中,最終趙薇和陳凱歌獲得第一二名,每個人有100票。郭敬明與爾冬陞每人有50票。
如果,把每個導演的50票都評論分給演員,那麼這些分數就會互相抵帳,其實也就毫無用處。但是,如果把這50票都給一個人,那麼結果就會有很大的差別。
郭敬明在分配這50分的時候,是給丁程鑫5票,其他三個人每人15票,這相對來說很公平,最起碼是盡力保住自己組的成員。
而趙薇因為是第一名,所以有100票,她給辣目洋子和賀開朗各30票,馬伯騫和施柏宇各20票,也算公平。
爾冬陞導演這邊只有50票,他比較聰明,畢竟組裡是4個女生,所以直接讓她們自己分配。
問題是到了陳凱歌這裡,他的組裡有5個人,本來100票,可以每個人20票,這很公平。可是,他卻給胡杏兒和任敏每人25票,陳宥維50票。王鏘和張海宇一票都沒有得到。
這就太不公平了,在這一組裡,每個人都在盡力演好自己的角色,並且張海宇和王鏘的表現並不差。但在導演這裡,就把王鏘和張海宇的晉級之路給掐死了。
有朋友可能會說,因為一共晉級9個人,如果陳凱歌平均分,有可能他們全組都進了,那麼接下來的節目就會很難看,其他三個導演只進4個人,也太不平衡了。
雖然是這麼說,但這畢竟是節目組之前的安排所導致的,如果是因為節目組沒有設置好流程,那這是節目組的問題。而現在卻變成了導演一手遮天的問題。
這就像為什麼楊志剛對這個節目一點都不上心,因為即便你們不認可,我回去還是可以做男主角,因為我哥是導演。
那麼很多演員努力鍛鍊演技還有什麼用?我們普通人努力又是為了什麼?
小時候,我們會經常聽到家長或者老師因為我們努力而表揚我們。在之前的認知裡,努力是一個人好的品質。而現在來看,努力只是我們普通人迫不得已的出路而已。
在我們沒有背景,沒有人脈的時候,我們只能自己努力。這種努力沒必要去感動別人,也沒有必要感動自己,因為你沒有辦法。
就像陳宥維在《演員請就位》裡的表現一樣,他一開始演繹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和《甄嬛傳》會讓人懷疑他是怎麼有勇氣轉型做演員的?
但是,如今他以積分排名第二名的好成績晉級決賽。這是不是很打臉?而這時,你再回過頭來去想想陳凱歌之前對於曹駿的回覆,對於市場評級,他們根本不放在眼裡。
是的,他們的確不在意,因為誰可以晉級,誰會被淘汰,都是早早就註定的。你演技差不要緊,我可以發S卡鼓勵你。即便到了比賽後半段,節目組也依舊可以想出辦法,用加票的方式繼續給你護航。
這讓我想起,呼蘭在《脫口秀大會》中曾經講過,他打桌球,打輸了,就是輸了。你如果跟教練說,自己有多努力。那麼教練會對你說,這麼努力,還打輸了,不會是智力有問題吧?
但在現實中,這個輸和贏,其實只要你有資源再加上一點努力,那麼你就很容易走紅。如果你只是普通人,硬著頭皮闖進這個圈子,那麼你除了努力沒有其他辦法,可能在三年之後,五年之後,會有機會來臨,抓住了機會你也會成功。而在這之前,你沒有辦法,就只能努力。
努力的意義,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沒有什麼標榜的價值。它的存在,是我們對於未來的美好還能有所希望。畢竟,只要我們努力,我們離著成功就會更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