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營執政一年大失人心 島內「後悔投蔡族」日漸多

2021-01-13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5月6日訊 蔡英文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即將屆滿一年,相較於去年「520」攜高支持度風光上臺,如今的蔡英文民調慘敗。不僅島內「不會再投蔡」的聲音與日俱增,隨著2018年臺灣縣市長及議員選舉布局的逐漸展開,綠營內部甚至有人擔憂,蔡英文可能成為拖累民進黨2018年選情的「票房毒藥」。

  年輕族群倒戈相向 綠借經濟「洗白」被打臉

  蔡當局就職周年前夕,島內開出的民調幾乎沒有好看的。就連綠營智庫臺灣「民意基金會」近日公布的調查也顯示,民進黨「完全執政」一年,已有近6成民眾不滿意其表現。帶有親綠色彩的《美麗島電子報》3日公布民調並指出,蔡當局已面臨三大警訊:第一,蔡上臺後推動的重大政策或改革,幾乎滿意度全低於3成,全部改革確定慘敗;第二,原先最「挺蔡」的20至29歲年輕族群,如今竟已完全逆轉,反過來成為各年齡層中「最不滿蔡英文」的一群人,不滿蔡表現比例高達63%;第三,即便蔡英文曾宣誓推動「新經濟、新社會、新政治」,但人民認為島內整體經濟狀況「不好」的比例竟已突破80%,認為好的僅11%。

  過去將近一年裡,臺當局改革、拼經濟口號喊得震天響,結果卻換來逾80%民眾不滿島內經濟,對綠色政權而言,或許這才是最危險的警訊。

  臺灣名嘴趙少康早在蔡英文上臺百日就曾預言,對目前的臺灣而言,提振經濟應該是蔡英文的優先目標,沒有經濟,一切都是假的,「人們最後跟蔡英文算總帳的,也是經濟。」趙少康指出,馬英九任內其實做了不少事,但最後讓國民黨丟掉政權的,還是經濟。

  嗅到危險氣息的蔡當局5日大陣仗召開記者會,主題直奔「經濟」。官員翻出各種數據,聲稱這一年來經濟數字的增長比馬英九執政時期還要明顯,目前臺灣經濟正在「起飛」。但一番說辭很快被質疑「與老百姓感受差真多」,島內網友諷刺,這段期間起飛的應該是民進黨的黨內經濟吧。

  網友質疑,這一年來進帳不少跟經濟起飛的應該都只有民進黨,勞方感受到的只有砍7天假跟物價上漲。還有人指出,民進黨只是在玩兒數字遊戲,薪水沒漲,物價卻漲不少。

  「不會再投蔡」聲音多 「小英」或成「票房毒藥」

  島內艾普羅民調公司前日進行了一項頗有意思的調查:「如果明天『大選』,民進黨推出蔡英文,泛藍推出郭臺銘,你支持誰?」結果顯示,35.7%受訪者會投給郭臺銘,24.2%投蔡英文(22.5%未表態),郭臺銘完勝蔡11%。

  調查顯示,不僅82%的泛藍受訪者表態支持郭臺銘,島內30歲以上有工作經驗的中、壯年,特別是40到59歲幾乎一面倒「挺郭」,充分顯示中產階級對拼經濟的期待。

  民進黨籍前高雄市議會議長蔡見興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時表示,蔡英文上臺這一年開闢太多戰場,導致選票與支持度大量流失。再這樣下去,一定會衝擊2018年綠營縣市長與議員選舉。他透露,現在基層出現很多「隱藏性民怨」,他在地方上也聽到很多「以後不要找我了,我不會再投給蔡英文」的聲音。

    面對「小英」民調「出軌」,連任之路蒙陰影,民進黨人回應「民調就當作模擬考」,並聲稱蔡英文還有時間爭取民眾支持。

  蔡英文民調慘敗 綠營提兩大「奇葩說」

  除了借所謂「經濟復甦」為蔡英文「洗白」,針對蔡就任不到一年,支持度就開始在低谷徘徊,民進黨人近來常口徑一致地提到兩個說法,一為蔡的民調低是由於改革太慢,二是民進黨贏得執政,代表選民不接受「九二共識」,所以綠營也不可能接受。對此,趙少康直言,這些想法純屬自我麻醉、自我防衛。

