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臺獨」的戰爭風險太大,島內主流民意是追求和平

2020-12-25 海峽導報

臺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文章摘編如下:

「民意如流水」是島內政黨與政治人物經常用來自我警惕或解嘲的一句話,從2016年民進黨大勝到2018年大敗、從2018年國民黨大勝到2020年大敗,甚至對比2008年與2016年兩次政黨輪替,民意確實如流水,既能載舟也能覆舟,而且變得很快。但客觀來說,這句話只對了一半,也錯了一半。民意其實分成兩個結構,一是淺層結構,另外一個是深層結構,淺層民意變動快速,尤其近年政治經濟環境急劇變化,加上手機上網與自媒體發達,淺層民意變動更快,卻忽略深層民意,及其對政治發展的制約,因而政治判斷往往失準。

從長期趨勢來看,過去10多年以來,臺灣民意的變化其實並不算大,穩定的藍綠兩大黨政治,以及維持兩岸現狀的目標。如果單純審視臺灣社會對兩岸的看法,橫貫的主軸更不會是藍綠或是統獨,而是追求和平的願景。臺灣戰略學會日前公布的民調便佐證這樣的趨勢,指出高達90.4%的民眾認為「和平相處」才是最適合描述兩岸關係願景的關鍵字,而「停止交流」與「對抗衝撞」分別僅4.4%和2.6%。

從這個數據來看,將蔡英文817萬票解釋為民意希望兩岸走向衝突,事實上是錯誤的。這也是蔡賴配雖然獲得到57%得票率,但政大選研中心調查數據,統獨立場裡偏向「臺獨」的比例,僅有1/3左右,與蔡的得票率有多達3成的落差。因為臺灣的主流民意是追求和平,「臺獨」的戰爭風險太大,民眾非常謹慎。

進一步來說,從9成追求和平的民意來看,更可大膽推測,包括許多主張「臺獨」的人都不希望兩岸衝突。也就是說,無論藍綠、統獨如何變化,臺灣最深層,最主流的民意,就是兩岸和平。

更出乎許多人意料的,倘若以大數據來檢視「民進黨」,從蔡英文在2019年6月獲得初選提名,到2020年1月勝選的半年期間,民進黨的關鍵字排行裡,兩岸因素並非名列前茅,「滲透」排在第15位,「兩岸」落在第53位,其餘皆是島內政治的標籤。如果把時間段放到蔡520就任後至今,兩岸因素更是幾乎消失,「瘦肉精」跟「中天」才是緊密關聯的關鍵字。

從此來看,無論是臺灣戰略協會的民調數據,或是大數據趨勢都顯示,即使民進黨不斷透過「國家機器」,散播「仇中」、「恐中」情緒,對臺灣民意結構的影響卻很有限。縱然修訂「國安五法」、「反滲透法」企圖恫嚇兩岸交流。然而根據臺灣戰略協會的民調,仍有81.4%的民眾贊成兩岸人民多交流往來,只有13.2%的人不贊成,可以知道,綠營的做法不只不符主流民意,更未改變臺灣民意結構。

兩岸追求和平及更深化的交流,是臺灣的結構與20多年來數以萬計兩岸人民的共同成果,以形成民意深層結構,這不是三言兩語,更不是民進黨一時大內宣的意識形態操弄就能改變的。「臺獨」跨不過的終究是臺灣民心的防線,這是民進黨必須接受的事實。

