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藝術頭條 雅昌藝術網
六月第一天,是孩子們期盼已久的節日,也給了大朋友們一個放飛的藉口。
畢竟,誰沒有擁有過童年呢?
童年,是瀰漫著汽水味的夏天;是放學後最期待的動畫片;是小夥伴們最愛玩的遊戲;是不想長大的單純願望。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時代印記和追求。這些童年回憶,你有同款嗎?
童年回憶:小人書、打架、追著單車跑
石猴出世 重彩 100cm×130cm 2014-2018
丁立人:《西遊記》成就繪畫啟蒙
丁立人出生於1930年,那個日落而息的時代,對小孩來講,晚間最大娛樂的莫過於聽故事。碰巧,他有一位會講《西遊記》的奶媽。每天一入夜,奶媽便在黑乎乎的房間講西遊故事,情景交融,效果特別好。乃至八十多年後他回想起來,仍覺得是一種美妙的精神享受。
奶媽當年講述的《西遊記》,許多有趣的故事無形中存入丁立人的腦子裡,慢慢地發酵、轉化成畫畫的欲望。六歲那年,他便開始畫《西遊記》。丁立人對過程的體會,最早也來源於《西遊記》,「它本是以取經為目的之書,可是真正取經的事,其內容不到一回,只有小半回。可見,取經沒什麼,去取經才是有戲。目的不重要,過程才重要。」
《童年的後花園》(3),2017年
梁銓:喜歡畫 《三國演義》裡的關公和張飛
小時候,我就像任何一個小孩一樣喜歡畫畫,畫得最多的就是《三國演義》裡面的關公、張飛、呂布這些小人書上的古代人物,生活並不豐富,任何娛樂都是有局限的,但繪畫沒有局限,一根線可以衝到天上去,也是一種發洩了。小孩子畫畫實際上是一種自娛的行為,這個過程中不會受到任何的束縛,比生活中更自由更幸福。
……
剛開始也沒有留意是誰畫的,看多了,再加上去少年宮學習,聽老師和學長講就知道哪個人畫得好了。不懂,對好壞的標準很簡單——就是像人:形畫得準,男的英俊,女的漂亮,畫面豐富,動作自然,就是畫得好;木訥的、概念的、動作僵化的,就是畫得差。後來,我對畫得好的畫家會比較關注,像上海的賀友直、華三川、顧炳鑫、趙宏本,汪觀淸等先生。他們都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連環畫工作室裡的創業人員。
方力鈞 《2006.7.1》 2006年作 250×360cm 布面油畫
方力鈞:童年是個速成班
1963年,方力鈞出生於傳說中「邯鄲學步」的學步橋附近。這個膽小的孩子,也會與同齡人打架。打架的起因往往是方家的家庭成分——富農。方力鈞的童年記憶中有屬於那個年代特有的創傷。4歲時,家的後牆被鄰居寫上巨大的「方地主」,孩子們經常聚集窗外高呼「打倒方地主」。從轉幹畢業生下放成火車司機的父親,為了不讓方力鈞打架,把他交給工會裡的曹震環老師學畫畫。6歲的方力鈞第一次拿起畫筆,臨摹樣板戲連環畫《紅燈記》。
「我過早的遇到那些事,無非是變成了催化劑,在現實面前逼迫我更快地成長,是個速成班。」
葉永青:在單位大院裡辦畫展
小時候,我家住在一個單位的大院,我痴迷於每天用土塊和粉筆在地上畫馬和士兵、戰爭、神話和書上的故事...這些圖畫和形象布滿了大院的水泥操場和道路。黃昏,下班的大人們推著自行車,歪著頭一段一段的看著這些畫各自回家,這大概是我自己最早舉辦的展覽吧?
