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海棠》國產動畫電影不應該是消費情懷,而是要去創造情懷

2020-11-21 二次元動漫菌

#國產動漫#

重新看《大魚海棠》這部電影,看完後去豆瓣、知乎看對這部電影的評價,一邊倒的批評,不乏惡語相向。我當時就覺得很詫異,為什麼有人能容忍那些綜藝類,偽青春類以及那些講爛的愛情,卻叫嚷著被這樣一部至少看起來已經很美好的電影浪費了錢?首先針對劇情很薄弱很瑪麗蘇,韓劇不是一直因此詬病嗎,為何你將它奉為經典並樂此不疲,卻不願面對這部影片,別的國家可以矯情可以作,我們就不行?

第二,影片畫風音樂太日韓,沒有本國特色我想問一句,應用中國傳統的元素水墨,剪紙,皮影的動畫,b站上有合集,有幾個人願意放下眼前日漫,去刷一刷?說抄襲宮崎駿的,大師動畫經典的一個方面就是他溫馨治癒的畫風,既然傳統的不被待見,有好的榜樣,大家都愛宮老的畫風,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學習?自創畫風恐怕又要有人埋怨燒眼了。

第三,不少人在刷十二年白等了,我倒覺得這些人比女主還矯情,十二年你在這邊隨便刷刷,好的在起點叫打個卡,終點打個卡,差的一看宣傳片地裡的赴十二年之約,然後在百度一下,明白了其中緣由,接著以過來人的身份,大加批評,你十二年不知是幾天在關注這個作品?然而這卻是對於這個團隊真真切切的十二年,他們會偷懶,會動搖,甚至會放棄,畢竟無疾而終的事例太多,觀眾就這麼一說,未必真寄予厚望,你看你們何苦出來,這不是吃力不討好嗎。

第四,批評賣情懷,我覺得恰恰這是中國電影乃至整個文化產業最欠缺的。導演缺乏情懷,於是爛片惡俗片源層出不窮,觀眾缺乏情懷,於是電影口碑差卻賣座,甚至越爛票房說不定更好。文化產業發展還是對市場有依賴性的,觀眾在暗示導演,沒關係,你拍爛點,我掏錢,如此惡性循環。我就欣賞矯情做作的導演,我就拍我想拍的題材,我是為了傳承文化,傳遞實情,傳揚大義的,我格調高,愚蠢的觀眾怎知我的崇高情懷?很好,這很導演。

我們現在都羞於說出自己所愛,讚揚別人,似乎世界的美好早已被我的惡評所承包。我希望越來越多越多的人,都可以勇於賣情懷,敢於賣情懷,同樣的條件,你既可以選擇當君子,又可以選擇當小人,我幹嘛當看起來就很不討喜的小人,沒有人是天天生的君子,你需要先有這個想法,再去模仿君子行徑,逐漸從偽君子變為真君子。因而動漫包括其餘產業,先要有變好的願望,我們這些間接的參與者,最大的幫助就是鼓勵,提提意見,但絕不是猛烈的批評與質疑。

此外一些人說那些看此作品流淚的觀眾瞎了,每個人人生經歷不一樣,世界觀也有區別,戳中他的淚點,卻戳不中你的,這不是很常見的事嗎,幹嘛這麼驚訝啊。

《大魚海棠》雖然劇情脈絡有些散亂,但是無論是製作還是故事的出發點,都稱得上中國動畫電影中的精良之作。動畫風格上有些宮崎駿的影子,人物設定上既有山海經中神秘志怪的神話色彩又有百鬼夜行的光怪陸離。

整部作品在嘗試用東方道家哲學來闡述對生命輪迴的理解,闡述的是否全面完備姑且不論,至少在動畫的精神層面上開始深入挖掘東方美學,而不再是簡單無代表性的普世價值觀,從文化傳播的角度出發,是一種進步。是繼大聖歸來之後又一良心作品,但在審美風格上更加本土化,內涵上也開始嘗試傳播東方哲學,這是誠然一種進步。

