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上映45周年:這不是一部黑幫電影?

2021-01-17 三聯生活周刊

「我相信美國,……」

一位長者絮絮語繁、面容愁苦,隨著他訴說自己女兒的悲慘經歷,鏡頭緩緩向後拉開。模糊間,一手作支頤狀納入視野。當長者起身趨前耳語,鏡頭一轉,柯裡昂閣下不怒而威、面目豁然彰顯。

據說電影《教父》這段開篇鏡頭是後來加上的,原定的開篇是緊隨其後的柯裡昂家族婚禮,這個改變在《教父》成為經典的過程中起到了一畫開天的作用。將黑幫生意與家族婚禮前後連貫,把室內的幽暗和室外的明亮順序對比,鏡頭切換間,柯裡昂閣下關於生意與家庭的雙重人生和道德衝突一覽無餘。

昨天是《教父》首部曲上映45周年。45年來,《教父》系列已經登堂入室,被封為極品電影。然而《教父》的出現卻並非一日之功,這背後體現著好萊塢工業幾十年的進化過程,並且遭受了意想不到的非難。

開篇的改變在《教父》成為經典的過程中起到了一畫開天的作用

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下的美國愁雲慘澹。雖然並未完全受到大蕭條的影響,好萊塢的日子也不大好過。影院上座率一落千丈,票房持續低迷。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打造多樣化的影片才有可能招攬觀眾。

正當好萊塢束手無策的時候,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又讓局面雪上加霜。美國參戰後,好萊塢在政治策略的授意之下,積極在影片中宣揚愛國主義、國家榮耀,同時號召國內不同種族的群體與美國人民緊緊團結在一起。這種宣傳攻略竟然使當時的影院上座率維持在一個相當高的水平。

二戰結束幾年後,影院票房再次持續走低,相比去城市中心看電影,人們更樂於在田園風光中消遣。消費的熱點主要是購房和添置家居用品。而作為更為方便廉價的娛樂形式,電視機的風靡普及也把電影工業逼得步履維艱。另一方面,歐洲市場開始注重自製電影作品,法國新浪潮和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等電影運動風靡一時,也直接壓縮了好萊塢電影的歐洲市場。而真正給好萊塢致命一擊的是美國眾議院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HUAC)。

麥卡錫主義的出現導致HUAC嚴格審查電影內容

麥卡錫主義的出現導致HUAC嚴格審查電影內容,由此生成了臭名昭著的「好萊塢黑名單」。如果影視從業人員被認為是美國共產黨黨員,或對共產主義表示過讚許、同情甚至參與其中或拒絕幫助政府調查共產黨活動的,都有可能被列入黑名單。黑名單對好萊塢發展造成了直接衝擊,人們迫於生計,或違心屈服、或與業內朋友反目,整個產業籠罩在意識形態審查的陰影下。

一直到1967年前後,年青一代的電影從業者開始崛起,好萊塢進入了「美國新浪潮」時代。年輕人的衝勁和標新立異使類型電影從內容到形式都發生了質的變化,電影開始具備激進的社會意識,並且勇於反對僵化的體制。同時電影的受眾群體也趨於年輕化,16歲到25歲的觀眾擠滿了各大院線。電影製作者和電影觀眾由於相似的價值觀念,在相互交流中齊頭並進,開始推動電影工業前進的車輪。這種相輔相成徹底挑戰了原有的工業體制和價值體系,形成了以弗朗西斯·福特·柯波拉 、馬丁·斯科塞斯 、喬治·盧卡斯、斯蒂文·史匹柏為代表的「美國電影新浪潮」。

馬丁·斯科塞斯/斯蒂文·史匹柏/弗朗西斯·福特·柯波拉 /喬治·盧卡斯

新浪潮期間,好萊塢出現了大批叛逆的、逃避現實的電影。《星球大戰》系列讓喬治·盧卡斯名聲大噪。《教父》系列電影則使導演科波拉被推崇成為美國新浪潮的旗手。《教父》將黑幫片與移民家庭、美國夢想結合,推陳出新,成為經典。

然而,科波拉也因此飽受美化黑幫罪行的指責。黑幫犯罪行為混雜著暴力血腥、腐敗墮落,是社會負面的集中體現其中。在影片《教父》出現之前,黑幫片的套路是描寫黑幫的興衰滅亡,最後犯罪分子會得到法律制裁。黑幫片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風靡一時,以《小凱撒》(1931)、《國民公敵》(1931)和《疤面煞星》(1932)最受追捧。這些影片暗示著禁酒法案實施期間和經濟大蕭條期間,美國國家體制的崩塌和美國人民夢想的覆滅。出於弘揚良善道德觀念的目的,針對以這幾部影片的不良影響,《海斯法典》從1933年前後開始明令禁止在電影中美化犯罪,影片中的犯罪分子必須以受到懲罰為終結。

