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軍歌: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正是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的豪邁

2020-12-15 巴州刺史之溫水

《大秦賦》中秦昭襄王生命的最後時刻,與兒子安國君、孫子嬴子楚一起唱起了「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聞者動容,出殯時全場齊唱更是讓人傷感又悲壯。這首歌從秦襄公保護周王室一直唱到秦始皇一統天下,是秦人代代相傳的軍歌、出徵之歌,也傳唱到了2020年春天的抗疫行動中。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年初,「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句古老的詩歌,更是成為全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最溫暖人心、最鼓舞鬥志的力量之一。一批來自日本的捐贈物資,寫著這樣的詩句鼓舞中國人民,伊朗外長也在推特上用這句詩聲援中國。各地救援物資、八方馳援人員奔赴湖北時,也常以這樣的詩句相互激勵。

到底是一群什麼樣的人,才能唱出這樣慷慨激昂、同仇敵愾、蒼涼豪邁的詩歌呢?那就要從秦人早期的經歷來說了。

秦人最早在今天甘肅南部至陝西中部一帶活動,正好夾在處在周王朝與西戎之間。秦人先祖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於汧渭之間,得到孝王分封的土地並成為周的附庸國,為周王朝作屏藩。正是這種處於中間的地緣位置,導致秦人不得不長期與西戎爭戰,甚至染上西戎之風,逐漸變得強悍尚武。

公元前771年,也就是秦襄公七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被西戎中的犬戎所殺,周王朝土地大部淪陷,秦國靠近王畿,與周王室休戚相關,遂奮起反抗。繼任的周平王被迫東遷洛陽,秦襄公又率兵護送,平王封襄公為諸侯,並將被西戎侵奪的岐、豐之地,封於秦,讓他們去收復。「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詩大約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

在大敵當前、兵臨城下之際,他們以大局為重,與周王室保持一致,一聽「王於興師」,他們就一呼百諾緊跟出發,表現出赳赳老秦共赴國難那種無私的氣概和尚武的豪情。

班固在《漢書》中說秦地「民俗修習戰備,高上勇力,鞍馬騎射。故秦詩曰:『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其風聲氣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謠慷慨風流猶存焉。」朱熹《詩集傳》也說:「秦人之俗,大抵尚氣概,先勇力,忘生輕死,故其見於詩如此。」

魯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吳國軍隊攻陷楚國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國求援,「立依於庭牆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哀公為之賦《無衣》,九頓首而坐,秦師乃出」。於是一舉擊退了吳兵。可以想像,在秦王誓師的時候,此詩猶如一首誓詞;對士兵們來說,則又是一首動員令。

