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華人共戰「疫」 軒轅黃帝佑中華 庚子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如約

2020-12-24 天眼新聞

陽春三月,芳菲盡展。3月26日,農曆三月初三,河南新鄭黃帝故裡園區旗幡招展,格外莊嚴肅穆。

猶如與春天的「約定」,庚子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如約而至。全球華人以莊嚴神聖之心、感恩追遠之情,通過直播遙拜人文始祖軒轅黃帝,追思始祖功德,祈福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祝願世界和平安康。

庚子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政協河南省委員會、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等單位聯合主辦,鄭州市人民政府、政協鄭州市委員會、新鄭市人民政府承辦。

今年大典仍以「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為主題,以「長江黃河共戰『疫』,軒轅黃帝佑中華」為主旨,由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齊續春繼續擔任主拜人,現場保留大典的九項儀程,按照「現場無嘉賓、無觀眾、無演員表演,大典規格不降、影響力不降」的原則,以現場簡約而莊嚴的儀式、全球網上拜祖、電視連線等線上線下、大屏小屏互動交互的形式進行,世界華人拜祖畫面、主持人和專家訪談等豐富內容也精彩呈現。

隨著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以及全面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當天,部分黃帝故裡當地群眾作為參拜人員,代表五大洲世界華人進行觀禮。

9時34分,庚子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開始,全體肅立,鳴盛世禮炮21響。禮炮聲聲,響故裡、震雲霄,寄託全球華人禮拜人文始祖的虔誠敬仰之心,表達中華兒女抗擊疫情的堅定必勝信念。隨後,禮兵以昂揚的狀態,邁著鏗鏘步伐,走上拜祖臺,向黃帝像敬獻花籃。

淨手淨心,畢恭畢敬。在「淨手上香」儀程中,黃帝故裡文化研究會原副會長趙忠祥,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石聚彬,新鄭市龍湖鎮泰山村黨總支書記喬宗旺走到臺前,虔誠地燃上一注高香。

隨後,觀禮人員面向黃帝像,滿懷崇敬之情「行施拜禮」,深深三鞠躬。現場播出了美國、澳大利亞、法國、英國、尚比亞等世界五大洲華人和香港、澳門、臺灣同胞行施拜禮畫面,展現炎黃子孫血濃於水的無限親情。

「行施拜禮」後,以實時連線的方式,齊續春代表億萬炎黃子孫恭讀拜祖文:「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赫赫始祖,恩澤八方。啟迪蒙昧,告別蠻荒。偉烈豐功,萬古流芳……」恭頌軒轅黃帝開闢文明、佑我中華之功德,展示中華民族傳承創新、再造輝煌的發展願景。

「大風起兮雲飛揚,吾土吾心吾歡暢,四海之內皆和諧,吾思吾夢吾嚮往……」「高唱頌歌」環節由鄭州少兒合唱及成人合唱人員、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以「雲合唱」的方式參與,《黃帝頌》悠揚的旋律唱出了全球華人同拜始祖、團結一心的凝聚力。

由於取消了演員表演,以往每年的「樂舞敬拜」環節調整為「眾志成城」,這是今年大典一項特殊的儀式。在激昂的配樂下,現場精心播出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八方支援、共抗疫情的相關短片,突出展現抗擊疫情中的民族精神。

9時54分,「祈福中華」儀程開始,河南省脫貧致富代表李連成,抗擊疫情醫護代表趙清霞,少兒代表張怡博走上拜祖臺,點燃手中的火炬,共同祈福民族昌盛、祖國繁榮、世界和平。

在第九項儀程「天地人和」環節,現場別出心裁地以播放短片的形式,向世界展示黃河之南、天地之中,「四條絲路」通天下、經濟騰飛的新河南,讓人們看到中華民族有力量、有決心走得更遠。

至此,拜祖大典九項儀程全部完成。拜祖廣場上頌歌飛揚、金龍吐水、彩球騰空,現場氣氛達到了高潮。

10時許,主司儀宣布,庚子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告成。

現場莊嚴肅穆,「雲端」熱情高漲。今年首次設立了「網上拜祖祈福平臺」,通過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完美結合,為全球華人在網絡空間拜祖祈福提供了身臨其境的體驗環節。海內外炎黃子孫跨越地域和時差、不論國籍和姓氏,實現了「朝拜軒轅黃帝,祈福中華,為全人類加油」的美好祝願。截至當天上午10時15分,全網全球推送、點擊、瀏覽量達22.1億人次。

滔滔黃河奔流而來,繼往開來與生命同行;萬裡江山巍峨聳立,砥柱中流與文明共存。值得一提的是,庚子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把黃帝文化與黃河文化融匯在一起,整體提升了拜祖大典「根脈所系、魂魄所依」的時代主題和歷史定位,將「二黃」的文化源流、文明脈絡有機地貫穿整個拜祖大典的始終。

