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間的「彗星交換」在銀河系中普遍存在!

2021-01-12 家的味蕾

新華社北京8月20日電——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期一項研究指出,在過去的無數年裡,生命已經多次在銀河系中傳播,而地球是擴散的關鍵點之一。

在過去的46億年裡,當太陽在宇宙中隨機運行時,它已經幾次接近其它恆星,美國科羅拉多州公司PioneerAstronautics是美國科羅拉多州先鋒宇航公司的董事長,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羅伯特·祖布林(RobertZubrin)指出,在這場親密的相遇中,在銀河系外旅行的彗星可能會被撞出原始系統,並前往另一顆恆星。

祖布林發現這種「彗星交換」可能是地球上許多物種滅絕的原因,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該現象其實有可能為生命提供了一定協助,幫助它們跨越「太空之海」,從一座「小島」遷移到另一座「小島」上,「在過去的35億年裡,也許正是這個機制把生命送到了地球,把生命送到了宇宙的其他地方,」祖布林說:「通過簡單的推斷,假設這發生在每個行星系統中,生命可能在銀河系中相當普遍。」。

祖布林還假設其他行星系統也充滿彗星,比如太陽系中的奧爾特雲。奧爾特雲到底有多大尚不清楚,它離太陽的最遠距離估計在30,000到100,000天文單位之間(一個天文單位是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大約1.5億公裡)。

祖布林採取了更保守的估計,給出奧爾特雲的半徑為4萬天文單位,然後利用這些數據來估計其他類型恆星的奧爾特雲半徑,例如,紅矮星外圍的彗星半徑約為2萬天文單位,奧爾特雲中有多少彗星尚不清楚,祖布林採用了一個經常被引用的估計:1萬億顆彗星,大約每1000立方天文單位有4顆彗星。

祖布林的計算表明,太陽的引力可以從距離不到10個天文單位的另一顆恆星捕捉奧爾特雲中的物體,因此,每當太陽與另一顆恆星緊密接觸時,大量彗星很可能被太陽捕獲,假設太陽從另一顆恆星來到不到20000個天文單位,太陽就會在該恆星的奧爾特雲中開鑿出一條寬約2萬天文單位的痕跡,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捕獲2.5萬個天體(前提是假設奧爾特雲密度的其他恆星都像太陽一樣,每1000立方天文單位4個物體也是如此)。

這些捕捉到的物體會被太陽的引力吸引,並飛入太陽系內部,太陽系奧爾特雲中的一些物體也被另一顆恆星捕獲並向相反的方向飛行,"這些奇異物體的衝擊無疑將主要落在氣態巨行星上。"「但是因為太陽一次捕捉如此多的物體,像地球這樣的行星也可能受到影響,」祖布林在6月的《國際天體生物學期刊》上寫道,恆星的大小不同,它們能捕捉的物體數量也不同,因為恆星的重力取決於它的質量,例如,紅矮星的質量約為太陽的30%,它必須在三個天文單位內才能捕捉到其他恆星奧爾特雲中的物體。

除其他信息外,祖布林利用所有這些信息計算了恆星相遇的頻率及其後果。結果是驚人的,他發現在過去的460億年裡,每10億年就有大約47次恆星間的近距離接觸,其中大約一半涉及紅矮星參與,這相當於每2100萬年有一次恆星相遇。

