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魯迅故居背後的牌匾故事
魯迅先生所寫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回憶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相信大家都在熟悉不過了,少年魯迅就是在三味書屋獲得了知識,也是從這這裡捕鳥、摘草,領悟到生活中的樂趣。魯迅故居魯迅故居,現復原後的周家新臺門共分三進,由臺門鬥、大廳、香火堂、側廂及雜屋等組成。第一進,稱臺門鬥。儀門上方懸掛著魯迅祖父周福清的「翰林」匾。
-
這裡保留著醫學生魯迅的聽課座位:在仙臺尋蹤魯迅和藤野先生
我聽在魯迅故居附近居住了30年左右的一位老太太嘆息說:「魯迅故居四周發生了很大變化,住宅翻新、道路修繕,但他住過的老房子還是老樣子。」在低矮的門前,立一塊小木牌,豎書「魯迅故居跡」幾個字。故居門口栽了一棵楓樹,樹齡看上去已有數十年了,楓葉大部分由黃色轉深紅色。誠如魯迅先生寫給《魯迅選集》的譯者增田涉的一首送別的詩中云:「扶桑正是秋光好,楓葉如丹照嫩寒。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竟是魯迅所說,專家坦言:魯迅說得對
這話要是普通人說的也就算了,偏偏是近代中國文豪魯迅所說,看到他的名字,我舉起鍵盤的手頓時有了遲疑,在看到後面歷史學家說他講得對,我手上的鍵盤又放了回去。 這句話是1936年10月,魯迅快要逝世前「答救亡情報訪員」時說的話。魯迅說這話之前,曾發表過一篇叫《關於新文字》的文章,他這樣寫道「方塊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漢字也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一個結核,病菌都潛伏在裡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結果只有自己死。」
-
用魯迅的眼光看世界,讀懂《範愛農》的故事,學習魯迅的方法
留學生們一起床後就先看報紙,看的報紙有《朝日新聞》和《讀賣新聞》,專愛打聽社會瑣事的就看《二六新聞》,一天早晨,他們就看到報紙上登著中國的一條電報,大概意思是「安徽巡撫恩銘被徐錫麟刺殺,刺客被擒」。後來徐錫麟被處以極刑,家族也被連累。後來徐錫麟還被挖了心,傳說被巡撫的親兵炒著吃乾淨了。革命志士秋瑾這時候在浙江紹興也被殺害,激起了民憤。
-
《魯迅草木譜》:那個鐘愛花草樹木的魯迅先生
在日本留學時,魯迅寫下了「上野的櫻花爛漫的時節,望去確也象緋紅的輕雲」這一描寫櫻花最經典的比喻句。魯迅一生熱愛博物學,更鍾愛樹木花草。其筆下的樹木營造了特殊的意境,透露了魯迅的內心密碼。2020年6月,學者薛林榮的隨筆散文集《魯迅草木譜》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魯迅草木譜》以花草樹木為切入點洞悉魯迅的內心世界,力求發現一個有血肉、有溫度、有人情的魯迅。
-
魯迅先生逝世84周年,看他的這些金句,句句戳心!
今天是魯迅先生八十四周年忌日。他的作品有著獨特、永恆的藝術魅力和文學價值,小說《阿Q正傳》、小說集《故事新編》、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詩《野草》等都稱得上經典,值得我們今人一讀再讀。
-
魯迅之孫周令飛談「魯迅語錄」:引用要把握好度
魯迅之孫周令飛談網傳「魯迅語錄」「魯迅語錄熱」是種關注 引用要把握好度魯迅之孫周令飛5月8日,《北京青年報》以「一鍵查詢引熱搜 魯博官網多次宕機」為題,報導了網友競相通過北京魯迅博物館官網資料查詢在線系統搜索鑑定網傳魯迅語錄真偽並導致該系統數次「崩潰」
-
魯迅「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聞一多懺悔:魯迅對,我們錯了
(《華蓋集續篇》)一般人都以為魯迅喜歡罵人,豈不知都是被逼出來的,魯迅在1930年3月21日致章廷謙的信中說:「半生以來,所負的全是挨罵的命運,一切聽之而已,即使反將殘剩的自由失去,也天下之常事也……我常常當衝,至今沒有打倒,也可以說是每一戰鬥,在表面上大抵是勝利的。然而,老兄,老實說罷,我實在很吃力,筆和舌,沒有停時,想休息一下也做不到,恐怕要算是很苦的了。」
-
不朽的魯迅先生
魯迅還談了自己的感受,他說:「我有一件事要感謝創造社的,是他們『擠』我看了幾種科學底文藝論,明白了先前的文學史家們說了一大堆,還是糾纏不清的疑問。並且因此譯了一本浦力汗諾夫(今譯普列漢諾夫——引者注)的《藝術論》,以救正我——還因我而及於別人——的只信進化論的偏頗。」這難道不是事實嗎?! 魯迅的心是同中國革命事業相通的。
-
魯迅筆下「閏土」原型:被魯迅家解僱辭退,積勞成疾沒錢醫治身亡
第一、《故鄉》中的「閏土」「我的腦裡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
魯迅:恩師藤野先生,我永生難忘,藤野疑惑:魯迅是誰?記不得了
課堂上,藤野發現魯迅聽課有點費勁,隱隱有點跟不上的架勢,於是他故意放慢了語速,好讓魯迅有時間做筆記。課後,他還會幫魯迅修改筆記,幫他把偏移的血管畫正,並叮囑他保持嚴謹,畢竟學醫不是小事,他身上還肩負著把先進醫學帶回中國的重任。
-
魯迅先生雜文集名的由來
《而已集》是魯迅先生1927年所寫雜文的結集。共收雜文29篇,附錄1926年寫的一篇。1928年10月由上海北新書局出版。是作者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前後寫出的雜文。此集的「題辭」中說:「這半年我又看見了許多血和許多淚,然而我只有雜感而已……」表達了作者對屠夫們的無比憤慨之情。
-
開口說日語的魯迅,你見過沒?
