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自稱為炎黃子孫的炎黃取自三皇中的神農氏和五帝中的軒轅黃帝

2020-12-25 AUniquePig的歷史

三皇五帝早認知

三皇

中國三皇五帝之說起源甚早。周朝史官作《世本》中,載有三皇世系,與五帝世系。

《周禮·春官·外史》雲:「掌三皇五帝之書。

《孔子家語·五刑解》:冉有問於孔子曰:「古者三皇五帝不用刑,信乎?」

《莊子·天運》曰「故乎三皇五帝之禮義,法度,不矜於同,而矜於治。」

《呂氏春秋·用眾》曰:「夫取於眾,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

《太平御覽·禮儀部》 「又祭三皇五帝、九皇六十四民,皆古帝王凡八十一姓。」

《魏書·列傳》「唯有經書。三皇五帝治化之典,可以補王者神智。」

《新唐書·志》至於上古三皇五帝以來世次,國家興滅終始,僭竊偽亂,史官備矣。

《明史·志》禮臣議:「唐玄宗嘗立三皇五帝廟於京師。」

由此可知,從我國歷代文獻記載的三皇五帝說法一致,但《潛夫論·五德志》記載的三皇五帝中三皇都是誰又有不同的意見。世傳三皇五帝,多以為神農、伏羲為二皇。另一皇以燧人、祝融、女媧、黃帝等為不同的考慮。

燧人、伏羲、神農,出自《尚書大傳》;

伏羲、女媧、神農,出自《春秋運鬥樞》;

伏羲、祝融、神農,出自《風俗通義》;

伏羲、神農、黃帝,出自《三字經》;

有巢氏、燧人氏、知生氏,出自《莊子》、《綱鑑易知錄》

三皇之名根據典籍記載眾說紛紜,並無定論。

五帝

帝原指五方上帝,《周禮·天官》祀五帝,為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葉光紀。戰國後(有說是兩漢)才附以人間歷史人物之名替入。人間的五帝,《孟子》這部書中只提到三王五霸。《荀子》中才有五帝一詞排在三王前,但無人名。

《五帝德》記載的五帝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五人。《呂氏春秋》和《史記·五帝紀》沿用此說。

《戰國策·趙策》和《易·繫辭》提出伏羲、神農、黃帝、堯、舜五人。《莊子》、《淮南子·淑真訓》和《三統曆》亦沿用此說。

《呂氏春秋·十二紀》記載的五帝是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禮記·月令》亦沿用此說。

《通鑑外紀》和《路史·發揮》引梁武帝蕭衍畫像碑述,以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為五帝。

三皇五帝是中國上古時期新石器時代的領袖人物,經歷了母系和父系兩個氏族階段。大約六七千年前,黃河流域的許多氏族部落最早達到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階段;大約從五千年起,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一些部落,先後進入父系氏族公社時期。

