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三國25赤壁戰前曹操眾多謀士為何沉默?勝利已經讓曹操飄飄然

2020-12-19 源頭之水117

曹操佔據江陵後之後,才騰出時間處理荊州的事務處,除劉琮被封為青州刺史之外,韓嵩、蒯越等這些投降派共有15人獲封侯爵,曹操意在籠絡天下士子之心為之後用兵江東掃除障礙。

也有不少效果,比如張昭心裡沒少嘀咕他們命咋這麼好。在曹操的陣營裡向來不缺少高水平的謀士,曹操也往往能夠虛心納諫,但南徵荊州卻發生了一些變化。首先是郭嘉去世,讓他不僅失去重要軍師,也失去了一位傾心相交的朋友。

統一北方之後曹操曾希望荀彧能擔任三公之職,但荀彧卻一連推遲了十幾次。隨後曹操則乾脆將三公的官職全部廢除,自己當起了丞相,個人慾望迅速膨脹的曹操和一心匡扶漢室的荀彧之間的分歧日漸明顯。在這種情況下曹操就得未雨綢繆預備好接替荀彧的人選,荀彧人品端正,居中持重多年又是潁川士族族集團的領袖。

而能替代荀彧地位的,只有同樣身為潁川士族代表的荀攸,於是曹操拜心思縝密沉穩多謀的荀攸中軍師負責後方,也不再隨軍徵戰。因此南下荊州,郭嘉去世,荀彧分歧嚴重,荀攸留守後方。曹操身邊的五位主要軍師只有賈詡、程昱,得知劉備逃往夏口投奔孫權之後。很多官員都認為孫權一定會殺掉劉備,如遼東公孫康主動送來袁氏兄弟人頭表示臣服。程昱認為孫權不是公孫康他非但不會殺劉備,反而聯合他與我們抗衡。曹操撫摸程昱後背感慨地說到仲德啊,遙想當年大敗兗州,若不是聽從你的計謀,我怎麼能有今天的成功呢?

曹操的軍師一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程昱也是看到曹操一臉得意和勃勃野心。作為漢臣,程昱過多牽扯其中背上千古罵名,於是回答道人只要懂得知足,就不會因為貪婪而自取其辱,如今也到了我該急流勇退的時候。程昱委婉地勸曹操,不要得意忘形。程昱提出歸還兵權想法,能夠商議大略的對象就只剩一個賈詡。

賈詡也不同意立刻用兵江東,他認為荊州人心尚未完全恢復。於是便對曹操說當初攻破袁氏,現在收復荊州。已經是威名遠揚,如果把心思放在招攬賢才,這樣百姓安居樂業上自然會俯首稱臣,何必興師動眾。但此時曹操的眼睛已經長到了腦門上,哪還有什麼鞏固統治執政安民的耐心,所以對於賈詡的勸告,曹操也沒聽進去。

在曹操心中孫權與劉琮都是坐享其成的公子哥而已,劉琮舉州投降的消息可否嚇得孫權曹操不清楚。但卻把遠在西川的劉璋嚇得不輕,早在曹軍南下之前就派人前來拜見曹操,表明了想要歸順朝廷。曹操很高興加封劉璋為振威將軍。在曹操南徵的路上,劉璋又派來益州別駕張素,給曹操送來了300名老兵和一些皇家器物。曹操再次接受了劉璋的誠意,並封張素為廣漢太守。

曹操佔據江陵之後,殷勤的劉章又用張松為使者,第3次出使曹操。劉璋之所以不厭其煩地頻繁派人前來示好,說到底是怕價碼不夠投降吃虧又怕巴結不上招禍一遍遍地來試探曹操的誠意。形勢已經今非昔比,荊州的平靜來得太容易了,志得意滿的曹操現在對劉璋的態度就是劉琮已經投了,孫權也快了,連投降都得上趕著排隊了。以前是盼著你主動,現在無所謂了,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曹操對張松當然也就沒什麼好臉色,最後只拿了一個比蘇縣令的官職別把張松給打發。

張松身為益州別駕算得上二把手,到了曹操給了個縣令對張松來說這簡直是莫大的侮辱。他也由此恨上了曹操,錯過收復益州最好機會的曹操。此時並不自知他自信滿滿地給孫權寫出了一封信,最近我奉天子之命討伐叛逆,劉琮已經束束手就擒。如今我領80萬大軍願與將軍會獵。曹操覺得孫權看了不尿褲子就算不錯了。208年12月曹操點齊兵馬連同新收編的荊州水軍共計21萬人,水陸並進,從江陵浩浩蕩蕩地向夏口進發。