戲劇:上海月亮 開口說日語的魯迅,你見過沒? 戲劇舞臺上的魯迅,我們或許更熟悉的是李靜編劇的《大先生》。
-
中國的別林斯基,一生以魯迅為榜樣,魯迅去世,他守靈抬棺
胡風對魯迅的崇拜,對一個國家也具有深遠影響。胡風是我國著名的現代文藝理論家、詩人、文學翻譯家,被稱為中國的別林斯基。胡風的一生,都將魯迅視作自己終身的追隨榜樣,並與魯迅互為知己、相互欣賞,在魯迅病逝時,還親自為他抬棺。一、為追隨魯迅,胡風放棄了求之不易的清華學籍1902年,胡風出生於湖北蘄春。
-
朱自清與魯迅:一種若有若無的敬意
丏尊先生和他是在浙江時老朋友,心腸最好,愛管別人閒事;看見長衫放在床上,覺得不是地方,便和他說,這兒有衣鉤,你可以把長衫掛起來。他沒理會。過一會,丏尊先生又和他說,他卻答道,長衫不一定要掛起來的。丏尊先生第二天告訴我,覺得魯迅先生這人很有趣的。丏尊先生又告訴我,魯迅先生在浙江時,抽菸最多,差不多不離口,晚上總要深夜才睡。
-
魯迅:藤野先生,我永志難忘!藤野:魯迅是誰?奧,那個中等生
魯迅的這一生,懟天懟地懟各種軍閥和名人,但是偏偏對這個藤野老師特別的尊敬,雖然說因為戰爭的原因,魯迅並不喜歡日本人,但是對這個藤野先生真的是與眾不同。 二,日本留學遇到永志難忘之師 這個老師就是當年魯迅在日本仙臺醫專學習時期遇上的解剖學老師,名叫藤野嚴九郎。
-
魯迅沒說過的話大行其道,魯迅真正說過的這些話,很多人卻不知道
比如說民國大文豪魯迅,他就經常被莫名其妙的安排上一些沒說過的話,甚至還誕生出了魯迅三連表情包。魯迅先生作為民國時期最著名的大文豪,一生當中確實留下了許多的經典名言。可是這些名言人們聽得多了就感覺不新鮮了,於是一些人就自作主張給魯迅加戲,將一些不是魯迅說的話按在魯迅身上。以至於現在魯迅沒說過的話大行其道,而一些魯迅真正說過的話,很多人卻不知道。
-
讀魯迅《故鄉》有感
沒有人寫的故鄉像魯迅那樣,如此悲涼。魯迅的筆法在我看來一直都是站在時代的「尖」端,於無聲間觸動人的靈魂。在很多人的認知裡,一提到「故鄉」,我們都會想到一個詞—「回歸」,正如葉落歸根,一切都於成長過程中最後的儀式之舉。
-
關於魯迅青少年文學獎
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魯迅青少年文學獎是由魯迅先生之子、全國政協委員周海嬰先生生前倡議發起,魯迅文化基金會主管的全國頂尖的青少年文學創作盛會。2009年2月啟動以來,歷時4個多月,吸引了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70多萬中小學生參加,說明魯迅精神仍然深入人心,魯迅先生憂國憂民的精神依然為廣大中小學生、教師及家長所認可。
-
讓孩童感到晦澀的魯迅,卻徵服了一批成年人?為何魯迅這麼受歡迎
文|顏小二述哲文魯迅在國內獲得高評價,並不算是什麼太讓人驚訝的事情,因為他不僅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吶喊者。他的吶喊不是憤怒的發洩,反而帶著那麼一兩絲真誠。初讀魯迅,可能覺得他在寫故事,再讀魯迅,可能覺得他在批評什麼,三讀魯迅,大抵便能看出,他在拯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