黃河、長江這兩條河流分別稱謂我國的母親河和父親河,亦稱散布在世界各地的華人為炎黃子孫。

相關焦點

  • 我們自稱炎黃子孫,你知道他們的關係嗎?
    經過漫長的歲月,華夏文明經歷了母系氏族社會,父系氏族社會,出現了三皇治世,五帝定倫。我們自稱炎黃子孫,字面意思炎帝在前黃帝在後,而真實的情況也確實是這樣。炎黃二帝,他們是中國原始社會中不同部落的傑出首領。炎帝,神農部落的首領,又稱神農氏。神農氏部落首領皆稱炎帝,而我們一般說到的炎帝指最後一任。
  • 我們都是炎黃子孫,但炎帝和黃帝曾經是對手,你知道嗎?
    世界上的華人都自稱炎黃子孫,將炎帝與黃帝共同尊奉為人文初祖。然而,你知道嗎,炎帝和黃帝曾經是對手,相互之間打過仗。炎帝,就是神農氏,「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之一。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也是他發明和製造出來的。炎帝可謂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醫學家和發明家。要是活在今天,炎帝肯定得是個大科學家。黃帝姓公孫,「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某年的農曆二月初二,黃帝出生在西北黃土高原的沮水河畔。流傳於民間的「二月二,龍抬頭」之說,即由此而來。據說,他一生下來就非常聰明,是個「弱而能言」的天才。
  • 為何「三皇五帝」中炎帝屬於「皇」,而黃帝屬於「帝」?
    三皇指的是:燧人、伏羲、神農(炎帝),五帝指的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黃帝與炎帝都被看作是華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國人有時自稱「炎黃子孫」。但是,三皇五帝裡面為什麼炎帝屬於「皇」,而黃帝屬於「帝」呢?
  • 神話故事系列5:黃帝,名軒轅,發明家,史記中五帝之首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於是軒轅乃習用幹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
  • 《封神演義》中,女媧是先天聖人,為什麼還要朝拜火雲洞三聖?
    又稱宓羲、庖犧、包犧、犧皇、皇羲及太昊等,《史記》中稱伏犧,傳說中的中國古代君主。華夏太古三皇之天皇,與女媧同被尊為人類始祖,中國神話中與女媧一樣,有龍身人首、蛇身人首的特徵,因而被後人稱之為龍祖。被世人尊稱為「藥王」、「五穀王」、「五穀先帝」、「神農大帝」等。華夏太古三皇之一,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他遍嘗百草,教人醫療與農耕。也因為此兩項重要貢獻,為掌管醫藥及農業的神祇,不但能保佑農業收成、人民健康,更被醫館、藥行視為守護神。傳說神農氏的樣貌很奇特,身材瘦削,身體除四肢和腦袋外,都是透明的,因此內臟清晰可見。
  • 三皇五帝指的是哪三皇哪五帝,三皇有6種說法,五帝有5種說法
    秦始皇之前,雖然沒有稱」皇帝「的,但是有」皇「和」帝「的稱號,分開用,各不相干,皇是皇,帝是帝,在上古時期,也就是夏朝之前,中國歷史上有稱」皇「和」帝「的首領,這就是三皇和五帝。在遠古時期,皇的本義是表示掌握使用或製造火種的人,引申為最高統帥的意思,與王類似;帝的本義是指主宰萬物的神,引申為最高天神,與神類似。
  • 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炎黃部落大融合
    炎黃在中國享有崇高的地位,我們把炎黃奉為人文始祖。從古到今,人類習慣以血緣關係為紐帶來生活和發展,共同的先祖也成為了中華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的內在動力。《史記》記載的中國歷史,就是從五帝時期開始記起。五帝時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部落融合。首先,就是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的融合。
  • 赤帝、黃帝、白帝、黑帝、青帝分別是誰?華夏五帝傻傻分不清
    、水處北方屬黑色、火處南方屬赤色(紅色)、土位於天地之中,代表大地屬黃色;本文不說三皇,只講五帝。在漫長的中國歷史長河中,這天地五方都出現過驚才豔豔的治世天子,他們被後人稱為五帝,分別為赤帝、黃帝、白帝、黑帝、青帝。
  • 黃帝戰勝了炎帝,為什麼我們自稱炎黃子孫而不是黃炎子孫?
    要真正捋順上古史,現在還做不到,在不把整個上古史還原出來的前提下論述炎黃關係,總會存在一些無法解答的問題,我這裡僅是以現有的材料有選擇性地推論一下炎黃之間的關係,以下的觀點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基本都考據過,為了避免囉嗦,某些細節一帶而過,見諒。
  • 炎帝輸給黃帝為什麼中國人卻被稱為炎黃子孫,中華三祖又是什麼?
    中國人被稱為炎黃子孫,相信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正因為這樣,好多人也會奇怪一個問題,在歷史中的炎帝明明輸給了黃帝,按照人類勝王敗寇的理論,蚩尤是靠邊站的,沒人願意承認是蚩尤子孫,為什麼中國人卻被稱之為炎黃子孫呢?
  • 神話中的文明始祖:「三皇五帝」是指哪三皇?哪五帝?
    不管是在歷史的課本教材上,還是我們大家所看到電視劇中,又或者是一些史書文籍中,或多或少都會有這個人物的出現。也塑造了這個人物的不同形象。然而這個詞的來源究竟要追溯到什麼時候呢?而所謂的三皇五帝又各指的是什麼?他們是從古就有的稱謂嗎?三皇五帝這個稱謂,是分開的,所謂的三皇和五帝也各指不同,是歷史中的神話人物,三皇和五帝的合稱。
  • 上古神話中第一次神戰
    01—神農氏世衰司馬遷的《五帝本紀》中記載: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於是軒轅乃習用幹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阪泉之戰)故事講得是炎帝和黃帝之間發生戰爭的原因主要是:炎帝繼承的神農氏部落日益衰弱,諸侯之間互相吞併侵伐。而炎帝部落的分支蚩尤帶領的九黎部落最為殘暴。
  • 看看你的「姓氏」是黃帝軒轅氏~還是炎帝神農氏
    炎帝所處時代為新石器時代,於是他以姜為姓,號稱烈山氏,以火德治天下,故稱炎帝。現在稱「炎黃」 即指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尚有爭議,也有說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領尊號炎帝)炎帝故裡目前有六地之爭,分別是:陝西寶雞、湖南會同縣連山、湖南株洲炎陵縣、湖北的隨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
  • 三皇五帝中五帝你知道分別是誰嗎?
    說道中國最早的歷史恐怕就是三皇五帝時期了,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講過三皇了,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看。今天要說的就是這五帝是分別是誰。黃帝(軒轅)黃帝是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也是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為啥被稱為黃帝呢?是因為黃帝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在位期間,徵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制音律、作《黃帝內經》等。
  • 華夏民族與炎黃子孫是怎麼來的,和黃帝、炎帝、蚩尤有什麼關係
    ,五帝本紀就是從黃帝開始的。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史記》上說黃帝是少典的兒子,姓公孫名軒轅,20歲成為部落首領。《史記 五帝本紀》:軒轅(黃帝)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
  • 全球華人共戰「疫」 軒轅黃帝佑中華 庚子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如約
    3月26日,農曆三月初三,河南新鄭黃帝故裡園區旗幡招展,格外莊嚴肅穆。猶如與春天的「約定」,庚子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如約而至。全球華人以莊嚴神聖之心、感恩追遠之情,通過直播遙拜人文始祖軒轅黃帝,追思始祖功德,祈福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祝願世界和平安康。
  • 五帝之首——軒轅氏的生平事跡
    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對軒轅氏有著這樣的記載: 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於是軒轅乃習用幹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
  • 我們為什麼是「炎黃子孫」呢?很多人其實都誤解了這個名稱的由來
    無論在中國境內還是海外,華人相遇,都會互稱「同胞」,會說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這其中黃顏色的「黃」指的是「黃帝」,為什麼我們會把黃帝奉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呢?這就要從《史記》的開卷第一篇《五帝本紀》說起。
  • 黃帝明明打敗了炎帝,為什麼我們叫做炎黃子孫,「炎」在前面呢?
    我們經常說炎黃子孫遍天下,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華夏兒女的存在。以智慧為筆,以汗水為墨,在時間的畫卷上記錄著華夏兒女的赤子情深。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新冠肺炎無情的肆虐下炎黃子孫心手相握。那麼問問大家,我們為什麼叫炎黃子孫呢?歷史上明明有記載,炎帝和黃帝的戰爭是黃帝贏了,炎帝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