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五帝」第2篇:共工怒觸不周山,帝顓頊創製九州

2020-12-05 松坡先生

《史記·五帝本紀》記顓頊:「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

顓頊(公元前2342-公元前2245年),在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中,是黃帝的孫子,次子昌意的兒子,是主管北方的天帝。

根據《水經注》記載,昌意才德不行,不能繼承帝位,且還被降職了,成為若水的諸侯,後來娶蜀山氏之女昌僕為妻,在若水之野生下了顓頊。

但相較於酈道元的說法,我更願意相信第二種說法。傳說之所以是傳說,就是傳的人多了,說法也就多,故事就更神秘了,真相也就更加撲朔迷離了。

第二種說法是,顓頊輔佐少昊有功,少昊死後,把爭奪帝位共工氏揍了一頓,成為部落聯盟的老大,自號「高陽氏」。

上古時期,誰的拳頭硬,就聽誰的話。那關於上古時期的族譜,由於傳說太多,太久遠,衍生的版本就有幾十種,真相到底如何,估計除了當事人,也沒人是真正知道得了。

《帝王世紀》載:昌意的正妃昌僕(女樞)某天晚上散步,突然看見天空「瑤光之星貫月如虹」,一時間心情大好,於是就懷孕了,接著顓頊就出世了。

傳說就是不一般,這上古時期,連懷個娃都這般匪夷所思。

再說水神共工,是炎帝的後代。想當初炎帝跟黃帝幹架就沒幹贏,其與軒轅氏家族本就矛盾重重,積怨已久。如今,共工和顓頊爭奪帝位,又沒幹贏,這叫共工如何不氣?可就算是氣死了,這帝位也是顓頊的了,這能怎麼辦呢?

於是,共工也開始作妖了……

顓頊帝做了部落聯盟老大後,共工約集心懷不滿的天神們,共同反對顓頊,準備打群架了。

顓頊一看,這是要跟我比人多啊!既然你共工向找虐,那我也不能讓你失望啊!

於是,顓頊一面點燃七十二座烽火臺,召四方諸侯疾速支援;一面點齊護衛京畿的兵馬,親自掛帥,前去迎戰。

群架就這樣開始了,場面也越來越激烈了。

打了幾個來回之後,顓頊這邊是越打越輕鬆了。看,人形虎尾的泰逢從和山駕萬道祥光趕來了,連出場都閃瞎對方的眼睛;還有光山的那位,龍頭人身的計蒙也挾疾風驟雨而來;更有那平逢山長著兩個蜂窩腦袋的驕蟲,也領著毒蜂毒蠍及時趕到了。

共工不是想集齊造反的天神,來召喚「神龍」嘛。那顓頊就是集齊能人異士,先幹趴你再說。

共工眼看著櫃比的脖子被砍得只連一層皮,披頭散髮,一隻斷臂也不知丟到哪兒去了;王子夜的雙手雙腳、頭顱胸腹甚至牙齒全被砍斷,七零八落地散了一地……

共工的人是越來越少了。等打到不周山的時候,共工身邊僅剩一十三騎。

一時間,共工陷入了絕望之中。

突然,共工也不知怎麼滴了,就是看不周山也不順眼了,估計是覺得不周山擋住他的去路了,他竟然發出了憤怒的吶喊,朝不周山拼命撞去。

要說,這不周山也是倒黴。誰讓他平白無故的長這麼高呢?

不周山奇崛突兀,頂天立地,是一根撐天的巨柱。共工也是個狠人吶,不周山竟被他攔腰撞斷,橫塌下來。

天柱竟然折斷了,這怎麼得了!

只見,西北的天穹失去撐持而向下傾斜,這使原本拴系在北方天頂的太陽、月亮和星星都掙脫了束縛,不再待在原本的位置,朝低斜的西天滑去……

共工憑著一己之力完美得改變了整個宇宙,成就了日月星辰的運行線路,解除了當時人們所遭受的白晝永是白晝,黑夜永是黑夜的困苦。

另一方面,懸吊大地東南角的巨繩被劇烈的震動崩斷了,東南大地塌陷下去。這也成就了如今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和江河東流、百川歸海的情景。

不得不說,共工莽撞之下幹了件偉大的事。打架是沒打贏,卻無意間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在共工氏死後,人們奉他為水師 (司水利之神)。他的兒子后土也被人們奉為社神(即土地神),人在發誓的時候常常說「蒼天后土在上」,指的就是他了。

再說顓頊,打趴了共工,他便順理成章的繼少昊主政了。

《史記·五帝本紀》載:「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趾,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蟠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

顓頊即位後,嚴格遵循軒轅黃帝的政策行事,養殖各種莊稼牲畜以充分利用地力,推算四時節令以順應自然,依順鬼神以制定禮義,理順四時五行之氣以教化萬民,潔淨身心以祭祀鬼神。制曆法,使百姓安居樂業,社會安定太平。

