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哈工大多項技術支撐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2021-01-09 網易

2020-12-18 09:00:22 來源: 光明日報

舉報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月球無人自主採樣返回的國家。

  月面採樣是嫦娥五號工程的四大核心技術之一,哈爾濱工業大學鄧宗全院士、黃玉東教授、趙陽教授、張學習教授等科研團隊十餘年刻苦攻關,多項技術成果助力支撐此次月面採樣任務。

  

  嫦娥五號工程立項論證始於2009年,鄧宗全教授主持了月面採樣與封裝專項論證,確立了月面鑽-表複合式釆樣與封裝方案,通過一次任務可同時獲得表層和次表層樣品,這在國際上尚屬首例。

  2011年至2013年,由鄧宗全團隊牽頭,與航天五院總體部、北京衛星製造廠等單位合作,完成了「採樣封裝分系統設計集成與驗證技術」「鑽取採樣機構關鍵技術與原理樣機」兩個重大專項的攻關任務,解決了鑽-表複合式月面採樣與封裝技術難題,確定了機械臂多次採集、中間站集中存儲、一次轉入封裝容器的作業流程,攻克了以「雙管單袋」為基本特徵的月面鑽取採樣關鍵技術,研製了工程樣機並開展了全流程試驗驗證,形成了嫦娥五號獨具特色的月面採樣作業技術體系。

  2012年至2020年,鄧宗全團隊與工程承研單位——北京衛星製造廠組建了嫦娥五號月面鑽取子系統產品研製聯合團隊,成功研製出鑽取採樣子系統飛行產品。

  
2020年12月2日,採用預編程自主作業與月-地遙控相結合的操作方式,在採樣點月壤顆粒狀態非確知的極端工況下,圓滿完成了鑽進取芯、提芯封口、纏繞整形、樣品傳送和避讓展開等關鍵作業任務。

  

  黃玉東團隊完成了取芯軟袋型號產品研製任務。針對鑽取剖面層序樣品的原位封裝與整形難題,創新設計了高分子纖維「繩-袋複合」一體化結構,形成了取芯軟袋產品的標準化織造工藝,突破了取芯軟袋組件形-性定量可控、繩-袋過渡段應力均化等核心技術。

  研製的取芯軟袋產品具有耐高溫、易翻折、質地柔軟、結構緻密等優勢,經受住了月面釆樣的嚴酷工況考驗,滿足了原位取芯、樣品封口和纏繞整形等功能需求,圓滿完成了月壤剖面層序樣品的封裝任務。

  趙陽團隊針對鑽取子系統作業效能驗證和機構動力學優化等技術難題,研製了鑽取子系統地面驗證支持平臺,構建了面向任務決策的快速分析應用數據產品,對機構動力學分析、鑽取策略優化、故障模式預案設置等工作提供了多維度的數據應用支撐,實現了對鑽取採樣過程的全方位在線監視和專家決策支持,保障了嫦娥五號鑽取採樣全流程地面演練及在軌作業狀態判讀。

  張學習團隊針對月表高溫作業機械臂輕質、高剛度、高強度、耐熱材料的苛刻要求,解決了晶須增強鋁基複合材料的適應性設計與製備、薄壁管材和複雜鍛件熱成形與控性、產品強韌化與尺寸穩定化處理等關鍵技術,研製了高性能機械臂結構件,完成了彎扭聯合加載裝置研製及機械臂剛度與強度考核,為機械臂多點、多次採樣及樣品精準轉移提供了技術支撐,在月面釆樣作業中表現出優良性能。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士英)

