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統」離臺灣有多遠?臺媒列出三條件

2020-12-22 央廣網

在解決臺灣問題上,實現和平統一始終是大陸的第一選項。但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持續在「臺獨」道路上飆車,讓和平統一的可能性越來越小。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強調,「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

對此,有臺灣媒體分析,什麼情況下大陸會選擇非和平方式統一臺灣,「武統 」的觸發條件又有哪些?

「武統」有三大觸發條件:

01

「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大陸將對臺採取武力手段。 那麼,「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有哪些呢?例如,臺灣當局現在直接公開宣布「獨立」,或發生「獨立」公投等情形,以及美國對臺灣進行外交承認等,這些情形的發生都可能觸發「武統」條件。

02

發生將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 比如:臺灣使用軍事手段攻擊大陸;臺灣島內發生大規模動亂;臺灣啟動核武器研製;臺灣島內有外軍部署(美國軍艦停靠臺灣,或將臺灣作為美軍飛機的起降與補給基地,或美軍在臺灣部署飛彈或反飛彈系統等)。

03

「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 是武統的另一個觸發條件。也就是說,在和平統一沒有希望的時候,大陸將採取武力手段統一臺灣。只要兩岸一日沒有實現統一,而且沒有達成和平統一的共識、推動和平統一的進程,就屬於「完全喪失」的範圍。若兩岸持續分裂下去,臺灣問題延誤幾代人的時間還不能突破,那就必須承認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已經喪失。

「武統」離臺灣還有多遠?

2019年初大陸拋出探索「一國兩制」臺灣方案的繡球——願與臺灣各黨派、團體和人士就兩岸政治問題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有關問題開展對話溝通,廣泛交換意見,尋求社會共識,推進政治談判。

但近年來,由於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依舊處於停擺狀態。更糟糕的是民進黨當局反而利用各種方式,阻斷了臺灣在野黨、民間團體與大陸就「兩制臺灣方案」進行談判的合法性。沒有和談,自然不會有和平統一

根據臺灣《遠見》雜誌公布的民調顯示,如果兩岸發生戰爭,有54.2%民眾希望與大陸和談,期待美國介入者有22.3%,認為應不計代價勇於應戰者則有16.5%,認為應該投降者有0.8%,不知道或未回答者有6.2%。

島內輿論也指出,民調顯示有過半民意希望和談,說明臺灣民心嚮往和平,不願看見兩岸之間兵戎相見。倘若「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擺在面前的,就唯有「武統」這個單一選項 。如何避免這種最不願意看到的災難性局面產生?臺灣的政黨和政治人物,尤其是民進黨當局與蔡英文必須自我反省 。另外,有島內學者也建議民進黨當局,如果想談必須儘早,平時不談,戰時再談,臺灣會失去很多籌碼。