最後一個數字非常接近地球的大規模滅絕周期,似乎每2000萬到4000萬年發生一次,科學家們此前曾提出彗星撞擊可能是這些物種死亡的原因,並提出了導致彗星定期撞擊地球的可能機制。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銀河系規模正在變大,在宇宙中銀河系算不算大型星系?
    在宇宙中星系之間進行合併是很常見的一種情況,而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也正在與旁邊的仙女星系正在不斷靠攏,科學家發現銀河系的規模是吞噬過許多小型星系形成的,目前銀河系的邊緣就有一個矮星系正在合併中,在宇宙中大星系依靠蠶食小星系來彌補星系中的物質,由於宇宙正在的不斷擴大,星系之間的距離也在拉大距離,如果銀河系沒有足夠的物質補充進來
  • 科學家最新發現:仙女座星系或已經撞上銀河系!結果會怎麼?
    仙女座星系(Andromeda Galaxy)是一個漩渦星系,在梅西也天體表中排在第三十一位,因此編號又為M31,它的星雲星團新總表中編號為NGC 224。仙女座星系直徑22萬光年,和銀河系同屬於本星系群,距離我們254萬光年,也是肉眼可見的最遠天體結構之一。
  • 三十七億年後仙女星系追尾銀河系,上演宇宙碰撞
    銀河是銀河系的一部分,它由幾千億顆離我們很遠的恆星組成。從銀河系向東北方的天空望去,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紡錘形的橢圓形光斑。這顆星體並非恆星,甚至也不在星系中。在宇宙中,這是另一個星系,它比銀河系還要大,它的名字叫仙女星系。仙星系距地球254萬光年。「仙女星系」就像254萬年前一樣。
  • 宇宙中存在2萬億個星系,200萬億億顆恆星,難道沒有外星人?
    宇宙中存在2萬億個星系,200萬億億顆恆星,難道沒有外星人?當然,太陽系對於我們人類來說,還是處於一個初步探索的階段,而太陽對於我們人類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太陽是我們唯一的恆星,而太陽系當中除了地球之外,還存在這7顆行星,以及大量的小行星、彗星、矮行星和隕石,當然,地球是目前人類發現的唯一的存在生命的行星。
  • 宇宙中有多少個像銀河系這樣大的星系?
    這個問題實在有些難以探討,因為天文學家曾經根據哈勃觀測到星系密度估計,宇宙中大約有超過2萬億個星系,但噴子一句話就將科學家打回原形了!你猜他們是怎麼噴的嗎?「2萬億個星系,你數過啊」!當然我們對於這樣的觀點可以不予理會,從比較簡單的角度來分析下宇宙中的星系豐度的高低!
  • 按彗星軌跡,太陽系中存在第二平面,有可能是彗星的「第二家園」
    黃道平面不是太陽系中唯一的平面,按彗星的軌跡,存在第二平面-空黃道平面 幾乎所有繞太陽運轉的天體都存在於一個特定的平面,叫做黃道平面。但是對長周期彗星的最新研究發現了一個第二家園,叫做「空黃道平面」。它應該是由於彗星被銀河系的重力所拉扯而形成。
  • 類似銀河系的星系有無數個,是否意味著生命出現的機會是無限?
    我們知道,銀河系在宇宙中並不起眼,但目前看來唯一特殊的是在銀河系的冰山一角內,存在著生命,這是無與倫比的。那麼在如此浩瀚的宇宙,類似銀河系的星系必然不在少數,那麼是否意味著在無數個類銀河系中,是否存在生命?
  • 銀河系已「死亡」數十億年 實為殭屍星系
    像人類一樣,星系需要食物,對於星系而言,它們的「食物」是來自宇宙網狀物的新鮮氫氣,宇宙暗絲和暗物質環構成了宇宙中最大的結構。當氣體逐漸冷卻落入暗物質環時,它將形成一個盤狀結構,之後冷卻最終形成恆星。伴隨著恆星衰老和死亡,它們將產生一些氣體通過恆星風或者形成超新星方式反饋至星系,當超大質量恆星在這樣的爆炸過程中死亡,它們加熱周圍的氣體,避免快速降溫,這將最終減弱新恆星的誕生形成。
  • 銀河系註定要與仙女座星系碰撞,屆時太陽系會怎樣?幾乎無影響
    碰撞確實會扭曲星系的形狀,計算機模型表明,螺旋星系之間的碰撞最終會形成橢圓形。△這場天火是幾億年前開始的兩個螺旋星系之間碰撞後的熾烈殘骸。從現在起四十億年,我們自己的銀河系註定要與鄰近的螺旋仙女座星系發生碰撞。太陽很可能會拋入我們銀河系的一個新區域,但是我們的地球和太陽系沒有被破壞的危險。
  • 銀河系中隱藏著一個容納大量星系的新宇宙結構
    據外媒BGR報導, 天文學家近日發現了一個新的宇宙結構,它可能容納了數量驚人的星系、恆星和行星。這個結構現在被稱為「南極牆」( South Pole Wall),它位於一個被我們的銀河系所遮擋的區域內。 這一發現是利用顯示星系運動的數據,在從地球可見的空間區域內進行的。
  • 銀河系和仙女星系相撞會怎樣?科學家通過R5519星系看到了結局
