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電影,是犯罪!

2020-12-16 新周刊

海報帶來的高級感,更加強烈。/DAU官網

鏡頭,成了施暴的保護傘。

文 | 土衛六

原文首發於《新周刊》官方APP,歡迎下載使用

昨天,有一部電影看得我很生氣。

片名雲山霧罩——《列夫·朗道:娜塔莎》,豆瓣開分一度高達8.7分,有一種不明覺厲的高級感。

12000平米1:1搭建前蘇聯時期小鎮,服裝、車輛,甚至貨幣都使用前蘇聯時期的;

上萬名臨時招募「演員」入住小鎮,給你一個當時的身份生活工作,你可能是小職員,也可能是克格勃,還可能是科學家;

全程零劇本零臺詞,用紀錄片的拍攝手法,拍了足足3年……

這些設定更讓人們對這種高級感的期待,達到了極致。

但在這高級感的背後,卻是令人髮指的惡行。

娜塔莎和這位光頭科學家推杯換盞的時候,還不知道他是間諜。/《列夫·朗道:娜塔莎》劇照

尤其在影片最後的20分鐘裡,女主角娜塔莎因為和外國間諜通姦,遭到「審訊」,被扒光衣服、猛揪頭髮、強行灌酒……

最讓人憤怒的是,一隻啤酒瓶,被審訊者塞進了娜塔莎的隱私部位。

如果是一般的電影,會採用借位、虛化等手法來表達。

但這部電影,都是實拍。

甚至塞啤酒瓶這樣的動作,都是「演員」臨場發揮,因為根本沒有劇本。

給娜塔莎灌酒後,強迫「認罪」後,「審訊人員」臨時起意,把酒瓶塞了下去。/《列夫·朗道:娜塔莎》劇照

而導演和攝製組,像沒事人一樣,在一旁看著惡行的發生。

這種冷眼旁觀,這種真實記錄,是更大的惡行。

如果這樣的惡行發生在你我身邊,可以告他猥褻強姦。

但放到電影裡,它竟然成了「藝術」。

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列夫·朗道:娜塔莎》還獲得了柏林電影節「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

如果銀幕上的暴力可以真實發生,而不是演的,那這樣的電影,會開出多麼可怕的先例。

娜塔莎的哭泣,似乎不像在哭泣歲月和青春,更像是對導演和攝製組的傷心控訴。/《列夫·朗道:娜塔莎》劇照

就這,還想讓觀眾覺得美,看得爽?抱歉,我不是變態。

那是反人倫,甚至說它反人類都不為過!

藝術,不是暴力的遮羞布

這部電影能獲得銀熊獎,和它極具史詩意義的歷史設定有很大關係。

片名中的列夫·朗道(Lev Landau,1908-1968),是前蘇聯的一位傳奇物理學家,拿過諾貝爾獎。

被譽為「世界上最後一個全能物理學家」的他,曾在20歲時當面懟愛因斯坦:

「你演講不錯,但從第二個方程開始就算錯了。」

俄羅斯在2008年朗道去世40周年時,發行的紀念郵票。/百度百科

《列夫·朗道:娜塔莎》是導演伊利亞為致敬朗道,所拍系列電影中的第一部。

這個系列英文名叫《DAU》,取自朗道之名Landau的後三個字母。共14部電影,其中最長的《列夫·朗道:退變》長達6小時。

「39200次試鏡,40000套服裝,12000平米布景,400名主要角色,10000名群演,700小時膠片素材,8000小時對話……」

DAU「演員」造型,都是那個年代的特色。/DAU官網

DAU所搭建的場景,與其說是一個攝影棚,不如說是個平行世界。

這個「世界」從2009年開始搭建,之後的3年時間裡,所有演員生活在其中,遵從1938年到1968年前蘇聯時期的生活節奏,但無需按照歷史的條條框框來重現它。

相反,每個人的生活都很「自由」,只是必須要接受重返前蘇聯的時代「事實」,在這個虛假的世界中扮演真實的自己。

DAU中使用的貨幣,列寧頭像很有時代特色。/DAU官網

蘇格蘭製片人埃迪·迪克2011年曾在DAU參與拍攝。他的體會是,「沉浸感非常強」,即便是攝製人員,也要穿上當年的服裝。

進組前,導演會發一本《DAU世界的實時事件紀要》,以便攝製人員把握拍攝節奏。

在布景入口處,還有「警衛」給他們辦理「入境」手續。

DAU「入境」籤證。/Aureliano Tonet、Brigitte Salino

導演伊利亞稱:「所有場景都是用35毫米拍攝的,沒有針孔攝像機,不會侵犯演員隱私……我很高興大家都感覺到真實。強暴是真實的,折磨是真實的,情緒是真實的,它在這個世界裡也是真實的。」

高度還原的歷史場景、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真情流露的演技輸出……

的確,影片的藝術價值值得肯定。

但藝術不應是暴力的遮羞布,更不是暴力合理的理由。

被脫光衣服的娜塔莎。/《列夫·朗道:娜塔莎》劇照

即便是成人電影在拍攝之前,導演都要和女演員約定好,哪些行為可以,哪些行為不可以。

這些約定會體現為一張非常詳盡的表格,它代表了對演員的尊重,也是契約精神的體現。

但這部影片的初衷,要的就是突然襲擊,就是要看到啤酒瓶捅下去時,女性的自然反應。

導演曾放言:「我不在乎!她是一個性工作者,我在一個性服務場所裡找到她的!」

DAU系列導演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國際檔案理事會ICA

這樣的暴力鏡頭在DAU系列裡不是孤例,系列的其他電影中也有相關刻畫——

《再生》裡大量刻畫人吞下致幻劑的極端狀態;

《薩沙和瓦列拉》裡,兩位男保安在員工宿舍裡酗酒,直至兩人在一種極端情緒中發生關係……

更影響深遠的暴力來自心理層面。

「演員」們在DAU生活長達3年,結束拍攝後,會造成認知錯亂和心理創傷。

DAU中的「演員」們,有那個環境下的「家人」「配偶」,殺青後能接受這種角色回歸嗎?/DAU官網

正因為這些身體或心理的真實暴力,影片在歐美國家放映時,引起不少明星集體抵制。

德國導演法斯賓德的御用女演員漢娜·許古拉,曾在《娜塔莎》放映途中退場。

她說:「我不想看到娜塔莎被折磨拷打。」

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直接拒絕參與配音。

在《娜塔莎》中施暴的演員阿茲波在DAU項目殺青後,為了彌補心裡的愧疚,多次參加聯合國國際特赦組織反對酷刑的活動,最後在2017年因心臟病憂鬱去世,終年60歲。

大型社會實驗,就是大型作惡現場

許多影迷鼓吹DAU,除了藝術價值,還有一個似乎很有說服力的理由——

社會實驗。

DAU片場平面圖,故事都在這裡發生。/DAU官網

這部電影表面上是一部電影,實際上則是一次社會實驗。目的在於檢視人性,尤其是權力等級結構下的人性。

柏林電影節官網是這麼介紹《娜塔莎》的:「這部影片深入心靈的深淵。」

DAU系列的製片馬丁尼則認為,在一個極端的模擬環境下,DAU成為完美觀察人性的顯微鏡。

但人性,是最經不起考驗的。

在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中,24名心智正常身體健康的志願者,9人扮演獄警,9人扮演囚犯,6人候補。原本設定為14天的實驗,最終因為發生了虐囚事件,被迫在第6天就宣告終止。

