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三月三的拜祖大典,河南還有哪些祭祀文化?

2020-12-12 影評貓

春分已過,下面就是傳統的中國的祭祀文化清明。但是,夾在這兩個節氣中間的還有一個三月三,也就是民間的上巳節。曾經的上巳節,是流觴曲水,河邊洗濯,男女相識的節日,算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

然而,三月三還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日子,那就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皇帝的誕辰。現在,每年的三月三,來自全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聚集在黃帝故裡新鄭,舉行隆重的拜祖大典。

其實,祭祖和拜祖是兩個概念,然而軒轅黃帝已經過世四千餘年,無論是拜還是祭,差不多是一個意思。只不過新鄭的拜祖大典,是為了區別於橋山黃帝陵的祭祖大典。隨著中國大陸的崛起,大家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是越來越重要,祖先崇拜的信仰已經深入骨髓。作為炎黃子孫,在祖先的誕辰上,告慰先賢們國泰民安,祈禱著風調雨順。

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對於新鄭的拜祖大典是否能夠如期舉行,不得而知。其實,從河南其他地方的祭祖文化,我們已經可以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了。

開封的翰園春節祭祖大廟會,在年初的時候,就已經不再舉辦了。這既是一個祭祖大典,又是一個廟會。它將祭祀、娛樂及市場交易融合一體,是中國民間最為傳統的一種大集會。

開封翰園的春節祭祀大廟會,其實歷史並不長,翰園,位於開封龍亭公園附近,由著名書法家李公濤先生帶頭捐助,集書法名碑為一體的公園,建成於1985年,與其他歷史悠久的祭祀廟會文化相比,歷史有點短。但是,由於它地處開封,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所以,有著濃鬱的傳統文化色彩和地域色彩,又加上翰園本身就是一個藝術文化聖地,所以,春節祭祀大廟會知名度並不低。

商丘,五行屬火,是發明鑽木取火的先祖燧人氏的故鄉,又對火神祝融有著強烈的地域崇拜,又一說是火神閼伯。這裡每年會舉辦兩次火神祭祀,第一次是正月初七,相傳它是閼伯的誕辰。第二次就是農曆六月二十三,它是於伯的忌日。

商丘的火神祭祀大廟會,歷史悠久,早在唐朝時期,就已經形成了規模,祭祀、趕廟會、詩詞吟詠,活動非常豐富。到了北宋末年,二帝北狩,留下康王趙構,為了繼承大統,恢復宋室江山,就在商丘登基為帝,然後去火神臺祭拜上天。到了明清時期,商丘的火神祭祀大廟會已經盛名全國,附近省份的人都會跑到這裡來趕廟會。

周口淮陽的太昊陵祭祖廟會,也是享譽全球。關於它開始的歷史,不得而知,但是影響力確實是極為的廣。太昊,就是中華民族的另一位始祖伏羲,相傳他比軒轅氏黃帝還要早。至於太昊陵何時所健,眾說紛紜,目前認可度比較高的說法,是建於春秋時期,這樣算來,也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自此之後,歷代王朝都會對它加以修建。

太昊陵祭祖廟會,不僅僅具有濃鬱的地域色彩,更有著不可思議的古文化韻味,如淮陽泥泥狗等文化手工藝品,在廟會上的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蘊含的古文化讓人值得考究。

