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西域地區,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交通要道,在漢王朝未曾設立西域都護之前,同時在這裡也曾存在有大大小小數十個王國政權,如我們所熟知的車師國、精絕國、樓蘭國等等。在這其中,以樓蘭國名聲最大,唐詩中一句「不破樓蘭終不還」,讓樓蘭被後世廣為熟知,也成為了將領建功立業的一大象徵。
梳理樓蘭國的前世今生,最初他叫樓蘭,後又改名為鄯善國。《漢書·西域傳》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扜泥城,去陽關千六百裡,去長安六千一百裡。戶千五百七十,口萬四千一百,勝兵二千九百十二人。國出玉,多葭葦、檉柳、胡桐、白草。民隨畜牧逐水草,有驢馬,多橐駝,能作兵,與婼羌同。」
從這段記載中可以看出,樓蘭國家不大,只有上萬人口,兵力也不過幾千人而已。但在當時的西域三十六國之中,樓蘭的軍事實力還是較為強大的,他曾吞併了婼羌、小宛、精絕、且末等小的國家,一躍成為西域七大強國之一。
從地理位置上看,樓蘭古國位於今天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裡處。
在古代絲綢之路上,樓蘭地理位置重要,他是連接車師、于闐、精絕等國的交通樞紐,然而在公元448年,北魏攻滅了鄯善國。於是這樣一個前後經歷了約600餘年的鄯善國(樓蘭國),就此滅亡。
樓蘭國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後,在歲月的變遷中,逐漸甄滅於荒野大漠之內。然而1901年,西方考古家斯文·赫定沿著乾枯的孔雀河一路來到了羅布荒原,他在這裡發現了大量的樓蘭國遺存的文物,由此神秘的樓蘭古國終於揭開了他的神秘面紗。
斯文·赫定之後,中外眾多探險和考古學家對神秘的樓蘭充滿了好奇,他們也紛紛組隊前往樓蘭考古。1934年5月,一支探險隊在樓蘭遺址的庫姆河邊紮下了營地。領隊人是羅布「獵駝人」奧爾得克。
他在當地紮營之後,四處仔細查找,終於在小河東岸4、5公裡處發現了一座渾圓的小山丘。在山丘的頂部,遺骨散落,但有一船形木棺赫然在目,棺材裡竟然有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屍。奧爾得克上前揭開覆蓋在女屍面部的朽布,一個高鼻深目、身材嬌小的年輕美麗姑娘,呈現在了大家的面前,這一女屍,就是大名鼎鼎的「樓蘭公主」、「樓蘭女屍」。
樓蘭公主的發現,曾轟動世界,但考古學家在研究之後感到奇怪的是,為何女屍有著歐巴羅人種的特徵呢?所謂的歐巴羅人種,又稱高加索人種,通俗地講,也就是大家口中的白種人,莫非在千年之前的新疆這裡,真的有大量白種人生活於此嗎?
考古專家經過進一步分析研究,認定以樓蘭公主為代表的歐巴羅人種,其實是這一人種下面的分支塞種人。而有關塞種人的記載,可以從《漢書·西域傳》中找到答案:「昔匈奴破大月氏,大月氏西君大夏,而塞王南君罽賓。塞種分散,往往為數國。自疏勒以西北,休循、捐毒之屬,皆故塞種也。」
那麼屬於白種人的塞種人,又是如何跨越重重阻礙來到了新疆呢?原來發源於黑海地區的塞種人,是一支遊牧部落,哪裡水草豐美,就向哪裡遷移,千年之前,他們沿著中亞的阿姆河流域和錫爾河流域,一路遷徙到了新疆地區,並建立起了聲名顯赫的樓蘭古國。
不過隨著匈奴、月氏人、烏孫等部落的崛起,極大壓縮了塞種人的生活空間,最終他們只能選擇融合的道路,慢慢地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參考資料:
【《漢書·西域傳》、《史記》、《中國文明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