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西方思維看待中藥,註定看不懂中藥!一個中醫人的吶喊

2020-12-27 騰訊網

本文理論依據:《中華藥海》、《現代中藥藥理與臨床》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說,我想和你聊聊,人們在對待中藥、學習中藥的時候,存在的誤區。

我研習中藥之初,曾經有一個疑問。這就是,對於某一中藥的功效,總想著要找到與其對應的藥理研究依據。比如說山楂,它是一味消食藥。我只有看到藥理研究,它有明確的助消化作用,比如對胃液的分泌有影響,比如對消化道平滑肌有影響,我這才能去理解。

所以說,對於那些在藥理研究上沒有相應結果的中藥功效,我就很難理解,並覺得匪夷所思了。

後來,我把我的不解說給老師聽。

我的老師聽完,沉默了許久,然後才慢悠悠跟我講:「你知道現在的人,對中藥的誤解,源於哪裡嗎?就源於用西醫的思維來看待中藥。你現在也是這個問題」。

接著,我老師給我講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雖然現在已經廣為流傳,但是還是值得一說。

我國首屆國醫大師裡面,有一位老前輩,山東的,姓張。張老先生年輕的時候學習中醫,認為浮小麥,也就是那些癟麥子,是殘次品,成分以及營養價值是不完整的,是無用的。所以,他在用經方、古方的時候,遇到浮小麥就刪掉。結果怎麼樣呢?這樣做,有很多方子開出去,無效。這引起了他的注意。後來,他嘗試在裡面加入浮小麥,效果就特別明顯。

張老先生非常吃驚,從此確立了對古典中醫藥學說的堅定信念。

這說明什麼呢?我們用現在的思維去認識中藥,有可能讓我們誤解中藥。

我們現在是什麼思維?就是西化的思維,對待任何事物都要追問其本質,也就是「三個W」,是什麼(what)、在哪裡(where)、為什麼(why)。比如說對中藥,它到底為什麼能起這樣作用?什麼是它的有效成分?有效成分又在哪裡?這是現代藥理學主要研究的問題。這樣的研究,雖然有它積極正確的一面,對我們認識中藥,提高對中藥的合理應用起著促進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卻容易把我們引入一個誤區——如果我們分析不出來它的有效成分,就難以理解,甚至會否認其業已存在的功效。

比如說浮小麥,就有效成分和營養價值而言,它一定是殘次品。但是現實臨床中,你離開了這個「殘次品」,方子就不好使。有了它,就好使。

由此可見,我們看待中藥,不能完全以成分分析的視角來認識。中藥對人體的治療、保健功效,從它誕生的那天起,就不是以其有效成分作為根據的,而是以其四氣五味來作為根據的。它是通過中藥的偏性,來糾正人體的偏性。這是一種有別於現代西方思維的另一種認識方式。不把這個事兒搞明白,只是用西化的思維去理解中藥,最後問題一定越來越多。甚至可以說,只用西方思維看待中藥,是對中藥的不尊重,是一種侮辱。

在這方面,還有一個典型例子,就是中藥桑葉。它有一個功效,就是治療盜汗。用中醫思維來看,這和它善於清熱、滋陰的作用分不開,對陰虛盜汗有益。但是你從現代有效成分角度來看,就很難理解。因為桑葉的主要成分是芸香苷。桑葉藥理作用已經明確的是降血糖、降血脂、抗菌、抗炎、抗衰老、抗氧化、抗腫瘤、抗疲勞、降壓等等,和盜汗似乎沒什麼關係啊。你要是這麼去考慮,桑葉治療盜汗,就無法理解了。