《小凱撒》(1931)/《國民公敵》(1931)/《疤面煞星》(1932)

然而《海斯法典》很快失去了意義,1966年法典被正式取消,美國電影分級制度開始要登上歷史舞臺。黑幫電影由此開始了一個新的時代。在1967年版的電影《雌雄大盜》中已經可以看到最初的端倪。《雌雄大盜》針對年輕群體,在立意上與《小凱撒》、《疤面煞星》等影片截然不同,用經典的電影手法體現個人與社會的對立衝突,而這恰恰迎合了越戰背景下大眾的怨懟。

至此,對於黑幫影片開始了浪漫主義傾向的重新定義。對這種重新定義的終極體現,最終集合於電影《教父》身上。

《教父》明顯與老套黑幫片不同。第一部的結尾,凱在房門緩慢的合攏中,遠遠看見麥可接受屬下臣服的吻手禮。這一幕意味深長,但是顯然麥可沒有遭到法律制裁。《教父》由此挑戰了傳統黑幫片的既定類型,也挑戰了當時傳統社會的價值體系。大眾斥責科波拉用迷人的電影手法美化了黑幫,頌揚反英雄。對此,科波拉異常憤怒。他公開為自己辯護說,他拍這部電影並不是支持犯罪行為,更不是為了支持義大利黑幫。

事實上,他一直把這部影片看做是一部西西里家族的編年史,家族的先輩來到美國,在自由主義的引導下,追尋夢想追求幸福。相較於暴力與犯罪,影片著重於以家庭為中心的親情、忠誠和友誼,導演科波拉也從不肯將其視為黑幫電影。

凱在房門緩慢的合攏中,遠遠看見麥可接受屬下臣服的吻手禮

推出《教父》之前,派拉蒙影業正處於無法適應新時代的衰退危機中。派拉蒙雄心勃勃意圖扭轉頹勢,在立項之初就決定,為了體現原汁原味,堅持尋找一位義大利籍導演,於是鎖定了科波拉。雖然科波拉也處於個人破產危機中,但是他自持藝術家的身份,並不想接拍這部改編自小說的電影,他認為原著小說是一部譁眾取寵的低劣作品。最終,他的朋友喬治·盧卡斯曉之以利益之重,說服了他。

影片在紐約開拍之初,就遭遇了各種非難。當地的美籍義大利人聯盟多次抗議導致拍攝中斷。該組織聲稱這部影片中含有義大利黑幫情節,完全以貶低美籍義大利人為目的。同時真正的黑手黨也抱怨該片會惡化他們的形象。對此劇組不得不發表聲明,宣稱這部電影中的犯罪描寫源於改編、悉出虛構,並沒有任何醜化美籍義大利人的目的。

《教父》三部曲

從同意接拍那一刻起,科波拉就始終堅持要拍攝一部美籍義大利人追尋美國夢的史詩,而不是拍攝黑幫成員的暴力生活。他表示,暴力情節作為一種暗喻,表現了義大利人想要實現美國夢的情非得已。那時的美國,儘管表面上接納外來族裔,實際上並沒有積極為他們提供均等的工作機會。所以系列影片中特意刻畫了維託·柯裡昂在美國成長的過程裡,為了自己和家庭,逐漸接納有組織犯罪作為安身立命的飯碗。對於上述理由,科波拉知道並不能使輿論信服。於是在該系列的後兩部影片,科波拉還是讓麥可以及柯裡昂家族為自身的暴行付出了應有的代價。

電影《教父》的出現,讓其後的影視從業者得窺門徑。儘管科波拉否認其黑幫電影的掌舵地位,但是黑幫片確實由此枝葉繁茂起來。無論是馬丁·斯科塞斯的《好傢夥》還是安德魯·博格曼的《新鮮人》都從《教父》系列中汲取了諸多營養,電視劇《黑道家族》的成功又將黑幫類型伸展到電視工業。如今的影視作品到處充斥著對於《教父》系列電影的各種致敬,從臺詞到情節,從攝影到音樂不一而足。對於影視製作者和觀眾來說,科波拉這部具備獨特感召力的視覺盛宴足以讓人們各取所需,又各得其所。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點擊以下封面圖

