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三皇五帝」中炎帝屬於「皇」,而黃帝屬於「帝」?

2020-12-24 喬木說歷史C

文/陌上花

三皇五帝,是歷史人物「三皇」和「五帝」的合稱。三皇五帝是中國原始社會的部落首領或者部落聯盟首領,他們因為自己傑出的貢獻,被後人尊稱為「皇」或者「帝」。

三皇指的是:燧人、伏羲、神農(炎帝),五帝指的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黃帝與炎帝都被看作是華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國人有時自稱「炎黃子孫」。但是,三皇五帝裡面為什麼炎帝屬於「皇」,而黃帝屬於「帝」呢?

炎帝與黃帝的圖片

炎帝和黃帝的關係由來

《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陝西武功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陝西寶雞清姜河)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少典娶有蟜氏姐妹為妃,長曰女登,次曰附寶。女登在華亭遊玩,遇神龍來伴而孕,生炎帝,取名榆岡。次妃附寶,到郊外遊玩,忽遇暴雨,有大電光纏身,繞北鬥而去,感而受孕,懷胎二十五個月,生下黃帝,起名叫姬雲。

這樣說來,少典是華夏民族始祖炎帝和黃帝的共同祖先,而有熊國乃為華夏民族的前身。炎帝和黃帝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因部落制度所致,各自掌管不同的部落領地。

「皇」與「帝」的區別

「皇」與「帝」主要的區別在於:

1.字義不同

「皇」指的是天、天神;

「帝」指的是天帝、上帝。

2.代表不同

「皇」是開創者,是大和始的意思,也就是說是某個領域的開拓者和事物的源頭,是創始者。

「帝」是發揚光大的繼承者,是道德水平達到最高的境界,也就是說帝是某一個領域達到最高水平的稱謂。

在三皇五帝中,從中國傳統的標準來看,「皇」的成就要高於「帝」。

3.起源不同

「皇」源自於公元前3000年前21世紀,是中國文明初起的時代,三皇的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是伏羲、女媧、神農。還有另一種說法是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

「帝」,依據《史記·五帝本紀》的記載,「五帝」乃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炎帝開拓了華夏文明,黃帝推動華夏文明的發展

炎帝生於烈山石室,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炎帝少而聰穎,三天就會說話,五天就會走路,三年知稼穡之事。他一生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豐食足衣;為了讓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嘗遍了各種藥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樂器,讓百姓懂得禮儀,為後世所稱道。

黃帝成為天下共主之前,是神農氏(炎帝)統領著天下。在神農氏執掌天下的後期,神農氏逐漸衰落,失去了對諸侯部落的控制,各個部落之間相互吞併,戰火連天。炎帝也無可奈何。時蚩尤暴虐無道,兼併諸侯。於是,炎帝、黃帝聯盟,一起和蚩尤經過一番大戰,終於戰勝了蚩尤。於是,各諸侯推黃帝為部落首領,紛紛都歸順黃帝了。

總結:

黃帝與炎帝都被看作是華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國人有時自稱「炎黃子孫」。但是,三皇五帝裡面為什麼炎帝屬於「皇」,而黃帝屬於「帝」的原因:

炎黃部落在逐鹿之戰打敗蚩尤部落後,勢力和聲望大增,黃帝被推為部落首領,這一部落逐漸發展成為後來的華夏民族。所以,後人尊崇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司馬遷的《史記》開始於五帝,也正是五帝完成了從統一中國各部落到發揚光大的重大事件。五帝之前的神農氏等只是開拓了這些文明,發揚光大的是從五帝開始。所以,三皇五帝裡面炎帝屬於「皇」,是開拓者,而黃帝屬於「帝」是傳承發揚光大者。

