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之中醫魅力

2020-12-21 健康界

疫情關乎生死,國難牽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這更是關乎全人類生命健康的大事。有目共睹,在這場疫情中,當中醫成為主場時,從「殺病毒」到「扶正固本」,主體思想觀念的轉變徹底扭轉了局面,我們深刻感受到了,在心識帶動下的整個能量場的關鍵性轉變。

中醫不負眾望,雖然被壓抑多年,但關鍵時刻大顯身手,用事實回應了中央關於「挖掘、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和中醫文化」的倡議,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也應驗了古今中外的預言:21世紀只有依靠華夏文明的智慧才能解決人類的危機。目前人類面臨的最大危機就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健康危機,中國傳統文化及中醫擔當著重要使命。中醫興則文化興,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

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中醫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沒有讓中醫抬起頭來,依然是西醫主體的醫療思想和觀念,所以又來了這場「新冠」。幸好,關鍵時刻,中央果斷決策,中醫上場,那一刻,我們看到了中國中醫、中國傳統文化崛起的希望,無數古老華夏文明的靈魂為之振奮。靈性覺醒時代到來了,勢不可擋!

2016年1月12日,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指出「身之主宰便是心」;「不能勝寸心,安能勝蒼穹」。「本」在人心,內心淨化、志向高遠便力量無窮。這也是挖掘、傳承、振興中國傳統文化和中醫文化的基礎和關鍵。心即是神,心神定乾坤,心神即是真正的靈魂,心決定言行和結果,所以,每個人乃至國家和民族不能沒有靈魂,而「心神」是與生俱來、本有的,只是人們執著於「眼見為實」的假象裡,有卻不得見,所以要挖掘。

中國人的心、靈魂源於中國傳統文化和中醫,也失於中國傳統文化和中醫,我們必須找回來,這是挖掘中國傳統文化和中醫真正的意義。《心之力》說:「人生於天地之間,形而下者曰血肉之軀,形而上者曰真心實性,血肉者化物質之所成,心性者先天地之所生……心性為主使,神志為天道……蓋古今所有文明之真相,皆發於心性而成於物質。」

現代量子科學已證明:心識是一切物質的基礎。能量的高低頻率由心決定。《黃帝內經》說:「神氣舍心,魂魄必具,乃成為人」。心神者,正氣之源也,神氣者,乃生命主宰。故「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疫」意為全民皆病,說明什麼?

《黃帝內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氣虛實為正氣不足,正氣不足實因不能神氣舍心,失心神而散魂魄。心神失,神氣散,如同無源之水、無根之樹,隨時面臨乾枯和死亡,又何來免疫力呢?

這次疫情照見了國民身體素質出了問題,問題的根源是什麼呢?身之主宰便是心,自古講精氣神是人的構成,神為心為主宰,但人們丟失了心神,誰還知道「神」是什麼?神失、魂離,不就是行屍走肉嗎?如何主宰自己的命運?沒有了先天主宰的心神,只剩下了後天思想意識,如同無源之水,都是斷章取義的片段和碎片,還哪來真相?

人類的災難、瘟疫乃至一切問題,歸根到底都是意識靈性層面的問題,都是背離先天的後天意識造成的。本來心神是先天存在的,是無形無相的,清淨的本體、本源,是正本清源的。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忽略了心神的覺知,習慣於用眼耳鼻舌身口意來認知世界,於是,「眼見為實」、「對症下藥」成為了平常,殊不知,量子物理科學證實,眼見為實的物質世界是低頻的、暫時存在的假象,一切物質的本質都是意識能量體,要找到物質世界背後的真相,必須從打碎、穿透物質的思維,回歸到內在的心靈開始,因為只有心神才是可以穿透一切阻礙的最高頻率的能量。

《傳家寶》曰:夫心者,萬法之宗,一身之主,生死之本,善惡之源。與天地可通,為神明主宰,病健之所系也。蓋一念萌動於中,六識流轉於外,不趨於善,則五內顛倒,大病纏身矣。若一真澄湛,則萬禍消除。