相關焦點

  • 「共工怒觸不周山」背後的上古歷史
    其後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列子·湯問》這就是神話「女媧補天」和「共工怒觸不周山」的原始版本,事實上這兩個故事並無交集,而是東漢學者王充將「共工怒觸不周山」作為了「女媧補天」的背景。目前史學界對於上古記載,最為可信的是《尚書》。
  • 上古神話中,共工怒觸不周山後發生了什麼?回答女媧補天你就錯了
    今天咱們就用這篇文章來聊聊發生在《山海經》中的一個神話故事。「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山海經》。在古代神話典籍《山海經》中,有一座生來就不完整的山,名為「不周山」。這「不周山」有什麼特別之處呢?不周山也叫「天柱」,它連接著凡間和天界,凡人只要攀上不周山的巔峰,就能達到天界,成為仙人。
  • 共工:「怒撞不周山」真的存在,但現實版本,應該是這樣的
    共工一:共工「怒撞不周山」的由來所謂共工「怒撞不周山」。最早記錄在戰國列禦寇的《列子·湯問》當中,《列子·湯問》有云: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共工與顓頊爭皇上,當然,那時候還不叫皇上,叫帝,不小心打了敗仗,打了敗仗怎麼辦?
  • 《山海經》共工怒觸不周山,挑戰人神禁地,爆表的力量是正還是邪
    前言《山海經》:最近寫了幾篇有關上古神話的文章,所以經常接到讀者朋友們的私信。在私信裡提出了很多有關上古神話的疑問。最多的有一條,大概的意思就是說:「共工究竟是邪神還是正神?」。比如共工治水的場景,就是正神。比如發生戰爭時,利用水對抗,害了民眾,這時候就可以看作是邪神。我們以他怒觸不周山為例來評判一下。山海經裡記載,在西北海的外面,還有一片大荒,在大荒邊際,有一座不能於相合的山,叫做不周山。傳說不周山是撐天的天柱。它是人間與天界唯一的連接。
  • 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在不周山爭奪的不是祝融,而是這個!
    我們先來了解下共工是誰?共工,為氏族名,又稱共工氏。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國上古奇書《列子》中記載,傳說共工素來與火神祝融不合,因「水火不相容」而發生驚天動地的大戰,最後以共工失敗而怒觸不周山。
  • 共工怒觸不周山,天塌地陷洪水泛濫,卻成就女媧補天之功績
    如果僅僅看到了共工怒觸不周山這件事情,而不了解共工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當時共工所處的環境,這樣只能得到很片面的結論,共工是個大惡人。根據史料記載,共工尤其重視農耕和水利,雖然共工治水失敗,但是在發展農業上有突出的貢獻,怒觸不周山其實也是無奈之舉,並非是罪大惡極。
  • 共工怒撞不周山,傳說中的不周山到底在哪?《山海經》給出了答案
    在「蓋天說」興盛之時,又出現了共工怒觸不周山的傳說。共工怒觸不周山的故事傳說,在人類誕生以後,神靈司掌管著萬事萬物的生息繁衍。隨著相柳逃跑、浮遊戰死,共工的羽翼數剷除。此時的共工無法再戰,狼狽逃出戰場。接著,共工來到不周山,此時他已經心力交瘁,祝融等人還是緊追不捨。共工知道憑藉自己的實力無法戰勝對方,但他不甘心示弱。於是,共工用盡渾身法力,用腦袋撞向山石,力量如同猛獸一般,使得支撐天穹的不周山竟從中斷裂。
  • 上古神話人物|水神共工:被鎮壓被放逐 但我依然曾是九州霸主
    上一次我們聊到了神話記載裡的水神/冬神玄冥,然後就有朋友問:水神不是共工嗎?的確,共工作為水神的名氣比玄冥大多了,尤其是他怒撞不周山的故事,更是我們中國神話中濃墨重彩的一章。(詳情可參考:女媧補天 )要說源頭,目前可考最早記載共工祝融大戰的是唐朝司馬貞的《三皇本紀》。《史記·補三皇本紀》(唐·司馬貞):「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強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與祝融戰。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缺。」
  • 共工觸不周山,並非是與祝融而戰,倒是和顓頊有關!
    共工觸不周之山,時為帝爭,這也是炎帝一系最後的大反擊,奈何天不遂人願,共工敗北顓頊手中。炎帝與黃帝戰之,黃帝險勝,降炎帝而吞其勢!刑天不服,舉兵攻黃帝,落敗,被殺!夸父舉旗自稱炎帝,兵敗,被應龍所殺!顓頊欲要絕天地通,眾神力者多有不服,共工見此,覺得時機已到,聯合不服顓頊者而伐顓頊。然顓頊上承天地,下連眾神,加之巫鹹眾巫和天吳倒戈,所以共工所領眾神不敵顓頊所領眾神,落敗,就此顓頊掃平所有障礙,絕天地通成功。巫鹹眾巫是誰強就聽誰的,此次絕天地通有損其利益,欲助共工,可巫者乃通天地神明者,執神之命令為先。
  • 五帝:世間為何再無神,皆因顓頊分天地
    帝顓頊關於神話傳說,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似乎上古時期遍地皆神,而隨著時間推移,世間的神卻越來越少,這是為何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出在我今天要講的這位帝顓頊的身上。搖光受孕,名曰顓頊帝顓頊,號高陽氏,五帝之一,華夏部落首領。在正史中記載顓頊是黃帝的孫子,黃帝妻嫘祖,生子二人,長子玄囂, 次子昌意,昌意生顓頊。而在《山海經》中則記載顓頊是黃帝的曾孫,黃帝妻嫘祖,嫘祖生昌意,昌意生韓流,韓流妻阿女生顓頊。在現在比較被大家接受的說法第一種,也就是顓頊乃昌意之子。顓頊作為五帝之一,關於他的出生,有沒有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呢?
