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健身者會推薦魚油,據說裡面含有脂肪中的貴族「omega-3」,它可以讓你的心血管功能得到改善,並且可以抑制炎症以及提高胰島素敏感性,這些好處對於健身者來說當然不會放過。補充魚油,可以減緩重量訓練之後的一些肌肉損傷以及關節磨損(更好的恢復),而對於一些有減脂需要的人來講,也是十分受歡迎的(因為是「健康脂肪」)。
But……很多人服用魚油膠囊,並沒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這其中也許是因為他們對魚油,或者更準確地說,對omega-3脂肪酸的原理沒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因為缺乏對omega-3脂肪酸的進一步了解,迫使一些消費者重新評估魚油的好處。
但筆者認為,你可以誤解魚油,但不要誤解了omega-3脂肪酸。
一切得從工業革命說起
不,還是從一個小例子開始吧。
說到omega-3脂肪酸的重要性,很多人會舉一個這樣的例子:葉片會比種子更容易腐爛。
葉子很容易腐爛,是因為它們含有大量的omega-3脂肪酸,而種子和穀物有大量的omega-6脂肪酸,因此可以作為幼苗發育的能量儲備。相對而言,omega-6的穩定性更高,所以世界上60~90%的食物來自於種子和穀物。
了解這個知識點有什麼用呢?因為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人們的糧食產量翻番,尤其是,第2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化肥和除草劑,讓全球的人類都可以享受到種子食物帶來的好處。因此從經濟學上來講,富含omega-6的種子和穀物理所當然的稱霸餐桌成為日常飲食卡路裡來源。
那麼除了這些主食,還有很多雞鴨魚肉等等,這些怎麼算呢?
在放牛娃流行的時代,牛都是吃草的,並且它們會去吃一輩子草(因為人首先要保證人的糧食充足,其次才是牲畜),直到穀物飼料出現。穀物飼料可以讓它們長得更強壯,產肉量更多,而且正和前文所述糧食增產有關,種子和穀物的增產對養殖也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豬和牛都不再依靠野草野菜為食,而是吃更多的種子和穀物。除此之外,現代養殖還會使用抗生素…這一切都使它們的脂肪酸組成得以改變,就連我們曾經喜歡吃的那些富含omega-3的魚,也逃不過人工養殖的「去營養化」,要知道現在絕大多數魚類養殖都使用大豆製成的飼料。(其實這個原因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現在的魚肉排骨啥的沒有以前香了」)
這些食物中不再含有大量的omega -3脂肪酸,相反,omega-6在餐桌上大方光彩。
omega-6和omega-3之爭
這裡主要涉及到這兩種脂肪酸的攝入比例。
在很早很早以前,我們的祖先攝入這兩種脂肪酸的比例大約在1:1,所以當時人們很少有一些現代的炎症性疾病,比如心臟病,癌症和糖尿病。(這也是生酮飲食所堅信的一個依據)
而正如前文所述,第2次工業革命後,人類膳食中的omega-6脂肪酸和omega-3脂肪酸,比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越來越多的攝入前者、減少後者。
在1935年到1939年間,omega-6和omega-3脂肪酸的比例是8.4:1。
從1935年到1985年,這個比例上升到了10.3:1。
在1985年的時候,這個比例是12.4:1。
而在今天,這個比例的估值約在10:1到20:1之間。
甚至在部分人群中,omega-6脂肪酸和omega-3脂肪酸的比例已經達到了25:1。
同時,在上個世紀70年代,人們對脂肪提心弔膽(當時人們普遍相信,攝入過度脂肪,是導致一些心血管疾病的最大原因),並把矛頭指向了動物的飽和脂肪,轉而食用種子油。問題是,至少在那時,動物脂肪中含有相當數量的omega-3脂肪酸,而種子油中沒有。同樣,人們從黃油過渡到人造黃油,人造黃油具有高omega-6脂肪酸和高濃度反式脂肪酸的雙重危害。
這兩種脂肪酸背後,有什麼秘密?
omega-6脂肪酸是一類促炎性化學物質的組成部分,它能誘使紅細胞形成血栓。作為促炎性調節劑,理應引起人們的注意。據不完全統計,炎症與至少100種人類最嚴重的疾病,包括心臟病、癌症、中風、老年痴呆症和大部分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都有著密切的聯繫。其中,炎症也對肥胖推波助瀾,因為它可以進一步增加胰島素抵抗。
有一些學者認為,我們每年花在消炎藥上的巨資,「多虧了」飲食中含有過多的omega-6脂肪酸的影響。
而在另一方面,omega-3脂肪酸可以減緩凝血過程,並檢查與omega-6脂肪酸相關的促炎性化學物質。此外,它們通過增加細胞膜的通透性使細胞對胰島素更敏感,這既增加了新陳代謝,又防止肥胖。
那麼它們之間的攝入比例在多少是被認為是合適的呢?現在看來,比較合適的比例保持在3:1。因此有一些人為了達到這個比例,會吃一些魚油膠囊。
還有一點值得一說,那就是這兩種脂肪酸之間的關係(為什麼看起來omega-3脂肪酸比omega-6脂肪酸更「好」呢)。這個問題也能夠解開上文中對於比例的疑惑。
omega-6脂肪酸和omega-3脂肪酸相互競爭著運用同一種轉化酶。這也就意味著omega-6攝入過多會影響植物中的omega-3 ALA轉化為能夠預防疾病的omega-3 EPA和DHA。一些研究發現omega-6脂肪酸的生物利用率和omega-3的生物利用率呈負相關。另一些研究也表明:細胞膜中的EPA和DHA含量越高,用花生四烯酸生成的類花生酸就越少。用簡單的話來說,你吃的omega-3越多,你的身體組織就會利用越少的omega-6。 omega-6具有促發炎症的效應,而omega-3是中性的,所以攝入的omega-6過多而攝入的omega-3過少會導致炎症。攝入充足的omega-3則能降低炎症。
最後該怎麼補充omega-3脂肪酸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可以從很多植物中攝取omega-3,比如杏仁、核桃、芽菜、蔬菜、海帶、馬鈴薯、紅蘿蔔等等,都含有很多亞麻籽油酸和次亞麻籽油酸,這些脂肪酸在正常人體內都可以轉化成omega—3,但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攝入的量會有點多(實際上人們也不指望單純靠植物攝取omega-3)。
其次減少一些食用油的攝入,比如葵花籽油(油酸含量較低的)、大豆油、玉米油,適當增加橄欖油攝入。
減少或避免吃油炸食品,因為它們大多數都是用高omega-6食用油油炸的。
喜歡吃牛肉的人可以選擇吃食草牛肉。
以及,如果你追求3:1比例的話(以及高強度訓練之下需要更好恢復),也可以嘗試吃魚油或者一些omega-3補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