這個實驗在美國曾被拍成電影,2015年上映。/截圖自影片

第一天,獄警就開始用吹口哨的輕蔑方式,命令囚犯排隊,以樹立自己的權威。

有的獄警還懲罰囚犯做伏地挺身,甚至自己坐在囚犯身上讓他繼續做。

第二天,囚犯開始反抗,用床堵住牢房,不讓獄警進來。獄警惱羞成怒,拿出噴火器噴射囚犯,並視反抗嚴重程度,對囚犯區別對待——

反抗激烈的,扒光衣服單獨囚禁;反抗較輕的,好吃好喝伺候。

第三天,囚犯中出現分化,反抗輕的囚犯被質疑「告密」,遭到暴力攻擊。

實驗中,囚犯佩戴的腳鐐。/維基百科

與此同時,獄警的壓制行動越來越激烈,不讓囚犯睡覺,也不讓他們上廁所。

之後,有的囚犯瀕臨崩潰,被迫退出,還有人謀劃越獄。與此同時,實驗也被社會質疑「虐待志願者」。

最終,實驗不得不提前8天宣告終止。

但DAU持續的卻是3年,這可是182.5個6天啊!它對「演員」的折磨程度,可想而知。

它的終止,也是一系列暴力升級的必然結果。

在《退變》中,一群光頭青年抓住一隻豬,把豬頭蒙住一邊驅趕一邊追逐。突然一個青年舉起一把大斧頭砍向它,豬頭頃刻落地。其他青年爭搶著撕扯豬蹄,場面兇殘至極。

斧頭太過血腥,被迫打馬賽克。/《列夫·朗道:退變》

所幸這是DAU項目的最後戲份,否則再這麼演繹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有法國媒體用三個詞彙形容了所見的DAU:出格、暴力與混亂。這些形容指向的是DAU中頻頻發生的性侵犯、精神虐待、肢體暴力與動物折磨。

所謂大型社會實驗,不過是大型作惡現場。

這樣的作惡現場,DAU不是第一個。此前風靡全球、引來多國模仿的真人秀《老大哥》,也曾因為其社會實驗性質而備受爭議。

看似人畜無害的《老大哥》,實則深藏汙垢。/節目截圖

這檔節目是一檔成人節目,設定是讓一群男女嘉賓在封閉住房裡居住數月,不準與外界有任何接觸,通過鏡頭記錄他們之間發生的事情,然後剪輯播出。

劃重點:男女,封閉住房。

你說會發生什麼?答案不言自明,關鍵就在於是你情我願,還是強迫就範。

不要以為有「鏡頭」監督,嘉賓或者演員就會謹言慎行、安分守己。恰恰相反,在鏡頭凝視下,人們會更有表演欲望,更想在觀眾面前表現出自己的實力。

果然,在《老大哥》中,不少女性遭到性侵。

2017年11月的一期節目裡,24歲的年輕姑娘普拉多被其他嘉賓勸酒灌醉。其中一名男嘉賓洛佩茲對她實施了性侵。

普拉多雖然醉酒,但還是拒絕了洛佩茲的凌辱,但洛佩茲仍要硬來。/截取自節目視頻

更讓人毀三觀的是,第二天節目組請普拉多看了一遍自己被侮辱的影片。剛剛醒酒的她,這才意識到自己被性侵,當場崩潰。

而節目組卻並未被受到任何懲罰。

鏡頭成了施暴的保護傘,《老大哥》如此,DAU亦然。

這是為什麼阿茲波在給娜塔莎灌完酒後,一定要把酒瓶塞下去的原因。

因為「社會實驗」場景的真實性,他已經將自己代入到了克格勃這個角色裡,要只有嚴刑逼供,他的表演才稱職。

指望這電影掀起一場運動,省省吧

有觀點指出,「DAU不是電影,DAU是一場運動」,認為《列夫·朗道》系列都把真實和虛構的含混性發揮到了極點,這使得DAU項目極端迷人。

極端迷人就可以施暴了嗎?就可以堂而皇之犯罪了嗎?

我又要拿成人電影來做對比了。成人電影裡,真實很關鍵。

但一切動作,都要滿足兩大條件:

演員知情、且有意識。

醉酒後的娜塔莎同事奧莉亞,被男同事調戲。/《列夫·朗道:娜塔莎》

既不會超出腳本胡作非為,也不會用灌醉或者迷藥這樣的手法,在演員意識不清的情況下進行拍攝,這是對演員人格和人倫最起碼的尊重。

但顯然,DAU做不到這兩點。

還有的觀點則認為,影片在表演方面的張力,自然真實,可圈可點。

比如在評論娜塔莎醉酒後的戲份時稱:

「她一個人坐在地上,痛苦地質疑自己每天都在幹什麼?生活為什麼會這樣?就在這樣一個時刻,電影真正走進了一名女性的內心世界。這種對生活本質的追尋,是一個『人』的瞬間,也是整部影片最深刻之處。

酒後吐槽人生的娜塔莎。/《列夫·朗道:娜塔莎》

的確,自然發揮肯定比硬演要貼切許多。但也要看你是在發揮什麼。

如果某個演員喝高了,拿出一把刀來,攝影師是選擇平實記錄,還是要立即幹預?