總之,我們中國人,對國醫國術的真正理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為了科普中醫,為了將祖國傳統醫學文化發揚光大,我也將不斷奔走吶喊,至死不渝。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驅魔攘鬼」的九大中藥(中):中醫鬼話4!
    你願意信,或不信,那是你的自由,畢竟,不信鬼神的人多了,你算老幾?中國曆朝歷代的中醫的各種傳世著作中,只要不瞎,你該明白答案的!我們平時口中,對於理解不了的事情,往往會脫口而出「邪了」!中醫古人,又何嘗不是這個意思呢?中藥自古被稱為「毒」,中醫治病被稱為「以毒攻邪」,所以,西毒歐陽鋒是絕對不輸給東邪黃藥師的!
  • 中醫實言:牙齒鬆動多因腎精不足,二味中藥可解!
    但是漸漸的,現在很多年輕人,感覺到自己的牙齒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堅固,反而有些年輕人會覺得自己牙齒和老爺爺老奶奶沒什麼區別了,年紀輕輕也開始鬆動,有些人甚至連很軟的肉都已經咬不動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有些人說那可能就是缺鈣,可是在我國中醫裡卻不是這麼看。首先,我國中醫裡沒有缺鈣這個說法,那麼缺的是什麼?缺的就是腎精,也就是腎氣不足。
  • 中藥治療白癜風方子,治療白癜風中藥配方
    選擇中藥治療白癜風怎麼樣?現在治療白癜風的方法是越來越多了,很多患者在選擇治療方法上不禁犯了難,聽說中藥的藥性溫和,對人身體的傷害也相對較小,便想要了解一些中藥治療的相關信息。那麼,選擇中藥治療白癜風怎麼樣呢?下面就讓我們跟著文章一起來了解一下。選擇中藥治療白癜風怎麼樣?
  • 效果很好的中藥!從中醫角度看「鼠尾」
    中醫講「人有九質」,一個人體質的好壞決定了他的健康狀況。四代中醫世家傳人——效哥,從醫二十餘載,從諸多的臨床案例中驗證了「體質調理」和「體質重建」對一個人健康的重要性。效哥始終致力於體質調理的研究,力求幫助更多的人通過「體質重建」實現不生病、少生病。
  • 聖愛中醫" 防疫中藥贈送不停歇 可免費送藥到家
    雲南網訊(記者 彭錫)2月11日起,聖愛中醫館將聯合"鴻翔中藥「推出抗疫中藥免費送到家活動。單位或個人預定推薦處方的飲片或顆粒劑,每人3服,6服(兩人)起昆明市內可包郵送達。  據悉,截至2月10日,聖愛中醫館已經向26979人提供60053服防疫中藥,合計183771袋。
  • 糖尿病可以用中藥治療嗎?有哪幾類中藥可以選擇?
    糖尿病治療目前主要是西藥降血糖,比如胰島素和口服藥,但有的人喜歡中醫,覺得中醫無副作用,所以想知道中醫中藥能不能治糖尿病?就糖尿病發病原理而言,主要是自身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是分泌延遲,而西藥的治療胰島素主要是補充胰島素讓血糖 降下來,或者吃口服藥保進胰島素分泌,所以降糖效果比較明顯。
  • 胃火過旺,可致牙齦出血紅腫口還臭,中醫:這味中藥可試!
    很多人會在牙齒疼痛或者牙齦出血的時候產生一個疑問?古代人牙疼嗎?我們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古代人不刷牙,牙齒應該壞得很快。但事實上古代人是刷牙的。有些人覺得這不可能,因為牙膏是近代才出現的東西,所以古代人最多只有漱漱口。實際上這是錯的,古代人也在刷牙,不過用的不是牙膏,用的是牙粉。很多資料都顯示我國古代人在用牙粉,很多古書上也記載了各種各樣的牙粉配方,比如「牢牙散」。
  • 譚中醫說中藥|此木瓜非彼木瓜,藥用食用要區分
    帶著他的疑問,我看了他發過來的中藥處方,方中有白茯苓,薏苡仁,烏藥,黃柏,牛膝,木瓜…」這沒有問題啊,這些都是《除溼木瓜湯》中的藥材組成成分。 轉念一想,可能這位粉絲和大部分人想法是一樣的,但譚中醫在這裡要告訴大家,此木瓜非彼木瓜,二者區別還是挺大的。 來源不同
  • 中醫複習資料:中藥的用藥禁忌
    中藥的用藥禁忌這一章在往年的中醫事業單位考試中是重點考察內容,在歷年考試中也佔有相對的分值,理解和掌握難度並不大,我們在學習中抓住學習重點即可,本文把中藥的用藥禁忌的重點做一下總結,希望對廣大考生有所幫助。
  • 中藥如何治療新冠肺炎?看孝感中醫戰疫記!
    在孝感的戰疫歷程裡,中醫發揮了怎樣的作用?中醫院和中醫人又付出了怎樣的心血?近日,我們來到孝感市中醫醫院,探訪該院如何發揮自身優勢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 醫院原有的8臺煎藥機已超負荷運轉了5日,「七味湯」訂單像雪花一樣飛來,藥劑科主任餘亮卻是心急如焚:儘管年前貯存了大量中藥材,但疫情忽至,加之物流不通,熬製「七味湯」的藥材用光了!尋遍了孝感市所有大型醫藥集團,所需藥材均不齊全。為了保障品質,他們嚴格禁止不合格藥材進院。
  • 肝硬化可以用中藥治療嗎
