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過去了,《教父》憑什麼還是公認的影史經典?
上映於1972年的《教父》,距離現在,已經問世了將近半個世紀。
但時至今日,在各大權威電影排行榜上,《教父》的名次,依然不會跌出前三。
毫不誇張地說,如果你自詡是一名資深影迷,那麼在你的觀影記錄裡,《教父》絕對要佔有一席之地。
很多人無法理解《教父》的評價為何如此之高,甚至有人覺得《教父》純粹是一部徒有虛名的作品。
相比於後來的同類型影片,《教父》確實顯得節奏過於緩慢,場面不夠火爆,有限的幾場槍戰戲,還充斥著粗糙廉價的氣息。
再加上近3個小時的影片時長,很容易把觀眾搞得昏昏欲睡。
假如你也對《教父》的影史地位抱有質疑,這篇文章,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你的想法。
01商業票房
通常來講,想要證明一部電影的價值,起碼要先看一下它的票房。
《教父》的全球累計票房是2.4億美元,以如今的標準來看,這個數字跟所謂的「票房大賣」,還存在一定的距離。
但《教父》的幕後投資僅有600萬美元,按照預算和票房的性價比,《教父》無疑是賺翻了!
而更驚人的是,《教父》在上映之初的電影票價是3美元,即使是消費水平較高的紐約,票價也不過4美元。
你可以大致換算一下有多少人曾花錢買過《教父》的電影票,換成現在的票價,《教父》又能取得多高的票房。
在商業票房方面,《教父》的表現不輸於任何一部好萊塢商業大片!
02獎項榮譽
由派拉蒙影業出品的《教父》,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好萊塢電影。
而針對於好萊塢電影的獎項榮譽,自然是奧斯卡。
在第45屆奧斯卡金像獎上,《教父》共入圍了9個獎項提名。
最終,它囊獲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3座奧斯卡大獎。
之前陷入事業危機的好萊塢巨星馬龍·白蘭度,也憑藉在《教父》中的完美演出,第二次斬獲奧斯卡影帝的殊榮。
這樣一部最初不被派拉蒙看好的小成本影片,能在奧斯卡獎上大放異彩,足以說明它的藝術價值,值得讓我們去喝彩。
03人才輸出
很少有電影能像《教父》一樣,向外界輸出了不止一位有資格載入史冊的影壇巨匠。
《教父》的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執導此片之前,在好萊塢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物。
派拉蒙當初決定投拍《教父》時,最先想到的導演,其實是義大利頂級導演賽爾喬·萊昂內。
奈何賽爾喬·萊昂內正琢磨著創作《美國往事》,派拉蒙高層便將弗朗西斯·科波拉臨時頂了上來。
尚且還名不見經傳的科波拉,在《教父》中釋放了他無與倫比的藝術才華,他有許多拍攝技巧和敘事手法,都堪稱天才手筆!
比如影片開頭的那場婚禮,在有限的時間內將故事的主要人物依次介紹,不僅井然有序,還讓人印象深刻。
當《教父》上映之後,科波拉的名氣和地位暴漲,現如今,他早已被列入好萊塢殿堂級導演的行列。
上文提到的好萊塢巨星馬龍·白蘭度,也是通過《教父》,實現王者歸來!
他演繹的初代教父,可謂是整個電影史上最光芒萬丈的銀幕形象之一。
僅憑這一部作品,馬龍·白蘭度就擔得起「世紀巨星」的美譽。
跟科波拉有著相同命運的人,是飾演二代教父的阿爾·帕西諾。
在參演《教父》之前,幾乎沒有人注意到好萊塢還有這麼一號演員。
而演完《教父》之後,阿爾·帕西諾搖身一變,片約不斷的同時,還頻頻推出銀幕經典佳作。
除了上面3位影壇巨匠,《教父》裡的配角,也各個履歷非凡,不是奧斯卡影帝,就是奧斯卡影后。
換言之,《教父》對整個電影行業的貢獻,完全超出了一部電影的範疇。
04後世影響
有人曾說,《教父》是黑幫電影的「天花板」,凡是在它之後上映的黑幫電影,或多或少地都摻雜點《教父》的影子。
此言非虛。
舉個例子,香港電影的裡程碑《無間道》系列中的第二部,便在各個層面上,對《教父》都有所借鑑。
當然,你也可以把它理解為「致敬」。
其實《教父》對後世的影響絕不僅僅局限於黑幫電影,很多動畫電影、喜劇電影乃至文學音樂作品,都曾受到過它的啟發。
一部問世了近半個世紀的電影,能達到如此境界,將其稱之為影史經典,絕對是當之無愧!
希望這篇不夠專業的影評,能讓你對《教父》有更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