相關焦點

  • 第五屆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民間 拜祖大典在山西高平隆重舉行
    5月30日上午,由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山西省炎帝文化研究會主辦的「問祖炎帝 尋根高平」第五屆(庚子年)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民間拜祖大典在高平炎帝陵隆重舉行。今年拜祖大典以「兩岸同祖共祈福,神農炎帝佑中華」為主題,堅持「線下簡約莊重、線上隆重熱烈、大典規格不降、影響力不減、傳承性不變」的原則,推出「雲拜祖」平臺,吸引臺灣同胞和全球華人網上拜祖炎帝。同時開設第二演播室,中央電視臺主持人魯健與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曼、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孟憲實兩位專家就弘揚炎帝文化進行了專題訪談。
  • 慎終追遠 敬宗拜祖 臺灣舉辦恭拜軒轅黃帝大典
    慎終追遠,敬宗拜祖。3月26日上午,在河南鄭州新鄭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如期舉行的同時,數千裡之外的寶島臺灣也同時舉辦恭拜軒轅黃帝大典,藉由敬拜儀式,表達臺灣同胞對中華民族遠祖之崇敬,傳遞「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之精神。
  • 拜祖大典結碩果 濮陽引資8億元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映 通訊員 李春英 王瑩4月27日,2020中華張姓拜祖大典暨海峽兩岸張氏宗親聯誼活動招商項目籤約儀式在濮陽舉行。線上簽約方面,濮陽市政府與臺灣明通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籤署藥材加工項目,濮陽縣張姓研究會與馬來西亞河南總商會籤署經濟文化旅遊戰略合作項目;線下簽約方面,濮陽縣政府與樂氏同仁藥業集團籤署藥材種植加工包裝項目,濮陽可利威化工有限公司與河南智慧和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籤署消毒劑擴產項目。
  • 全球華人共戰「疫」 軒轅黃帝佑中華 庚子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如約
    3月26日,農曆三月初三,河南新鄭黃帝故裡園區旗幡招展,格外莊嚴肅穆。猶如與春天的「約定」,庚子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如約而至。全球華人以莊嚴神聖之心、感恩追遠之情,通過直播遙拜人文始祖軒轅黃帝,追思始祖功德,祈福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祝願世界和平安康。
  • 今年,我們這樣來拜祖!
    01網上拜祖大典主題為「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今年將突出「長江黃河共戰疫,軒轅黃帝佑中華」這一主旨,同時將調整拜祖方式,大典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文國際頻道》、鳳凰衛視、河南衛視、鄭州電視臺等在北京演播室和現場演播室進行連線直播,全新推出網上拜祖平臺,全球華人可通過「庚子年黃帝故裡網上拜祖祈福平臺」進行網上拜祖。
  • 商丘《庚子年燧皇故裡拜祖大典》推遲舉辦
    關於推遲舉辦《庚子年燧皇故裡拜祖大典》的公告廣大市民遊客朋友們:為切實保障廣大市民、遊客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工作需要,經研究決定推遲原定於二月初二(2020年2月24日)舉行的《庚子年燧皇故裡拜祖大典》,具體活動時間另行通知。
  • 文化賦能,傳承匠心 五糧液第二十四屆酒聖祭祀大典隆重舉行
    【編者按】12月17日,由五糧液集團主辦的第二十四屆酒聖祭祀大典在中國酒都宜賓隆重舉行。本次祭祀大典以祭工匠精神祭歷代傳人祭釀酒歷史為核心,表達...12月17日,由五糧液集團主辦的第二十四屆酒聖祭祀大典在中國酒都宜賓隆重舉行。
  • 臺灣各界舉辦庚子年恭拜軒轅黃帝大典
    本報臺北3月30日電 (記者陳曉星、孫立極)農曆三月三日相傳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誕辰,「三月三,拜軒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秉持慎終追遠的文化傳統,臺灣軒轅黃帝拜祖大典籌委會在3月26日也就是農曆三月三日這天,在桃園黃帝雷藏寺黃帝大廟舉辦「庚子年恭拜軒轅黃帝大典」,表達對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之崇敬,傳遞兩岸「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之精神。典禮儀軌遵循古禮,並邀請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林政則擔任主拜官,各界人士參與盛會,儀式莊嚴隆重。
  • 三月三,拜軒轅!臺灣舉辦恭拜軒轅黃帝大典,線上線下同祈願
    相傳農曆3月3日是祖先軒轅黃帝的誕辰,「三月三,拜軒轅」便成了全球華人多年以來的傳統。今天上午,「庚子年恭拜軒轅黃帝大典」在臺灣桃園黃帝雷藏寺黃帝大廟舉辦。主辦方表示,希望藉由此次敬拜儀式,表達對中華民族遠祖的崇敬,同時傳遞「兩岸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的精神。
