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嗎?據說速度是每秒5釐米。」「什麼?」「櫻花飄落的速度,秒速是5釐米。」
01分離
這是一個從一開始就是分離的故事。
開頭貴樹和明理小學時候的相處和旁邊更像是在做自我介紹,而本來約定好了要一起上同一所初中的他們,卻在某一天晚上,收到了明理要轉學的消息。好在後來他們通過寫信重新建立了聯繫,可是很快,貴樹也要轉學了,要轉去鹿兒島。
真的很遙遠,如果說明理轉學去梔木可以通過坐火車來抹平距離,那麼貴樹轉學到鹿兒島,對於那時候的他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
02如果故事是這樣的
如果升初中的時候明理沒有轉學,13歲的時候,貴樹也不會轉學,那麼後面的故事會變成什麼樣?
會不會就像旁白說的「我們約定上同一所初中、高中、大學,然後就一直在一起」。會變成這樣嗎?
有一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貴樹去了鹿兒島以後,兩人還是一直在通信來往,不過後來兩人只等待著對方寄來的信,自己卻寫不出一點東西,這是為什麼呢?
所以,如果能繼續一直保持通信呢?他們約定好,大學的時候,在東京,那他們會在一起的吧?
可惜的是,這些都只是如果。
兩人由於長期的異地,所處的環境和周圍的人都不同,兩人除了談論天氣、遇到的或有趣或奇怪的事情、調侃一下對方回信上的內容、慰問對方最近過得怎樣外,他們之間沒有任何共同話題。
然而這樣的話題,或許可以持續1年,但3年、5年,甚至更久呢?不太可能吧。
03沒有說出口的「愛」
描述五釐米最讓人惋惜的就是「愛」和「距離」,然而這兩個在60分鐘的影片裡都沒有直接出現過。
櫻花飄落的速度是5釐米每秒,火箭的速度是5米每秒,這兩句臺詞其實都出現的很突然。前一句是在開頭明理說的,後一句是在貴樹和花苗回家路上看到火箭運輸往發射場的時候,花苗說的。
而這兩句話都從側面講述了貴樹和明理之間的距離,約定明年櫻花盛開的時候能一起看櫻花,可是我們彼此卻漸行漸遠。至於要飛往外太空的火箭,就更像是在說兩人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在茫茫漫無目的的前行,我們是要去哪裡呢?我們又能去到哪裡呢?
至於「愛」,我們能感受到愛,貴樹和明理,花苗和貴樹,明理和丈夫。是的,全片,我們能看到愛,能感受到愛,但裡面沒有一個角色把愛說出來。
貴樹和明理最後一次分別的時候,看到的欲言又止的愛,是對現實的無奈。貴樹寫了一封很長的信要給明理,但是不小心丟了,明理也寫了一封信,但卻沒有給。我當時在想,如果貴樹把那封信的事情告訴了明理,如果明理把那封信給了貴樹,那麼,那個說不出口的愛,是不是就會不一樣了呢?
可事後想想,感覺那個吻,讓他們都明白,未來那些虛無縹緲的不確定,不是他們所能掌握的,也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現在,我和你在一起。至於「愛」這個東西,你懂我懂就好了。
至於花苗和貴樹之間,貴樹是知道花苗的心意的,但是因為他的眼裡一直都只有明理,或者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目標,所以他選擇不揭破這層關係,而花苗在明白了貴樹的想法後,也就沒有把「愛」說出來了。
04秒速五釐米
異地戀其實是很痛苦的,因為總是在最需要的時候,那個人卻不在身邊,心裡的苦沒辦法訴說,等到能說了,那些令人痛苦的也都過去了,久而久之,也就沒有什麼想說的了。
而貴樹和明理也是一樣的。心裡的痛苦無法給對方寫信,卻又期待對方能給自己帶來信心和力量,可是兩人之間的距離導致他們沒辦法,也不能第一時間知道並安慰。
而兩人始終不去找對方,一方面是但是的他們沒辦法跨越鹿兒島與梔木之間的距離,這不是13歲的時候從東京到梔木的距離可以比的。更重要的是,他們知道,雖然相見會快樂,但那只是一時的,伴隨這短暫的快樂過後,剩下的是綿綿無盡的遺憾。
把彼此之間的記憶停留在13歲那時,停留在那天晚上的那個吻,一切純潔而美好,是對彼此最大的溫柔。
明理和別的男人訂婚了,第一次看的時候我覺得很不可思議,但是長大後,當自己也開始面對各種選擇的時候,我才知道,這才是成長。
我確實愛你,但我還有生活。這是我對明理和別的男人結婚的理解。因為13歲以後陪伴在明理身邊的人不是貴樹,因為對貴樹的愛只停留在13歲,因為她真的經歷了。
長大後,我明白:作為一個男人,我們沒理由要求一個女人等你,等你3年、5年、10年......我們沒有理由。這可能也是當年貴樹沒有把那封信告訴明理的原因,沒有說出「愛」的原因吧!
記得貴樹去梔木找明理的那天嗎?受天氣影響,火車晚點,那時貴樹說:不希望她等下去,她要是回家就好了。
可是那時候明理沒有回家,因為她知道貴樹一定會來。如果那時候,貴樹告訴明理:我喜歡你,一定要等我,我會來找你的。
那結果會怎麼樣?可能明理真的就等貴樹了。
可是這是貴樹想要的嗎?很明顯不是啊!
現在,我才明白,這句話是整個片子的精髓。
影片的最後,貴樹和明理終於相遇了,還是熟悉的街口,還是熟悉的火車,和開頭不一樣的是,這次火車路過後,明理不在對面。
而轉過身的貴樹看到對面沒人,先是一愣,然後是釋懷的一笑。以前我也不明白,看評論說,是貴樹也終於釋懷,要去尋找他的愛了,我當時真的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現在我明白了,明理終於沒有像13歲的時候一直等下去了,她回家了。這解脫般的微笑在結合「不希望她等下去,她要是回家就好了」這句話,我就終於明白了。貴樹對明理的感情,不只是愛,還有責任,希望能夠背負她一輩子的責任。
那麼這也就為什麼在鹿兒島時、回到東京讀大學時、畢業後工作時,一直在拼命的前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原因。他希望明理幸福,這不只是愛,還是一種責任。
而看到明理手上的戒指,他就知道,現在的明理一定很幸福,那麼自己的任務也就完成了,沒必要在糾結於過去了。
最後故事的最後,貴樹說他又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動力。
因為他知道明裡已經過上幸福日子後,他也要開始尋找自己的幸福了。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很久以前的夢」「夢裡我們只有十三歲」「那是在覆蓋著厚厚一層白雪的田園」「民家的燈火遙不可及,只能看到零星的兩點」「在積起的新雪中,只有我們兩人的腳印」「接著,總有一天,可以再一次一起共賞櫻花」「我和他/她都是堅定不移的這樣以為」
05Ending:
我的打分:10分。這是我最愛的作品。
以前我覺得這是一個殘缺的結局,一個充滿遺憾的結局,但現在我覺得這個結局恰到好處,而且很美好。
因為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無所謂悲或喜。
#電影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