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新認識一個人,還沒說幾句話,他就喋喋不休地抱怨起原來的公司:怨公司沒有前景,拼死拼活一個月,拿到手裡的工資沒多少;怨上司不公,誰擅長拍馬就重用誰;怨同事不善,成天勾心鬥角明爭暗鬥……
終於,在他暫停抱怨的間隙,我小心翼翼地問了一句:既然工作如此不稱心,為什麼不跳槽呢?他一愣,奇怪地看了我一眼,似乎在看一個外星人。「跳槽?現在經濟這麼不景氣,往哪裡跳?」這下我算明白了,原來他的工作並非一無是處啊。
散席後,儘管他熱情地與我道別,並且特意留下他的電話,但我,卻再未聯繫過他。對我來說,一個怨氣衝天的人,是不值得交往的。
因為我深信:一個真正優秀的人,一定不會輕易去抱怨外界。
當然,現在社會變化越來越快,傳統和創新不斷激蕩,我理解每個人都可能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每個人都有可能陷入職業發展的低谷,需要發發牢騷、排解排解生活的壓力,所以,很多人認為偶爾發發牢騷有助於自己內心平衡的調節,有助於擺脫心靈的陰影。
因此,抱怨成了蔓延在當今社會中的一種情緒。
然而威爾·鮑溫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抱怨的本質,其實是為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
水木然認為:抱怨,其實是一種逃避,而且期望別人跟自己一起逃避。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它會影響我們進取心、消磨掉我們克服困難的勇氣。有時候,我們的抱怨不僅會針對人、也會針對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們的不滿。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傾聽我們的抱怨,我們會在腦海裡抱怨給自己聽。
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為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為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
再來看一個寓言:
驢耕田回來,躺在欄裡,疲憊不堪地喘著粗氣,狗跑過來看它。
「唉,老朋友,我實在太累了。」驢訴著苦,「明兒個我真想歇一天。」
狗告別後,在牆角遇到了貓。狗說:「夥計,我剛才去看了驢,這位大哥實在太累了,它說它想歇一天。也難怪,主人給它的活兒太多太重了。」
貓轉身對羊說:「驢抱怨主人給它的活兒太多太重,它想歇一天,明天不幹活兒了。」
羊對雞說:「驢不想給主人幹活兒了,它抱怨它的活兒太多太重。唉,也不知道別的主人對他的驢是不是好一點兒。」
雞對豬說:「驢不準備給主人幹活兒了,它想去別的主人家看看。也真是,主人對驢一點兒也不心疼,讓它幹那麼多又重又髒的活兒,還用鞭子粗暴地抽打它。」
晚飯前,主婦給豬餵食,豬向前一步,說:「主婦,我向你反映一件事。驢的思想最近很有問題,你得好好教育它。它不願再給主人幹活兒了,它嫌主人給它的活兒太重太多太髒太累了。它還說它要離開主人,到別的主人那裡去。」
得到豬的報告,晚飯桌上,主婦對主人說,「驢想背叛你,它想換一個主人。背叛是不可饒恕的,你準備怎麼處置它?」
「對待背叛者,殺無赦!」主人咬牙切齒地說道。
可憐,一頭勤勞而實在的驢,就這樣被傳言「殺」死了。
莫跟旁人抱怨,免得怎麼死的都不懂!
所以,水木然認為:經常跟別人抱怨的人,一定是一個充滿負能量的人,這種負能量一定會給自己招惹是非。
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著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著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著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像不到的大轉變,你的人生也會更加地美好、圓滿。
「誠實面對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該誠實勇敢的面對它;就應該去想辦法結束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己的不安」。
最後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