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陌上花
三皇五帝,是歷史人物「三皇」和「五帝」的合稱。三皇五帝是中國原始社會的部落首領或者部落聯盟首領,他們因為自己傑出的貢獻,被後人尊稱為「皇」或者「帝」。
三皇指的是:燧人、伏羲、神農(炎帝),五帝指的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黃帝與炎帝都被看作是華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國人有時自稱「炎黃子孫」。但是,三皇五帝裡面為什麼炎帝屬於「皇」,而黃帝屬於「帝」呢?
炎帝和黃帝的關係由來
《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陝西武功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陝西寶雞清姜河)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少典娶有蟜氏姐妹為妃,長曰女登,次曰附寶。女登在華亭遊玩,遇神龍來伴而孕,生炎帝,取名榆岡。次妃附寶,到郊外遊玩,忽遇暴雨,有大電光纏身,繞北鬥而去,感而受孕,懷胎二十五個月,生下黃帝,起名叫姬雲。
這樣說來,少典是華夏民族始祖炎帝和黃帝的共同祖先,而有熊國乃為華夏民族的前身。炎帝和黃帝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因部落制度所致,各自掌管不同的部落領地。
「皇」與「帝」的區別
「皇」與「帝」主要的區別在於:
1.字義不同
「皇」指的是天、天神;
「帝」指的是天帝、上帝。
2.代表不同
「皇」是開創者,是大和始的意思,也就是說是某個領域的開拓者和事物的源頭,是創始者。
「帝」是發揚光大的繼承者,是道德水平達到最高的境界,也就是說帝是某一個領域達到最高水平的稱謂。
在三皇五帝中,從中國傳統的標準來看,「皇」的成就要高於「帝」。
3.起源不同
「皇」源自於公元前3000年前21世紀,是中國文明初起的時代,三皇的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是伏羲、女媧、神農。還有另一種說法是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
「帝」,依據《史記·五帝本紀》的記載,「五帝」乃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炎帝開拓了華夏文明,黃帝推動華夏文明的發展
炎帝生於烈山石室,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炎帝少而聰穎,三天就會說話,五天就會走路,三年知稼穡之事。他一生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豐食足衣;為了讓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嘗遍了各種藥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樂器,讓百姓懂得禮儀,為後世所稱道。
黃帝成為天下共主之前,是神農氏(炎帝)統領著天下。在神農氏執掌天下的後期,神農氏逐漸衰落,失去了對諸侯部落的控制,各個部落之間相互吞併,戰火連天。炎帝也無可奈何。時蚩尤暴虐無道,兼併諸侯。於是,炎帝、黃帝聯盟,一起和蚩尤經過一番大戰,終於戰勝了蚩尤。於是,各諸侯推黃帝為部落首領,紛紛都歸順黃帝了。
總結:
黃帝與炎帝都被看作是華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國人有時自稱「炎黃子孫」。但是,三皇五帝裡面為什麼炎帝屬於「皇」,而黃帝屬於「帝」的原因:
炎黃部落在逐鹿之戰打敗蚩尤部落後,勢力和聲望大增,黃帝被推為部落首領,這一部落逐漸發展成為後來的華夏民族。所以,後人尊崇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司馬遷的《史記》開始於五帝,也正是五帝完成了從統一中國各部落到發揚光大的重大事件。五帝之前的神農氏等只是開拓了這些文明,發揚光大的是從五帝開始。所以,三皇五帝裡面炎帝屬於「皇」,是開拓者,而黃帝屬於「帝」是傳承發揚光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