  • 致敬歷史 傳承匠心 五糧液舉行第二十四屆酒聖祭祀大典
    12月17日,2020中國國際名酒博覽會·五糧液第二十四屆酒聖祭祀大典在四川宜賓舉行。作為白酒行業標誌性傳統酒禮文化活動,本次酒聖祭祀大典旨在致敬歷史傳統、傳承工匠精神、弘揚白酒文化。蒼山疊翠,佳釀飄香。上午11:38分,九門禮炮五響齊發。伴隨著激昂的鐘聲,五糧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宣布「五糧液第二十四屆酒聖祭祀大典現在開始」,正式拉開祭祀大典序幕。
  • 「問祖炎帝 尋根高平」第五屆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民間拜祖活動啟動
    4月30日,「問祖炎帝、尋根高平」第五屆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民間拜祖活動在山西省高平市羊頭山炎帝廣場啟動,宣告5月30日將正式舉辦民間拜祖典禮。本屆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民間拜祖活動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堅持「線下簡約莊重、線上隆重熱烈、大典規格不降、影響力不減、傳承性不變」的原則,圍繞「問祖炎帝 尋根高平」這一主題,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突出「國家級、全球化、民間性」特點,在一個月左右,分三個階段逐步推進。
  • 「2020公祭伏羲大典」——同祖同脈中華共祭
    2020(庚子)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於今天(辛卯年農曆五月廿一日)在甘肅省天水舉辦。此次大典以「弘揚伏羲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為宗旨,以「同根同祖、中華共祭」為主題,旨在提振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攻堅克難、抗擊疫情、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精、氣、神」,為助力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共識和力量。
  • 祭祀:中國節氣文化的核心(上)
    在中國古代,祭祀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祇、人鬼。因之祭祀可分為三個類型:民家、地方以及國家層面。民家的祭祀,最鮮明最突出的,當然是清明。清明祭祀叫上墳。也就是說,帶著祭品,去祖先或者死去的家人墳頭去燒紙燒香、去緬懷。清明是節氣,也是節日。因為「不到清明天地不明,到了清明天清地明」,於是名之曰清明。在歷史演進中,「思時之敬」,於是便有了清明節,便有了清明上墳。
  • 叱吒風雲,風骨永傳:民俗學視野下的成吉思汗陵祭祀文化
    當時的祭祀活動是按照薩滿教方式進行 ,主要有祭祀先祖和祭火等 ,基本是蒙古族古老的祭祀儀式。那麼到了斡闊歹汗時期祭祀基本達到系統化 ,什麼時間該做什麼樣的儀式等。達爾扈特的出現是在忽必烈斯欽汗時期 ,忽必烈斯欽汗時期將四時大典用法律的形式規範下來。那楚格主任還說到 ,四時大典也不是忽必烈斯欽汗空想出來的 ,每個祭祀活動都有它的歷史積澱。
  • 失落的祭祀儀式大典及其意義斷想
    這樣的祭祀大典早就見不著了,都被以封建迷信的藉口限制廢除了。網上這個視頻看得我熱淚盈眶!作為山東人,如果您1.沒有見過這種場面,就不能完全理解《水滸傳》裡面的表現忠君愛國江湖義氣痛恨奸臣暴打蔣門神那種內涵的那種江湖人士的外在作派與內裡氣概。
  • 金沙酒業舉行2020中國醬酒金沙文化節封壇大典
    廣告  金沙酒業2020中國醬酒金沙文化節封壇大典於8日舉行。  隨著社會的發展,酒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除了飲用,也衍生了入藥等其他許多功用,但祭祀用酒的歷史仍然是最為長遠且意義重大的。  中國古代第一祭祀酒,名叫「玄酒」,是源於周的「大羹玄酒」,被廣泛應用於祭祀等宏大或莊嚴神聖的場合。
  • 10月25日,祭虞舜聖帝大典在運城市鹽湖區舜帝陵廟前舉行
    山西晚報訊(記者 李雅麗)10月25日,中國傳統重陽節,一場莊重肅穆的祭虞舜聖帝大典在運城市鹽湖區舜帝陵廟前舉行。第十一屆德孝文化節召開之際,為了紀念德聖孝祖虞舜聖帝,傳承弘揚舜帝德孝文化,重陽節這一天,各界人士齊聚鳴條舜帝陵廟,隆重舉行庚子年恭祭虞舜聖帝大典。
  • 農村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說的是啥意思?
    擁有五千年文化底蘊的中華民族,各種民俗活動也是各種各樣,譬如已經臨近的春節,與其相關的活動還有貼春聯、吃年夜飯、熬年、拜年等,但是作為文化底蘊豐厚的中華民族,這些民俗活動只是一部分而已,除去民間傳統的習俗之外,還有一種特殊而低調的文化傳承,那就是民間的俗語。
  • 港臺同胞天水祭伏羲 心牽文化傳承
    蘭州理工大學僑聯主席(加拿大華僑)馬建忠接受鳳凰網、中國新聞網採訪 李娟平 攝天水公祭伏羲大典開始的同時,海峽另一邊的臺灣新北市也同步舉行伏羲祭祀典禮。這是海峽兩岸連續第7年同時、異地共祭伏羲,也是公祭伏羲大典舉辦以來,首次同步進行網絡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