來源/綜合臺媒

主編/曉培

編輯/騰陽

相關焦點

  • 何時「武統」臺灣?解放軍專家做出解釋:6大觸發條件
    民進黨當局的所作所為太「騷」,對中國大陸和美國完全是兩副面孔,對自己的同胞冷血之極,叫囂著一片口罩也不會給中國大陸,卻諂媚地向美國每周送上10萬片口罩,這一無恥行徑,引發網上 「武統」聲音。楊承軍解讀「武統」時間:6大觸發條件解放軍專家楊承軍對關於什麼時候「武統」臺灣,做了詳細的解說。
  • 臺媒:武統並非大陸社會主流,「臺獨」也不是臺灣多數人的信仰
    「和統vs.武統」也算不上什麼新話題,自兩岸開放交流後,「和統」與「武統」的辯論、爭吵持續至少30年。不過,長期以來相關爭論都是以報刊為陣地隔空過招,後來電視政論節目興起,變為直面對決,但依然是各說各話「文人論政」性質,僅供茶餘飯後談興。但2016年政黨輪替、兩岸關係惡化,加上網絡興起,「和統vs.武統」之爭已變成各自裹挾十萬、百萬乃至千萬民粹的對撞。
  • 「武統」臺灣話題很熱,會發生嗎?
    這篇文章不長,但信息量巨大,有必要給大家好好解讀一下。  第一、回應了近期網友「武統」臺灣的強烈訴求。據人民日報海外網報導,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爆發,臺灣綠營裡面各路妖妖醜醜都出來跳腳,正事不做,心裡只有「獨」。
  • 「武統」臺灣什麼時候開始?解放軍專家權威解讀
    編輯:晨星由於今年突發的新冠疫情的影響,導致國際局勢變得更加撲朔迷離,而我國大陸和臺灣的兩岸關係也發生了一定變化,而且由於民進黨當局對大陸所採取的種種錯誤行為,引起了許多民眾的憤慨,很大一部分激進的網民更是提出「武統
  • 大陸一學者提「智統」臺灣,徐巧芯稱:因為他發現「武統」做不到
    據臺媒報導 大陸近日有位學者提出新的「統一臺灣」方式:以制定「新憲法」來「智統」臺灣。針對如此「創新」的說法,臺北市議員徐巧芯表示,他可能是因為發現「武統」做不到,才提出這種想法。徐巧芯認為,他可能只是想要「標新立異」,或者是他發覺和平統一好像「沒有機會」,武統似乎也「做不到」,所以就用「智統」的新說法來帶風向。但這其實對臺灣完全沒有影響,徐巧芯狂妄指稱,除非大陸重新制定的憲法會改為「民主體制」,否則依然與臺灣的價值觀「背道而馳」。此外,「立法委員」王定宇也在節目中提出他的看法,他叫囂表示,目前大陸還沒辦法動手。
  • 想以武拒統?蔡英文沒料到,不等解放軍出手,7日臺媒先曝出噩耗
    據海峽導報社報導,美國國防部去年9月公布所謂「2020中國軍力報告書」 稱,解放軍現在約有1350枚陸射彈道飛彈和陸射巡弋飛彈。除了空射、艦射與潛射飛彈,有1050枚左右的短程、中程彈道飛彈及陸射巡航飛彈對臺灣有直接威脅。
  • 解放軍戰機與島內高山「合影」 臺灣輿論擔憂被大陸「武統」
    【觀察者網 綜合】解放軍空軍官方微博日前曬出一張戰略轟炸機與臺灣兩座山峰的照片,在島內投下一枚震撼彈,兩岸三地輿論均有分析:如果「臺獨」勢力仗著美國撐腰肆意妄為,結果只會招致大陸「武力統一」。 16日,空軍官方微博@空軍發布 發布了一張空軍戰機與疑似臺灣屏東縣境內的北大武山「合影」照片,多家臺媒援引觀察者網相關報導,還藉此詢問臺「國防部」,其發言人「嚴正否認」,稱相關報導是媒體臆測。那邊話音剛落,網友周日又扒出一張解放軍戰機與疑似臺灣島嶼的照片,臺「國防部」發言人立即改口稱:「中共軍機均在防空識別區外飛行,國軍能有效掌握與應處。」
  • 國臺辦前副主任一席話嚇壞臺媒:大陸要「武統」啦?
    編輯:供奉12月6日當天,臺灣「中時新聞網」發布的一篇報導將不少臺灣網友嚇得夠嗆,之所以會引起他們這麼大反應,主要在於標題提及「大陸決定武統臺灣」。該報導一經發布便引發熱議,不少人對大陸是不是要「武統」臺灣存有疑慮。畢竟臺海局勢緊張,島內綠營瘋狂叫囂著要「臺獨」,持續升級兩岸對抗,不怪島內民眾憂心。
  • 時政點評(三)丨「武統」那天,就是美「棄臺論」付諸實踐的時候
    世人皆知美國一直視中國為對手,而臺灣卻不管不顧的與美國交好,其實在實際上,臺灣只是美國用來抵抗中國的一枚棋子,到大陸真正要實行兩岸統一的時候,美國定會放棄臺灣,也就是說「武統」臺灣那天,就是美「棄臺論」付諸實踐的時候。然而在「臺獨」分子和綠營支持者眼裡,美國支持臺灣的情形是很難得的,而且很有可能會實現他們「臺美建交」、「臺灣獨立」的美夢。
  • 臺媒稱解放軍軍機本月進入臺「空域」達15天