所以,自古經典有云:上工治未病。上工才是真正的傳統中醫,所傳之醫道是來自於本源,本體心神的。何為未病?即是未發、無病。什麼是上工治未病?一切病皆始發於人心的後天意識,所以上工治未病換句話說,就是直指人心見真性,以先天心神的高頻意識和能量,照見低頻人心意識,引發高頻共振,讓低頻意識能量回歸先天高頻,以不至於發而病。又稱為上工守神。心神為主宰,是生命之樹的根,根壯則幹、枝、葉自然繁茂,乃至碩果纍纍,這才是道法自然。這才是以人為本,抓根本。《大學》之道: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更是《黃帝內經》講「扶正固本」之正和本所在。

失去心神之正和本,社會日益科技化、物質化、西醫化,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崇洋媚外,丟棄、打壓、否定中國祖先的智慧,中醫失去了主導地位。最嚴重的問題是,一九六四年開始,中醫教材把中醫的精髄,真實存在的神志魂魄(形而上)部分,給刪除了,竟然「狸貓換太子」,用西醫的神經學取而代之。竟然把先天存在的心神、魂魄、意識、思想給物質化了,把人的靈性給泯滅了,沒有了靈性,人就只剩下後天的無根之樹,一切僅憑臆斷,還哪來的真相呢?連人體生命的真相都不知道,怎麼能治好病呢?更可怕的是,人們失去了精氣神之心神,失去了正本清源的主宰,不就只剩下物質和精神的假大空了嗎?沒有根,人如浮萍,還何來正心正氣?沒有正氣如何抵禦外邪?能不生病嗎?民族文化失去了靈魂,失去了心神正本清源的感召力,人也失魂落魄,還何來文化自信呢?

在避而不談神志魂魄的歷史下,中國中醫幾乎滅絕,中國人失魂落魄,全民皆病。時代在發展,已經進入靈性覺醒時代,但人們的思想還停留在幾百年前的唯物時代,不奇怪嗎?所有的文明記載,所有的科學證實,世界和人體是多維的,靈魂是真實存在的,心神為主宰,心為萬力之本,口乃心之門戶,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沒有心識、思想的驅動,哪有言語和行為?這不是最淺顯的道理嗎?

挖掘中國傳統文化,隨即可見:1700年前,中國古代名醫葛洪《抱樸子內篇·至理》曰:「夫有(形)因無而生焉,形須神而立焉。」顯而易見,沒有先天之心神又何來後天之身形呢?西漢《淮南鴻烈》說:「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主宰)也。」

毫無疑問,現代社會大部分人都有心理層面的問題,疾病更是神志魂魄的問題,至於精神病、憂鬱症等更是神志魂魄層面的疾病。但現代醫療都當成「神經病」來治療,怎麼可能治好呢?吃了很多「毒藥」,花了很多錢,把神志魂魄活生生「弄跑、弄死」了,最終有的人可能一輩子待在精神病院裡,或者一輩子依賴麻醉神經的藥物,有的被治成沒有靈性的呆若木雞,沉浸在後天意識空間裡再也回不來了,甚至死了。

《黃帝內經》說:「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葛洪《抱樸子·內篇》說:「人無賢愚,皆知己身之有魂魄,魂魄分去則人病,盡去則人死」,更一語道破疾病生死真相。

華夏文明是至今為止唯一不滅的古老文明。為什麼?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和中醫,源於天人合一,是本源的文化。什麼是本源?就是先天本體,先天之德道,是一切的源泉,是真相所在。這也就是為什麼自古說,真正的中醫為上醫、上工,「上工守神」,「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上醫可醫天、醫國、醫人」。真正中醫之醫德乃《大醫精誠》所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寒靈之苦。」真正的中醫乃上醫、大醫。大者,聖也,故真正的中醫必為修身正心、超凡入聖的天人合一者,能以心治心,明人疾病之根本,能自醫、醫他、德行天下,喚起人們內在覺醒,人有正心,自然修身,進而齊家治國平天下,正所謂「本」在人心,內心淨化、志向高遠便力量無窮。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醫,醫人、醫國、救天下。