  他表示,這一年來,蔡英文已陸續處理「不當黨產條例」、「一例一休」、8年8800億新臺幣「前瞻計劃」、「司改國是會議」、年金改革等事項,所以民眾不可能是因為改革太慢對「小英」不滿,單以成功鬥爭國民黨黨產這件事而言,起碼就應增加10%的支持度。可見她民調積弱不振的原因,應為民進黨所在意、或以為人民在意的事,其實人民並不在意。近日便有自認是民進黨長期支持者的島內網友坦言,近一年只覺得綠營重心放在「轉型正義」,並沒有關心其他區塊。

  趙少康另指出,國民黨丟掉政權是很多原因加在一起所導致,無法光用認同「九二共識」與否來判斷,若蔡英文依舊反對「九二共識」,卻又拋出所謂「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的「三新」,稱兩岸得有結構性合作,不僅讓人感到突兀,更會令人懷疑「小英」是否覺得用文藝青年式的囈語(夢話、荒謬糊塗之語),就可使兩岸問題迎刃而解。 

  始終抗拒「九二共識」 蔡英文漸遭民意反噬

  蔡當局上臺後不停以「民意」做擋箭牌,同時編織出各種華麗、空洞的說辭,軟硬兼施抗拒「一中」核心意涵的「九二共識」。但隨著時間推移,如此的操弄手法卻愈加頻繁地被民意打臉,使蔡英文漸遭民意反噬。

  臺灣競爭力論壇4月27日公布的民調顯示,6成以上民眾對蔡當局執政的兩岸關係表示不滿,更有半數的民眾認為蔡當局不接受「九二共識」不利於臺灣發展;另有62.9%的人認為當政者拒絕「九二共識」無力解決兩岸僵局。

  《美麗島電子報》3月底也曾公布民調指出,在蔡英文執政信任度與滿意度持續下滑情況下,受訪民眾認為蔡英文比前任馬英九,在兩岸關係的表現變差的比例高達51.2%,認為變好的只有3.7%。在此情況下。民調追問認為兩岸關係變差者:該由誰負起較大責任?結果則呈現出臺灣當局49.1%、大陸方面24.6%的對比。

  另據最新消息,臺灣艾普羅公司4月針對臺灣民眾「國族認同」等議題進行的調查顯示,高達86.5%民眾認為自己是中華民族一份子,且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比例佔51.1%。民眾對蔡英文當局執政的兩岸關係政策,不滿意度已超6成。(中國臺灣網 王思羽)