瞿廣慈全家在老宅前的唯一一次合影
瞿廣慈:父親讓我成為一個健康的男孩
因家裡只有我一個男孩,全家護著我,長大一點父親下決心讓我成為一個健康的男孩,任何時候一有機會就讓我鍛鍊身體。尤其難忘父親開創的「小狗追車狂跑式鍛鍊法」,我們姐弟三個都在父親任職的中學讀書,父親通常騎車需要半個小時的路程,剛讀初中時父親就在前面騎車讓我在後面跟著跑,擱現在大街上能看到的只有小狗跟著主人的自行車狂跑。最初我跑的時候也覺得又累又不自在,可因為父親嚴格,慢慢跑著跑著也就習慣了。再後來我讀附中初期學校獲得的體育獎盃上都刻有我的名字,這無不歸功於父親和家人的愛護。」
楊茂源 《無題》 2006 紙本油彩 54×38cm
楊茂源:我的理想是做火車司機
小時候我的理想是做火車司機,像李玉和似的穿著制服,想去哪去哪。每次在樓下見到火車進站,我都這麼想。車上下來很多陌生人,帶著很遠的地方才有的味道走出站臺。『我長大以後也會像他們一樣,去很遠的地方。』一想到這裡,我就高興。
吳不不 《童年》錄像截屏 2014 《童年》是系列錄像作品
吳不不 《NOW》 2017-2018
吳不不:小時候放風箏、捉蜻蜓,聽猴子叫
我小的時候,這裡還是一塊坪,我在坪裡放風箏、捉蜻蜓...現在,這裡變成了一條大馬路,沒有人在馬路中間放風箏、捉蜻蜓...
我家住在烈士公園北門。小的時候,我經常去公園捕魚。現在,我家樓下就能捕到魚。
小時候,動物園離我家很近。早上,只要我去樓頂,就能聽到動物們的叫喊聲,特別是猴子。沒有人不嚮往自由,猴子也不想每天被關在籠子裡。我當時知道,人是由猴子變來的。所以我總是會想,動物園裡的猴子要過多久才能變成人,和我一樣,想上樓就上樓,想下樓就下樓。現在,動物園搬到了離我家很遠的地方。但我還是會經常跑去樓頂,就是坐著,或者躺在小時候爬上去就會挨打的圍欄上,偶爾也會想起以前猴子的喊叫聲。
童年味道:那些年追過的爆款動畫片
對於80、90後來說,動畫片是童年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天放學歸來,最開心的就是守在電視機前,看完短短的幾集動畫片。倘若幾個鄰裡小夥伴一起看,還會免不了興高採烈地討論一番。這些動畫在心裡埋下了種子,多年後邂逅這些熟悉的畫面和音樂,回憶裡依然滿溢著童年的味道。
1961-1964 大鬧天宮
從造型設計到人物動作,從腳本到到音樂,每一個鏡頭拿到現在仍然足以與世界好的動畫相比而毫不遜色,這個腰間束著虎皮裙,手舞金箍棒,神採奕奕,勇猛矯健的猴王成人們心目中永遠的孫悟空形象。
1999年,52集動畫片《西遊記》開播,描述了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共同保護唐僧由東土大唐去西天取經,沿途歷盡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師徒四人修成正果的過程。有人說,看了一輩子動畫,偶像還是孫大聖。
1962 沒頭腦和不高興
一對活寶,一個做事丟三落四忘東忘西,一個常常拿著一根竹竿做出一副不高興的模樣。從此以後,可以從日系賣萌的的大部分動漫甚至遊戲中發現, 人氣最旺的性格都是沒頭腦和不高興。比如櫻木和流川楓, 比如鳴人和佐助。
1979 哪吒鬧海
「是他,是他,是他,就是他,我們的朋友小哪吒…」
哪吒的經典形象和悟空一樣,被深深銘記於不同時代的觀影者心中,當年獲得的獎項數都數不過來。哪吒的形象一直延續至今。2003年,52集的動畫片《哪吒傳奇》開播,講述了小英雄哪吒的成長故事,綜合了神話傳說以及《西遊記》《封神演義》的故事元素而加以改造,並注入了全新的時尚元素,成為近幾年來最受兒童喜歡的國產動畫片之一。有人在回憶殺裡留下一段讓人淚目的留言:一段讓人淚目的留言:還記得主題曲裡曾唱著「他的年紀和我一般大」,可是,如今,他的年紀再也不是和我一般大了……
1981 三個和尚
