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逝世84周年,看他的這些金句,句句戳心!

2020-12-07 騰訊網

今天是魯迅先生八十四周年忌日。他的作品有著獨特、永恆的藝術魅力和文學價值,小說《阿Q正傳》、小說集《故事新編》、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詩《野草》等都稱得上經典,值得我們今人一讀再讀。

但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網絡上出現了一個現象,許多人將一些非魯迅所言的句子冠以魯迅的名字,以博取讀者的信任感,今天就來說說魯迅先生真正說過的金句有哪些。

1.「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記念劉和珍君》

2.「從來如此,便對麼?」——《狂人日記》

3.「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再論雷峰塔的倒掉》

4.「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摩羅詩力說》

5.「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題三義塔》

6.「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自嘲》

7.「不滿足是向上的齒輪。」——《不滿》

8.「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記念劉和珍君》

9.「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鄉》

10.「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熱風·隨感錄四十一》

為了應對網上語錄冒用魯迅之名,魯迅博物館推出了資料查詢在線檢索系統,通過這個檢索系統(http://cx.luxunmuseum.com.cn),可以輕鬆查詢某句話,是否真的出自魯迅之口。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魯迅逝世84周年:暢銷書作家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84周年,關於魯迅先生的身份有很多,譬如革命者、學者、作家、思想家、版畫家等等,但是有一個身份一直被後世所忽略:暢銷書作家。導言今年是魯迅先生逝世80周年,關於魯迅先生的身份有很多,譬如革命者、學者、作家、思想家、版畫家等等,但是有一個身份一直被後世所忽略:暢銷書作家。
  • 六年級第26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筆記,感受魯迅先生的高尚品質
    魯迅三弟周建人的大女兒。魯迅逝世時,她才十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周曄回憶伯父的文章,寫於魯迅逝世九周年(1945年)。2、寫作背景:作為魯迅的侄女,周曄從小親身感受到 魯迅的關愛和愛護,親眼看到了魯迅關心勞苦大眾,熱愛勞動人民,勇敢地與反動勢力做鬥爭。這些事情都深深感動著周曄,她長大後更是經常懷念魯迅。
  • 這裡保留著醫學生魯迅的聽課座位:在仙臺尋蹤魯迅和藤野先生
    周作人在《魯迅的青年時代》一書中寫道:「本來在千葉和金澤地方,也都設立有醫學專門學校,但是他卻特地挑選了遠在日本東北的仙臺醫專,這也是有理由的。因為他在東京看厭了那些『富士山』們,不願意和他們為伍,只有仙臺醫專因為比千葉、金澤路遠天冷,還沒有留學生入學,這是他看中了那裡的唯一理由。」
  • 不朽的魯迅先生
    今年是魯迅誕辰135周年,也是先生離開人世80周年。在人世間,有的人活著,卻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卻依然活著。誠哉斯言!魯迅就是一位永遠活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偉大的歷史人物。 在20世紀中國,天將降大任於斯人,艱難困苦、不懈奮鬥磨鍊出無數傑出人物,毛澤東和魯迅就是其中兩位空前的民族英雄。
  • 《天氣之子》歌曲主題曲叫什麼 戳心金句治癒城市青年
    《天氣之子》歌曲主題曲叫什麼 戳心金句治癒城市青年  2019年度日本票房冠軍(暫列)、國內首部IMAX日本動畫電影《天氣之子》發布主題曲全新MV,並重磅宣布電影預售開啟。歌曲由RADWIMPS創作並演唱,在日銷量力登日本公信榜第一,其所在影片專輯也力奪榜單當周冠軍,被稱為「聽前奏就流淚的『神作』」。
  • 懷念當代易學先驅邵偉華先生逝世一周年
    轉眼間,邵偉華先生逝世不覺又一年了(2020年5月23日為周年紀念日)。邵偉華,多年來這名字一直很耳熟。直到如今我也從事易學方面工作,才於2019年4月13日在河南周口市的太昊伏羲祭祀大典上,有緣與邵先生第一次見面、合影留念。那天與先生在太昊陵門口見面、合影的人太多,我等大家都拍完照,人少了才走上去打招呼。聊了片刻,邵先生左手握住我右手,易友幫忙,用我的手機定格了那張照片,我感到很有意義。
  • 七下語文3.回憶魯迅先生(節選)預習指導:你想像不到的魯迅先生
    魯迅先生想到魯迅先生,很多人都會想起那張嚴肅又莊重的照片。照片中,他的眼神總是那麼深沉又冷峻,堅定地凝視著遠方……然而,光是看照片,你會想到魯迅先生其實也是個溫情的人嗎?不久,蕭紅、蕭軍、葉紫在魯迅的支持下結成「奴隸社」。可以說,魯迅是蕭紅思想上、創作上、生活上的良師益友。本文選自蕭紅長篇回憶性敘事散文《回憶魯迅先生》,作於魯迅逝世三年後。
  • 藤野先生為什麼說魯迅不是非常優秀的學生?