    ,會讓患者的生活不堪重負,那麼肝硬化能用中藥治療嗎?一、肝硬化能用中藥治療嗎在臨床上治療肝硬化,以中藥開頭,因為使用西醫治療肝硬化,在臨床上唯一可用的就是秋水仙鹼,但是這種藥因為具有很明顯的副作用,現在很多醫院都是知道有這種藥,但是通常都不選擇,都會選擇一些中成藥或者中藥湯劑治療肝硬化。
  • 中藥綜丨真題復現、規律明顯、考點延伸、深度提升
    重點依舊集中在中醫理論基礎、中醫診斷基礎、中醫常見病的辨證論治、中藥調劑和貯藏養護、中藥的合理應用、中藥用藥安全六個板塊。 3、中醫常見病的辨證論治部分 多是給出一個臨床表現確定疾病後進行辨證或是直接選用方藥和中成藥,主要考查的疾病有感冒、咳嗽、喘證、肺脹、心悸、胸痺、胃痛、洩瀉、頭痛、眩暈、消渴、虛勞、粉刺、月經前後無定期、厭食、耳鳴耳聾等,多是常見的疾病,也是平時強調的重點內容。
  • 中醫:牙不好與腎息息相關,可用此二味中藥,搭配調養!
    不去醫院吧,又害怕牙齒問題會越來越重,牙齒一旦出現問題,尤其是牙疼的時候,那種疼痛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忍受的,不但影響咀嚼,而且還影響睡眠以及日常工作,所以硬扛著也不是個問題。久而久之,朋友聽聞中醫似乎對於牙齒也有很好的治療方法,就想問關於牙齒問題是怎麼處理的。
  • 濰坊市中醫院中醫中藥周:中醫藥技術大比武,各路高手齊上陣
    11月20日至21日,濰坊市中醫院成功舉辦濰坊中醫杯中醫藥系列競賽,競賽分為中藥傳統技能、中藥調劑和中藥辨識競賽三部分。通過中醫藥「大比武」,促進了全市中醫藥學術和技術水平的提升,活動旨在為弘揚大醫精誠精神,傳承中醫藥優秀文化,展示中醫人的精湛技藝,更能夠培育中醫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高全市中醫藥服務水平和能力。
  • 中藥別名:從中藥裡的「植物六畜」說起,和動物無關,有6點總結
    中藥別名:從中藥裡的「植物六畜」說起,和動物無關,有6點總結。俗話說,「名不正則言不順」。我們的傳統文化裡,素來就最為講究名正言順。就以中藥而言,無論某一味中藥的名字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總有一個固定所指是不會變的。
  • 中醫百家講壇丨王慧:自製中藥香囊,跟蚊子「死磕」到底!
    主講人: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院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 王慧隨著夏季氣溫逐漸升高,天氣慢慢變得潮溼悶熱。各種各樣的蚊蟲都出來了,還有細菌和病毒都很活躍,特別是小孩子容易被傳染。所以,我們特別要注意來預防。佩戴香包,是個不錯的預防措施。
  • 誰說中藥香薰是跳大神?來看宜昌的效果!
    中國古人早就有用中藥香薰防疫的詳細論述,最近又有湖北宜昌西陵區給當地居民免費發放中藥煙燻包的典型經驗。從國內到國外,中藥香薰療法已經運用在防疫中,科學研究也表明了此法對空氣消毒的確切作用。頑固認為細菌和病毒無法預防的人,本質上是迷信洋教條。中藥香薰,應該大力推廣。
  • 中藥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碰中藥的人,必備
    經常去到中藥房都可以看到附有十八反、十九畏歌訣;對於不懂的人而言,看著和看甲骨文沒什麼兩樣;而懂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意義;十八反、十九畏主要是在古代醫師們對藥物性能的一種嘗試和總結,在配伍時,是必須要遵循的原則。
  • 肝火犯胃、大腸溼熱、心腎不交,三證三方,為何用同一味中藥配伍
    中藥的配伍,歷來就是最難掌握之處。雖然說起來簡單,無非就是根據君臣佐使(主輔佐使)的原則,根據辨證確定的治法,在海量的中藥「寶庫」裡選擇性用相近之品。但有時候,選擇太多也是一個很難決定的事情。比如需要清熱之時,則有如金銀花、連翹、黃芩、黃柏、黃連等很多可供選擇,總不能鬍子眉毛一把抓全部用上吧?但如何就能確定自己選中的,就是最合適的呢?這就需要殷實的中藥功底、一定的經驗才能做到了。關於中藥的配伍,歷代醫家大致的方向其實都是一致的:在精不在多。也就是說,只要「對症」,根本不必為選擇而犯難。一個傳統的中醫,一輩子用到的中草藥,大致也就在三百味左右而已。
  • 中藥大黃的功效有哪些?
    關於中草藥的藥性,在西醫進入到中國之前,中藥是我們中國人健康的保護神,老百姓對常見的中藥藥性都略知一二,但是今天的情況就不一樣了,中藥似乎在逐漸遠離我們的生活,除了中醫科醫生,鮮有人熟悉中藥的藥性。作為幾千年實踐證明了的醫學和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中醫的應用和傳承面臨巨大的壓力,就中醫工作者而言,我認為有必要通過簡單明了的語言,向大家傳播生活中的中醫知識,於是我就想從帶大家認識中藥開始。將軍大黃大黃,也稱川軍,一般分為生用和制用,生用很簡單,就是大黃的根莖切片,直接入藥;所謂制用,一般把生大黃用酒炒或者酒蒸後使用,也稱酒大黃或制大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