相關焦點

  • 候選人無同理心 臺「首投族」不甘只做「唐僧肉」
    」(首次擁有選舉權的島內選民)達129萬多人,其中年滿20周歲的年輕「首投族」大概有八成,佔總投票人數的5%還多,被視為影響選情的關鍵族群。比如,宋炮轟教改並未讓學習更輕鬆、臺當局不斷漲學費;陳建仁除了吹捧民進黨執政時的繁星計劃外,更批評現臺當局在大學退場機制的盲點;朱除質疑民進黨社會住宅政策外,也似有暗諷陳的論文事件。
  • 登「蔡英文穿龍袍」遭綠營圍攻《亞洲周刊》再反擊
    蔡英文此舉點燃島內對其獨裁專斷「執政」的不滿。香港《亞洲周刊》以「蔡英文身著龍袍圖」為封面的報導,將揭露綠營「民選獨裁」的本質推向高潮,卻遭綠營網軍攻擊報復。該刊29日硬槓民進黨,在臉書放出4張「英皇」照供網民免費下載。「臺灣民主」一直被蔡英文拿到國際社會上叫賣,一些西方國家也以「民選」為由幫民進黨當局抬身價。
  • 臺媒:「臺獨」的戰爭風險太大,島內主流民意是追求和平
    臺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文章摘編如下:「民意如流水」是島內政黨與政治人物經常用來自我警惕或解嘲的一句話,從2016年民進黨大勝到2018年大敗、從2018年國民黨大勝到2020年大敗,甚至對比2008年與2016
  • 刊登「蔡英文身著龍袍圖」遭綠營圍攻,《亞洲周刊》再放4張「英皇...
    蔡英文此舉點燃島內對其獨裁專斷「執政」的不滿。香港《亞洲周刊》以「蔡英文身著龍袍圖」為封面的報導,將揭露綠營「民選獨裁」的本質推向高潮,卻遭綠營網軍攻擊報復。該刊29日硬槓民進黨,在臉書放出4張「英皇」照供網民免費下載。「臺灣民主」一直被蔡英文拿到國際社會上叫賣,一些西方國家也以「民選」為由幫民進黨當局抬身價。
  • 「空心蔡」,放過臺灣吧
    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的民望在島內各家機構的民意調查中幾乎都墊底,但她昨天在「520」執政三周年之際時竟自吹自擂「三年有成」,還說「忍受了三年的謾罵,第四年會看到收穫」,擺出一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忍辱負重」模樣。如果這三年來只是泛藍陣營對蔡當局不滿,那還情有可原,但親綠機構也顯示蔡英文的民望只有兩成多,自家人都不支持她,足以顯示臺灣社會對蔡英文政府是多麼失望。
  • 129萬首投族左右臺灣選舉 外籍配偶立場鮮明
    遭各方全力爭取所謂首投族,指的是首次擁有選舉權的選民,依臺灣規定必須是年滿20歲的居民。這個群體包括年滿20周歲的「年輕首投族」以及嫁到臺灣的「外籍配偶首投族」。臺灣年輕人過去一直被貼上「政治冷感」的標籤,他們對種種政治亂象感到無奈,對選舉投票也是無感,但一場「太陽花學運」似乎一夕扭轉這種局面,激發了島內年輕人的參政熱情,這股狂潮並經由反核、「割闌尾運動」及「九合一」選舉一直綿延到現在。根據臺灣「中選會」發布的公告,此次選舉有投票權的人數約為1881萬人,比4年前多出73萬人;首投族有129萬零406人,比4年前多出10萬人。
  • 向華強申請居留臺灣 島內綠營還「警惕」上了
    原標題:香港影視大亨向華強申請居留臺灣,島內綠營還「警惕」上了!【環球時報報導記者張若】香港影視大亨向華強向臺灣「移民署」提出「依親居留」申請,引發島內「國安」人士的關注。
  • 綠營欲修改教材洗腦臺軍,做「臺獨」教育
    對如此罔顧事實,顛倒黑白的不良居心,島內網友斥責民進黨又要試圖洗腦臺軍,進行「臺獨」教育。湯蕙禎要求修改臺軍教材,增加「臺灣意識」據臺灣相關媒體報導,民進黨「民代」湯蕙禎聲稱臺灣軍校的教材應該「與時俱進」,而不該繼續沿用1977年或更早前出版的教材。
  • 島內民眾高呼「菜豬毒臺」,反蔡大遊行能讓臺海局勢重歸平靜嗎?
    而更有意思的是,除了自發群眾,就連馬英九、韓國瑜這些臺灣政治圈的頭面人物都積極參與其中,特別是在野的國民黨,其執政的14個縣市中有8個縣市的地方負責人均出席參與。如此壯觀景象,讓臺灣媒體驚呼是為「臺灣30年來最大規模秋鬥遊行」。
  • 島內「獨派」要搞事情,蔡英文頭都大了