還有許多媒體,喜歡把這部電影和經典影片《楚門的世界》相提並論,認為二者都是著眼於「真實」。

但楚門是以真示假,用真實的幻象揭示虛偽的可惡,這樣的「真實」,都是演出來的,是為劇情服務的。

DAU卻是以假亂真,用虛假的時代還原來擾亂真實的生活場景,讓人迷惑於自己的真實身份,甚至產生認知偏差和暴力傾向。

指望這樣的電影掀起一場運動?

如果宣揚的是「無臺詞、自由發揮運動」,那無可厚非。

但如果是想推廣「社會實驗式拍攝運動」,省省吧,這完全就是縱容作惡!

2018年,DAU團隊來到柏林。他們想要復刻DAU的「成功經驗」,重建柏林圍牆。

揭柏林圍牆的傷疤,心理不健康吧!/圖蟲創意

他們試圖建造一面柏林圍牆的複製品,給參觀者提供「冷戰時期失去自由感」的沉浸體驗。

這種行為,最終被柏林市政府拒絕。親歷過冷戰的人還生活在創痛中,這樣揭開他們的傷疤用意何在?簡直是腦子有病。

DAU團隊碰的壁,還不止柏林圍牆。《列夫·朗道:娜塔莎》豆瓣評分目前掉到了6.6分,IMDB評分只有4.7,相當低。

所幸口碑崩塌,否則,會「激勵」多少人模仿片中場景、對別人造成身體和心靈的折磨?