    臺媒稱解放軍軍機本月進入臺「空域」達15天。(圖片取自臺媒) 據臺媒報導,解放軍軍機17日再次進入臺灣所謂西南「防空識別區」,本月累計進入臺「空域」15天。 報導稱,根據廣播記錄,解放軍軍機當天中午12時49分進入臺西南「空域」,高度3500米。臺空軍聲稱在空警戒並進行所謂「廣播驅離」。
  • 蔡英文特別點出「超狂秘密武器」,以武拒統死路一條
    在演習現場,臺軍進行了多型飛彈實彈射擊,據臺媒報導,臺軍當天在臺灣東南海域利用劍龍級潛艇發射了德制SUT重型魚雷,成功擊沉靶艦。這也是時隔13年,臺軍再度進行魚雷實彈試射。據臺防務部門統計,臺軍此次演習除了試射重型魚雷外,還發射了「雄風-3」超音速反艦飛彈、魚叉反艦飛彈,另有「標準-1」型、「天弓-1」型、「天弓-3」型、「愛國者-2」型防空飛彈。
  • 「武統」是最後手段!王在希:此番就是在震懾「臺獨」
    「武統」只是最後選擇 王在希還指出,若民進黨當局對當下形勢產生誤判,自認為美國會護著「臺灣」,而做出任何分裂國家的行為,那麼面臨的後果,不但民進黨當局將無法承擔
  • 預演「武統」,為什麼從東沙群島開始?
    從地理條件上看,唐山港是中國大陸重要港口之一,是河北省、北京市、華北...等多地對外發展的重要窗口之一,距離北京市僅230公裡。這就決定了,演習地點是保密條件比較好的內水海域。這樣一來,就使得美軍在東海附近活動的戰艦和飛機無法抵近偵察。
  • 「龍袍」加身,事已至此,蔡英文會成為扣動「武統」扳機的人嗎?
    這才是最危險的地方,如果在高民意的支持下,蔡英文自認為只有自己才能真正領導臺灣對抗大陸,即使任期到了也不想下臺,那麼試問,臺灣還有誰能叫她下臺?另一方面,幾番扭捏之後,川普還是籤了所謂「臺灣保證法」。據臺媒12月28日報導,當地時間27日,美國總統川普正式籤署撥款法案,其中包含所謂的「臺灣保證法」,鼓吹美國政府對臺軍售常態化等。
  • 臺灣要建造兩棲攻擊艦,以武拒統 痴人說夢
    在美國總統川普上臺以來,美國對華的政策逐步強硬,川普政府加強對臺灣民進黨當局的軍售行動,2020年9月份,川普政府計劃向臺灣出售約70億美元的武器系統,川普是美國的歷屆總統對臺灣的軍售金額中是最高的一位總統。
  • 「臺灣是一個國家」?美政客揚言:大陸若武統臺灣必須承擔後果
    實際上這是美國的手段,通過臺灣地區來挑釁中國大陸,對兩岸關係進行挑撥。7月29日,遊賀叫囂中國大陸,表示美國政府會正式通過「防止臺灣遭侵略法案」,法案內容強調,中國大陸只能和臺灣地區進行和平談判,如果對臺灣地區執行武力統一的話,就要做好承擔後果的準備。
  • 臺灣還有什麼選項?保留「武統」可能,但積極爭取和平統一
    新冠疫情看蔡當局態度新冠肺炎疫情讓新的一年開局就陷入了緊張,不光大陸緊張,由於臺灣的在陸民眾數量眾多,臺灣方面同樣需要做好準備,據不完全統計,來大陸發展的臺灣人約100萬人。為了島內健康安全,蔡英文當局本該積極配合大陸防疫工作,但是蔡英文的做法再次讓人看到了她的「狹隘」之處。
  • 臺媒:解放軍軍機今日三次進入臺灣西南空域 12...
    臺媒:解放軍軍機今日三次進入臺灣西南空域 12月累計「擾臺」20天 本月臺軍廣播驅離50次】臺灣媒體《自由時報》周二(12月22日)最新報導稱,解放軍軍機近期連續襲擾臺灣鄰近空域,今天上午8時起3度進入臺灣西南空域,臺灣空軍照例廣播驅離。「臺灣西南空域」粉絲專頁統計,本月解放軍軍機累計進入臺空域20天,為連續第8天進入;本月臺軍廣播驅離紀錄共計50次。
  • 暗含「以武拒統」思想?中美飛機過境後,民進黨就拉飛彈「溜溜」
    中美飛機過境後的飛彈試射6月9日,1架美軍C-40A運輸機飛越臺灣,在得知消息後,解放軍多架蘇-30戰機短暫進入臺灣西南空域捍衛我國主權。國臺辦表示美軍機飛越臺灣的挑釁行為是對國際法和國際基本關係的一種挑戰。
  • 妄圖「以武拒統」,臺海軍戰力難成氣候
    繼臺灣當局「海巡署」舉行安平巡防艦首艘交船儀式之後,臺灣海軍「沱江級」巡防艦15日在宜蘭舉行量產型命名下水典禮,蔡英文出席。近一段時間以來,蔡英文頻頻主持自產艦艇成果的各項典禮,華語智庫研究員袁周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臺灣海軍裝備不斷老化,步入更新階段,另一方面,民進黨當局出於「以武拒統」的需要,希望加強對制海權的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