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營內部官員「互咬」,蔡英文出面急滅火,可各部門仍各唱各調

2020-12-22 海峽新幹線

臺警政部門主管陳家欽日前被臺內務部門函送臺北地檢署調查,點燃綠營內部的戰火,臺內務部門主管徐國勇神隱多日後,3月30日到臺立法機構備詢,徐國勇稱,當天晚上有透過辦公室主任跟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報告,但他炮口還是對準陳家欽,說凡事依法處理。

徐國勇咬定不知道內容,說處理的是政風處不是自己,就算公文是從臺內務部門送出,也不關他的事。

徐國勇說要尊重臺法務部門,但另一頭臺法務部門主管卻一點也不想接這塊燙手山芋。

臺法務部門主管蔡清祥:因為我沒有看到全案的卷宗,我也不能做任何的評斷,我想我們就由臺北地檢署,他們自己做處理。

把球丟回給臺北地檢署,但徐國勇席間突然冒出的這句話,似乎在說給陳家欽聽。

臺內務部門主管徐國勇:法律就是法律,我們該依法處理就依法處理,另外就是該尊重長官,該尊重我們體制,就是尊重,就是這樣子。

到底是誰不尊重長官,綠營茶壺風暴再現,蔡英文也趕緊來滅火。

蔡英文:這件事情喔 我也是在第一個時間,由「行政院長」的辦公室,通知我的辦公室的,經過一番溝通,我相信我們整個團隊的,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防疫。