相關焦點

  • 「仇中牌」失靈,「臺獨」終跨不過臺灣民心
    兩岸和平是主流民意  【兩岸快評第1114期】  「民意如流水」是政黨與政治人物經常用來自我警惕或解嘲的一句話。有觀點指出,自2016年以來到2018年,再到2020年,甚至對比2008年與2016年島內兩次政黨輪替,島內民意確實如流水,既能載舟也能覆舟。  臺灣《中國時報》指出,如果單純審視臺灣社會對兩岸的看法,橫貫的主軸不會是藍綠或是「統獨」,而是追求和平的願景。
  • 陸學者:蔡英文言論是「民意臺獨」的啟動宣言
    20」講話中體現的「民意臺獨」主張予以實質性落實。蔡英文的此番言論就是「民意臺獨」的啟動宣言。蔡英文在採訪中多次將「民意」祭出,作為現階段不接受「九二共識」、抗拒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託詞。對於臺灣的前途,蔡英文也表示希望大陸方面尊重臺灣的「民意」。回溯至兩個月前蔡英文的就職講話,亦將「臺灣民主原則及普遍民意」作為臺灣地區新當局發展兩岸關係之政治基礎的元素。
  • 臺海研究機構民調揭示:臺灣主流民意並未改變!
    但在如此形勢下,在民進黨當局瘋狂鼓譟「反中」「仇中」之時,臺海研究機構的一項最新民調,揭示了此時此刻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  這項調查由臺灣國際戰略學會與臺灣國際研究學會共同發布,綜合民意調查等數據得出結論,不管兩岸多麼敵對,民進黨多麼操作「抗中」策略,但臺灣主流民意還是希望兩岸能「和平相處」。
  • 解放軍戰機與島內高山「合影」 臺灣輿論擔憂被大陸「武統」
    【觀察者網 綜合】解放軍空軍官方微博日前曬出一張戰略轟炸機與臺灣兩座山峰的照片,在島內投下一枚震撼彈,兩岸三地輿論均有分析:如果「臺獨」勢力仗著美國撐腰肆意妄為,結果只會招致大陸「武力統一」。 不僅如此,據《環球時報》官方微博消息,原南京軍區副司令王洪光中將於環球時報2017年會的一席話,也引發臺媒對被激起的「武力統一」聲音格外在意。據王洪光判斷,2020年前兩岸軍事衝突肯定會發生,2020年前後要爆發臺海戰爭,大陸很可能一舉奪取臺灣。
  • 才是「臺獨」聽得懂的語言,島內有人急了
    近段時間,解放軍密集出動,在黃海、東海及南海頻頻進行軍事演練,還多次派出軍機進入臺灣空域,這不僅令島內「臺獨」勢力聞風喪膽,也讓臺軍壓力倍增。為此,蔡英文當局也動作頻頻,除了大肆向美國採購武器,還在大力推動軍工建設,妄圖挾洋自重、以武拒統。
  • 臺媒曝出蔡英文「噩耗」後,馬英九火速發聲,這5個字在島內爆火
    臺灣自古以來是中國的一部分,兩岸和平統一一直都是大多數中國人民的願望,世界大多數的國家也都認可「一個中國」的原則。最近這段時間,在部分美國政客、蔡英文當局等「臺獨」分子的挑釁下,臺海局勢變得越來越緊張。不過就在近期,臺媒曝出了一則與蔡英文有關的「噩耗」。
  • 大陸軍機連日亮劍,「臺獨」膽寒!島內炮聲轟隆
    在這一背景下,臺軍倍感戰備壓力,島內「臺獨」也已膽寒,為了所謂的「嚇阻」解放軍,近日,臺軍在馬祖進行榴炮演練,島內炮聲轟隆。據臺海網12月14日報導,臺軍陸軍馬祖「防部北高守備大隊」近日於北竿塘歧村進行夜間甲車機動訓練,模擬解放軍對馬祖進行登陸作戰。
  • 港媒:臺海形勢惡化 和平的主流民意未變
    資料圖 香港中評社13日快評說,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教授在《中國評論》月刊12月號發表的評論文章,引用臺灣國際戰略學會與臺灣國際研究學會不久前發布的民意調查等數據
  • 國臺辦回應制定"臺獨"分子清單:嚴厲制裁終生追責
    國臺辦回應制定"臺獨"分子清單朱鳳蓮應詢說,「臺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是臺海地區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障礙。假如大陸真的有研究制定「臺獨」頑固分子清單,其根本目的也在於及時有力地對這些「臺獨毒頭」予以精準打擊,最終維護臺海的和平穩定以及兩岸同胞的切身利益。
  • 臺媒列出三條件
    在解決臺灣問題上,實現和平統一始終是大陸的第一選項。但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持續在「臺獨」道路上飆車,讓和平統一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比如:臺灣使用軍事手段攻擊大陸;臺灣島內發生大規模動亂;臺灣啟動核武器研製;臺灣島內有外軍部署(美國軍艦停靠臺灣,或將臺灣作為美軍飛機的起降與補給基地,或美軍在臺灣部署飛彈或反飛彈系統等)。03「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 是武統的另一個觸發條件。
  • 臺海局勢不佳,港媒:兩岸和平仍是臺灣主流民意
    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教授在《中國評論》月刊12月號發表的評論文章,引用臺灣國際戰略學會與臺灣國際研究學會不久前發布的民意調查等數據,得出結論稱,不管兩岸多麼敵對,民進黨多麼操作「抗中」策略,但臺灣主流民意還是希望兩岸能「和平相處」,這也是兩岸從1980年代以後一直和平相處的主因。
