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今有二狗風爐煮茶說天下。——二狗,一個致力於普及歷史知識的幽默者
上古五帝,都有哪五帝,你知道嗎?太史公賭你沒看過史記,今天就介紹一下上古五帝都是哪五位。
黃帝
上古時期,中國人還是一個以部落為單位的群居體,從有記載開始,部落的第一位首領是黃帝,關於黃帝,司馬遷在史記當中這樣描述:「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兒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太史公將黃帝描繪得非常神,完全將黃帝神化了,「生而神靈,弱而能言」,這完全超乎常人,司馬遷這樣描寫軒轅,也許出自對他的敬畏,和他對中華民族文明後來的發展的所做出的巨大貢獻,當然,還有代代相傳下來以後,黃帝就慢慢地被神化了。
當然,黃帝為中華民族文明發展作出的貢獻也是不可否認的。「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於是軒轅乃習用幹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
得民心者得天下,說的就是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徵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天下有不順從的人,黃帝就會徵討他,平定之後就會離開,劈山開道,從來就沒有安寧的定居過。
而軒轅因為「時播百穀草木,淳化鳥獸蟲蛾,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帝顓頊
「黃帝崩,其孫即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史書記載顓頊「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虔誠以祭祀。動靜之物,小大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
關於顓頊的記載,司馬遷在史書上的描寫並不是非常多,沒有他的祖父黃帝的記載多。
帝嚳
「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父曰蟜極,蟜極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黃帝。」
帝嚳並不是顓頊的親兒子,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史書記載黃帝總共有十五個兒子,和正妃嫘祖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玄囂,一個叫昌意,而帝嚳則是玄囂這一脈傳承下來的,顓頊則是昌意那一脈傳承下來的。
帝嚳娶了陳鋒氏女,生下了放勳,從此,一個偉大的帝王誕生在了人間,這個帝王就是堯。史書對堯的記載要遠遠多於上面的三位帝王。
帝堯
史書記載「帝堯者放勳。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能明馴德,以親九族。」
堯在位期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信飭百官,眾功皆興,天下一片太平盛世。為何堯是一位了不起的帝王呢?
從他選繼承人就可以看出來。所有大臣都推薦堯的兒子丹朱的時候,堯竟然拒絕了,並說「頑兇,不用」,將自己的兒子一票否決。
在大臣推薦共工時候的,堯稱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說共工這個人表面恭敬別人,實則是一個欺瞞上天,極其虛偽的人。
最後,繼承人的選任就擴大到了宗族以外的所有人,之後,以孝道聞名全國的舜就進入了堯和他的大臣的眼裡。
帝舜
舜是繼堯之後,又一個功德無量的帝王。「虞舜者,名曰重華」,「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攝行天子之政,薦之於天,」
舜是以孝聞名。「舜父瞽叟【gu sou】,母嚚【yin】,弟象傲,皆欲殺舜。舜順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即使全家人都要殺他,他仍然孝順父親,友愛兄弟。
舜平生最大的功勞就是平定了四兇。舜向堯建議「流共工於幽陵,以變北狄,放讙兜於崇山,以變南蠻,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殛鯀於羽山,以變東夷」
四兇裡最無辜的當屬鯀,治水九年,常年奔波在外,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但最後因為擅自動用息土,導致發生饑荒,百姓受到牽連,為了給百姓一個交代,殺死了鯀。
帝大禹
在鯀治水失敗之後,鯀的兒子臨危受命,開始了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之旅。大禹在看到父親鯀治水失敗之後的下場後,開始絞盡腦汁地想辦法治洪水。
最後,在他的老父親治水失敗的經驗基礎之上,大禹成功地將洪水治理好了。
最初,堯在選繼承人的時候,本來想將自己的大位傳給治水成功的人,本來,這個位置是鯀的,但是,治水的失敗,不僅讓他無緣帝位,最後,還為他招來了殺身之禍。
而大禹的即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滿足了鯀的心願。從大禹開始,中國的歷史就即將被改寫,因為中國的第一個王朝誕生在了大禹兒子啟的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