相關焦點

  • 「三皇五帝」除了黃帝、炎帝,其他3皇和3帝分別是誰?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黃帝和炎帝大家都很熟知了,那麼其他3皇和3帝分別是誰? 《春官﹒外史》曰:「掌三皇五帝書」。 《呂氏春秋》的《孟春紀》曰:「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萬物皆被其澤,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
  • 三皇五帝真的存在嗎?為何《山海經》中也有記載
    上古時期,部落的領袖會被稱為「帝」,他們一般是某個種族的領袖,比如說燧皇就是燧人氏的老大。據說三皇是指天、地、人三皇。經過多年的相傳人們普遍認為三皇分別是,伏羲,神農和黃帝。在過去,「皇」就是神的意思,能被列為「皇」者必定是很厲害的角色。
  • 古代的「三皇五帝」都有哪些人?是歷史還是神話?
    而這也表明,在今人的唯物史觀中,炎帝、黃帝是我們的人文始祖,華夏文明最早便由他們傳播推廣。炎黃二帝但在古人的歷史觀中,談及中華民族的上古時期,與其稱為炎黃二帝的歷史,他們卻更願意用「三皇五帝」的典故來借代。
  • 中國上古神話故事中及史書中的三皇五帝
    神話人物中的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最早出自歷史神話人物,三皇原是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五帝原是指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紀。後來史書中有增補了伏羲、少昊等稱為三皇五帝。
  • 三皇五帝:不同史籍有不同的認定,三皇有八說,五帝有六說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六國,統一天下之後,他認為自己功績超過了遠古的三皇五帝,遂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這樣,嬴政就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他自稱「始皇帝」。
  • 歷史連載28:三皇五帝如何而來
    雖然中國傳說中的歷史從三皇五帝開始,然而三皇五帝開始的時間雖早,但是其相關文獻出現的時間卻比商周的帝王要晚,在商代甲骨文、西周的金文中都找不到三皇五帝的記載,三皇五帝的說法最早見於漢代成書的《周禮》一書,其《周官·春官·外史》章曰:「掌三皇五帝書」,但並未指明三皇五帝是誰。而在三皇五帝中,排在後面的五帝來源說法的出現時間還早於前面的三皇。
  • 開天十八聖,盤古之後,六皇八帝三王都有誰,三皇五帝又為何人?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古之聖人以天文定天道,以天道定天倫,以天倫定人倫,以人倫定人文。從盤古氏,天皇氏、地皇氏、泰皇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軒轅氏、青陽氏、高陽氏、金天氏、高辛氏、陶唐氏、有虞氏、到夏后氏,夏后氏即大禹,完成了華夏文明的奠基過程,所積累下來的成果稱為華夏文化。
  • 「三皇五帝」傳說中的歷史記憶——三皇篇
    首先要說明一下,什麼是三皇五帝,三皇五帝,並不是真正的帝王,僅僅是原始社會中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後人追尊為「皇」或「帝」。三皇五帝有很多說法,記載不一,個人比較傾向於「三皇」伏羲,神農,女媧,「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僅供大家參考。伏羲,在「三皇五帝」的世系之中,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
  • 華人自稱為炎黃子孫的炎黃取自三皇中的神農氏和五帝中的軒轅黃帝
    三皇五帝早認知三皇中國三皇五帝之說起源甚早。周朝史官作《世本》中,載有三皇世系,與五帝世系。《周禮·春官·外史》雲:「掌三皇五帝之書。《太平御覽·禮儀部》 「又祭三皇五帝、九皇六十四民,皆古帝王凡八十一姓。」《魏書·列傳》「唯有經書。三皇五帝治化之典,可以補王者神智。」《新唐書·志》至於上古三皇五帝以來世次,國家興滅終始,僭竊偽亂,史官備矣。
  • 原來伏羲、炎帝、黃帝在佛經中早有闡述
    我們中華民族遠古時期就有「三皇五帝」之說,「三皇五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距今已有六千至一萬年。其中的伏羲(羲皇、青帝)、炎帝(神農)和黃帝(軒轅),在佛經中就有闡述。這部記載、闡述了伏羲、炎帝和黃帝的佛經就是《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
  • 大話上古時代:三皇五帝究竟是哪些人?
