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動漫#
重新看《大魚海棠》這部電影,看完後去豆瓣、知乎看對這部電影的評價,一邊倒的批評,不乏惡語相向。我當時就覺得很詫異,為什麼有人能容忍那些綜藝類,偽青春類以及那些講爛的愛情,卻叫嚷著被這樣一部至少看起來已經很美好的電影浪費了錢?首先針對劇情很薄弱很瑪麗蘇,韓劇不是一直因此詬病嗎,為何你將它奉為經典並樂此不疲,卻不願面對這部影片,別的國家可以矯情可以作,我們就不行?
第二,影片畫風音樂太日韓,沒有本國特色我想問一句,應用中國傳統的元素水墨,剪紙,皮影的動畫,b站上有合集,有幾個人願意放下眼前日漫,去刷一刷?說抄襲宮崎駿的,大師動畫經典的一個方面就是他溫馨治癒的畫風,既然傳統的不被待見,有好的榜樣,大家都愛宮老的畫風,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學習?自創畫風恐怕又要有人埋怨燒眼了。
第三,不少人在刷十二年白等了,我倒覺得這些人比女主還矯情,十二年你在這邊隨便刷刷,好的在起點叫打個卡,終點打個卡,差的一看宣傳片地裡的赴十二年之約,然後在百度一下,明白了其中緣由,接著以過來人的身份,大加批評,你十二年不知是幾天在關注這個作品?然而這卻是對於這個團隊真真切切的十二年,他們會偷懶,會動搖,甚至會放棄,畢竟無疾而終的事例太多,觀眾就這麼一說,未必真寄予厚望,你看你們何苦出來,這不是吃力不討好嗎。
第四,批評賣情懷,我覺得恰恰這是中國電影乃至整個文化產業最欠缺的。導演缺乏情懷,於是爛片惡俗片源層出不窮,觀眾缺乏情懷,於是電影口碑差卻賣座,甚至越爛票房說不定更好。文化產業發展還是對市場有依賴性的,觀眾在暗示導演,沒關係,你拍爛點,我掏錢,如此惡性循環。我就欣賞矯情做作的導演,我就拍我想拍的題材,我是為了傳承文化,傳遞實情,傳揚大義的,我格調高,愚蠢的觀眾怎知我的崇高情懷?很好,這很導演。
我們現在都羞於說出自己所愛,讚揚別人,似乎世界的美好早已被我的惡評所承包。我希望越來越多越多的人,都可以勇於賣情懷,敢於賣情懷,同樣的條件,你既可以選擇當君子,又可以選擇當小人,我幹嘛當看起來就很不討喜的小人,沒有人是天天生的君子,你需要先有這個想法,再去模仿君子行徑,逐漸從偽君子變為真君子。因而動漫包括其餘產業,先要有變好的願望,我們這些間接的參與者,最大的幫助就是鼓勵,提提意見,但絕不是猛烈的批評與質疑。
此外一些人說那些看此作品流淚的觀眾瞎了,每個人人生經歷不一樣,世界觀也有區別,戳中他的淚點,卻戳不中你的,這不是很常見的事嗎,幹嘛這麼驚訝啊。
《大魚海棠》雖然劇情脈絡有些散亂,但是無論是製作還是故事的出發點,都稱得上中國動畫電影中的精良之作。動畫風格上有些宮崎駿的影子,人物設定上既有山海經中神秘志怪的神話色彩又有百鬼夜行的光怪陸離。
整部作品在嘗試用東方道家哲學來闡述對生命輪迴的理解,闡述的是否全面完備姑且不論,至少在動畫的精神層面上開始深入挖掘東方美學,而不再是簡單無代表性的普世價值觀,從文化傳播的角度出發,是一種進步。是繼大聖歸來之後又一良心作品,但在審美風格上更加本土化,內涵上也開始嘗試傳播東方哲學,這是誠然一種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