2020庚子年黃帝故裡拜祖文

維公元二〇二〇年三月二十六日,歲在庚子,三月初三。具茨山下,中華始祖軒轅黃帝故裡故都;溱水河畔,炎黃子孫莊嚴神聖拜祖敬宗。當新冠肺炎疫情突降中華民族面臨重大考驗之時,習近平主席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億萬人民眾志成城決戰決勝之際,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齊續春,謹以海內外炎黃苗裔之名,為中國和世界人民祈福,恭頌偉哉黃帝開闢文明佑我中華之功德。

辭曰: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赫赫始祖,恩澤八方。

啟迪蒙昧,告別蠻荒。偉烈豐功,萬古流芳。

教民耕牧,蒔谷蠶桑。婚喪有禮,歷數岐黃。

發明舟車,律呂度量。舉賢任能,整紀肅綱。

修德振兵,封土固疆。肇始一統,和合共襄。

鼎新大公,中和為上。薪火相傳,世代景仰。

秉承祖志,飽經滄桑。千秋風流,續寫華章。

民族復興,百年夢想。愈挫愈奮,多難興邦。

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改革開放。

脫貧解困,全面小康。不驕不躁,奮發圖強。

新冠疫情,華中突降。萬眾一心,築成城牆。

滄海橫流,英雄本色。夙夜匪懈,民族脊梁。

崑崙巍峨,江河浩瀚。先祖垂憲,策勉今賢。

天地之中,大河之南。再創輝煌,無愧祖先。

埋頭苦幹,奮勇爭先。鄭州引領,出彩中原。

城市集群,輻射周邊。承東啟西,重任在肩。

黃河文化,文明之源。乃根乃魂,世代承傳。

自強不息,共克時艱。厚德載物,俯仰皆寬。

日月經天,慎終追遠。炎黃子孫,一脈相傳。

兩岸四地,血脈相連。和衷共濟,唇亡齒寒。

和而不同,君子擇善,一個中國,蚍蜉難撼。

崇尚和平,關愛自然。拳拳之心,天地可鑑。

人類興衰,命運相連。共為一體,息息相關。

一帶一路,文明互鑑。合作共贏,和平發展。

大河滔滔,嵩嶽蒼蒼。龍騰雲起,地久天長。

敬告我祖,伏惟尚饗!

