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已過,下面就是傳統的中國的祭祀文化清明。但是,夾在這兩個節氣中間的還有一個三月三,也就是民間的上巳節。曾經的上巳節,是流觴曲水,河邊洗濯,男女相識的節日,算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
然而,三月三還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日子,那就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皇帝的誕辰。現在,每年的三月三,來自全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聚集在黃帝故裡新鄭,舉行隆重的拜祖大典。
其實,祭祖和拜祖是兩個概念,然而軒轅黃帝已經過世四千餘年,無論是拜還是祭,差不多是一個意思。只不過新鄭的拜祖大典,是為了區別於橋山黃帝陵的祭祖大典。隨著中國大陸的崛起,大家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是越來越重要,祖先崇拜的信仰已經深入骨髓。作為炎黃子孫,在祖先的誕辰上,告慰先賢們國泰民安,祈禱著風調雨順。
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對於新鄭的拜祖大典是否能夠如期舉行,不得而知。其實,從河南其他地方的祭祖文化,我們已經可以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了。
開封的翰園春節祭祖大廟會,在年初的時候,就已經不再舉辦了。這既是一個祭祖大典,又是一個廟會。它將祭祀、娛樂及市場交易融合一體,是中國民間最為傳統的一種大集會。
開封翰園的春節祭祀大廟會,其實歷史並不長,翰園,位於開封龍亭公園附近,由著名書法家李公濤先生帶頭捐助,集書法名碑為一體的公園,建成於1985年,與其他歷史悠久的祭祀廟會文化相比,歷史有點短。但是,由於它地處開封,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所以,有著濃鬱的傳統文化色彩和地域色彩,又加上翰園本身就是一個藝術文化聖地,所以,春節祭祀大廟會知名度並不低。
商丘,五行屬火,是發明鑽木取火的先祖燧人氏的故鄉,又對火神祝融有著強烈的地域崇拜,又一說是火神閼伯。這裡每年會舉辦兩次火神祭祀,第一次是正月初七,相傳它是閼伯的誕辰。第二次就是農曆六月二十三,它是於伯的忌日。
商丘的火神祭祀大廟會,歷史悠久,早在唐朝時期,就已經形成了規模,祭祀、趕廟會、詩詞吟詠,活動非常豐富。到了北宋末年,二帝北狩,留下康王趙構,為了繼承大統,恢復宋室江山,就在商丘登基為帝,然後去火神臺祭拜上天。到了明清時期,商丘的火神祭祀大廟會已經盛名全國,附近省份的人都會跑到這裡來趕廟會。
周口淮陽的太昊陵祭祖廟會,也是享譽全球。關於它開始的歷史,不得而知,但是影響力確實是極為的廣。太昊,就是中華民族的另一位始祖伏羲,相傳他比軒轅氏黃帝還要早。至於太昊陵何時所健,眾說紛紜,目前認可度比較高的說法,是建於春秋時期,這樣算來,也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自此之後,歷代王朝都會對它加以修建。
太昊陵祭祖廟會,不僅僅具有濃鬱的地域色彩,更有著不可思議的古文化韻味,如淮陽泥泥狗等文化手工藝品,在廟會上的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蘊含的古文化讓人值得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