下單新刊「生育二孩」

 點擊閱讀原文,今日生活市集,發現更多好物。

相關焦點

  • 教父文森特·克裡昂傳記電影上映,一起回顧黑幫電影的前世今生
    約翰·特拉沃爾塔主演的最新黑幫影片《高蒂傳》近日上映,高蒂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黑幫人物,是《教父3》中第三代教父文森特·克裡昂的原型人物。溫故知新,看過這些令人荷爾蒙噴發地電影,更能讀懂美國黑幫片。圖片來源:高品圖像《教父》(1972)是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的黑幫電影,講述了以維託·唐·科萊昂(馬龍·白蘭度)為首的黑幫家族的發展過程以及小兒子邁克(阿爾·帕西諾)如何接任父親成為黑幫首領的故事。1973年獲得第45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獎。2007年被美國電影協會選為「百年百佳影片第二位」。
  • 《教父》:黑幫電影中教科書式的典範之作
    《教父》:黑幫電影中教科書式的典範之作在昏黃的燈光中,黑手黨教父維託·柯裡昂正在撫摸著自己的貓,並且接見了在婚禮之際前來有求於他的人。而外面卻是別樣的熱鬧,無數地下世界的知名人士正在為維託的女兒康尼和卡洛慶祝婚禮。
  • 《教父》一部上映前被所有人都放棄的電影
    我也是這次看電影才了解了電影誕生的背後故事簡單的說的。一個不想寫他的作者,和一個不想拍他的導演,帶著一個名氣毀掉的過氣男演員和一群無名之卒拍了一部沒有電影公司想出品也沒有影評人看好的電影!為什麼這麼說呢?
  • 黑幫流派經典電影《教父》的主題闡釋
    我記憶比較深的如羅曼·波蘭斯基的《苔絲》(1979),浪漫主義色彩的墨西哥電影《葉塞尼婭》(1971),法國俠客電影《佐羅》(1975),英國偵探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1978)等,都是通過這種方法最先接觸到的。中國也因此產生了一大批優秀的配音演員,如喬甄、童自榮等藝術家,我對黑幫經典電影《教父》(1972)的最初接觸,也是從收音機聽電影開始的。
  • 黑幫電影《教父》裡的一些冷知識
    黑幫電影《教父》裡的一些冷知識電影《教父》是一部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黑幫電影,至今佔據著電影類型片的極佳口碑和話題度。今天,咱們來盤點一下教父裡的一些冷知識。6.電影中的維多克裡昂有三個兒子,桑尼、佛萊多、麥克,其中只有麥克的英譯名是美國的,其他的都是義大利名,這是一種家族情懷或者家園情懷的表現;而麥克是父親維多克裡昂寄予厚望成為參議員的對象,沒成想麥克最後成了第二代教父;7.影片中第一個出現的人,叫Amerigo Bonasera,而這個名字是義大利航海家的名字,美洲的名稱來源就是這個來源
  • 《教父》50周年:這究竟是不是一部偉大的作品?
    「The Godfather」 turns 50《教父》50 周年Mario Puzo’s 「The Godfather」 is reputed to be the fastest-selling book in history. By early 1971, 7m copies had been printed.
  • 教父:重新定義了黑幫電影,男人的聖經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非常經典的黑幫片,這部電影也重新定義了黑幫電影,它就是《教父》,豆瓣評分為9.3分。《教父》一共有三部,但我們今天來說一說第一部。故事的一開始,是殯儀館老闆包那薩拉在向老教父講述他女兒的悲慘遭遇,實際上殯儀館老闆的名字包那薩拉是義大利語的Amerigo Buonasera,也就是「晚上好,美國」的意思。而此時的老教父溫柔的撫摸著手機的貓咪。導演科波拉說,這隻貓咪本來並不是計劃內的,導演看到它在攝影棚內轉悠後把它抱到了馬龍·白蘭度的手上,也造就了經典的畫面。
  • 《裡昂黑幫》:法國版本的「教父」
    》明顯比其他的同類題材電影更真實,沒有什麼俠義和江湖,罪犯就是罪犯,雖然有過溫暖的家庭和輝煌的歷史,有著催人淚下的自我犧牲與情深意重,導演明白地表示:「黑幫最終不是橫死就是落獄,沒有什麼好下場,所謂兄弟情不過是一場幻覺。」
  • 《教父》中最強黑幫鐵三角,維多柯裡昂、克萊門扎、泰西歐
    高評分黑幫電影《教父》,自上映以來一直廣為流傳,電影被稱為男人的教科書,由此可以看出電影對觀眾的深刻影響。維多柯裡昂從平民成長為一代教父,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了漫長的積累與磨礪。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最強黑幫「鐵三角」,維多柯裡昂和克萊門扎、泰西歐的故事。
  • 《教父3》上映30周年發導演剪輯版 12.4北美上映