蔡英文喊出拼防疫,想要努力滅火,但臺行政機構各部門卻各唱各調,其中矛盾依舊藏不了。

相關焦點

  • 蔡英文當局還能「Hold住」嗎?
    遊行民眾沿途高喊「蔡英文下臺」、「蘇貞昌下臺」等口號,抗議蔡英文當局開放萊豬政策、關中天新聞臺等錯誤決策。據臺媒報導,民間團體將《兩隻老虎》改編為《美國毒豬》,痛批進口萊豬危害民眾健康,並點名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蘇貞昌、衛生福利部門主管陳時中、農業部門主管陳吉仲等官員下臺。
  • 蔡英文蘇貞昌都戴口罩了,誰還記得曾被罵到臭頭的馬英九?
    蔡英文終於戴口罩了,2日視察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時,她首次公開戴口罩,蔡辦說是配合「指揮中心」的指引;在蔡英文戴口罩後,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今天到「指揮中心」視察也首度戴口罩,他說那裡有不特定的人,所以要戴口罩,綠營政治人物戴口罩各有理由,只是他們戴口罩之餘,可曾想過被他們罵到臭頭的馬英九
  • 涉臺駐日官員自殺案,綠營網軍首領被起訴至今下落不明
    儘管綠營人士紛紛與楊蕙如切割,但臺媒發現,蔡英文、賴清德等民進黨巨頭都曾將選舉宣傳交由她負責。 而她至今下落不明,網軍案也進展緩慢,顯得蔡英文當局不懷好意的「反滲透法」尤為可笑。 楊蕙如(左一)與蔡英文(右一) 中評網資料圖 臺駐日官員被逼自殺,原來是綠營網軍帶節奏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月4日報導,臺北市長柯文哲上午參加活動後
  • 臺灣網紅與蔡英文合拍視頻被解約,綠營為選舉狂炒「第二個周子瑜」
    16日,聚暘新媒體召開記者會稱,與蔡英文合作的這個視頻與大陸方面沒有合作關係,不知道對方是怎麼得知的。面對記者對損失的詢問,公司表示有幾百萬,但實際情況還要再評估。事實上,綠營正努力把「波特王事件」炒作成2016年「大選」前「周子瑜事件」的翻版。
  • 綠營執政一年大失人心 島內「後悔投蔡族」日漸多
    中國臺灣網5月6日訊 蔡英文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即將屆滿一年,相較於去年「520」攜高支持度風光上臺,如今的蔡英文民調慘敗。不僅島內「不會再投蔡」的聲音與日俱增,隨著2018年臺灣縣市長及議員選舉布局的逐漸展開,綠營內部甚至有人擔憂,蔡英文可能成為拖累民進黨2018年選情的「票房毒藥」。
  • 登「蔡英文穿龍袍」遭綠營圍攻《亞洲周刊》再反擊
    蔡英文此舉點燃島內對其獨裁專斷「執政」的不滿。香港《亞洲周刊》以「蔡英文身著龍袍圖」為封面的報導,將揭露綠營「民選獨裁」的本質推向高潮,卻遭綠營網軍攻擊報復。該刊29日硬槓民進黨,在臉書放出4張「英皇」照供網民免費下載。「臺灣民主」一直被蔡英文拿到國際社會上叫賣,一些西方國家也以「民選」為由幫民進黨當局抬身價。
  • 蔡英文在綠營「天條」前也不得不低頭
    他說自己視聲譽勝於職位,但被提名恐怕就會被羞辱,黃健庭是政治世家出身,不必他人提醒就應可預見,這時弄得落荒而逃,自己多少得負點責任。但話說回來,蔡英文會重蹈覆轍,同樣的錯犯了兩次,卻令人匪夷所思。那一次提名的挫敗,蔡英文應記憶猶新,這次何以慮不及此,偏要提一個黃健庭,被她的同志們拿來當箭靶?
  • 綠營「喬王」再現,蔡英文、蘇貞昌都裝瞎
    蔡當局直接扼殺新聞自由與言論自由,在民主社會極為罕見,更是臺灣進入「民主化」後首見,引發民意高度反彈;日前舉行的「秋鬥」遊行中,大批民眾赴民進黨黨部表達抗議,並質問身兼黨主席的蔡英文為什麼、憑什麼要關掉新聞臺?而後蔡英文特別在民進黨中常會前發表談話,提及「NCC」是「獨立機關」,她尊重「NCC」的決定,而且不會介入云云。
  • 綠營人士透露:蔡英文留著有用
    有相關人士分析認為,蔡英文之所以不換掉蘇貞昌,是因為目前為止沒有比蘇貞昌更適合的「靶子」,蘇貞昌因為進口「萊豬」這一議題,幫助蔡英文扛下了大部分臺灣地區民眾的指責,蘇貞昌和蔡英文是
  • 世衛組織打臉蔡英文,臺灣綠營網軍「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其實,何止是沒有太多幫助,直白一點地說,臺灣綠營網軍簡直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一條轉發,總理夫人再引起關注臺灣外事主管部門日前宣布將捐贈100多萬片口罩給「新南向國家」,其中包括新加坡。何晶11日在臉書轉發相關新聞時寫下了「Errrr」的評論而招致臺灣網軍及一些綠媒攻擊。
  • 呂秀蓮接受英國BBC專訪,對著蔡英文的七寸猛咬一口