徐建勳 王延 聶冬晗 來源 河南日報客戶端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

相關焦點

  • 今年,我們這樣來拜祖!
    答:三月三,拜軒轅。每年的農曆三月三,無數華夏兒女都要從五湖四海齊聚黃帝故裡新鄭,共赴「心靈之約」,禮拜人文始祖。拜祖大典已經成為炎黃子孫尋根團聚的盛大節日。然而,今年的「三月三,拜軒轅」有了全新的方式,我們用新的方式來敬拜軒轅,追思祖先。
  • 慎終追遠 敬宗拜祖 臺灣舉辦恭拜軒轅黃帝大典
    慎終追遠,敬宗拜祖。3月26日上午,在河南鄭州新鄭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如期舉行的同時,數千裡之外的寶島臺灣也同時舉辦恭拜軒轅黃帝大典,藉由敬拜儀式,表達臺灣同胞對中華民族遠祖之崇敬,傳遞「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之精神。
  • 臺灣各界舉辦庚子年恭拜軒轅黃帝大典
    本報臺北3月30日電 (記者陳曉星、孫立極)農曆三月三日相傳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誕辰,「三月三,拜軒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秉持慎終追遠的文化傳統,臺灣軒轅黃帝拜祖大典籌委會在3月26日也就是農曆三月三日這天,在桃園黃帝雷藏寺黃帝大廟舉辦「庚子年恭拜軒轅黃帝大典」,表達對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之崇敬,傳遞兩岸「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之精神。典禮儀軌遵循古禮,並邀請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林政則擔任主拜官,各界人士參與盛會,儀式莊嚴隆重。
  • 三月三,拜軒轅!臺灣舉辦恭拜軒轅黃帝大典,線上線下同祈願
    相傳農曆3月3日是祖先軒轅黃帝的誕辰,「三月三,拜軒轅」便成了全球華人多年以來的傳統。今天上午,「庚子年恭拜軒轅黃帝大典」在臺灣桃園黃帝雷藏寺黃帝大廟舉辦。主辦方表示,希望藉由此次敬拜儀式,表達對中華民族遠祖的崇敬,同時傳遞「兩岸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的精神。
  • 商丘《庚子年燧皇故裡拜祖大典》推遲舉辦
    關於推遲舉辦《庚子年燧皇故裡拜祖大典》的公告廣大市民遊客朋友們:為切實保障廣大市民、遊客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工作需要,經研究決定推遲原定於二月初二(2020年2月24日)舉行的《庚子年燧皇故裡拜祖大典》,具體活動時間另行通知。
  • 第三屆中華父母節暨庚子年恭拜黃帝嫘祖儀式舉行
    央廣網鄭州7月27日消息(記者 汪寧 實習生程鮮鮮)7月26日(庚子年農曆六月初六)上午9時50分,具茨山風后嶺景區軒轅廟前鑼鼓喧天,熱鬧非凡,第三屆中華父母節暨庚子年恭拜黃帝嫘祖儀式在這裡隆重舉行。新鄭市副市長周建超主持了拜祖儀式。
  • 除了三月三的拜祖大典,河南還有哪些祭祀文化?
    然而,三月三還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日子,那就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皇帝的誕辰。現在,每年的三月三,來自全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聚集在黃帝故裡新鄭,舉行隆重的拜祖大典。其實,祭祖和拜祖是兩個概念,然而軒轅黃帝已經過世四千餘年,無論是拜還是祭,差不多是一個意思。只不過新鄭的拜祖大典,是為了區別於橋山黃帝陵的祭祖大典。
  • 第五屆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民間 拜祖大典在山西高平隆重舉行
    5月30日上午,由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山西省炎帝文化研究會主辦的「問祖炎帝 尋根高平」第五屆(庚子年)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民間拜祖大典在高平炎帝陵隆重舉行。今年拜祖大典以「兩岸同祖共祈福,神農炎帝佑中華」為主題,堅持「線下簡約莊重、線上隆重熱烈、大典規格不降、影響力不減、傳承性不變」的原則,推出「雲拜祖」平臺,吸引臺灣同胞和全球華人網上拜祖炎帝。同時開設第二演播室,中央電視臺主持人魯健與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曼、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孟憲實兩位專家就弘揚炎帝文化進行了專題訪談。
  • 聽,軒轅黃帝的故事 統一黃河流域各部落
    三月三,拜軒轅!庚子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即將於3月26日在河南省鄭州市新鄭黃帝故裡軒轅廣場如期舉行。在今年疫情的特殊情況下,大典將本著「現場無嘉賓、無觀眾、無演員表演」「大典規格不降、影響力不降」的基本原則,簡約莊嚴舉辦。
  • 當黃帝、炎帝、蚩尤進入同一個群聊
    黃帝有熊氏,名姬軒轅,發明了車子和小船,喜歡小動物,沒事兒養養熊喂喂馬,加以訓練,用來保護百姓。炎帝會用火,又稱神農氏,教大家刀耕火種,還發明了種地的工具。平時喜歡嘗些花花草草,分辨出哪些能治病,哪些有毒不能吃,順便寫了一部《神農百草經》。
  • 「2020公祭伏羲大典」——同祖同脈中華共祭
    2020(庚子)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於今天(辛卯年農曆五月廿一日)在甘肅省天水舉辦。此次大典以「弘揚伏羲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為宗旨,以「同根同祖、中華共祭」為主題,旨在提振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攻堅克難、抗擊疫情、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精、氣、神」,為助力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共識和力量。
  • 「問祖炎帝 尋根高平」第五屆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民間拜祖活動啟動
    4月30日,「問祖炎帝、尋根高平」第五屆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民間拜祖活動在山西省高平市羊頭山炎帝廣場啟動,宣告5月30日將正式舉辦民間拜祖典禮。本屆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民間拜祖活動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堅持「線下簡約莊重、線上隆重熱烈、大典規格不降、影響力不減、傳承性不變」的原則,圍繞「問祖炎帝 尋根高平」這一主題,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突出「國家級、全球化、民間性」特點,在一個月左右,分三個階段逐步推進。
  • 人物篇:軒轅黃帝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今河南新鄭),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徵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
  • 在天水,軒轅黃帝的傳說神奇又瑰麗
    軒轅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為「帝鴻氏」。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古稱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徵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齊壽山位於甘肅天水秦州區東南約三十公裡處,是西漢水之源頭,長江黃河之分水嶺,有齊壽山不大不小,壓著三江河堖之美譽,傳說中中華民族始祖之一的軒轅黃帝,就誕生在這裡。
  • 拜祖大典結碩果 濮陽引資8億元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映 通訊員 李春英 王瑩4月27日,2020中華張姓拜祖大典暨海峽兩岸張氏宗親聯誼活動招商項目籤約儀式在濮陽舉行。聯誼活動以「現場+網絡+分會場」形式舉辦,主會場設在濮陽,分會場設在福建福州和臺灣臺中,來自海峽兩岸的張氏宗親通過現場視頻連線祭拜揮公、祈福中華。同時,本次活動線上簽約2個項目、線下簽約2個項目,項目總投資8億元。
  • 炎帝輸給黃帝為什麼中國人卻被稱為炎黃子孫,中華三祖又是什麼?
    在《史記》當中,開篇的《五帝本紀》內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大意是黃帝是少典的兒子,姓公孫,名稱軒轅。出生時有神的靈性,幼兒時就能說話,年少時敏慧,長大後忠厚機敏,成年後聰慧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