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壤採樣機械臂「控制大腦」煙臺造

2020-12-22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月壤採樣機械臂「控制大腦」煙臺造

  今天,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13所表取控制單主管設計師曾程,這幾天一直密切關注著38萬千米外的月球,「今天終於放心了,長舒一口氣,可以放心睡一覺了。」

  位於煙臺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13所研製的月壤表取控制單元、綜合接口單元、綜合管理單元、電源管理、流體迴路分離機構等多項關鍵產品和技術,在嫦娥五號任務中成功應用。

  「月壤表取控制單元是月面土壤採樣機械臂系統的控制大腦。」曾程告訴記者,著陸器上的月面土壤採樣機械臂系統,作為嫦娥五號月壤採樣任務的主要載荷系統,肩負著採集月表土壤的重任,是這次探月任務的核心工作,而表取控制單元作為該系統的控制驅動器,肩負著最為關鍵的控制任務,同時將機械臂的控制、熱控、圖像等數據回傳到上一級的管理系統

(文章來源:大眾日報)

(責任編輯:DF537)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目標月壤
    這四個部分的具體功能如下: 軌道器:主要負責往返月球期間的動力、能量、通信和交會對接需求等; 返回器:負責保管月壤採樣樣本,重返地球大氣並全被回收; 著陸器:負責攜帶上升器順利降落月球,完成月面打鑽採樣、機械臂抓取採樣和相關科研任務等;
  • 採樣是其次,這道難題當年阿波羅無解
    為此嫦娥五號配置了鑽取與表取兩套月壤採集系統,分別對應的執行機構是巖心鑽探機與採樣機械臂,縱觀人類航天史,在地外星球同時使用兩套採樣機構的探測器嫦娥五號依舊是世界唯一。 要想駕馭這兩套採樣系統就需要著上組合體提供充沛的電能,這就是為什麼選擇月晝正午登月的原因。
  • 嫦娥五號機械臂厚1.4毫米,哈工大為挖土助一「臂」之力
    嫦娥五號機械臂厚1.4毫米,哈工大為挖土助一「臂」之力 楊思琪/新華社 2021-01-05 19:23 「嫦娥五號機械臂長3.7米,結構重量3100克,臂厚1.4毫米,相當於十幾張紙的厚度
  • 哈工大多項技術支撐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月球無人自主採樣返回的國家。  2011年至2013年,由鄧宗全團隊牽頭,與航天五院總體部、北京衛星製造廠等單位合作,完成了「採樣封裝分系統設計集成與驗證技術」「鑽取採樣機構關鍵技術與原理樣機」兩個重大專項的攻關任務,解決了鑽-表複合式月面採樣與封裝技術難題,確定了機械臂多次採集、中間站集中存儲、一次轉入封裝容器的作業流程,攻克了以「雙管單袋」為基本特徵的月面鑽取採樣關鍵技術
  • 比2000克少了269克,月壤怎麼分?
    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成功。嫦娥五號「上九天攬月」攜帶「特產」凱旋,後經過科研人員吊裝、轉載、開箱、檢測,權威信息顯示,這次挖得的月壤重1731克,比預計的2000克少了269克。
  • 奮鬥者|「嫦娥」之「臂」這樣煉成
    「嫦娥五號機械臂長3.7米,結構重量3100克,臂厚1.4毫米,相當於十幾張紙的厚度,可以說是太空裡的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探測採樣,這些先進設備和儀器必不可少
    當高度下降到100米左右,嫦娥會短暫懸停,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開始接續光學成像敏感器的工作,由於它有立體識別能力,所以能準確識別出地面的凹凸,AI自動控制系統根據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精細選定最終著陸地點。
  • 嫦娥五號完成鑽取採樣,美俄都提出同一個要求,但態度不同
    在12月2日4時,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和封裝。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採樣,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和機械臂表取這兩種採樣模式,目前鑽取採樣已經完成,正在進行表取採樣任務。
  • 「嫦娥五號」開啟月球採樣之旅 西安硬科技貢獻「最強大腦」
    「嫦娥五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順利邁出了最後一步,它將實現中國航天史上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據悉,這次任務不僅將創造中國多個「第一次」,也是工程難度最大、技術難度最高、關鍵環節最多的深空探測任務。