相關焦點

  • 《大魚海棠》神作還是神坑,其實心裡早已瞭然
    #《大魚海棠》綜合評價怎麼樣,你可以去豆瓣,也可以百度。《大魚海棠》真的好嗎?當然不是。有那麼差嗎?也不是。 《大魚海棠》是有精美作畫及動聽的音樂,給予的是2D動畫濃濃的中國風。但是,故事與臺詞以及思想都成為了這部電影的毀點;這就有了嚴重的兩極分化評論。早些,央視官方CCTV6竟能給出《大魚海棠》差評也是讓不少人的吃驚,央視評價大概意思是爛劇加精美中國風製作。之後各路專業影評家分分對這部作品給出差評。
  • ■《大魚海棠》輿情報告
    正如陳奕迅演唱的主題曲:「秋去春來,海棠花開……」在上映前夕,兩位80後導演梁旋、張春分享了影片從創意之初到完成的歷程,「抱歉讓大家久等了」【詳細】[導演透露有拍續集計劃] [「大魚」掙扎12年殺進暑假檔]·上映前備受期待 首日票房破紀錄  電影還未上映,《大魚海棠》就憑藉主題曲和終極海報賺足了眼球,這部遲來12年的國產動漫獲得無數討論與極高關注。
  • 《大魚海棠》為何評價兩極分化?理性分析《大魚海棠》的得與失
    其實再好的電影也避免不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爭議對於動漫行業本身反而是一種前進的動力,所以在評價一部電影的時候,應該多一些理性與客觀。《大魚海棠》還是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它並沒有那麼不堪,一起來看看它的「得與失」。
  • 一部全是展現中國元素的國產動畫,很值得去欣賞
    一部全是展現中國元素的國產動畫,很值得去欣賞《大魚海棠》創作靈感來源於《莊子·逍遙遊》,是一部從創意、製作到上映發行長達十二年之久的中國動畫巨作。導演及其創作團隊對國產動畫電影的執著追求和崇高信仰,十二年的堅持和努力,在電影的宣傳海報和預告片中的各類細節進行了全方位的把控,對中國國產動畫電影的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的宣揚做出的貢獻,讓人深為感動。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具有本民族特點的文化。它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
  • 國漫最佳or三觀不正?8位影評人談《大魚海棠》
    賽人:不讓族類養魚,為什麼?應該給一個答案出來,安排一個縫隙,但是它沒有講。小我和大我之間沒有交代好。電影沒有道德評判的,只是沒有說清楚。這不是小椿的自私,而是創作者考慮不全面,漏了一個重要的敘事。  逆規則:三觀有待完善,沒不正。
  • 70、80、90評《大魚海棠》:中國觀眾已被宮崎駿洗腦?
    騰訊娛樂專稿(文/wx 編輯/任義) 12年磨一劍的國產動畫電影《大魚海棠》一上映就遭遇到了口碑兩極——一方面,觀眾都普遍反映影片畫面精美,是國產動畫的巨大進步;另一方面,很多觀眾則認為編劇失敗,劇情中二。歷時12年的情懷之作,是否會造成不同年齡段觀眾的體驗差異?
  • 《白蛇:緣起》在消費情懷?瑕不掩瑜,它是低幼嚮往成人向的過渡
    近年來,關於「國漫復興」、「國漫崛起」的話題層出不窮,在經歷了國漫「三大」(《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之後,很多人都認為達不到崛起的預期,國漫崛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高也不低,就像它所取得的獎項一樣:第32屆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提名、第29屆安錫國際動畫節提名,就是獲不了獎。而有這樣評分的電影,往往都是有爭議的。
  • 我們一起去看《大魚海棠》
    他還認為大多數批評電影的人都是沒有真正看過電影的人,這部電影故事原本就是基於低幼年齡觀眾設計的。導演認為認為《汽車人總動員》K1和K2的形象設計借鑑現有車型獨立創作完成,不構成實質相似。同時原告電影名稱屬於題材類的描述性名稱(《賽車總動員》原英文電影名為Cars,即汽車的複數形式),不能認定為知名商品特有名稱,且被告宣傳《汽車人總動員》是國產電影,消費者不會造成混淆。
  • 這部動畫電影太爛了!借著致敬的情懷,卻做出爛大街的俗套劇情!
    今天要下手的動畫作品是哪一部呢?答案就是——由國內漫畫作者口袋巧克力同名作品改編的國產動畫電影《昨日青空》!好的!請大家掌聲鼓勵一下啪嘰啪嘰啪嘰……果兒在高中的時候,就有拜讀過口袋巧克力的作品,當然不是《昨日青空》的漫畫版, 而是他的另一部漫畫《1區212》。《1區212》是一部和《昨日青空》走得完全不是一個風格的漫畫。
  • 如果《大魚海棠》在近幾年上映,還會被噴得那麼慘嗎?
