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之首——軒轅氏的生平事跡

2020-12-24 騰訊網

軒轅氏

根據推算,軒轅氏生活的年代,大致為公元前2717年——前2599年,農曆三月初三是他生日,民間曾流傳過這樣一句話:

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

軒轅氏是遠古時期華夏部落聯盟的首領,出身於有熊氏部落,是有熊氏部落首領少典之子。姬姓,因身具土德之瑞,而被尊為黃帝。

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對軒轅氏有著這樣的記載:

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爭。於是軒轅乃習用幹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

歷史記載和出土文物,為黃帝統一天下,奠定中華,肇造文明,惜物愛民的傳說提供了佐證。

統一華夏

軒轅氏生於神農氏統治末期,當時,神農氏已經沒有能力統御華夏諸族,為爭奪利益,中原各部互相攻伐,戰亂不止,常言道,時勢造英雄,亂世終將被有德者終結,幾番徵伐之後,華夏大地形成了黃帝,炎帝,蚩尤三足鼎立的局面。

軒轅氏佔據中原地帶,炎帝霸佔西方,佔據太行山以西的土地,蚩尤為九黎部落的首領,割據東方。起初,炎帝在與蚩尤爭奪黃河下遊地區的戰爭中失敗,只能向北敗走,求助軒轅氏。此後的三年時間內,軒轅氏與蚩尤總共交戰了九次,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九次失敗並沒有擊垮軒轅氏,最終,在逐鹿之戰中軒轅氏憑藉風後,力牧兩員大將的協助,將蚩尤擒殺,完成了華夏部族的統一,逐鹿之戰後,軒轅氏進兵九黎地區,在泰山之巔,會盟天下渚部族,舉行封禪大典,告祭天地。取代神農氏成為新的天下共主。

治國之道

軒轅氏統治時期,制定了國家的官職制度,以雲作為中央官員的名稱,青雲負責宗族事務管理,縉雲負責軍事管理,此外,軒轅氏還任命左右大監,負責監管天下諸部。神農氏時期,人們只懂得種植黍和稷,軒轅氏在此基礎上,教導先民種植五穀——黍,稷,菽,麥,稻。進一步發展了農耕文明。

軒轅氏時期正式建立了古國體制,制定疆域的劃分標準,以八家為一井,三井為一鄰,三鄰為一朋,三朋為一裡,五裡為一邑,十邑為都,十都為一師,十師為州,天下共分為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證道傳說

在中國古代每一個傳奇人物,都必然伴隨著許多的傳說,軒轅氏也不例外,在其統治末期,鑄造了新的器物——鼎,鼎成之時,一條龍從天而降,那條龍有著威武的眼睛和長長的閃著銀光的龍鬚,整個龍身透著金光,降臨之時,仿佛萬匹金緞,籠罩青天一般。

此情此景,軒轅氏與群臣都很疑惑,那條龍慢慢靠近軒轅氏,眼中流露出溫和的目光,口吐人言道:「天帝非常高興看到你促使中國文明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所以特地派遣我來帶你升天去覲見天帝。」軒轅氏聽後,點了點頭,乘龍而起。

對群臣言道:「天帝要召見我,你們多保重,再會了。」隨後,金龍帶著軒轅氏騰空而起,消失在雲海之中。後來人們為了紀念軒轅氏,將黃帝乘龍升天的地方命名為「鼎湖」。將龍去鼎湖比喻帝王去世。

黃帝陵

在古史記載中,黃帝陵的位置存在爭議,大致存在三種說法,其一,為陝西黃陵縣城北橋山,據說這裡是黃帝的衣冠冢,1961年,國務院將其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為「古墓葬第一號,稱」天下第一陵。「

據史料記載,祭祀黃帝的活動,最早起源於公元前442年,漢武帝時代,將祭祀黃帝活動推向了歷史高潮,唐大曆五年(公元770年)為軒轅氏建廟祀典之後,歷代帝王都將北橋山黃帝陵作為舉行國家大典的場所。

國父孫中山曾為軒轅氏親自撰寫過祭文,國共合作時期,毛主席曾親筆題寫祭文,再有蔣介石題詞,以此來見證國共合作。

其二,為荊山黃帝陵,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市區西20公裡的陽平鎮。此地為傳說中的鼎湖,因而被稱為:「其弓曰鳥號。」相傳,先民將軒轅氏的靴子埋在了鑄鼎塬上,形成的此陵,後人在此基礎上建廟祭祀。