    《教父3》上映30周年發導演剪輯版 12.4北美上映 時間:2020.11.1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sther
  • 盤點黑幫電影,第一無可置疑是《教父》扮演的是黑社會頂級人物
    NO.6:《好傢夥》是一部歷史悠久的黑幫電影,與教父系列有很大不同。德尼羅在《教父》中扮演的是黑社會的頂級人物,而在這部影片中,他是連黑手黨都沒有資格進入的底層頭目。影片節奏輕鬆愉快,敘事清白,沒有陰間道德,沒有兄弟情誼。這都是瘋狂。
  • 《教父1》一部曾不被人看好的經典電影
    :劇情 / 犯罪導演/編劇:Francis Ford Coppola年份:1972年教父是一個標準的好萊塢大片,他把各種觀眾喜歡的元素都能集合在這短短的兩個小時當中:黑社會題材、擁有憂鬱眼神的麥克、氣度非凡的維託、美麗的女演員,以及扣人心懸吊情節...這部幾十年後依然可以被眾人津津樂道的經典電影在當年卻不被眾人看好
  • 電影《教父》奧斯卡獲獎,這與原著小說的情節不謀合
    在經典的黑幫電影《教父》中,教父的教導子約翰,方坦被牆茨的阻止,因為他冒犯了好萊塢膠片大亨牆茨。教父唐,柯裡昂安排一名殺手殺死茨從英國以60萬美元買下的賽馬,並把馬頭放在睡床上,幫助他的教子在沃爾控制的電影中扮演主角茨。一大早,沃爾茨在血淋淋的被子下發現白筋暴露的馬頭,差點癱倒。
  • 《教父》|為了還債寫的劇本,沒導演想碰的電影,無名之輩的演出
    說道教父,怕是無人不知。1972年,《教父》剛一上映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一舉拿下第4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等三項大獎,並且在公映之後的30多年裡一直長盛不衰。《教父》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用主演馬龍白蘭度的話說就是:「這只是有一部黑幫片而已。」
  • 佳片推薦:《教父》——男人不能錯過的一部電影!
    《教父》,男人的聖經,一切智慧的總和。今天在下帶大家來回顧一下影史上最偉大的黑幫電影《教父》及它背後的故事 最初沒有人以為《教父》是部重要作品,派拉蒙先後找的12位導演一一拒拍,給出的理由很直接,拍不好怕影響自己的聲譽,拍好了又怕得罪黑幫。加上之前描寫義大利黑幫的電影總是猶太人來執導,派拉蒙這次決定安排一個義大利裔導演來拍攝。由於之前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參與了《巴頓將軍》劇本並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劇本獎,因此進入了派拉蒙的眼帘,決定讓他來執導。
  • 世界十大經典黑幫電影TOP9,被記住的不該只有一部《教父》
    TOP8:《好傢夥》推薦指數:☆☆☆這是斯科塞斯一道癲狂式的黑幫經典,德尼羅的表演不用多說,喬佩西直接拿了奧斯卡最佳男配,傳說《肖申克的救贖》導演拍片靈感更是來源於此,貫穿始終的旁白及龐大緊密的敘事節奏造就這樣一部不朽的經典。
  • 《教父》裡不可一世的柯裡昂家族,現實中的美國黑幫如何存在?
    在《教父華爾茲》具有濃鬱古典風格的背景音樂中,《教父》電影故事從開頭走到結尾。從19世紀90年代老唐的出生到20世紀後期麥克的死去,兩代梟雄所創造的柯裡昂家族似乎不復當年的輝煌。《教父》三部曲是影史上無可複製的一個奇蹟,無論在哪一個世界級別的電影榜單上,你總能看到《教父》名列前位。三部曲並非拍攝於那個電影界精彩紛呈的1994年,最晚的《教父3》也在1990年上映。
  • 電影推薦:全球十佳黑幫電影
    感覺這是真正的信任關係,一方面為你臥底,另一方面與其他臥底監視你。面對黑幫的大佬們一個個倒下,自己的勢力部擴大,幾乎沒人知道李自成是警察。欣賞的結果,善與惡一個思想,君子不站在危險的牆下。4. 極端邪惡;極端暴力的日本黑幫電影,真正的大黑幫互相廝殺的情節,一環套一環。在金錢和權力面前,無論是官場、商界還是黑手黨,都難逃厄運。
  • 《美國往事》:豆瓣評分9.2,比肩《教父》的黑幫史詩
    在好萊塢的電影史上有這樣一部長期被評論家誤以為是爛片的佳作,直到導演鬱鬱而終多年之後才得以被人們重新認識,成為黑幫電影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沒錯,講到這裡,不少影迷應該知道今天要講的這部電影就是《美國往事》。
  • 半個世紀過去了,《教父》憑什麼還是公認的影史經典?
    而更驚人的是,《教父》在上映之初的電影票價是3美元,即使是消費水平較高的紐約,票價也不過4美元。你可以大致換算一下有多少人曾花錢買過《教父》的電影票,換成現在的票價,《教父》又能取得多高的票房。在商業票房方面,《教父》的表現不輸於任何一部好萊塢商業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