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現場。
紅網時刻9月29日訊(常德分站記者 鄭江暉)小小針線展工匠精神。9月28日,2017年「常德工匠」暨「五湘」競賽活動——「湘繡」技能競賽在桃源縣創業孵化園開賽,30多名繡娘以針為筆,以線為墨,於白布之上畫花鳥、走龍蛇,上演「針鋒對決」,此次競賽的優勝者將代表常德市出徵湖南省「湘繡」技能競賽。常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譚弘發到場視察。
此次競賽為期三天,以「繡線上的文脈」為主題,在21個小時的時間內現場製作刺繡,將從製作過程、製作技藝、作品藝術效果、作品創意等多方面考察選手們的刺繡功夫。比賽現場,只見繡娘們的針線在繡布上起起落落、上下翻飛,五顏六色的繡線被縫製在畫稿的紋路上,繡布上的圖案也漸漸浮現出來,大家的技藝、針法也盡收於現場眼光犀利挑剔的專業評委眼中。
此次參加比賽的選手中,最大的有72歲,最小的才16歲。「刺繡能讓我沉靜下來,對打磨浮躁的性格有好處。」來自桃源縣職業中專服裝專業的學生伍紅豔是當中最小的一位,才16歲的她已然從刺繡中找到樂趣。桃源刺繡非遺文化傳承人羅巧年也出現在比賽現場,看自己的徒子徒孫們同臺競技,「看著她們還在鑽研這門技藝,就不擔心桃源刺繡這塊瑰寶失傳了。」羅巧年欣慰地說。
桃源刺繡作為湘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傳統刺繡領域佔有一席之地。桃源刺繡是一門土生土長的民間藝術,繡品以實用為主,如喜帳、壽帳、門帘、被面、枕套等。題材以人物、花鳥、瑞獸為主,針法以平繡摻針為主,輔以盤線針、打籽針、墊針等多種針法, 平針體系非常成熟,幾乎涵蓋了當今湘繡的所有針法。今年5月,桃源刺繡在全國京交會上展出,入選「華夏工匠」提名獎,列入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