    《千與千尋》絕對是整個動畫史的經典,十幾年來被人反覆提及、借鑑、致敬,不是沒有原因的。一個完整的架空世界,複雜的感情和跌宕起伏的劇情背後對於人性的深刻批判,造就了宮崎駿的經典。想讓一部國產動畫一下子達到能與之相較,並在各個方面都不輸於它,真的是很難的事情,(更何況先入為主的觀念,噴什麼抄襲的肯定大有人在)。至於劇情,俗套絕不否認。
  • 國產動畫的春天在哪裡?
    近年來,國產動畫百花齊放、黑馬頻出,2015年先有創下了迄今為止動畫片最高的票房紀錄《大聖歸來》主打情懷牌,經典新編瞬間引發了一種自來水式的集體狂歡;2016年暑期檔的《大魚海棠》則主打唯美中國風,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奇幻而美妙的畫卷,詩意靈動、古風盎然,著實不負大家的七年等待;而今年驚豔登場的《大護法》則有態度、有深度
  • 國產動畫《大魚海棠》口碑與票房為何不成正比?人設或成最大敗筆
    國產動畫電影《大魚海棠》是導演梁璇、導演張春十二年磨一劍的作品,自2004年預告片發行以來,人們便對此充滿期待,雖然動畫電影化的消息一次次地跳票,但觀眾對它的期待卻有增無減,這種期待一直持續到2016年《大魚海棠》在各大院線上映。
  • 從畫面到配樂,國產動畫《大魚海棠》,被譽為國漫之光毫不為過
    在動畫中,所描述的世界是有插畫師一幀一幀的構造出來的,它可以和我們的現實世界相聯繫,甚至可以創造出只存在於人們腦海中的虛幻世界。》報以怎樣的態度,即使是擁有著負面情緒的觀眾,都不不得不讚嘆這部動畫所呈現出來的視覺效果。
  • 《姜子牙》引爭議:國漫崛起不能只靠收割情懷
    《姜子牙》的畫面技術雖然收穫許多好評,但也有很多觀眾認為其敘事結構和劇情十分乏力,故事缺乏完整和邏輝性,「用著最燒錢的製作去套最自我感動、自我沸騰的劇本。」較之之前的作品,國產動漫的技術日趨成熟,審美也更潮流,但剝開國漫崛起的情懷外衣,仍會發現,故事是大部分國漫的硬傷。
  • 電影《大魚海棠》在北美贏得了讚譽,這標誌著國產動畫的全新開始
    中國動畫片《大魚海棠》上映兩年後在北美上映,因其獨特的角色、令人驚嘆的形象和獨特的東方文化魅力,受到影評人和影迷的高度評價。這部電影於2018年4月6日在北美部分城市上映,並於4月11日上映。喊!電影公司和電影公司在北美發行了這部電影,不僅有英語配音,還配有英文字幕。
  • 《白蛇:緣起》在消費情懷?瑕不掩瑜,它是低幼嚮往全齡向的過渡
    近年來,關於「國漫復興」、「國漫崛起」的話題層出不窮,在經歷了國漫「三大」(《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之後,很多人都認為達不到崛起的預期,國漫崛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高也不低,就像它所取得的獎項一樣:第32屆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提名、第29屆安錫國際動畫節提名,就是獲不了獎。而有這樣評分的電影,往往都是有爭議的。有些人認為《白蛇:緣起》對比之前的「三大」,有著非常明顯的進步;而有些人則認為《白蛇:緣起》是「舊瓶裝新酒」,不過是在消費情懷罷了。
  • 大魚海棠「合體」阿里魚,衍生品如何同步電影開發?
    「按正常的商業片常規發行路徑來說,它的衍生品開發一定是要提前幾個月,甚至半年一年就開始同步推進去做的。在國外,按照一個標準的衍生品開發流程來說,甚至要在電影上映前幾天就開始鋪了,並不是說等電影上映之後才開始賣。因為電影是一個快餐,衍生品必須要伴隨著電影最火的時候就開始進行銷售。尤其像我們的手辦研發生產周期很長,不可能等電影火了再去做,等做出來電影熱度過去了也賣不出去了。」
  • 國內口碑不佳的《大魚海棠》在國外大獲好評
    2016年,有一部國產動畫曾讓我們驚豔,也讓我們失望,那就是讓原短片粉苦等12年的《大魚海棠》。它和前一年上映的《大聖歸來》的境遇簡直是冰火兩重天:如果說《大聖歸來》讓我們看到國產動畫的崛起,那麼《大魚海棠》則是讓我們正視國產動畫的短板——劇情。
  • 營銷流氓《姜子牙》:國漫不能靠情懷買單
    國產動漫從大魚海棠到大聖歸來、哪吒在不斷刷新票房紀錄,大家願意一次次為情懷買單,但是為什麼到《姜子牙》就不能再創新高了呢?國產動漫電影甚至也沒有經歷過這個階段,更多的是因為有動畫電影需求才去生產漫畫作品。 在動畫電影領域,早期市場原因導致人才流失嚴重,但是留下來的從業人員對動畫行業都是有一定熱情的,無論是在3D還是在2D動畫的製作水平上,成熟作品的全篇特效已經躋身國際水準。
  • 《大魚海棠》劇情遭吐槽 但它的同款濾鏡已經火了
    2016年最受期待的國產動畫電影《大魚海棠》,在經歷了多次跳票和創作團隊的不舍不棄後,終於來赴這一場12年的情懷之約。目前正在熱映中的這部電影,雖然在故事立意和臺詞情節方面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觀眾反響,但如夢如幻的古風意境和精雕細琢的唯美畫面卻毫無例外地徵服了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