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業內人士分析稱,一場涉嫌「左手倒右手」的重組上市,讓鐵牛集團背後的實控人應建仁當時身價暴漲,卻給眾泰汽車埋下了不少「雷」。
11月20日,*ST眾泰(下稱「眾泰汽車」)發布《關於向鐵牛集團有限公司管理人申報債權的公告》,公告顯示,眾泰汽車母公司鐵牛集團的破產重整申請被法院通過,鐵牛集團債權人應在11月20日前向鐵牛集團管理人申報債權,目前,眾泰汽車以債權申報的方式向鐵牛集團追索業績承諾補償債務。
據悉,眾泰汽車申報,要麼將鐵牛集團持有的15.66億股股份移交眾泰汽車並予以註銷,若股份未予補償,則鐵牛集團需履行現金補償義務,應補償現金總額為139.5億元。
受上述消息影響,11月20日開盤後,眾泰汽車便迅速封住漲停,現股價為1.41元,漲幅為5.22%,總市值28.6億元。據此計算,眾泰汽車此次所討要的現金補償額度為其市值的近5倍。
「討債」源起重組上市
眾泰汽車之所以向其母公司「討要」近140億元債務,還與4年前其重組上市有關。
2016年10月,同屬於鐵牛集團控股的金馬股份斥資116億元收購眾泰汽車100%股份,116億元的交易對價全部以發行股份方式支付;2017年4月,金馬股份收到中國證監會關於其發行股份的核准批覆,總募集資金不超過136億元,其中116億元用於收購眾泰汽車,另外不超過20億元的資金將用於眾泰汽車新能源開發項目;同年6月,金馬股份在深交所舉行「重組更名儀式」,正式更名為「眾泰汽車」,眾泰汽車完成重組上市。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金馬股份溢價收購眾泰汽車形成了65.51億元的合併商譽,超過了當時收購價的一半。
當時,為成功發行股份募集資金完成這起「溢價」收購,金馬股份及眾泰汽車的共同控制人鐵牛集團作為補償義務人承諾,眾泰汽車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經審計的扣非歸母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2.1億元、14.1億元、16.1億元、16.1億元。如果沒有達到承諾的淨利潤,鐵牛集團就要對此進行業績補償。
但如今來看,眾泰汽車除了在2016年勉強完成承諾外,其餘年份均未完成。據統計,眾泰汽車在2016年-2019年中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以及配套募集資金所產生的損益的淨利潤合計為-12.8億元,完成業績承諾的-21.03%。
鐵牛集團已完成2017年度業績承諾補償,但2018年和2019年的業績承諾補償卻遲遲未到位。
經計算,若以股份方式補償,鐵牛集團2018年-2019年度補償股份合計15.66億股。若以現金方式補償,鐵牛集團2018年-2019年度補償金額合計為139.5億元。
公告顯示,如今鐵牛集團已經進入了破產重整程序,鐵牛集團債權人應11月20日前向鐵牛集團管理人申報債權。為維護上市公司利益,眾泰汽車已依據《企業破產法》、《補償協議》的相關規定,在鐵牛集團破產債權申報期內,以債權申報的方式向鐵牛集團追索上述業績承諾補償債務。但是目前,鐵牛集團破產相關方案尚未出臺,該事項對公司後期利潤影響尚無法準確估計。
被控股股東「掏空」?
鐵牛集團除了拖欠上述業績承諾補償外,近日,浙江證監局的一封警示函還披露了鐵牛集團非經營性佔用上市公司資金。
浙江證監局表示,經查,截至2020年10月末,控股股東鐵牛集團非經營性佔用眾泰汽車資金餘額逾3億元,眾泰汽車未按規定履行該事項的審議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
然而,眾泰汽車對此也是「無可奈何」,其在隨後公布的整改報告中表示督促控股股東關聯方按照有關監管規則,儘快還清所佔用的資金,以消除資金佔用對公司的影響,切實維護廣大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眾泰汽車已於11月17日向鐵牛集團發出催款函,公司負責人也多次通過電話及微信方式督促實際控制人儘快履行還款義務。
鐵牛集團方面則向眾泰汽車承諾將通過爭取第三方代為現金償還、有價值的資產處置及資產抵償等各種形式積極解決佔用資金問題,因鐵牛集團目前處於破產程序中,且眾泰汽車也處於預重整程序中,具體解決資金佔用計劃擬在相關重整方案裡一併解決。
因此,不少股民在公開渠道評論稱,眾泰汽車被母公司鐵牛集團「掏空」。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言論有失偏頗,畢竟眾泰汽車的銷量在2016年達到頂峰後便不斷加速下滑,不過,眾泰汽車走向衰敗的確也跟鐵牛集團脫不開干係。
據悉,當年眾泰汽車的重組上市便由鐵牛集團「一手主導」。眾泰汽車和金馬股份同屬於鐵牛集團旗下,金馬股份重組停牌前市值約30多億元,卻大手筆募集了逾百億資金,高溢價收購眾泰汽車。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稱,一場涉嫌「左手倒右手」的重組上市,讓鐵牛集團背後的實控人應建仁當時身價暴漲,卻給眾泰汽車埋下了不少「雷」。去年底,眾泰汽車商譽「爆雷」,計提了約60億元的商譽減值,致使當年淨虧損近120億元,整個公司迅速「崩塌」。
(文章來源:國際金融報)
(責任編輯:DF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