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澳大利亞政府在外交上追隨美國,對華奉行「遏制」政策。澳當局的所作所為,使中澳兩國的政治關係陷入緊張局面,而這讓兩國的經貿合作陷入了困境。自2020年11月開始,中國對澳大利亞多款輸華產品採取包括徵收反傾銷稅在內的一系列措施。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澳大利亞政府內部發生了一次重要的人事變動。
據《環球時報》援引路透社消息,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當地時間周五(12月18日 )在內閣改組中任命教育部長丹·提恩為新的貿易部長。就在澳貿易部長換人之前不久,中國再度對澳大利亞輸華產品採取措施。據彭博社網站12月10日報導,中國將從11日開始對澳大利亞葡萄酒加徵關稅,而就在11月,中國已經對澳輸華葡萄酒徵收了212%的臨時反傾銷稅。對於澳大禮亞貿易部長換人,有外媒分析稱,在中國持續對澳輸華貿易產品採取措施之後,莫裡森政府已經開始打算修補中澳貿易關係。
當地時間12月16日,澳大利亞政府宣布,已經就「中國以反傾銷和反補貼為名徵收澳洲大麥高額關稅」向WTO提出控告。對於澳政府將中國「告上法庭」的做法,多家澳媒指出,由於WTO上訴機構停擺,裁決過程將曠日持久。此外,不少澳大利亞農民也擔心訴訟期間的長期對峙將給他們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對於當前中澳關係,王毅在12月18日曾明確指出,中國到底是澳大利亞的夥伴還是威脅?這是莫裡森需要思考的問題。如果澳方把中國視為威脅,中澳關係如何得以改善?如果澳方把中國作為夥伴,中澳就有彼此對話合作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