縱觀歷史,反思當下,綜上所述,無遠慮,必近憂,我們除了每每眾志成城應急以外,為了不讓悲劇重演,更需要人人立志於「人類命運共同體」。

「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心靈的共識,舉國上下,以黨為一,同心同德同願,打破固有的觀念和思想格局,做真人、講真話,從物質層面、精神層面,回歸到內在心靈層面,找回失去的本心,神氣舍心,無我,正氣存內,即能召回失去的魂魄,回歸本自具足的先天本性,德道具足於心,德道是天地宇宙最高頻率的能量,可以衝破一切低頻的、後天人心的阻礙,化解一切低頻的因緣,在不可抗拒的大宇宙高頻能量的共振中,讓一切低頻的、背道而馳的人心意識都回歸於正,這就是正本清源的開始。

中國、中醫、中藥,「中」為正、為心,是先天之德、先天之道。縱觀中國文字的歷史,「國」本無「口」無框,本無疆無界,現在各國雖劃分疆界,難道地球會因此不是一個整體嗎?地球一顫,誰家不動?「玉」本意更是代表君子之德,君子乃大人、聖人也,所以,「中國」非指物質世界,乃一切心靈的歸屬,本源也,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只是本土文化的最核心所在。由此可見,中國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擔當使命,絕非偶然,「中國」兩個字已經道盡天機,祖先的智慧盡在其中,身居中國,必當有心懷天下之德,本該有敢為天下先之志,這才是中國心,才是真正的中國人。同理,這才是真正的中醫之心,中醫之人,全心為德,德道本合一,有德必有道,才能開人心竅,療人心疾,而不至於病。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健康中國我行動」,人人自醫,人人自立、立他、德行天下,這也就是祖先所云大學之道,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挖掘中國傳統文化、中醫文化,返觀內照,回歸心靈,找回先天本來的心神,回歸祖先的智慧,當全民普及。讓神志魂魄的真相回歸於教材,從而回歸每個人的內心,迫在眉睫。每一個人、國家、民族不能沒有靈魂!(唐巍)


