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先生|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一曲《梁祝》一世情
父母和兄妹都去了能容納七八百人的劇院,現場還有很多穿著禮服的外國人。「我姐表演的時候我擔驚受怕,怕她忘譜,譜子那麼長。」巫漪雲緊張地聽完了演奏,覺得姐姐彈得不錯。隨後家人去後臺,巫漪麗看到家人們十分高興,「那時候不興擁抱,大家就是一直笑。」
-
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鋼琴家,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音樂啟蒙?
現在每個家庭的孩子,父母們都會讓他們學一門樂器,這不僅是中國家庭的基本配置,也是發達國家家庭中的一種普遍的教育理念。美國在音樂啟蒙教育中,專門對幼兒階段作出規範。比如:幼兒在2~3歲時,要能夠「自由敲打簡單節奏樂器」、幼兒在4~5歲時,能夠用樂器、環境及身體的音響來表達思想和情緒。
-
專訪|吉娜·愛麗絲:我是中國媳婦,我愛中國文化
從專業角度,同樣是鋼琴家的吉娜向澎湃新聞記者解釋了郎朗的魅力,「他是最全面的鋼琴家。他對不同風格音樂的理解、他對音樂的感覺、他的技巧都特別強。那些特別難的曲子,他都能深入淺出,彈得大家都能理解,這很難得,他有這樣的能力。」在綜藝節目《幸福三重奏》裡,郎朗追溯過二人的緣分。
-
這個鋼琴家練琴,從來不覺得累
90後,華裔,B站點擊過億 這個鋼琴家練琴,從來不覺得累 本報記者 陳宇浩 很少會有一位鋼琴家,能像Animenz那樣,在年輕人聚集的B站等視頻網站,擁有如此多鐵粉。 這位出生於德國的90後華裔鋼琴家,尤其以改編動漫音樂作品擅長。在B站,他的視頻點擊率近2400萬,在某視頻網站的擊率更是高達2.3億。
-
比利時鋼琴家創作歌曲《黎明的編鐘聲》為中國加油
比利時鋼琴家尚·馬龍與中國音樂人合作,特別為中國、為武漢創作一首了「戰疫防疫」國際公益曲《黎明的編鐘聲》(CHIME OF THE DAWN BELLS),歌曲特別加入湖北編鐘元素,以及一段自己的中文獨白:夜走了,天亮了,天空和鐘聲一同醒來了,櫻花在溫暖的春風中飛揚,武漢,我們在等你
-
每晚古典訪談會丨朱曉玫中文談巴赫丨「要是真的結了婚,也許我就彈不了琴了」.
她穿著普通的藍色衣褲,髮型也是在她幾張唱片封面上都能見到的最普通的中國式短髮。她的眼睛很亮,沒有年紀的痕跡,她急於看清這個來訪者到底是什麼樣子,她的深情充滿好奇,但又是謙遜的,這讓我完全打消了對一個孤獨而怪癖的鋼琴家的猜想。朱曉玫出生在上海,她小時候就顯示出極高的天賦,八歲就已經在電臺和電視上演奏了。文革完全擊破了她的夢想。1969年,她被下放到農場,一幹就是四年半。
-
鋼琴家鮑蕙蕎:學不好文化課的人,往往也彈不好琴!
面對這種現象,著名鋼琴演奏家、教育家鮑蕙蕎說:「家長以為學不好文化課的孩子就能學鋼琴,恰恰相反,沒有很高文化素養的人,是彈不了鋼琴的。」 她認為,在可以選擇讀正規中學的前提下,選擇專業藝校中專並不是好選擇。 她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寫道,要想在藝術的道路上走得更寬更遠更久,紮實的文化基礎尤其文學理解能力很重要。
-
李雲迪在李佳琦直播間教狗子學彈《鍾》,「中國蕭邦」怎麼淪落到上...