一部電影引發的悲劇,莫過於此。

相關焦點

  • 電影《小丑》:它真的不是在教人犯罪
    《小丑》講了一個掙扎著生活的底層人怎樣一步步走上癲狂犯罪之路的故事。作為一名在司法機關工作的法律人,我一向反感把一切問題都歸結於社會,更反對把違法犯罪與個人遭遇社會不公聯繫起來,我一直堅持認為別人有錯也不是你犯罪的理由。所以,我本應反感這樣一部揭露犯罪分子走向邪惡,有為犯罪分子開脫嫌疑的電影。
  • 犯罪大師陳年的電影兇手猜測 犯罪大師陳年的電影答案
    犯罪大師陳年的電影兇手是誰?犯罪大師8月11日開啟了最新的突發案件,這次的案件是陳年的電影。本次陳年的電影嫌疑人一共有5位,解題的難度也是比較高的,這次的答案可能是很多的玩家不知道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詳細的案件。
  • 《心靈獵人》不是高智商解決犯罪的戲劇,這很反常規,值得一看
    劇本《心靈獵人》是大衛·芬奇擅長的所有元素的集合,最後兩集非常感人,從行為科學入手,分析殺手行為,主人公不斷地摸索和追隨自己的直覺,他告訴我們犯罪心理學才剛剛起步,整部戲都被嘮叨所支配。雖然這一季還在挖坑,但小喬人物的成長和心理變化非常黑暗,是心理髮育異常的另一種方式。
  • 黃渤監製《風平浪靜》,這就是今年最好的犯罪電影!
    作為2020年首部華語犯罪題材電影該片日前發布了定檔海報及預告,章宇直擊人心的眼神殺與全員演技炸裂的酣暢感呼之欲出 王硯輝的豎耳朵和臉部抖動細節深刻,塑造出冷漠與溫情混雜的父親形象,一句「咱爺倆是拴在一根繩子上的螞蚱」不由讓人聯想這對父子關係背後的矛盾與糾葛
  • 法國劇情犯罪電影《暴力街區》
    從前幾年在紅牛舉辦的「極限運動」大賽接觸到跑酷開始就聽說了這部電影,以常人之軀「飛簷走壁」超人般的體格來自日積月累的訓練,男主角裡諾(大衛貝利飾,註:跑酷創始人)在電影裡的那些炫酷動作戲都是不帶吊鋼絲的,撩起衣服一身肌肉的雷託就是他生活中的真實寫照,「飛簷走壁」就是他的日常,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是在電影中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
  • 《教父》上映45周年:這不是一部黑幫電影?
    據說電影《教父》這段開篇鏡頭是後來加上的,原定的開篇是緊隨其後的柯裡昂家族婚禮,這個改變在《教父》成為經典的過程中起到了一畫開天的作用。將黑幫生意與家族婚禮前後連貫,把室內的幽暗和室外的明亮順序對比,鏡頭切換間,柯裡昂閣下關於生意與家庭的雙重人生和道德衝突一覽無餘。昨天是《教父》首部曲上映45周年。45年來,《教父》系列已經登堂入室,被封為極品電影。
  • 這幾部懸疑犯罪電影,部部經典,保證有你沒看過的!
    給大家整理了一些經典的懸疑犯罪電影,這些犯罪分子的手段千奇百怪,有高智商的、簡單粗暴的、另類搞笑的。整部電影即是一場極盡華麗的障眼法,精彩至極,看完十分亢奮!《城中大盜》豆瓣評分:7.5關鍵詞:懸疑/驚悚/犯罪一部披著犯罪片外衣演繹的愛情片。
  • 愛看犯罪題材電影的,這3部高分電影,讓你一次過足癮!
    1、《臨終的偵探 》由Sarah Hellings執導,由傑瑞米·布雷特、愛德華·哈德威克、羅莎莉·威廉士主演的犯罪題材電影。2、《教父》是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馬龍·白蘭度、 阿爾·帕西諾等主演的犯罪劇情電影,於1972年3月24日在美國上映。豆瓣評分9.3該片改編自馬裡奧·普佐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以維託·唐·科萊昂為首的黑幫家族的發展過程以及科萊昂的小兒子邁克如何接任父親成為黑幫首領的故事。
  • 《誤殺》沒看過癮,這4部精彩到爆的高智商犯罪電影,絕對不能錯過!
    集推理、懸疑和燒腦等元素於一身的高智商犯罪電影,經常憑藉跌宕起伏的劇情,驚險刺激的動作橋段,向我們完美詮釋出正義與邪惡的激烈交鋒。喜歡看犯罪的片的朋友都知道,一部好的犯罪類電影不但能很好的調動氣氛,抓住大家的心,而且相比爆米花電影的特效,這類電影讓人難以猜測的結局更吸引人。今天影子給大家介紹幾部高智商的犯罪片,據說部部都是精彩絕倫百看不厭,一起看看吧!
  • 高智商犯罪電影的「天花板」,布拉德·皮特演技巔峰時刻