相關焦點

  • 三國時期,曹操手下那麼多謀士,為什麼最喜歡郭嘉?
    三國作為封建歷史上最精彩紛呈的時代,無數能人志士層出不窮。單說曹操的帳下,武將有張遼、徐晃、許褚、典韋等,謀士有荀彧、程昱、賈詡、郭嘉等。如果要問曹操最喜歡哪個武將,毫無疑問是典韋。如果問曹操最喜歡哪個謀士,毫無疑問是郭嘉了,「唯奉孝為能知孤意」、「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這些話可是曹操親口所說。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羅貫中還進行了藝術加工,變成了「奉孝死,乃天喪吾也」。不過也由此看出,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分量。
  • 三國歷史:曹操手下謀士眾多,為什麼唯獨器重鬼才郭嘉
    在東漢末年這段混亂的歷史上,生靈塗炭也是人才輩出、建功立業的時代,就像曹操就是當時崛起的一代英雄,曹操志在天下,招賢納士為己用,使得其帳下猛將如雲、謀士無雙。其中謀士就有:荀彧、荀攸程昱、賈詡。那麼為什麼曹操在眾多謀士當中對鬼才郭嘉最為器重?
  • 曹操有一大批優秀謀士,但在赤壁之戰中,為何無人看出火攻計?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大軍下江南,原本他有著一統全國的機會,卻在赤壁之戰孫劉聯軍的火攻下慘敗,那麼問題來了,明明曹操手下大批出色謀士,為何在赤壁之戰中,卻無人看出火攻計呢?我們先來看下赤壁之戰前曹操手底下著名的謀士,包括程昱、郭嘉、賈詡、荀彧、荀攸等人,當時郭嘉已經病逝,荀彧在曹操出徵的時候,一直承擔的是守護後方大本營的角色,194年曹操攻擊徐州陶謙,呂布趁機偷襲,就是荀彧憑藉計策守護住了城池等到大軍的回援。因此他留在了後方,小說中雖然出現過荀攸提醒曹操火攻的場面,但是他正史也沒有去前線。
  • 三國六大謀士:曹操佔了3個半,劉備2個,還有半個歸他,不是孫權
    說起三國的六大謀士,排在第六的就是陳宮。雖然這位叫陳宮的謀士在才能上和郭嘉、諸葛亮這些大神相比還是望塵莫及,但陳宮還是一位槓槓的男子漢。他對於他的主公忠心耿耿,做人做事光明磊落,只是有時他的思想有點迂腐。
  • 三國那些事兒: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 程昱為何能配享曹魏太廟?
    三國那些事兒: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 程昱為何能配享曹魏太廟?時間:2020-12-02 16:26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國那些事兒: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 程昱為何能配享曹魏太廟?
  • 三國志11老玩家驗證歷史:假如郭嘉不死,曹操是否就能打贏赤壁?
    不知何時開始,郭嘉在歷史上的地位就被不斷抬升,甚至一度到了號稱三國第一軍師的地步,而且由於郭嘉去世那年,恰好是諸葛亮出山幫助劉備那年,所以更是有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謠言,那麼如果郭嘉真的不死,諸葛亮還能把劉備抬到三國之一的地位,曹操耿耿於懷的赤壁慘敗能夠逆轉嗎?
  • 曹操官渡和赤壁大戰,犧牲了多少大將?這傷亡數體現出曹操的恐怖
    還有徐州慘敗逃竄的劉備,曹操這邊僅有三萬兵力,主力武將是張遼、徐晃、于禁、樂進、劉延,以及最強戰力關羽,兵力差距很大,但袁紹謀士內訌,自己也沒有決斷之才,顏良被關羽所殺,文丑死於亂軍,淳于瓊被樂進所殺,張郃、高覽率軍投降了曹操,劉備獨自逃走,這場大戰袁紹損失慘重,幾乎全軍覆。
  • 曹操的謀士,你心中的第一名是誰?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縱觀三國戰場,英雄可謂層出不窮,拋開羅貫心中根深蒂固的封建正統思想作怪,對正規血統的皇叔劉備格外偏袒不說,個人人為三分天下的一代梟雄曹操應該當屬三國中偉績最多的一方霸主。當然魏國的功績除了他個人文韜武略外,魏國的人才梯隊無論是謀士還是武將也是三國中最完備的。
  • 赤壁之戰,曹操麾下謀士為何無一人阻止他犯錯?除非郭嘉還活著
    東吳內部也存在戰和之爭,最終周瑜和魯肅主戰派佔據了上風決定和劉備聯手,雙方在赤壁展開決戰,曹操的兵力至少有二十多萬,實力遠在孫劉聯軍之上,但是大戰結果卻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周瑜火燒赤壁大敗曹操,曹操也因此錯失了統一天下的最好機會。曹操之所以大敗,原因就在於他犯了一系列戰術上的錯誤,比如把戰船連在一起,比如輕信黃蓋的詐降等等,那麼曹操麾下那麼多謀士,為何無一人阻止他犯錯?
  • 曹操的第一謀士荀彧,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