    根據相關學者考證,三皇五帝原本並非連稱,最早於西漢時期出現了三皇五帝的連稱,三皇這一說法最早出現於《史記秦始皇本紀》,而五帝說則產生於戰國時期,而最早將五帝說系統化的也是見於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由於秦火和項羽火燒鹹陽,先秦時期的典籍大多佚失,這導致了後世在追溯上古史時缺乏有效的材料。但是有關三皇五帝的一些記載,還是依然零散地保存在一些後世輯錄的先秦文獻典籍中。
  • 蚩尤和黃帝,到底誰才是真實的侵略者?
    因為夏朝之前的歷史,我們沒有證據能夠佐證他,所以被我們認定為神話時代,也就是三皇五帝時代。那麼,大家知道「皇」和「帝」分別是什麼意思麼?其實「皇」在古籍中可轉指天神,「帝」就是略遜於天神的存在,能力在弱一些的就是「王」了。「三皇」其實就是神話中的創世神,「五帝」就是創世神與人結合生下的半神,「王」就是人類的領袖。
  • 「三皇五帝」現在人們都只記得黃帝,炎帝,其他人是誰呢?
    三皇五帝」屬於中國傳說之中半人半神的人物,如果我們以中國人文之根為本,剝去掩蓋在神話外殼下的虛飾成分。 被列為「三皇」的共有6人:燧人、伏羲、神農、女媧、少典、黃帝。燧人是開啟火文明的火祖,鑽木取火,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的源頭。
  • 看看你的「姓氏」是黃帝軒轅氏~還是炎帝神農氏
    今天我帶大家了解一下「炎」和「黃」究竟為何許人也。1炎帝學生時代大家都學過「神農嘗百草」吧!沒錯,大名鼎鼎的神農就是炎帝。傳說炎帝神農氏是上古時代三皇五帝中的一位賢聖的帝,是中華民族的化身。千百年來,關於神農的傳說至今流傳,在其故鄉——湖北省隨州市及周邊地區流傳甚廣。2008年,《炎帝神農傳說》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說中的南方天帝,黃帝同父異母的兄弟。夸父、蚩尤、共工、赤松子、伯陵、瑤睢、女娃均是他的後代。
  • 黃帝為何向炎帝開戰?只因為一個人和一樣東西
    眾所周知,炎帝與黃帝是華夏始祖,我們都是炎黃子孫。炎帝和黃帝是什麼關係呢?《國語·晉語》說:「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夠清楚了吧,炎帝和黃帝是親兄弟倆,一個爹(少典)。但是,不是一個媽的!不能叫一奶同胞,只能叫一爹同胞。原來,少典娶的兩個老婆是親姐妹倆,姐姐叫女登,是正妃(正房);妹妹叫附寶,是次妃(偏房)。
  • 三皇五帝指的是哪三皇哪五帝,三皇有6種說法,五帝有5種說法
    秦始皇之前,雖然沒有稱」皇帝「的,但是有」皇「和」帝「的稱號,分開用,各不相干,皇是皇,帝是帝,在上古時期,也就是夏朝之前,中國歷史上有稱」皇「和」帝「的首領,這就是三皇和五帝。在遠古時期,皇的本義是表示掌握使用或製造火種的人,引申為最高統帥的意思,與王類似;帝的本義是指主宰萬物的神,引申為最高天神,與神類似。
  • 我們都是炎黃子孫,但炎帝和黃帝曾經是對手,你知道嗎?
    世界上的華人都自稱炎黃子孫,將炎帝與黃帝共同尊奉為人文初祖。然而,你知道嗎,炎帝和黃帝曾經是對手,相互之間打過仗。炎帝,就是神農氏,「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之一。他是姜氏部落的首領,傳說他由於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稱為炎帝。相傳炎帝牛首人身,他不但親嘗百草,研究如何用草藥治病,還發明刀耕火種,教人們墾荒,種植糧食作物。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也是他發明和製造出來的。炎帝可謂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醫學家和發明家。要是活在今天,炎帝肯定得是個大科學家。黃帝姓公孫,「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
  • 黃帝戰勝了炎帝,為什麼我們自稱炎黃子孫而不是黃炎子孫?
    炎黃概念的形成其實是漢代中晚期的事情,而在《史記·五帝本紀》裡,炎帝還是作為黃帝的對手出現的,相關內容請參加《史記·五帝本紀》,在此就不贅述了。順便也要說一下,神農氏與炎帝合體是東漢時期才出現的,可查的最早的記載出現在班固的《後漢書·古今人表》中,所以在讀《史記·五帝本紀》的時候不要把神農氏和炎帝看作同一人,這樣邏輯上就能通了。
  • 炎帝黃帝大戰蚩尤
    蚩尤是中國上古傳說中的兵主,傳說兵器便是由蚩尤所創造的。 當時炎帝在阪泉之戰中落敗,尊黃帝為帝,但事實上炎帝部落仍由炎帝做主,這種臣服關係只是名義上的。而蚩尤氏屬於炎帝麾下諸侯之一,當然那時候可能沒有諸侯這個說法。 蚩尤很強,被後世尊為兵主的他怎麼可能沒有實力呢?
  • 神農、炎帝、黃帝、蚩尤辨析,保你釐清四者的關係
    阪泉之戰和涿鹿之戰後,黃帝成為天下的共主。神農氏時代結束,開始了黃帝時代。而黃帝時代和神農氏時代的區別就是德的問題,是私有制和原始公有制的問題。而炎帝、黃帝、蚩尤是氏族部落聯盟共主的尊號。炎帝、黃帝都是華夏集團共主的尊號。《史記》在阪泉之戰前,稱炎帝、軒轅;阪泉之戰後,炎帝消失,不稱軒轅,只稱黃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