前幾天,李雲迪做客李佳琦直播間,手把手教李佳琦的狗狗Never彈《鍾》,現場視頻中,Never表情略顯嫌棄,彈完琴立刻抽回爪爪,一度還衝上熱搜。 小Never不知道,給她手把手教學的李雲迪,和抱過她的其他明星不同,可是一位縱觀歷史也不多見的國寶級鋼琴家。
-
鋼琴家趙胤胤:音樂、健身、烹飪,都要「精準歸類」
談到參加《鮮廚100》的初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趙胤胤表示這檔節目提供了一個新的維度,讓我們看到了熱衷烹飪的年輕人的人格魅力,不僅關注美食,更能感受到美食背後的溫度,這個溫度就是烹飪者的誠意。趙胤胤曾被《舌尖上的中國》總策劃董克平老師譽為「舌尖上的聯合國」,在美食屆的核心圈層如魚得水。
-
我一輩子只彈永遠也彈不好的東西
傅聰先生在1955年的華沙蕭邦國際鋼琴比賽上勇奪第三名,並獲得最能代表蕭邦精神的「最佳瑪祖卡獎」,成為最早在重大國際比賽上獲獎的中國鋼琴家之一。以及之後甘為「音樂的奴隸」「苦行僧」,在古稀之年仍每天練琴八到十個小時的精神,一直鼓舞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後輩。傅聰先生是我自幼學琴的榜樣,在我後來的工作當中,傅聰先生的演奏藝術也時常會出現於研究視野。
-
鋼琴家王絲路獲得青年施坦威藝術家殊榮
鋼琴家王絲路在中國長大,5歲學習鋼琴,12歲開始在國際鋼琴大賽中屢屢獲獎,16歲被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院長Mark Racz破格錄取,成為該屆年齡最小的學生。師從魯賓斯坦國際比賽評委、國際鋼琴演奏大師伊恩·方頓; 傳奇鋼琴家阿格裡奇的弟子埃德納·施特恩教授; 著名鋼琴教育家菲利普·詹金斯。
-
鋼琴家張倩受聘全球頂尖音樂節「Sound of Baroque」特邀演奏家
近日,鋼琴演奏家張倩受邀成為全球頂級音樂節「Sound of Baroque」(巴洛克之音)的特邀演奏家。「Sound of Baroque」(巴洛克之音)音樂節創始藝術家包括:美國巴洛克音樂鼻祖、印第安納大學小提琴終身傑出教授Stanley Ritchie先生。
-
青年鋼琴家王心源採訪首德藝術家巴拉茲·佐科萊依教授
當然我不會在這裡比較孰優孰劣,只是這樣的現象常常會讓我陷入思考——我們到底能從譜子中獲得多少的自由度?我漸漸從音樂裡明白,有些東西是不該違反的,而有些東西只能被「有限制地」表現出來。一個理想的詮釋誠然需要個性,但不能越界。因此我覺得,精確地讀譜尤為重要。甚至有一些我本人非常欣賞的鋼琴家,我認為他們並不能總是準確地照譜詮釋。
-
看俄羅斯鋼琴家的硬核操作
乘坐俄羅斯航班你幾乎不用擔心晚點,有一次風力10-11級的颱風在中國東部沿海登陸,浦東機場幾乎所有航班都取消了,除了一架俄羅斯航空的飛機,重點是他們迎著颱風又飛回去了,這麼硬核的操作對於俄羅斯航空來說簡直是家常便飯。如果你聽俄羅斯鋼琴家的演奏,「戰鬥」氣息也異常明顯。
-
被誤解的才女,鋼琴家,獨立女性才是她的標籤
2017年,在德國魯爾鋼琴音樂節上舉辦了獨奏音樂會。2019年,與深圳交響樂團合作舉辦了勝利的時刻音樂會。在她和郎朗的婚禮上,倆人四手聯彈,琴瑟和鳴。雖然她的鋼琴水平跟郎朗等大師是完全比不了的,但在鋼琴專業方面的造詣也至少是專業級別。各種演出場合的表現也是落落大方、懂禮貌,給人一種很有親和力,很喜歡中國的文化的形象。
-
現言甜寵文:《億萬斯年》古靈精怪音樂少女X雅痞鋼琴家。超愛!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本現言萌寵文:《億萬斯年》,古靈精怪酷酷少女VS雅痞鋼琴家,很甜很好看!這本書是我幾年前看的,當時還在備考的我熬夜一口氣偷偷看完,文筆真的超棒!話不多說,我們正文開始~《億萬斯年》 作者:狄戈蘇格VS孟斯年鬼馬音樂少女VS雅痞鋼琴家少女VS大叔
-
「A叔」到滬,這位90後鋼琴家希望給年輕人正能量
德國大多數孩子喜歡體育運動,但我體育很差,是標準的宅男,我就喜歡看動漫,至今已經看過一千多部動漫了。」Animenz6歲開始學鋼琴,練琴練得苦悶時,他就想,是不是可以改編自己喜歡的動漫音樂。他有著絕對音感,只要聽到曲子,下手就能彈出來,這為他改編音樂打下了堅實基礎。他最開始練手的作品是《貓和老鼠》和迪士尼動畫,因為找不到譜子,一切都靠自己琢磨。
-
東方衛視主持人陳辰罕曬娃,4個月女兒彈鋼琴,遺傳父親音樂細胞
12月15日,主持人陳辰在某短視頻社交平臺發布女兒彈鋼琴的視頻,配文"每天都要鋼琴打卡的小可愛"。女兒只有4個月大,但是對於鋼琴有著特別的喜愛。4個月大的女兒就已經能夠彈鋼琴,這一切都得益於遺傳了父親的音樂細胞,同時也展現出了陳辰女兒在演奏鋼琴方面的天賦。因此有網友評論"這麼小就開始早教培養音樂細胞啦!""可可愛愛的小公主呀!""長大了也是一個才女和媽媽一樣"。
-
用音樂語言與世界對話—中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紐約演出
新華社紐約10月30日電通訊:用音樂語言與世界對話——記中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紐約演出 新華社記者楊士龍周效政 當地時間10月30日晚,美國紐約古典音樂的聖殿——卡內基音樂廳主廳斯特恩禮堂座無虛席。中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2017美國巡演的第二場演出在這裡舉行。
-
《鋼琴家》一部沒有硝煙的戰爭片
有些電影,從第一個鏡頭開始你就完全交出了自己,深深沉浸在影片中,你已相信這一切都是真實的,而《鋼琴家》就是這樣的一部影片,這部電影取材自真實故事改編,自上映以來在劇情、海報、剪輯、演員、導演等角度都獲得了電影節的各項獎項,好評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