  • 星空特刊│「嫦五」月面採樣封裝遙操作主任設計師張寬:六年磨一劍...
    鑽取是使用類似電鑽的鑽具,鑽到月面下,再由機械將樣品提上來,放到一個封裝容器裡面,進行保存。在地球地面挖一鏟子土可能是幾秒鐘就能完成的事情,但是在月球表面挖土要耗時得多。「月壤可能看著很鬆軟,但可能下面就是一塊石頭。」
  • 中國嫦娥五號成功完成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 中國太空計劃更進一步
    據中國中央電視臺報導,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的著陸器與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工作,目前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採樣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
  • 嫦娥五號開啟挖土之旅,取回的月壤很可能長這樣
    嫦娥五號11月24日凌晨奔月,目標是把月球「土特產」——約兩公斤月壤樣品帶回地球。月壤長啥樣?它究竟有多寶貴?「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壤很有可能是這個樣子,灰色或深灰色,很堅硬。裡面含有巖石碎屑、粉末、角礫等很多東西,就像混凝土一樣。」
  • 科鈦竟然不好好造AGV,玩起了機械臂
    來源: 518智能裝備在線 舉報   曾經的俺一直以為科鈦是做AGV控制器和無人車輛調度控制的
  • 十一歲的小姑娘造出一個液壓機械臂 通過幾個注射器就能控制
    江北區2017年「全國科普日」、「志願服務季」暨「反邪教集中宣傳月」活動現場。記者 王瑋 攝 秦婉琳正在和她的同學展示液壓機械臂的操作方式。記者 王瑋 攝記者 王瑋 攝  華龍網9月15日18時訊(記者 王瑋)幾塊硬紙板、幾根雪糕棍,再加幾個一次性注射器和塑料管,這個11歲的小學生竟然造出了一個「液壓機械臂」,不僅外觀和起重的機械機相差無幾,而且還能起降東西、進行作業。  「你快來看!這幾個娃兒還能做出工程上那種機械臂。」
  • 上太空挖「寶」盤點地外星球採樣返回大戲
    今年10月20日,該探測器使用採樣機械臂末端的採樣器採集了60克至2000克的貝努表面風化層樣品。這個探測器採用「接觸即離」的方式採樣,這種方式省去了採樣前的著陸和固定過程。它將於2021年3月開始返回地球的旅程,計劃在2023年9月將採樣返回艙送回地球。
  • 嫦娥五號帶回月球樣品,重量不到2千克,美國人給的月壤不對勁?
    月壤不含任何有機養分不能種菜首先排除初級封裝器造小了的可能性,因為航天是一絲不苟的工作,失之毫釐,謬以千裡,這麼低級的錯誤,連印度都不會犯,更與我國航天的氣質不符。封裝器不可能造小了此次嫦娥五號哪怕只帶回1克月壤,都是勝利,因為它的重點是完美的過程。但採回的樣品重量之所以沒有達到2千克,分析起來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2米深的鑽取過程中,如果採集到大塊的月巖,放進初級封裝器的時候,可能會在裡面形成較大縫隙。
  • 將帶回中國採集的第一杯月壤
    我國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三步走戰略,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執行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完成三步走中的最後一步——「回」。此次任務將首次實現我國在地外天體無人採樣,並以無人月球軌道交會對接的方式帶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的總體規劃目標。
  • SNN技術讓五指機械臂成功抓起氣球
    目前的機械臂大多是二指、三指夾持器,這種夾持器多適用於大規模機械生產,但不大能滿足抓取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此外,以往的機械臂通常基於預設參數運行,前期運算工作相當龐雜,且無法進行自主判斷和智能抓取,動作笨拙、機械。
  • 起飛重量達800多噸的嫦娥五號,為何只能帶回 2 公斤月壤?
    首先,月球探測器需要完成採樣區的重構,並且把圖像下傳到地面任務中心。地面上的相關科技人員要通過探測器傳過來的圖像對採樣區進行詳細分析,仔細考慮採樣點的科學價值,採樣的機器手臂能不能達到等等一系列因素,來確定採樣點。收藏在北京天文館的0.5g月球巖石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