相關焦點

  • 《教育會客廳》走進「神谷中醫」 感受不一樣的中醫魅力
    你想了解中醫藥文化的起源及近代中國中醫藥的科學發展嗎?你想近距離感受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嗎?5月17日,大連電臺《教育會客廳》走進大連神谷中醫院,開啟了一場中醫藥文化之旅,體驗了不一樣的中醫藥魅力。一走進「神谷中醫」,就被醫院古色古香的傳統文化氛圍吸引住了。
  • 【曙光·新聞】繼承歷史文脈,弘揚傳統文化——曙光醫院舉辦「中醫...
    【曙光·新聞】繼承歷史文脈,弘揚傳統文化——曙光醫院舉辦「中醫之道·篆刻之美」文化藝術展 2020-08-25 15: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安海棠職業學院開展中醫傳統文化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活動
    為了切實做好2020年博物館文化惠民工作,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引導中小學及廣大青少年學生更加全面準確地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認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想信念。
  • 【曙光·新聞】上海中醫藥博物館舉辦「中醫之道·篆刻之美」文化...
    一個民族的復興,必以文化為後盾,「繼承歷史文脈,弘揚傳統文化」是「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前提。中華醫藥與中國篆刻同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深深植根於中國古代文化土壤。中國篆刻則是以漢字為表象,由中國古代印章製作技藝發展而來的獨特藝術,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其融詩詞、書法、繪畫、雕刻於一爐,可以說是中華傳統藝術的集大成者。二者的歷史發展有一定相似性,哲學理念有一定相通性。
  •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讓傳統文化奏響青春之歌
    近年來,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十分注重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學校通過舞龍舞獅等學生社團傳播傳統文化,利用學校中藥科普館等基地傳播專業文化,還利用各種機會向國際友人講好中醫故事……學校通過各種舉措,讓傳統文化奏響青春之歌。
  •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國符號之:武術
    武術是中國傳統武術和競技武術的總稱,是所有亞洲武術的始祖,他獨特的傳統運動形式,深邃的思想和厚重的文化,豐富的哲學內涵使其獨具魅力。今天,武術已經成為國際化的一項體育運動。中國武術的中心思想: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中國傳統武術伴隨著中國歷史與文明發展,走過了幾千年的風雨歷程,成為維繫這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魂、和承載中華兒女基因構成的魄。
  • 從傳統文化中探尋中醫內證的思維方法
    中醫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它賴以生存的土壤——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對古代醫家的思維有很大影響。探求古人的思維方式,有利於保持中醫的特色和優勢;有利於推動中醫事業的發展。1、傳統文化的思維觀1.1道學思維觀莊子倡導「藏無虞以生其心,敬中以達彼」的思維方式,即收斂人的主觀心智,深藏無慮與道冥合以生道心,然後以道心來通達外物。實現這種思維方式轉變的過程,道學中稱為「識神止,元神興」。
  • 安陽:中醫文化進校園,端午艾香惠園丁
    尤其當前新冠肆虐,為了繼承端午節積極健康的民俗傳統,關愛老師身體健康,促進古老的中醫文化走進校園。6月24日端午節前夕,安陽市中醫院中醫特色治療小組的醫護人員在護理部董俊平主任的帶領下來到東南營小學為全校二百多名教職員工進行中醫藥文化宣講和體驗活動。學校特聘請董俊平主任為衛生健康副校長,幫助學校提升衛生健康管理水平。
  • 電影《法於陰陽Ⅰ》開機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44%,原創內容發展空間巨大,但也對原創內容的核心價值提出了更多考驗,電影《法於陰陽I》可以說是一部大膽的原創作品,因為這部作品是通過一個神話故事,大膽的將中醫哲學融入了電影,並通過主人公的命運及宿緣將《皇帝內經》中的中醫哲學"陰陽互根","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陽極生陰,陰極生陽","陰陽平衡和諧"等理論引入劇情,伴隨著兩位男主人公的命運糾結,慢慢將「陰「」陽「之理進行展現
  • 發揚中醫文化:福建傳統醫藥非遺活態展在福州舉辦
