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不讀書,人生大不一樣!用Kindle,拒絕打擾,感受沉浸式的閱讀體驗。
在這個世界上,有高就有矮,有胖就有瘦,有黑便有白,沒有人是相同的兩片葉子,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絕無僅有的個體。而有些女孩,因為從小就缺少愛的緣故,他們看不到自己的優勢優點,在自我焦慮和對比中慢慢失掉自信,進而變得自卑,怯弱。她們心中也有光芒,想要成為一個開朗樂觀的女孩,卻不知道如何自愈。
在這些女孩缺愛的背後,其實是童年的喪失和後續無數次的否定。
對於缺愛的人來說,他們在童年也許會經歷:
蓄意的懲罰、批評、忽視或虐待無法達到父母的標準,或者被」惡意「地與他人作比較某些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無法建立安全感稍晚一些可能會經歷:
職場恐嚇、欺凌、情感虐待、持續性的壓力或逆境一些事情逐漸發生,威脅到自我認同(例如:能力的喪失) 有些時候不是她們不夠堅強,而是她們的遭遇迫使她們關閉了心房。在「閉環式」的自我拷問中,無限循環著「我不行,我沒有存在感「的想法。
有些傷痛雖然無法被掩蓋,卻能緩解,還能被治癒。關於缺愛孩子如何自愈,英國心理學家梅勒妮在《克服低自尊》一書中就給出了不錯的答案。
梅勒妮是牛津大學認知療法中心創始成員,專注於情緒問題的認知行為治療,在她的著作《克服低自尊》一書中將孩子童年以及一部分成年以後,缺愛造成的負面影響概括為「低自尊人格」,我們可以從她的書中找到一些適合自我療愈的方法。
1、那些放不下的焦慮真的值得嗎?
在書中,作者提到,對於因缺乏關愛而陷入低自尊的人來說,常常出現一種無法控制但實則沒有必要的焦慮。為了應對這種焦慮,我們可以試著打破自己的焦慮預測,從根本上改變我們認識自己的方式。
在我們開始焦慮時,是在為已經發生的事情感到焦慮嗎?不,我們往往是在為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感到焦慮。實際上,它們是你的預測。一般來說,你越相信自己的預測,你的焦慮感會越強。當然,反之亦然:你越焦慮,你就越可能相信自己的預測,更可能採取相應的行為來保護自己,但實際上這些行為沒有必要且沒有幫助。
2、質問自我批評想法
當事情出錯時,你是否考慮了所有可能的原因,還是傾向於立刻認定:就是因為自己有所欠缺?事情進展不順的原因有很多。當然,有時候確實是因為你做了某事。但是,通常都涉及其他因素。比如,你的朋友可能忘了,或者特別忙,又或者記錯了約好的時間。如果你在事情出錯時,自動承擔責任,你就很難發現出錯的真實原因。
當你開放心態,想一下還有沒有別的解釋時,你可能就會發現:你不應該受到那麼大的責備。事實上,發生的事可能與你毫不相干。對於從小缺愛的女孩來說,這種自我批評常常表現為認為自己不會說話所以得罪人,或者認為自己不夠美所以不會被愛。但是我們要知道,許多時候,這樣的自我批評並不會幫我們從泥潭中脫身,反而會讓我們越陷越深。
3、提升自我接納
與自我批評相對的就是自我接納。所謂自我接納就是注意並讚賞自己的優勢和品質,善待自己,讓自己享受並品嘗生命中的美好。自我接納是健康自尊的一部分,而非自我膨脹的一部分。實際上,忽視積極面有助於維持低自尊,因為它讓你無法獲得一個平衡的看法:既考慮到你的優點,同時也考慮你真實的缺點,以及你需要改變的地方。也許缺愛的童年讓我們無法認可自己的過去,但是我們可以試著接納自己的現在。這裡有兩種策略幫助我們提升自我接納:
第一種策略是,將正面品質納入關注,學習接受自己的積極面。
第二種策略是,學習「待人如待己」,也就是如果你用尊重、友善的態度對待自己在意的人,那麼你也應該同樣地善待自己。
4、制定未來計劃
對於陷入低自尊人格中的女孩來說,想要擺脫低自尊需要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以上三種策略可以幫助我們經常檢驗自己的自我評價,重新定位自己的價值。那麼,制定未來計劃就是幫助我們不斷評估過去的努力和未來的方向。
我們可以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未來的目標、明確的評估計劃實施的進展,考慮自己的改變將對周圍人產生何種影響,列舉出時間和資源的現實。總而言之,要讓方案符合」SMART原則「,即具有可行性。
當你逐步按照這五個原則去評價自己時,檢驗自己時,你就實現了」閉環「到」開環「的良性過程。消除心中的自我懷疑並輸入積極正面的思想是變得自信的開始。慢慢的,你能拾回你的自信,而所有傷痛也終將被愛治癒。
更多內容詳見《與內心的衝突和解》、《克服低自尊》,你一定能有更多的領悟!
《與內心的衝突和解》作者:弗朗西斯·拉爾森,阿曼達·維爾,彼得·羅斯·蘭奇
"1、日本超重量級心理學家、百萬暢銷書作者加藤諦三,繼《情感暴力》後又一高分力作
2、深度剖析人們內心深處的衝突,活出一個不糾結、不迷茫的自我
"本書是一本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內心衝突的書。
人的存在是矛盾的,這種矛盾體現在依賴與獨立、奮鬥與享受、道德觀念與本能衝動等各個方面。若不能清楚認識這種衝突,我們就無法正確把握自己的行為,在隨波逐流中度過一生。
如果要改變這種情況,首先,我們要對內心的衝突有清醒地認識;其次,要認識到痛苦對於成長的意義,這樣便能不懼怕困難,從內心深處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當我們對自我的認識逐漸深刻、內心的掙扎也會逐步減輕。與此同時,人生也將迎來重大跨越。"
《克服低自尊》(第二版)作者:梅勒妮·芬內爾(作者),聶亞舫(譯者)
低自尊會在很多方面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困擾。它會讓我們時常感到焦慮、沮喪,被自我懷疑和自我批評的念頭弄得痛苦不堪。它會影響我們的工作表現、人際關係和整體生活幸福感。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很難友善地對待自己、全心地投入生活。
「我就知道我做不到」「我還不夠好」這些話語是不是很熟悉?低自尊——我們常常以「不自信」「羞怯」等詞來稱呼它——幾乎是所有人的通病。你可以坦然接受這一點,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如果你不堪其擾,試圖做點什麼的時候,除了開始行動的決心,這本書裡能找到你所需要的絕大多數東西。你將學到:低自尊是怎麼發展起來的,為什麼它會持續存在;如何挑戰你的消極想法和導致消極想法的思維模式;怎樣發現你自身的力量和優點,更加客觀、友善地看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