    星系也是如此,仙女星系以每秒300公裡的速度,像銀河系飛來,這種速度在宇宙中來說,並不算快,但是卻足以致命。因為,仙女星系的直徑達到22萬光年,而銀河系只有10-15萬光年,仙女星系的恆星數量達到1萬億顆以上,而銀河系的恆星數量只有3000-4000億顆,在面積這麼大的情況下,銀河系要在這場撞擊中保持無損傷的可能性很低,根據專家給出的預測的,未來等這兩個星系撞擊在一起之後,最終會形成一個大型的橢圓形星系。
  • 銀河系正在宇宙中高速移動,未來和仙女座星系碰撞,人類怎麼辦?
    我們都知道地球不僅僅在自轉,同時也在圍繞著太陽公轉,而太陽也沒有閒著,它是巨大銀河系的一個微小組成部分,也在圍繞著銀河中心的引力源旋轉著,引力讓星系達成了美妙的平衡,在銀河系中存在至少三千億個恆星,它們都在圍繞著銀河系的「銀心」運動著。那麼銀河系在宇宙空間中,是靜止不動的嗎?
  • 太陽繫到比鄰星是4光年,銀河系10光年為何能有幾千億恆星存在
    去年我國紫金山天文臺一期巡天結束,測得結果是銀河系的直徑或許超過20萬光年。其實從一開始知道銀河系的存在,銀河系的規模就一直在刷新,在哈勃的時代估計銀河系的規模是數萬光年,後來的觀測顯示可能在10萬光年左右。因為銀河系實在太廣泛了,稍微多一點點觀測信息,就可能導致其廣度數據被更新。
  • 英在銀河系深處找到「化石星系」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英國科學家在近期《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撰文稱,他們利用斯隆數字巡天項目(SDSS)的星系演化實驗(APOGEE)提供的數據,發現了一個隱藏在銀河系深處的「化石星系」。這一發現可能會刷新我們對銀河系演化歷史的認知。
  • 銀河系、仙女座星系的驚天大碰撞:已經開始了!
    如果你關注過天文學,可能聽說過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的碰撞,但一般認為這是幾十億年的事情,與我們無關,但事實上,碰撞已經開始到了一定程度!天文學家表示,我們日常看到的星系以及相關圖片的描述只顯示了肉眼可見的星系核心部分,但核心之外卻存在巨大的暈圈。根據最新觀測,仙女座星系的外暈實際上已經與銀河系的外暈重疊,仙女座星系的質量和複雜性超出了之前的想像。
  • 20億年後銀河系將吞噬仙女座星系,人類文明能見證這一奇觀嗎?
    銀河系是一個有巨大 星系盤 的棒旋星系,直徑大約是十萬 光年 ,厚度則約為三千 光年 ;擁有約三千億顆恆星(3×1011)和大約六千億顆太陽的質量。在銀河系之外的宇宙中,像銀河系這樣的太空巨島還有上萬億,它們統統被稱為河外星系。
  • 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中隱藏著一個容納大量星系的新宇宙結構
    據外媒BGR報導,天文學家近日發現了一個新的宇宙結構,它可能容納了數量驚人的星系、恆星和行星。這個結構現在被稱為「南極牆」( South Pole Wall),它位於一個被我們的銀河系所遮擋的區域內。這一發現是利用顯示星系運動的數據,在從地球可見的空間區域內進行的。
  • 人類星際旅行,能都到達距離銀河系250萬光年的仙女座星系?
    之前的文章有說過人類未來的飛船可能達到的級別,其實悲觀一點的話,人類可能永遠離不開銀河系!根據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的公式m'=m/√1-(v/c),我們知道光速是物體運動的極限,這個觀點也被粒子加速器證實。如果愛因斯坦的觀點是正確的,那麼人類未來的宇宙飛船就不可能超過光速。
  • 銀河系在宇宙中算老幾?實話告訴你,它的存在不值一提
    答案是否定的,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邊緣地帶,如果將銀河系比作一大桶水,那麼太陽系不過是這桶水中的一個小水滴,這還要算上太陽系外部存在奧爾特星雲的範圍(大約1光年左右)。在銀河系之中,與太陽一般的恆星數量至少在4000億顆左右,此外,銀河系中還存在著大量的星團、星雲、星際氣體和星際塵埃等等。
  • 哈勃望遠鏡:仙女座星系正在撞向銀河系!人類將何去何從?
    我們知道,地球屬於太陽系,而太陽系則屬於銀河系。所以,對於人類而言,銀河系可以稱為人類的故鄉。銀河系的周圍存在著許多星系,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仙女座星系!仙女座星系仙女座星系直徑大約為22萬光年,與銀河系的距離大約是250萬光年,在所有大星系中是距離銀河系最近的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