    也許有人會納悶——呂秀蓮出身民進黨,想參加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由「喜樂島聯盟」這一「臺獨」組織主要推舉,即便如今沒能完成聯署,不得不退選,也沒必要揭批蔡英文啊。然而,撇開那些「狗咬狗一嘴毛」的語句,海叔發現,呂秀蓮揭批蔡英文,也有值得一看之處。呂秀蓮接受BBC採訪1、BBC記者用了「充滿失望與無奈」來描述呂秀蓮當下的情緒。
  • 刊登「蔡英文身著龍袍圖」遭綠營圍攻,《亞洲周刊》再放4張「英皇...
    蔡英文此舉點燃島內對其獨裁專斷「執政」的不滿。香港《亞洲周刊》以「蔡英文身著龍袍圖」為封面的報導,將揭露綠營「民選獨裁」的本質推向高潮,卻遭綠營網軍攻擊報復。該刊29日硬槓民進黨,在臉書放出4張「英皇」照供網民免費下載。「臺灣民主」一直被蔡英文拿到國際社會上叫賣,一些西方國家也以「民選」為由幫民進黨當局抬身價。
  • 綠營網軍首領「掉馬甲」後神隱 柯文哲:被滅口?
    儘管綠營人士紛紛與楊蕙如切割,但臺媒發現,蔡英文、賴清德等民進黨巨頭都曾將選舉宣傳交由她負責。而她至今下落不明,網軍案也進展緩慢,顯得蔡英文當局不懷好意的「反滲透法」尤為可笑。楊蕙如(左一)與蔡英文(右一) 中評網資料圖臺駐日官員被逼自殺,原來是綠營網軍帶節奏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月4日報導,臺北市長柯文哲上午參加活動後,喊話「神隱已久」的楊蕙如不要再躲了。
  • 邱毅解讀臺外事部門改頭像風波,純屬取悅蔡英文,溜須拍馬
    邱毅:第三個我要說的就是臺灣現在在蔡英文當局之下,各個官員以拍馬屁作為他們最主要的任務,外事部門的負責人吳釗燮固然是蔡英文的寵臣,但是寵臣還要維持寵信不衰,所以當然要繼續拍馬屁,知道蔡英文搞文化「臺獨」,要跟著搞;知道蔡英文要搞「臺獨」正名,要跟著搞;知道蔡英文要自我安慰、自我催眠,就跟著搞。
  • 布局2022——後蔡英文時代 綠派系各據一方
    2022蔡英文將於今年5月20日展開第二任期,民進黨內各派系已對2022年縣市長選舉默默開始布局。「新潮流」、「正國會」、「蘇系」、「海派」及「英系」各據一方,2022前哨戰將從「罷韓」及高雄市長補選就開打。
  • 黃重諺酸韓國瑜"喝醉的土包子" 被轟:這就是綠營的質感?
    黃重諺酸韓國瑜"喝醉的土包子" 被轟:這就是綠營的質感? 2019年02月19日 08:5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蔡英文辦公室發言人黃重諺。
  • 蓬佩奧「最後瘋狂送秋波」,蔡英文當局為什麼還保守了?
    不過對於美國取消美臺往來限制,蔡英文當局的回應卻趨向保守。島內直言,美國政府的「臨去秋波」對臺灣而言是看得到、吃不到。川普和蓬佩奧(右)官員態度相對保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9日聲稱,國務院已將行之有年的美臺官員交往限制廢除,「以讓臺灣官員今後能以更平等、尊嚴的地位與美國交往。臺灣《聯合報》11日舉例稱,之前單是臺灣地區領導人過境美國就有諸多限制。
  • 綠營陳淞山:蔡英文不想弄僵兩岸,會切割激進者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即將在520連任,面對後蔡英文時代,綠營政治評論員陳淞山接受訪問時表示,蔡第二任第一個大問題是經濟,第二大問題是兩岸關係。陳淞山陳淞山強調,蔡英文並不想將兩岸關係弄得這麼僵,也想要切割激進的人,希望往務實方面做安排。他認為,陸委會與海基會的人事布局,是否派任對兩岸關係採取務實看法的人,是觀察指標。
  • 臺「行政院」是綠營網軍指揮中心?蘇貞昌被國民黨要求道歉下臺
    @銳看臺灣報導 對於臺「行政院」幕僚在「立法機構」製圖攻擊「在野黨」,國民黨今天表示,證明「行政院」是綠營網軍的指揮中心,濫用公帑直接做黨務,國民黨要求「行政院長」蘇貞昌立即道歉並下臺,臺「監察院」應立案調查是否有公務員違失,蔡英文也應為「行政院」破壞民主、破壞臺灣團結的行為給民眾清楚交代
  • 蔡英文連任不可能成功 臺作家:這已經是鐵的事實
    一時間,蔡英文是否能夠如願繼任「大位」,在她任期還未滿三分之一時就成為了熱門話題,就連「獨派」大佬都唱衰:「蔡英文只做四年就好」。近日,再有臺灣作家預言,「蔡英文連任不可能成功,這幾乎已經是鐵的事實!」島內各界都唱衰 蔡英文連任陷嚴重危機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各界解讀蔡英文滿意度快速滑落的原因,多偏向政治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