    荀彧,曹操帳下的首席謀士,他有何本事登頂三國時代的頂級謀士之列?(荀彧影視劇形象)不誇張地說,荀彧 = 1個張良 + 半個蕭何,為何如此高的評價呢?荀彧,用曹操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吾之子房」,就是他的「張良」。子房,是張良的字。
  • 三國時期魏國曹操的謀士,你知道有哪些嗎?
    郭嘉達於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賞也被傳為佳話。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徵烏丸清剿袁勢餘患後,篤疾而夭,年僅三十八歲。第二位:荀彧(yù)荀彧 :字文若(163—212),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三國曹操部下謀臣,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官至漢侍中,守尚書令,諡曰敬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數十年,後人敬稱他為「荀令君」。
  • 曹操在赤壁之戰後,為何要哭郭嘉,是因為他想起了郭嘉的那條計謀
    這一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在《三國演義》中,對這一戰役進行了精彩的描寫。為了實現這個戰役,以周瑜、諸葛亮為首的孫劉聯軍,使盡了全身解數。他們又是使用反間計,讓蔣幹盜書,使得曹操殺死善於水戰的蔡瑁張允。又是草船借箭,奪取曹操的箭支。最後使出了連環計,把曹操的戰船鎖成一體。在創造好一切條件後,周瑜命令黃蓋詐降,火燒曹操戰船,終於完成了這一以少勝多的壯舉。
  • 曹操的赤壁之敗:一場戰前已註定失敗的慘案
    孫子在這裡所說的「算」,是指戰前的戰略謀劃。戰前的戰略謀劃周密與否,對戰爭勝負有著決定性影響。 曹操赤壁慘敗,其根子是在戰前埋下的。曹操消滅袁紹、徵服烏桓、統一北方之後,對接下來進行的南徵軍事行動,嚴重輕敵,急於求成,鑄成了一系列戰略性的失誤。
  • 諸葛亮郭嘉魯肅田豐賈詡,這五人誰是名副其實的三國第一謀士?
    三國武將民間有個排名,「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但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武力排名尚存疑慮,那謀略的排名更加複雜。縱觀歷史進展,東漢末年確實湧現出了很多名臣謀士,這些謀臣為不同的諸侯縱橫捭闔,如果從不同的軍閥中找出最強的謀士,那誰才是真正的三國第一謀士呢?
  • 三國時期十大頂級謀士,袁紹孫權劉備各得其二,其餘皆在曹操帳下
    在整個三國時期,真正能決定天下局勢其實並不是那些手握重兵的諸侯,而是他們手下的謀士、軍師等人。這些人都堪稱是各個勢力的「中樞神經」,負責處理陣營中的大小事務,而其中能力最為突出的幾人則被稱為頂級智囊,三國時期排的上號的幾大戰役或者政治事件都出自他們之手。
  • 與曹操赤壁大戰前,孫權在猶豫什麼 ?
    此前,曹操已經取得官渡之戰和北徵烏丸的勝利,基本上統一北方。隨後,曹操大舉南下,荊州之主劉表得知後急火攻心而亡,他的兒子劉琮在投降派的慫恿下直接選擇投降。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取得荊州,又在長坂坡大敗劉備,劉備損兵折將,連兒子都差點丟了。可以說,此時的曹操,風頭正盛,勢不可擋。
  • 荀彧和郭嘉,誰才是曹操的第一謀士?兩個方面對比後,結果出來了
    所謂謀士者,就是為主公出謀劃策,排憂解難者也! 三國時期的謀士,如星河璀璨。其中最耀眼的有,蜀漢的諸葛亮、龐統、法正。東吳的魯肅和曹操手下的五大謀臣:荀彧、郭嘉、程昱、賈詡和荀攸。
  • 三國五大謀士排行榜,三國時期最強的五位軍師
    最終以曹操、孫權、劉備割據一方,形成三國鼎立之勢。而在三國鼎立的背後,更是各大謀士雲集之場所,也是這些謀士智慧的交集。閱讀《三國演義》,我們無不為他們的智慧所折服。他們一方面各位其主,一方面為了展現自己的謀略,無不窮盡之智慧。排第五名 龐統 劉備的謀士龐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 三國殺:曹操最倚重的六大謀士,哪一款才是你心中的MVP?
    #三國殺移動版#大家好,這裡是新野遊戲小站,小站的特色之一就是讓朋友們在玩轉遊戲的同時,知曉三國故事,邊玩邊學,豈不美哉?我們今天的話題是曹操最倚重的六大謀士,在歷史或遊戲中,哪一款才是你心中的最佳?小野會給六大謀士進行打分,評分是否合理,歡迎評論!
  • 曹操很少處決自己的謀士,為什麼要把「足智多謀」的許 攸殺掉呢
    官渡之戰時許攸在曹操與袁紹對峙的關鍵節點投靠了曹操,並獻上偷襲烏巢的妙計,幫助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戰的決定性勝利。後來曹操攻打冀州,許攸獻計破城,因為出言不遜而被殺。 《三國演義》說許攸口出狂言被許褚所殺,而歷史上的許攸是被曹操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