    新黨籍臺北市議員 侯漢廷侯漢廷:島內「獨派」近期蠢蠢欲動,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觀裡,美國在批評大陸和WHO,大陸要「玩完」了,美國要起來了,所以他們堅定靠向美國,覺得現在是全球多國力挺WHO,也肯定大陸防疫,覺得幫助了他們的國家。民進黨總是對臺灣進行大洗腦、大宣傳,所有媒體都長成了民進黨的形狀。所以「獨派」對於世界格局和兩岸關係的認知,和正常人是完全不一樣的。另一方面,藍營已經放棄擔任兩岸關係剎車皮的角色。例如「華航」改名風波,國民黨就完全放手不阻攔。果然後來民進黨就改口說,這件事還是再緩緩。
  • 島內綠營借「正名案」操弄民粹 放任兩岸走鋼索
    「華航正名」在島內鬧得沸沸揚揚。(圖片來源:臺媒)「大華網絡報」18日發表評論說,臺灣捐贈各國口罩及防疫物資遭誤認為中國大陸所為,引發綠營「群情激憤」,運送口罩的「中華航空公司」的英文名字(China Airlines)遂成了民進黨搞政黨鬥爭的籌碼。
  • 強調「全面執政」卻變「民選皇帝」 蔡英文在雜誌封面上被「皇袍加...
    總部設在香港的《亞洲周刊》12月24日在臉書公布最新一期封面,為蔡英文穿著「龍袍」的圖片,並以《臺灣民選獨裁幕後 綠營新威權主義現象》為題做報導。報導以《反滲透法》、中天新聞臺不予換照與「查水錶」等諸多事件為例,加上採訪民進黨創黨大佬在內的政壇人士、學者,分析認為蔡英文「執政」已逐漸偏向獨裁、成新威權領袖。蔡英文資料圖。(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該專題報導稱,民進黨當局被民進黨創黨元老批評,越來越像戒嚴時期的國民黨。
  • 現在臺灣島內一號政治人物,是他
    在蔡英文執政的第二任期內,島內民眾認為誰是最有潛力的政治人物呢?29日的最新民調顯示,國民黨籍新北市長侯友宜排名第一。結果顯示,新北市長侯友宜排名第一,他被認為是「橫跨藍綠的非傳統國民黨政治人物」;「副總統」賴清德列第二,是綠營接班的有力競爭者;「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因防疫排名第三,現正投入高雄市長補選的陳其邁排第四,前新北市長朱立倫因財經專業突出排名第五。
  • 退出國民黨的他稱:綠營對國民黨招降納叛從「本土藍」開始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中國國民黨籍前臺東縣長黃健庭18日傳出獲蔡英文提名擔任「監察院副院長」,國民黨火速開鍘,但人事案因綠營內部反彈已生變。去年退出國民黨的無黨籍臺北市議員鍾小平分析,這是民進黨的手法,在執政後利用政府資源和相近的意識形態拉攏本土藍軍。
  • 「龍五」向華強申請居留臺灣 島內綠營「警惕」萬分
    千龍網訊  香港影視大亨向華強向臺灣「移民署」提出「依親居留」申請,引發島內「國安」人士的關注。綠營懷疑向華強是「任務性移民」。親綠的《自由時報》24日稱,全國人大制定香港國安法,包括向華強、成龍在內的3000名香港演藝及文化界人士齊聲力挺。向華強夫人陳嵐曾在微博發文譴責香港年輕人「疑被人洗腦」「暴行令人髮指」,還說「政府部門快點立法不能戴豬嘴面罩,因為他們戴著面罩獸性魔鬼行為都出來了」。
  • 綠營三番四次想封殺?這本雜誌「硬剛」
    《亞洲周刊》昨天加碼反擊,還稱綠營三番四次想封殺該刊,全因那一張蔡英文封面。在最新一期雜誌以「蔡英文穿龍袍」作為封面,揭開民進黨和蔡英文搞「民選獨裁」的本質後,香港《亞洲周刊》不僅遭到民進黨批評,還被綠營網軍抨擊。
  • 島內政治人物排名,國民黨籍新北市長侯友宜第一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於名】在蔡英文執政的第二任期內,島內民眾認為誰是最有潛力的政治人物呢?29日的最新民調顯示,國民黨籍新北市長侯友宜排名第一。結果顯示,新北市長侯友宜排名第一,他被認為是「橫跨藍綠的非傳統國民黨政治人物」;「副總統」賴清德列第二,是綠營接班的有力競爭者;「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因防疫排名第三,現正投入高雄市長補選的陳其邁排第四,前新北市長朱立倫因財經專業突出排名第五。第六到第十名依次為桃園市長鄭文燦、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臺北市長柯文哲、「交通部長」林佳龍以及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吳怡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