  • 進來看看共工!
    大禹率華夏之民趕走共工後,一鼓作氣,把洪水排完,又馬不停蹄的把黃河疏導到東海,並用太行山的石頭,在黃河兩邊築起又高又厚,十分堅固的堤岸。2.共工怒觸不周山(有三種觸不周山的傳說)(1).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大戰而怒觸不周山:盤古開天劈地和女媧造人之後,天地間發生了一場大戰。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水火不容,大打出手。
  • 五帝之一、人文始祖之一——顓頊帝
    顓頊帝,是五帝之一,中國上古部落聯盟首領。他是黃帝之孫、昌意之子,是中華人文始祖之一,為姬姓,名乾荒。 顓頊因輔佐少昊(名玄囂,黃帝之長子)有功,被封於高陽。後來少昊去世,共工氏和顓頊爭奪帝位,顓頊成功的打敗了共工氏而繼位主政,號高陽氏。
  • 山海經記載遠古戰爭,實驗室就在不周山,共工祝融都是實驗品
    今天我們就從共工怒觸不周山開始講起,解讀一下古書中記載的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故事。 共工大戰祝融想像圖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 三皇五帝中五帝你知道分別是誰嗎?
    今天要說的就是這五帝是分別是誰。黃帝(軒轅)黃帝是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也是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為啥被稱為黃帝呢?是因為黃帝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在位期間,徵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
  • 「解析上古」六:五帝為什麼是「一家」
    在講五帝之前,我們先交代一下五帝之間的關係,這裡的「五帝」指的是《史記·五帝本紀》裡所記載的五帝,分別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在中國的上古傳說中,共工氏始終是作為反面角色出現的,這與《史記·五帝本紀》裡把炎帝作為反面角色是一個道理,因為掌握話語權的是黃帝派系。
  • 盤點上古五行之神,水神共工火神祝融在其中,其他三個你知道嗎?
    其實在上古時期有很多神,比如說三清四帝,夸父女媧,盤古伏羲等等。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上古的五行之神。相信大家對於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都有所了解,而水神共工撞倒不周山,導致天破了一角,也因此有了後來的女媧補天等等一系列的神話故事。
  • 女媧為何補天,不周山又在哪裡?或許就在崑崙山的地下世界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共工怒觸不周山。而這不周山,乃是支撐地下世界的重要支柱。這一撞不得了,天空出現了一個大窟窿,原本位於地上世界的水源,沿著這個漏洞,源源不斷注入地下世界。這就是共工怒觸不周山和女媧補天的故事。現在看來,只有天空原本就是石頭,才能用石頭來修補。如果像現在一樣,根本無法用石頭來補天。所以,女媧補天的傳說更像是來自地下世界。看到這裡或許有人疑問,既然崑崙有地下世界,那麼這個世界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 帝俊族系分析與炎帝後人水神共工頭撞不周山的故事
    相傳上古時期,天神帝俊有三個妻子:一是羲和生十日;二是生十二個月亮,並給月亮洗澡的常羲;三是生了三身國的娥皇。禹、鯀是始布土,均定九州。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帝俊子嗣眾多,生了晏龍,晏龍最初發明了琴和瑟兩種樂器。帝俊另外還有八個兒子,他們最早創作出歌曲和舞蹈。帝俊生了三身,三身生了義均,這位義均便是帝堯身邊的大臣巧錘,他最早發明了世間的各種工藝技巧。后稷最早開始播種各種農作物。
  • 共工氏的自白:「哥只是個傳說,不周山的倒塌跟我沒半毛錢關係」
    《淮南子天文訓》中又說: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這段話意思與上面的差不多。同一本書,在不同的兩個章節中,一會兒說我與高辛氏爭帝,一會兒說我與顓頊氏爭帝,並且還都怒撞了不周山。
  • 上古時代2:神話時代的落幕,五帝間的三次神戰
    編輯:付愛玲上古時代2:神話時代的落幕,五帝間的三次神戰03:49來自融睿歷史盤古死後,混沌之氣並未消散,其中又誕育了一位神明來掌管世間的秩序,後人稱之為昊天大帝。還沒有封西、北兩方帝前,炎帝向黃帝發起了戰爭。當時天下大旱,為了爭奪少量的水源,只能發起戰爭。後世稱"阪泉之戰",這是第一次神戰。在這場戰爭炎帝並不佔優勢,黃帝軒轅部下有能驅使神獸的部落,而炎帝只有自己的幾個子孫。黃帝和炎帝在阪泉大戰三次以後,炎帝大敗。炎帝所統治神農氏部落歸順於黃帝,被軒轅氏吞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