《三個和尚》獲得了首屆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稱號,沒有人不知道「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的順口溜。
1983 天書奇譚
中國動畫中的又一部裡程碑似的偉大作品,從故事情節的編排到人物造型與性格的設計再到動畫技術的運用都堪稱無以倫比,它雖然沒有《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在國際上那麼知名,但是,在很多人心中,將其列為中國動畫的第一。
1986年 葫蘆兄弟
《葫蘆兄弟》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於1986年原創出品的13集系列剪紙動畫片,自播出以來,一直受到廣大觀眾們的喜愛。6月1日,中國郵政定發行《動畫——葫蘆兄弟》特種郵票一套6枚,分別為:七色葫蘆、夢窟迷境、絕路逢生、水火奇功、巧奪如意、七子連心,全套郵票面值為6.40元,計劃發行數量750萬套。
1989 舒克貝塔
這部動畫片承載了無數男孩的夢想:渴望有一架自己的小飛機,有一輛自己的小坦克。然後和夥伴們自食其力的建立自己的機場,用磁鐵與邪惡的海盜王戰鬥……對了,那首魔性主題曲超級讓人上頭,「舒克舒克舒克舒克/開飛機的舒克,貝塔貝塔貝塔貝塔/開坦克的貝塔。」
背負「小偷」罵名的老鼠舒克和生存遇到威脅的老鼠貝塔,分別開著飛機和坦克幫助他人,戰勝海盜,最後保衛了人類和平的故事。有網友評論,《舒克和貝塔》所呈現的價值觀簡直比迪士尼的《瘋狂動物城》還要超前。
1995 海爾兄弟
看到海爾兄弟,腦中就會響起熟悉的旋律:打雷要下雨,雷歐!智慧老人創造的海爾兄弟和他們的朋友,開始了一場解開自然之謎的環球歷險記。跌宕起伏的劇情中蘊含趣味的人文科學知識,可謂是中國科普類動畫的經典之作。
也有網友在重溫時表示,當年看的時候是當科普來看的,長大後就慢慢覺得口味有點變化了……至於為什麼不穿衣服,網友一致認為是因為倒黴孩子沒有q幣了……
1995 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
適合與爸爸一起看的動畫片,特別特別溫馨。那首主題歌現在幼兒園的小朋友也在傳唱。
三毛
童年電影中,《三毛流浪記》絕對有位置。這部於1949年12月上映的《三毛流浪記》曾伴隨幾代人的成長,在中央電視臺多次播放,百看不厭。
電影的原作者漫畫家張樂平,自1935年就已經問世了第一幅三毛漫畫,刊登在《晨報》副刊《圖畫晨報》上。三毛純中國式頑童的名字,以及與這名字驚人契合的漫畫式兒童形象,立即引起了讀者的廣泛關注。張樂平在後來幾十年中創作了大量的三毛作品集, 30年代頑皮的三毛,40年代從軍和流浪的三毛,以及後來獲得新生的三毛,每一個形象都深深打動了幾代中國人。
我們還認識了很多日本和美國的好朋友,機器貓、一休哥、米老鼠和唐老鴨……
首先有請《貓和老鼠》閃亮登場。機智的傑瑞和笨笨的湯姆相愛相殺,就是多少人記憶中美好童年時光的代表了。
《鐵臂阿童木》是我國第一部引進的國外動畫。阿童木如同年齡的孩子般上學和參加各種活動。與普通小孩不同的是他擁有不可思議的力量,裝有鐳射武器、腳可以變成噴射器和有一個能增強閱讀能力的人工腦袋。阿童木展開了他的既刺激又危險的經歷,並對抗任何威脅世界和平的事情。
米奇老鼠 by 華特 · 迪士尼
《華特 · 迪士尼的米奇老鼠報章漫畫手稿》
紙本拼貼及鋼筆紙本,約1960年代作
47 x 65.5 公分
1928年11月18日,米老鼠在第一部有聲動畫片《威利汽船》中擔任主角,首次與觀眾見面,一炮走紅,而這一天也被定為它的生日。這隻全球最知名的老鼠,不僅是迪士尼的招牌和靈魂,也是全球最受歡迎的卡通形象。1984 年,米奇老鼠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來到中國,迪士尼與央視達成協議播放《米老鼠和唐老鴨》;自 1986 年起,該片在當時的中央電視臺 1 套正式播出,每天 15 分鐘。雖然節目僅播出 1 年,但是深深地影響了一代甚至幾代中國人,至今魅力不減。