最後,附上全詩與大家共勉吧!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相關焦點

  • 《大秦賦》唱的豈曰無衣是什麼歌 《秦風·無衣》完整版歌詞
    在《大秦賦》中昭襄王大喪,所有宗室還有大臣們一起唱「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的場景實在是太有儀式感了。那麼豈曰無衣是什麼歌呢?  《大秦賦》唱的豈曰無衣是什麼歌  這是一首激昂的戰歌,名字是《秦風·無衣》,劇中贏稷大喪,秦國君臣齊唱《無衣》送別一代君王,場面太有感染力了,忍不住流淚!
  • 豈曰無衣秦風再起 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12月1日起CCTV-8播出
    據介紹,《大秦賦》將以宏大敘事的藝術手法,濃墨重彩地展現奮六世之餘烈的始皇帝嬴政從幼年質趙到壯年掃六合、並天下近四十年的戰國風雲、雄渾史詩。大秦系列前三部劇講述了秦孝公用商鞅變革圖強,秦惠文王用張儀縱橫捭闔,秦昭襄王在白起、範雎等人輔佐下弱六國、徵天下。
  • 《大秦賦》裡反覆吟唱的「豈曰無衣」出自哪裡?都是什麼意思?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今天和大家聊的主題是:《大秦賦》裡反覆吟唱的「豈曰無衣」出自哪裡?都是什麼意思?最近《大秦賦》在央視熱播,震撼的場面和宏大的背景,給人一種氣勢恢宏的感覺,加上跌宕起伏的劇情,成為其熱播的主要原因。
  •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3000年戰歌再唱響,8首軍歌唱出民族自豪!
    但是,我們更看到了大批的醫護人員衝到救援一線,看到交警同志日夜巡邏,看到社區工作人員嚴防嚴控,看到各級政府部門加班加點的一級響應,看到百姓自發響應號召封閉在家……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每一個身在救援前線的人,你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疫情期間日本友人物資寄語的出處和含義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八個大字。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大的反應呢?因為這八個字出自我們<詩經秦風無衣>。我們在感謝日本友人在困難關頭為我們送上物資的同時,又感嘆他們對我們中國文化了解之深刻。那麼,我們中國人沒有理由不了解一下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出處。詩經 秦風 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 豈曰無衣 與子同裳什麼意思?豈曰無衣 與子同裳出處及全文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前幾天,在日本醫藥NPO法人人心會、日本湖北總商會等四家機構聯合捐贈的醫療物資上,則印著中國《詩經·秦風·無衣》的兩句話:「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日本醫藥NPO法人人心會、日本湖北總商會等四家機構聯合捐贈的醫療物資 圖源:網絡)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你怎麼能說沒有衣服呢?
  •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是什麼意思?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是同心協力、攜手戰鬥的意思。其原文來自《詩經》。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雖是古語,不過,從字面上應該比較容易理解。兄弟,別怕沒衣服穿,咱們患難與共,有我穿的,就少不了你的。原文來自《詩經·秦風·無衣》,如下: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把戰友叫做同袍或者袍澤,就來源於此。此次武漢疫情,不但牽動著無數國人的心,也牽動著海外華人以及國際友人的心。
  • 《無衣》,大秦帝國的軍隊進行曲
    在此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戰役中,日本不僅捐贈了大量的物資,並且在捐贈物資上寫有讓人暖心的中國古詩詞,「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無衣》一時為更多人所熟知
  • 伊朗外長中文發推聲援中國: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通電後,扎裡夫用中文發推,並援引中國古話「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稱「伊朗始終與中國站在一起」。伊朗駐華大使館轉發扎裡夫推特扎裡夫在推文中寫道:「在同我的好朋友、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的通話中,我對中國抗擊疫情的成功舉措表示讚賞和感謝,中國不僅制止了疫情在國內惡化,更阻止疫情向國際蔓延。
  • 《大秦賦》中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裳」何意?專家:多數人理解錯
    最近的熱播劇《大秦賦》,再一次讓我們看到了古人的機智、重情重義,也讓我們看到了徵伐中的諸多無奈。作為一位文化和歷史愛好者,在筆者看來,這部劇的魅力就在於它對歷史的高度還原。這種還原既包括對人物經歷,更包括對當時百姓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沙場上使用的兵器等。
  • 陌上長歌,與子同衿;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畢生無悔入華夏,來生還在種花家;陌上長歌,與子同衿;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著我漢家衣裳,行我禮儀之邦!
  • 大秦賦趙姬結局是怎麼死的 趙姬人物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大秦賦》中,趙姬也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趙姬的結局是正常去世的,死後被嬴政追尊為「帝太后」。與秦莊襄王合葬茝陽。  雖然趙姬跟嫪毐的事情東窗事發,令秦始皇蒙羞,可是再怎麼樣她都是秦始皇的生母,秦始皇總不可能殺了她,也不可能把她囚禁起來。
  •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最後一個裳字應該怎麼讀
    作者:納蘭春秋在這次疫情中,日本捐贈的物資上面寫著: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好多人將 裳 讀成了shang,其實應該怎麼讀,應該讀chang。這本是我中華文化第一部詩歌集《詩經》中的一句話:《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先秦服飾及被鼓動的戰鬥熱忱
    新聞報導各個省市馳援抗疫前線的防護物資時,在標題常寫及「豈曰無衣,與子同裳」;伊朗外長拉扎夫在自己的推特引用了「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並表示「無論何時何地,伊朗始終與中國站在一起」;最近的一批從日本捐贈過來的醫療物資上更以紅色字體的漢文標註:「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小林」漫畫這句來自三千多年前的古話淺白且鏗鏘。
  • 少年遊35上|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一根藍絲帶挽住前世今生
    魏子墨握拳掩嘴,輕咳兩聲,旋即理直氣壯說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我跟羽塵是知己好友,共穿外套算啥?」「哦哦哦,好吧好吧,你倆關係真是夠鐵!我呀,羨慕嫉妒不恨。」張文杰笑著將傘遞過來。當時藍羽塵依舊一手執傘,一手搭著魏子墨的肩,魏子墨便自然而然將張文杰手中的傘接了過來。
  • 日本捐贈武漢物資上寫「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是什麼意思?
    一些捐贈給武漢的物資包裝箱上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針對個別國家出現的極端歧視性言論,日本厚生勞動省官員在記者會上表示,「壞的是病毒,而絕非是人」。我還聽說,有日本學校給學生家長寫信,教育孩子們不要帶著惡意去談論中國武漢。
  • 《風雲戰國之列國》恢弘開卷 湯非獻唱主題曲《豈曰無衣》
    12月11日,國內首檔劇情式歷史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正由騰訊視頻獨家播出,該片以戰國七雄的英雄人物、國家命運為線索,再現2200多年前的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其主題曲《豈曰無衣》源自先秦詩歌,由青年歌手湯非傾情演唱,壯志演繹這首慷慨激昂的從軍曲。
  • 《大秦帝國》四部曲終告完成,但有些差強人意
    本文作者:靖之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自2009年《大秦帝國》「裂變」始,飽受摧殘的秦國如日方生,一片生機,歷經2013年的「縱橫」,到2017年的「崛起」,時至今日,這部系列劇已經陪伴觀眾十一個年頭。原名為《大秦帝國之天下》的《大秦賦》,醞釀的夠久了。
  • 大秦賦趙姬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大秦賦嬴政母親的一生
    大秦賦嬴政母親的一生秦始皇母親帝太后,姓名不詳,出生時間,身份不詳,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稱她為趙姬。趙並不是她的姓,而是因為她是趙國邯鄲人。姬,有幾層意思,1,對婦女的美稱2,以歌舞為業。無論是司馬遷的《史記》還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給她的評價總結起來兩個字:美,淫。
  • 展現鐵血精神與強國之路,《大秦賦》顯正劇品格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螢屏前,兩千年前的老秦人面對茫茫戈壁再度唱起《秦風》。歷史劇「大秦帝國系列」的完結篇《大秦賦》開劇便在豆瓣創下8.9高分,被不少人推薦為「年末最燃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