此黃帝陵的西端存在一高6米,周長42.5米的土堆,據說便是黃帝陵冢,陵西南有一龍鬚溝,便是傳說中龍鬚墜地之地,此間有一特產,便是龍鬚草。

其三,位於河北橋山,關於黃帝之死,一直流傳一個說法:黃帝死,葬橋山。但橋山的位置,始終未能確定,在河北橋山曾有一座黃帝陵,在後唐時期仍有黃帝廟受香火祭祀,直到遼朝統一北方之後。才斷絕。

揭秘:炎黃二帝的生父有熊氏的生平事跡

揭秘:歷史上的神農氏與炎帝是否為同一人

揭秘:女媧神話背後的真實寫照

相關焦點

  • 軒轅氏定鼎天下的兩大戰役——阪泉戰役與逐鹿之戰
    軒轅氏是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氏統治時期,完成了華夏民族由遠古時代向文明時代的過渡,軒轅氏歷經兩次戰役,完成了九州一統,是遠古諸部族完成了第一次大融合,建立了華夏民族,為日後的中華民族奠定了基礎。
  • 神話故事系列5:黃帝,名軒轅,發明家,史記中五帝之首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於是軒轅乃習用幹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
  • 「三皇五帝」之五帝傳說
    上一期我們說了三皇,這一期我們來聊聊五帝。五帝傳說,在史料中多有記載,據收集的史料有:孔子家語·五帝》中:「季康子問孔子曰:舊聞五帝之名, 而不知其實, 請問何謂五帝?孔子曰:昔丘也聞諸老聃曰:天有五行, 水、火、金、木、土, 分時化育, 以成萬物, 其神謂之五帝。
  • 戰炎帝、殺蚩尤、位列五帝之首,黃帝的傳說還有哪些?
    華夏文明的奠基人是伏羲,他被稱為華夏人文始祖,時至黃帝,華夏文明發展到一個鼎盛時期,其中黃帝起到了關鍵作用,所以黃帝被稱為華夏人文初祖,同時黃帝又位列華夏五帝之首,關於這位華夏先祖的傳說你知道哪些?黃帝身世黃帝生母名叫附寶,附寶的祖上和炎帝的的母親出於同一部落——有蟜氏。有蟜氏部落世代和少典氏部落聯姻通婚,到炎帝末代,少典氏取附寶為妻子,婚後附寶看見有雷光大大電繞北鬥七星,隨後就有了身孕生下了黃帝。
  • 五帝之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和夏禹之間有怎樣的世系關係?
    黃帝 黃帝是少典部族的後裔,姓公孫名軒轅。軒轅成長的時期,正值神農氏衰敗的時候。軒轅練習武藝,去徵討那些不來朝貢的諸侯,在阪泉的郊野與炎帝作戰,徵服了炎帝;在涿鹿郊野與蚩尤作戰,終於擒獲並殺死了他。 諸侯都尊奉軒轅取代神農氏,擁其為天子,因相信黃土之祥瑞,故稱黃帝,在逐鹿山的山腳下建起了都邑。黃帝有25個兒子,其中有建立自己的姓氏的14人,黃帝死後埋葬在橋山,也就是今天的陝西省黃陵縣城北。
  • 三皇五帝中五帝你知道分別是誰嗎?
    今天要說的就是這五帝是分別是誰。黃帝(軒轅)黃帝是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也是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為啥被稱為黃帝呢?是因為黃帝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在位期間,徵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
  • 看看你的「姓氏」是黃帝軒轅氏~還是炎帝神農氏
    (yāo),赤水(桑水氏)之女,精衛之母。炎帝所處時代為新石器時代,於是他以姜為姓,號稱烈山氏,以火德治天下,故稱炎帝。現在稱「炎黃」 即指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尚有爭議,也有說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領尊號炎帝)炎帝故裡目前有六地之爭,分別是:陝西寶雞、湖南會同縣連山、湖南株洲炎陵縣、湖北的隨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
  • 上古五帝都有哪五帝?太史公:我賭你沒看過史紀
    ——二狗,一個致力於普及歷史知識的幽默者上古五帝,都有哪五帝,你知道嗎?太史公賭你沒看過史記,今天就介紹一下上古五帝都是哪五位。,姓公孫,名曰軒轅。神農氏嘗百草圖當然,黃帝為中華民族文明發展作出的貢獻也是不可否認的。「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
  • 人物篇:軒轅黃帝
    五帝之首 。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今河南新鄭),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徵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