  內容: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士英

  責編:張永群

  編輯:邢妍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12月17日消息 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發布,北京時間 12 月 17 日 1 時 59 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 嫦娥五號首次月球採樣任務面臨多項技術挑戰
    本次嫦娥五號任務有望實現四個首次,其中之一就是首次實施在月球表面的自動採樣。儘管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已經積累了大量月球探測的技術基礎。但這其中仍將面臨多項技術風險和挑戰。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 彭兢:整體的採樣封裝過去沒幹過,這是一個。這部分主要依賴於幾個複雜的機構,比如鑽取機構、表取的機械臂,其實還有一個高真空的密封裝置,為了確保樣品能夠保持在月球表面的狀態,在回收過程中,由於在地球表面它會待一段時間,包括運輸的過程,那麼地球的空氣如果進入了密封裝置,可能會汙染樣品。
  • 「胖五」送「嫦五」 「奔月」採樣去|我國首次,510所擔綱嫦娥五號...
    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首個月面採樣返回任務,也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中至關重要的一步,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將為後續月球及深空探測等任務奠定科學和工程基礎。如果成功,我國將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三個獲取月球樣本的國家,相比最近的前蘇聯1976年月球24號採樣返回任務,時隔44年。
  • 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未來中國還將實施火星取樣返回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攜帶月球樣品順利回家,首次實現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嫦五「挖」回來的月球樣品將如何利用?月球樣品是否會分享給美國NASA?載人登月何時能安排?為回應社會關切,17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
  • 嫦娥五號完成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
    中新網北京12月17日電 (郭超凱 葉雨恬)記者從中國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負責搜索回收任務的測控與回收系統技術人員及時發現目標,有序開展回收工作。按計劃,回收後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處理工作後,將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及搭載物。中國國家航天局將擇機舉行交接儀式,正式向地面應用系統移交月球樣品,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
  • 「嫦五」月球採樣倒計時,中國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視覺中國 圖隨著時間進入11月下旬,我國即將擇機發射本國首顆能返回地球的落月探測器——「嫦娥五號」。中國國家航天局指出,藉助「嫦娥五號」,我國即將實現嫦娥工程無人探月部分的最後一個階段——採樣返回。屆時,「嫦五」將自主完成月壤採集,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
  • 「胖五」就位 「嫦五」即將奔月採樣返回
    嫦娥五號的目標是獲取月球樣品返回地球。作為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屆時將圓滿完成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於9月下旬由遠望運輸船隊安全運抵海南文昌清瀾港,並通過公路運輸方式分段運送至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此後,火箭按照測試發射流程,陸續完成了總裝、測試等各項準備工作。
  • 上太空挖「寶」盤點地外星球採樣返回大戲
    日本「隼鳥2號」小行星採樣返回探測器在龍宮小行星採樣  2020年,中國嫦娥五號探月器將從月球帶回約2公斤月壤,此外全球發射了3個火星探測器,掀起了火星探測的熱潮,還開展了多項地外星球採樣返回活動。
  • 嫦娥五號成功開啟月球採樣之旅,發射現場高清圖來了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重達8.2噸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日本能去小行星採樣,為何不能登陸月球?核心技術十七年無法攻克
    嫦娥五號高速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如此設計的好處是可以儘可能降低防熱材料使用比例,增大返回艙內部空間,用於採樣返回時可以多裝貨,嫦娥五號一次任務的月壤採集量就是歷史上三次無人採樣總量的6倍有餘,此技術用於載人月球任務時可以容納更多的航天員,同時更大的內部空間可以改善航天員在軌生活保障水平。
  • 硬核!我國首次月球採樣成功返回 哈工大多項技術鼎力支撐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成功返回對中國航天意味著什麼?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在2020年11月24日4:30,中國的首個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搭乘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升空,奔赴月球!嫦娥五號海南文昌發射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被譽為「嫦娥之父」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說,「嫦娥五號」將實現我國4個重大首次的突破:
  • 國家航天局: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未來我國還將實施...
    這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下一步,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
  • 「胖五」送「嫦五」「奔月」採樣去510所擔綱嫦娥五號 月面採樣...
    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首個月面採樣返回任務,也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中至關重要的一步,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 揭秘航天八院「黑科技」:嫦娥五號如何從月球返回地球
    嫦娥五號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期任務的收官之戰,將實現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承擔了長徵五號助推器和嫦娥五號軌道器的研製任務。在本次任務的諸多看點之中,人類首次月球軌道無人自動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是最大的亮點之一,實現這個過程的核心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簡稱「八院」)研製的對接與樣品轉移機構。《中國經濟周刊》就此採訪了八院相關人士。
  • 東輕助力嫦五奔月 將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東北網11月24日訊(姜炎妍 記者周秘)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順利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將實現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任務,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舉世矚目。
  • 五項中國首次!
    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首次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首次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確入軌;首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 人類44年來再獲月球樣品
    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張航文)創造五項「中國首次」嫦娥五號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11月24日長徵五號準時並成功發射,12月17日再入返回、安全著陸,整個工程任務轉入科學研究的新階段。
  • 人類首次月球無人交會對接,嫦娥五號技術反超阿波羅飛船
    這是人類首次實現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這也意味著中國深空探索技術在全球處於領先水平。嫦娥五號挑戰人類首次,也意味著嫦娥五號在技術上已經遠超阿波羅飛船,這恰恰也證明了科學技術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進步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技術難度有多高要在月球完成無人交會對接,可以說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高的任務之一。
  • 嫦娥五號完成我國首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球大禮包將以第二宇宙...
    北京時間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於6時12分將月球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首次實現我國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嫦娥五號採用的對接方式與我們所熟悉的載人航天採用的對接方式有很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