    這個早已紅遍全球的男人,終於得到了最高電影獎項的認可。不過熟悉好萊塢電影的人都知道,布拉德·皮特的這座小金人,或多或少地還是摻雜了些許「安慰獎」的成分。跟他角逐「最佳男配角」獎的演員,幾乎全是奧斯卡影帝的級別。
  • 電影推薦:幾部「高智商犯罪」神作來襲
    對一級反應的恐懼豆瓣評分8.4,高於94%的犯罪懸疑電影。《沉默的羔羊》是許多聰明的犯罪電影迷必看的電影。情節說明了什麼,也相信不需要多說什麼小二了。寂靜的羔羊值得一提的是,續集《漢尼拔·萊克特》是在《沉默的羔羊》十周年紀念日上映的。
  • 韓國犯罪電影是否停滯不前了?除了暴力血腥還有什麼?
    《從邪惡中拯救我》 從海報上就可以看出,這是一部韓國 犯罪片。韓國的犯罪電影,一直是一種標杆,很多人迷戀韓國犯罪電影。從《殺人回憶》到《老男孩》,在懸疑上,韓國經常會出現「根據真實故事改編」,仿佛電影中的「惡」真實的存在我們身邊。
  • 你必須看的十部高智商犯罪題材電影
    高智商犯罪電影永遠受到很多影迷喜歡,伴隨著緊張、刺激,卻有停不下來的趕腳,廢話不多說,下面釋凡就來盤點一下十大必看佳作。沉默的羔羊警察為了捉一名殺人狂魔而不得不求助於另一名殺人狂魔,這本身就具有強烈的荒誕與諷刺意味。
  • 韓國新犯罪電影《偽造的城市》,把遊戲、越獄、黑客攪在一起
    正義永遠不會遲到,這是很多犯罪電影的主題和結局,近些年來,韓國社會複雜多變,傳統家庭面臨各種危機,隱藏在人們心中種種不安和痛苦都日益增強,各類犯罪事件也層出不窮,一直考驗著整個社會和所有民眾。其實這部電影,從多個角度展開故事,韓國一貫用電影來將社會黑暗面、人性醜陋面曝光,一一展現在觀眾面前,韓國人總是很善於揭露自己國家的弊端,韓國犯罪電影都比亞洲其它國家拍的好的原因有多個方面,既有政治文化方面,也有導演群體自身的發展原因。
  • 電影小丑獲劇情類影帝 是部犯罪劇情片
    電影小丑獲劇情類影帝 是部犯罪劇情片時間:2020-01-07 11:45   來源:昕薇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電影小丑獲劇情類影帝 是部犯罪劇情片 近日,第77屆全球獎頒獎典禮在洛杉磯舉行,在此次頒獎典禮上,電影《小丑》男主角華金菲尼克斯獲得劇情類影帝,電影《小丑》主要講述了什麼故事
  • 「這不是同情可以解決的問題」 ——電影《少女佳禾》裡的未成年...
    現實中工讀學校的教官讓周筍印象深刻,她設置了於鐳的教官這一角色,讓他對李佳禾放棄復仇起到了關鍵的點撥作用。 片方曾聯繫幾家位於北京的工讀學校,希望為工讀學生舉辦放映活動,校方看完電影後婉拒了邀請。他們認為電影過於悲觀,不適宜給孩子們觀看。
  • 電影《小丑》瘋狂,人性的轉變導致極端的犯罪小丑JOKER
    本片的故事將獨立於DCEU之外,故事背景設置在20世紀80年代,講述了一位生活陷入困境的脫口秀喜劇演員漸漸走向精神的崩潰,在哥譚市開始了瘋狂的犯罪生涯,最終成為了蝙蝠俠的宿敵「小丑」的故事豆瓣評分高的電影之一《小丑》,這部電影是託德菲利普斯所導出的一部電影,《小丑》電影是2019年10月4日在北美上映,剛上映就獲得了很多人的喜愛,這個電影主要講的就是主人公JOKER原本是一個很普通的喜劇演員對於小丑他個人有一定的見解
  • 韓國動作犯罪電影《犯罪都市》:馬東錫,個人英雄主義的自然演繹
    《犯罪都市》是根據2004年韓國衿川警察署開展的打黑行動改編,電影開篇3分鐘就展示出男一號馬東錫應有的氣場,開篇7分鐘內多次展現馬東錫的實力,開篇10分鐘又來了個驚心動魄的點題
  • 《七宗罪》:一部精心設計的犯罪電影,你真的看懂了麼
    看完電影《七宗罪》的感受,就一個詞:驚了!整部電影從電影的開始到最後都給人一種無法言說的陰鬱,案件的走向,城市的暴雨以及逆天的結尾,都給人一種難以言說的感覺,不得不說,這個暗黑向的情節設計真是太符合我的胃口了。
  • 那些犯罪電影中的真實案件,每個都令人觸目驚心
    電影自誕生以來就一直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娛樂形式之一,隨著社會和科技的不斷發展,電影也越來越製作精良。一部好電影是值得人們反覆欣賞的,比如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無論什麼時候觀看都會有新的收穫,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