  • 《史記·五帝本紀》應該怎麼讀?
    在解讀之前,先提供一張《五帝本紀》中的人物關係拓撲圖,以方便捋清人物關係。黃帝《五帝本紀》開篇即講黃帝,「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於是軒轅乃習用幹戈,以徵不享」。
  • 《五帝本紀》軒轅徵集四方部落的軍隊,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
    司馬遷依據相關典籍資料,及過往遊歷黃帝、堯、舜所轄之地,見其風俗教化,領悟出許多事象道理,於是取其較可信且雅正的部分,寫了〈五帝本紀〉,將民族歷史溯源至黃帝,確立炎黃子孫的源頭,華夏民族的始祖。
  • 上古時代2:神話時代的落幕,五帝間的三次神戰
    上古時代2:神話時代的落幕,五帝間的三次神戰03:49來自融睿歷史盤古死後,混沌之氣並未消散,其中又誕育了一位神明來掌管世間的秩序,後人稱之為昊天大帝。但是,少典成人後便娶了有蟜氏的姑娘,生出了大名鼎鼎的炎帝和黃帝。炎帝及黃帝不同於其父親少典,兩人都十分出色。黃帝繼承了位於姬水少典部落,炎帝繼承了位於姬水的神農部落。兩兄弟都被封為五方帝,黃帝軒轅掌管中央,炎帝掌管南方封赤帝。還沒有封西、北兩方帝前,炎帝向黃帝發起了戰爭。當時天下大旱,為了爭奪少量的水源,只能發起戰爭。後世稱"阪泉之戰",這是第一次神戰。
  • 軒轅黃帝確有其人嗎?
    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炎帝神農氏管治後期,中原各部族互相攻伐,戰亂不止。黃帝便乘時而起,打敗不同的部族,其餘部族的首領亦紛紛歸附,於是形成炎帝、黃帝、蚩尤人鼎足而立的局面。黃帝居中原。
  • 軒轅黃帝前後的歷史是什麼樣的?伏羲和黃帝誰才是中華人文始祖?
    我認為伏羲一定誕生於燧人氏部落的理由有這些:符合一句口頭語「人文之化,始於用火」的說法;伏羲還有「庖犧」、「包犧」一類的寫法,其中的「犧」字明顯是指動物的,「庖」和「包」(古代通假字)可以理解成「廚房事務」的意思(庖丁解牛的典故和寓意是證明之一),加起來就是:擅長用火來處理動物肉食的人,這樣就把燧人氏和伏羲(庖犧、包犧)聯繫得非常可信了。
  • 在天水,軒轅黃帝的傳說神奇又瑰麗
    原創:唐伊黃帝,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出生幾十天就會說話,少年時思維敏捷,青年時敦厚能幹,成年後聰明堅毅。軒轅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為「帝鴻氏」。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古稱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徵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齊壽山位於甘肅天水秦州區東南約三十公裡處,是西漢水之源頭,長江黃河之分水嶺,有齊壽山不大不小,壓著三江河堖之美譽,傳說中中華民族始祖之一的軒轅黃帝,就誕生在這裡。
  • 華人自稱為炎黃子孫的炎黃取自三皇中的神農氏和五帝中的軒轅黃帝
    三皇五帝早認知三皇中國三皇五帝之說起源甚早。周朝史官作《世本》中,載有三皇世系,與五帝世系。《周禮·春官·外史》雲:「掌三皇五帝之書。《莊子·天運》曰「故乎三皇五帝之禮義,法度,不矜於同,而矜於治。」《呂氏春秋·用眾》曰:「夫取於眾,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太平御覽·禮儀部》 「又祭三皇五帝、九皇六十四民,皆古帝王凡八十一姓。」《魏書·列傳》「唯有經書。
  • 斧燧氏表示不服:神農就靠人多,否則我才是正牌炎帝
    太史公在《史記》中開篇即言:「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於是軒轅乃習用幹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
  • 哪五帝?
    補天救人,挽救萬物,也被世人尊稱為大地之母。而其中的伏羲,這是華夏民族的人文先祖,與當時的女媧共同保佑著世間的萬物,與此同時,伏羲也是中國歷史記載中最早的擁有王的稱謂的統治者,還相傳是醫藥界的第一人。女媧給我們世人留下的印象是人頭蛇身,而據神話傳說的記載,伏羲也是人頭蛇身。他們還將伏羲和女媧聯繫在了一起,相傳是伏羲和女媧創造了世間萬物,他們在一起生兒育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