「可裡可裡可裡,巴巴變」
1988年,《巴巴爸爸》被當時中國唯一的全國性少兒節目《七巧板》引進,成為最早在中國播出的外國動畫片之一。在此之前,已經有四十多個國家的大朋友和小朋友從電視裡認識了「巴巴爸爸」一家。
1968年,德魯斯與他的妻子在盧森堡公園中散步。一個孩子從身邊跌跌撞撞地跑過,嘴裡喊著只有媽媽才聽得懂的語言:「巴巴~巴巴噠~巴巴~(Baa baa baa baa)」不懂法語的德魯斯問妻子這句話的含義,妻子解釋說,是棉花糖(la barbe papa)。於是,德魯斯從中得到了靈感,兩人立刻走進一家餐館,開始畫這個粉紅色、圓圓的、像棉花糖一樣萌萌噠小人兒。
哆啦A夢 by 新銳動畫
《哆啦A夢和朋友手稿》
壓克力賽璐珞片,1997-2002年作
25.5 x 29 公分
哆啦A夢誕生於七十年代的日本,正值現代電子產品大量生產。這隻藍色的玩伴是一隻機械貓,口袋裡裝著無奇不有的萬能法寶,其中竹蜻蜓是大雄和朋友們的心愛道具。
麵包超人 by 電信動畫電影
《麵包超人動畫手稿》
壓克力賽璐珞片,1988-1990年作
27.5 x 29.5 公分
麵包超人是其中一個最長壽的日本超級英雄。那圓滾滾的頭部其實是一個豆沙包,他會犧牲自我,餵飽飢餓的人。這種慷慨無私的善良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小朋友。
美少女戰士by東映動畫
《月野兔與內太陽系四戰士手稿》
壓克力賽璐珞片,1992-1993年作
22.5 x 26 公分
對於在九十年代成長的女孩子來說,《美少女戰士》是少有以女性為勵志主角的動漫。平凡的少女遇見惡人,立即變身成為保衛銀河的的戰士。九十年代的美少女戰士為女孩子帶來關於女性主義和力量的啟蒙。月野兔雖然外表可愛,但不過是普通的女學生,和其他人一樣有自己的小缺點。不需要出身高貴,也不需要是聖人、半神或超人也能拯救世界,這個設定在當時一鳴驚人。
寵物小精靈 by OLM
《皮卡丘動畫手稿》
壓克力賽璐珞片,1998-1999年作
25.5 x 36 公分
寵物小精靈最先以任天堂遊戲形式在九十年代面世,玩家負責捕獲和訓練各種可愛的小精靈,其中會放電的皮卡丘是不少人的萌寵。它們在二十多年後依然魅力不衰,動畫主題曲相信是幾代人都耳熟能詳的旋律。
龍貓 by 吉卜力工作室
《龍貓動畫手稿》
壓克力賽璐珞片,1988年作
23 x 36 公分
這齣動畫裡的角色沒有大奸大惡之徒。龍貓生活在鄉郊樹林裡,閒時採集橡果,在樹下大覺飽眠,雨來了就把樹葉放在頭頂避雨,一切天生天養,平靜安寧。
致童年,敬童心
每個人都在回憶童年,想要回到童年。童年對於我們的意義,在哪裡?
劉小東說:「當你迷茫的時候,你就想想你的童年,才能知道你自己真正的性格是什麼,童年是你性格的真實表達,而在成年之後,很多東西會讓你失去自己的性格,童年的意義就在於此。」
豐子愷在畫裡描繪他發現的兒童世界:房子的屋頂可以要求拆去,以便看飛機;眠床裡可以要求生花草,飛蝴蝶,以便遊玩;凳子的腳可以給穿鞋子;房間裡可以築鐵路和火車站;親兄妹可以做新官人和新娘子;天上的月亮可以要它下來……
豐子愷說,成人們笑他們「傻」,稱他們的生活為「兒戲」,常常罵他們「淘氣」,禁止他們「吵鬧」。這是成人的主觀主義看法,是不理解兒童心理的人的粗暴態度。我能熱愛他們,親近他們,因此能深深地理解他們的心理,而確信他們這種行為是出於真誠的,值得注意的,因此興奮而認真地作了這些畫。
【結語】小時候,我們的夢想是當科學家,買一根幾毛錢的冰棍可以舔好久,我們喜歡玩過家家的遊戲扮爸爸媽媽。現在,我們真正過起了日子,才明白當爸爸媽媽是多麼不容易!感謝成長路上的一切美好陪伴,祝願每一個大朋友和小朋友們都快樂!
- END -
原標題:《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樣》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