    魯迅剛剛進入仙臺醫學專門學校時,因為語言不通,學習起來比較費勁。藤野先生在教學上沒有任何國界之分,對魯迅給予了熱忱的幫助。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如魯迅所言:「他的對於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
  • 魯迅的老師藤野先生:他是怎樣的人?他的人生結局如何?
    1904年9月,魯迅在日本仙臺醫學專門學校(今東北大學醫學部)學習期間,結識了日本老師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治學嚴謹,認真為魯迅修改筆記,而且在生活上關心、照顧魯迅,這些都給青年魯迅留下很好的印象。到1906年3月,魯迅退學離開時,藤野先生送給他一張自己的照片,並在後面題寫了「惜別」兩字。魯迅說,這張照片「掛在我北京寓居的東牆上,書桌對面」。
  • (句句戳心)
    (句句戳心) 原標題:人生,沒有第二次!(句句戳心)小時候,我們總是盼望著長大,長大後,我們又總是懷念過去,每個人都是這樣,握在手中不知道珍惜,等到失去了又追悔莫及。生命無法重來,來日並不方長,人生沒有第二次,別等到為時已晚,才知道遺憾。
  • 品讀魯迅先生的20條經典語錄,感受一代文豪的非凡才華!
    魯迅先生就是其中的典範。他在逝世的前三天,還給別人翻譯的蘇聯小說集寫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還寫下了日記。魯迅先生這種終身學習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不已! 4.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魯迅先生絕對是一個孝子。為了順從自己的母親,一直反對封建禮教的他,居然坦然地接受了母親包辦的婚姻。
  • 對話|上海魯迅紀念館館長:在魯迅研究中,用文物「說話」
    上海魯迅紀念館館長鄭亞近日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表示,「2021年是魯迅誕辰140周年和逝世85周年,我們計劃在明年秋季對館藏的一批重要的魯迅手稿進行集中展示,這是以往所沒有的。今後將更多地發揮館藏文物的作用,供大家學習、傳播。魯迅的研究不僅要側重魯迅生平、思想和著作,還應更多地向博物館、紀念館的專業職能上轉換,用文物『說話』。」
  • 魯迅先生去世後,葬禮扶靈抬棺的16個人都是誰?個個都是近代名人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它出自我國著名詩人臧克家的短詩《有的人》,這是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為魯迅先生寫的,這一年是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
  • 魯迅文中多次提到的藤野先生,為何在被問起時卻說:不記得魯迅?
    魯迅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我們在上學的時候都學過他的課文。在魯迅的文章中,有一篇很多人都記憶深刻,那就是為了紀念恩師所寫的《藤野先生》。文章中的藤野先生平易近人,對來自中國的魯迅並沒有什麼歧視,反而怕他人生地不熟,所以格外照顧。
  • 為何魯迅對藤野先生「永志難忘」,而藤野卻記不起「魯迅是誰」?
    菅好春起身從書架上找到那套《魯迅選集》,拿給藤野恆彌指著那篇文章說:你拿回去給你父親看看,問問這裡寫的是不是就是他。藤野恆彌回家之後,將那篇文章翻給父親看,並問他:您知道魯迅這個人嗎?藤野嚴九郎戴上老花鏡,接過那本書問道:魯迅?他是誰?
  • 扎心卻很有道理的句子,句句戳心,也句句是現實
    扎心但很有道理的句子,句句戳心,也句句是現實以後再孤獨也別去找別人玩,再心煩也不要去找別人散心,要慢慢習慣一個人,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逛街,一個人靜靜地待著After lonely also don't go to find others to play,
  • 重讀魯迅|《故事新編》:魯迅先生的幽默、想像力和懷疑精神
    在魯迅先生眾多的著作文章中,我尤愛《故事新編》,通過這本小說集,我認為我對魯迅先生的認識拓寬了,他在我印象裡不再是那個一成不變、不苟言笑的思想家,而還有著幽默詼諧,「眉飛色舞」,甚至還有些鬱鬱寡歡的多面的形象。
  • 下周七天,承諾變謊言,句句戳心,3星座傷害過後,再無原諒
    一個人在選擇傷害你的時候,就已經不配得到你的原諒,有些人,原諒了一次,就等於給了他第二次傷害你的機會。所有的相遇都是措不及防,但所有的離開,都是蓄謀已久,對於那些不值得的人,果斷放手,才是最明智的選擇。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一下,下周七天,承諾變謊言,句句戳心,3星座傷害過後,再無原諒。
  • 魯迅逝世當天製作石膏遺容,意外粘下20根鬍鬚,如今列為一級文物
    魯迅逝世當天製作石膏遺容,意外粘下20根鬍鬚,如今列為一級文物導語:1936年10月19日,我國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離開了人世。得知消息,上海市各界群體都趕來追悼。與此同時,大中小學生爭相緬懷魯迅,文化名流也都來題詞。
  • 句句扎心!《天氣之子》曝催淚主題曲全新MV
    句句扎心!《天氣之子》曝催淚主題曲全新MV 同時,電影還發布一組真實場景對比圖,展現出新海誠筆下真實唯美的「光影魔術」,不少觀眾表示,「想儘快在大銀幕欣賞這部治癒之作!」。影片將於11月1日全國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