  • 「臺獨」分子連童書都不放過(日月談)
    可就是這樣喜聞樂見的兒童讀物,卻讓島內「臺獨」分子如臨大敵,被他們硬說成是「統戰」「洗腦」。據臺媒報導,島內多個縣市的民進黨籍議員讕言,繪本《等爸爸回家》中出現宣傳大陸防疫及「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等內容,恐「洗紅」「侵襲」臺灣兒童的思想,要求立刻下架。
  • 臺媒:好不容易剛富起來,大陸不想打仗
    臺海局勢緊張 臺媒一邊散布「戰爭威脅論」,一邊宣傳「中國軍力不足、臺軍飛彈厲害、美國保護」等,有的媒體還在炒作臺軍「巷戰」能力。媒體的眾說紛紜使得臺灣島內民眾情緒不定,民調顯示,大多數臺灣年輕人不想參加戰爭,都認為戰爭是「臺獨」分子引發的,應該由他們去承擔結果。
  • 島內一個聲音讓「臺獨」心涼
    據臺媒10日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39.3%的受訪民眾認為未來美國與大陸的關係會變好,41.2%認為維持不變,僅有7.7%的人認為會變差。此外,48%的民眾認為拜登執政下的美國政府,在未來兩岸爆發軍事衝突時不會派軍協防臺灣。對照10月的調查「若兩岸爆發軍事衝突,35.0%的民眾認為在川普執政下的美國政府不會派軍協防臺灣」,顯示臺灣人認為美國不會派兵協防的比例增加了13個百分點。
  • 臺媒爆料24日晚專機已離臺
    據環球網11月26日報導,有臺媒爆料稱,近日低調訪臺的美國海軍亞太情報總指揮官史達曼24日晚搭專機離臺,引發島內諸多猜測。臺灣《中國時報》25日稱,臺「潛艦(潛艇)自造」開工典禮24日在高雄舉行,而史達曼是傍晚離開臺灣的,格外引人聯想,但在公開儀式上確未發現他的身影。
  • 兩岸和平統一希望有多大?
    局勢的惡化,造成民意的對撞,大陸網際網路上武統聲浪此起彼伏,兩岸網民在虛擬空間「交火」,一場無休止的舌戰已率先打響。「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兵戎相見是當前解決臺灣問題的最後選項嗎?在2021《環球時報》年會上,兩岸學者圍繞此議題唇槍舌劍,與會者認為,統一是歷史大勢,武力統一是最後選項,誰也不樂見戰爭,和平統一雖具有高難度,但要有自信去創造和平統一這個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新的、更大的奇蹟。
  • 島內學者稱「兩岸已進入準戰爭狀態」,國臺辦回應
    會上,有記者問,日前島內有學者列出「八個證據」,稱「兩岸已進入準戰爭狀態」,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朱鳳蓮表示,我們注意到了相關報導。民進黨當局與「臺獨」分裂勢力勾連外部勢力,加緊謀「獨」挑釁,是造成當前臺海形勢複雜嚴峻的根源。我只重申一點,我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意志堅如磐石,絕不為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
  • 臺灣接連傳兩個消息,「臺獨」太猖狂!國民黨怒斥
    近兩年,民進黨當局為了推動「臺獨」、在島內搞「去中國化」,可謂不擇手段。除了篡改歷史課綱、荼毒臺灣青年一代外,民進黨當局近日又將毒手伸向了臺北故宮博物院和臺灣中華航空。據環球網11月27日消息,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期傳出將改隸臺當局文化部門,更名「華夏博物館」,由隸屬臺行政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
  • 公開讚賞大陸抗疫,蔡英文一定聽仔細,這是來自臺灣島內的心聲
    然而,就在全世界對中國「豎大拇指」的時候,以蔡英文為首的臺灣當局卻對中國的「抗疫戰爭」大肆詆毀,不過,「黑暗」之中總有「光明」,就在最近,臺灣島內報紙公開發文,對中國大陸的「抗疫」行動大加讚賞。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旺報》2月27日發表社評,高度評價了大陸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努力。
  • 臺媒社論:蔡英文連任,綁架臺灣未來駛向深淵
    對此,有臺媒評論選舉「不公平、不對稱、不道德」,痛斥「『臺獨』與『綠色恐怖』正雜糅成一具具可怕的怪胎,把臺灣推向一條不歸路」。臺灣《中時電子報》1月11日晚發布以「莫讓臺灣民主登上屍速列車」的社論文章。社論表示,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給了「楊蕙如們」一張通行證,從今往後,綠色網軍將如蟑螂般無所不在,並在綠色恐怖護航下更加囂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