    央廣網福州12月20日消息(記者萬存靈)古法阿膠膏熬製、手工芝麻丸製作、山楂丸製作、製作傳統中藥小香囊……今天(20日)上午,「品健康行 共全福遊——福建傳統醫藥非遺活態展」在福州舉辦。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原司長馬文輝在致辭中提出,要進一步加強中醫藥文化宣傳,增進大眾對中醫藥的了解和認同,使中醫藥更好地惠及百姓,同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藝委會副主席、福建省海峽生態書畫院院長盧一心先生表示,希望通過開展中醫藥文化節,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中醫藥健康文化理念,推動中醫藥健康文化的傳播和普及。
  • 循中醫之法,築育人之道 成都錦裡小學被確定為省中醫藥文化宣傳...
    中國網8月7日訊(宋得恩)錦水之畔、蜀漢城邊,在一幅茂林修竹、花重錦官的錦繡畫卷裡,成都市錦裡小學被環抱其中。古樸的存遠亭、雅致的國學堂、充滿人文氣息的浮雕……厚重的文化底蘊,濃鬱的翰墨清氣,讓學校在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相輝映中,浸染天府之國溫潤美麗的氣韻;在傳承創新與不斷開拓的持續升華中,彰顯武侯教育優質化辦學的典範。
  • 多形態傳承文化魅力 愛奇藝持續以優質內容弘揚傳統文化
    2020環球趨勢大會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和「ESG發展」兩大主題舉辦兩場高峰論壇,50餘位發言嘉賓圍繞中國地方政府、企業、投資者如何應對國際格局變化,把握時代發展趨勢,做好「十四五」開局,聚焦自身發展發表了精彩演講。作為趨勢大會的重要活動,「2020環球趨勢優秀案例推薦」活動同步開展。
  • 聖愛中醫館:讓中醫文化走向世界
    工作之餘,她仍舊致力於做中醫文化的傳播使者,多次出國交流學習。這同時也讓儲辰瑩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本來都已打算放棄,可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輾轉了解到儲辰瑩在中醫治療不孕症的專長。於是,他們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特意從俄羅斯坐飛機來到中國。在聖愛中醫館,儲辰瑩為他們診治後,給他們開方子,內服外療,沒想到僅僅治療了兩個月,居然自然受孕了。兩人高興壞了,發訊息給儲辰瑩報喜的同時,又請她開了安胎的藥方。
  • 傳承中醫文化服務市民 海口這家中醫診所和傳承工作室同時開設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8月16日訊(記者 王燕珍)為弘揚中醫針灸,宣傳中醫文化,8月16日,海口瓊山王清山中醫診所正式揭牌,中醫傳承人王清山現場坐診。同時,還成立了青山中醫傳承工作室,將打造中醫文化交流平臺。
  • 中國傳統代表性文化100種
    中國傳統代表性文化100種1.中國國畫中國畫簡稱「國畫」,起源古代,象形字,奠基礎;文與畫在當初,無歧異,本是一個意思。我國夙有書畫同源之說,有人認為伏羲畫卦、蒼頡造字,是為書畫之先河。中國畫,是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
  • 中醫科普微電影《歸來》,半生歸來初心不改,中醫文化惠鄉鄰
    最近,由上海市科委立項支持、上海市中醫文獻館出品的海派中醫科普微電影《歸來》,通過在古鎮新場的首映,引起了不少人的廣泛關注。並在2019中國家庭健康大會中,榮獲了「優秀劇情獎」,據悉,這也是本次大賽上海市衛生機構中唯一的獲獎作品。
  • 一位高二女生對於中醫的感悟
    之後她堅定地選擇了中醫,並且,來到了我們選擇中醫工作室,目前是我的學生。為什麼要選擇中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在我看來,選擇中醫,選擇的不僅僅是一個職業,更是一份信心,一份擔當,一份責任。是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信心,是願意「為生命立命」的擔當,也是「為往聖繼絕學」的責任。由此說,選擇中醫的人,心量很大,心志很堅,心願很美好,信心很充足。
  • 《閃光少女》:傳統樂器與西洋樂器的碰撞;感受、傳承文化魅力
    雖然這部影片的製作和創作層面還不夠優秀,但也有讓人眼前一亮的閃光之處,片中民樂與西洋樂多次碰撞的橋段讓人震撼,同時勾起了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故事發生在一個音樂學院,這個音樂學院推崇西洋樂器,對民樂極為不重視,總是差別對待。因此,學生之間難免會產生矛盾與隔閡,學校便用一道鐵門將民族樂學生隔開,防止他們打擾西洋樂學生學習。
  • 還有多少中國文化成了別人的傳統?
    我有一位朋友愛德華,他是一名英國的記者,今年是一整年都在中國,他不止一次的和我說,他真的很喜歡中國,他真的很幸運能夠在疫情開始之前就來到中國採訪,現在他不但不用擔心疫情,還能感受中國的文化。
  • 【中醫大課堂】紫極先生說中醫之道
    無論道門所講的生長收化藏,還是佛講的成住壞空,都是自然規律。道沒有宗教,道教非道門。 醫是中華五術之一:山醫命相卜! 九天玄女娘娘傳黃帝道和兵法,黃帝又和岐伯學習醫道,這是醫之源頭! 中醫裡面什麼叫病? 1是傷寒 2是傷飲食而得 3除此以外心病。由心理原因產生的病即使用醫藥暫時疏通經氣稍微緩解,還是不能從根本解決。心理+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