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心聲:孩子,我為什麼勸你好好讀書

2020-12-14 南叔社會磕兒

前幾天,在飯桌上我的表弟,一個大三的小夥子衝我抱怨說,「姐,我不想讀書了,讀書有什麼用啊,我的高中同學,輟學之後跟他老爸去深圳經商了,前幾天同學聚會,他開著跑車來的,別提多威風了。」

讀書真的沒用嗎?

《知否》裡生於古代、長於深閨的明蘭對此反駁道:「依我看,讀書無用論這話,就是騙人的。」

讀書有用嗎?讀書當然有用!

著名評論家白巖松說,「窮人孩子如果想要翻身的話,只有一條路是一個捷徑。由於不同的家庭出生環境也都不相同,只能靠自己才能好的出路,這條路就是教育。」

很多家長會告訴孩子,」你不好好讀書,長大了就去工地搬磚頭「。

「我現在供養你上大學,就是為了讓你將來找一份好工作。」

老一輩的印象裡,高考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讀書是窮人唯一的出路。

讀書也只有兩個目的:一是,」讀書是為了上個好大學「二是,」有了高學歷,收入越高「。

知識改變命運,這話並不假。

教育是改變命運的出路,知識是人生路上的「墊腳石」而非「敲門磚」。

有些人,少讀書,甚至不會讀書,也能有極大的智慧。

譬如慧能大師。一個幼年喪父,家貧而沒有識字機會的小孩,只不過在一個送柴給客人的路上,聽人家誦《金剛經》,「心即開悟」,不但由此開始他的求道之旅,並且成為禪宗六祖,由門人整理口述而成《六祖壇經》,流傳至今。

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讀書最大的用處,不是擺脫現狀,逃避問題;而是在遇見問題時,能合理的解決它。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讀書的作用應是一種啟發。而不是學習。讀書讀書,讀只是過程,而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啟發你更高維度,更多角度的思想。

錯誤的認識讀書的作用,只會盲目的「讀書」;「死讀書」的人自然會認為讀書無用。

有人會說,讀書有用,可我讀了那麼多書,我的人生依舊波瀾不驚。

什麼是讀書?有口無心的默誦不是讀書,透過現象探尋本質,順著浩瀚大海摸尋源頭潺潺,這才是讀書。

我國當代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說:「讀書要精其選、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司馬遷一生心血撰《史記》;李時珍三十年春秋著《本草綱目》;曹雪芹半生坎坷夢《石頭記》。

古今中外,成大家者,都是「會」讀書的人。

讀書,是學習,學習是過程,更重要的是從前人的經驗裡汲取力量。

叔本華說:「讀書時,作者在代我們思想,我們不過在追尋著他的思緒,好像一個習字的學生在依著先生的筆跡描畫。」

戰國時期,燕國壽陵有個少年,聽說趙國邯鄲人走路的姿式很漂亮,便來到邯鄲學習邯鄲人走路。

結果,他不但沒有學到趙國人走路的姿勢,還把自己原來走路的姿勢也忘記了,最後只好爬著回去。

李白詩曰:壽陵失本步,笑煞邯鄲人。

「邯鄲學步」就像我們絕大多數人讀書,讀到「年年歲歲年年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就只感慨歲月催人老,時光不常在。

卻不懂作者勸人珍惜眼前人,莫負好時光。

讀到「喜歡是放肆,愛是克制」就將愛定義為禁詞,閉口不談,聞之色變。

卻不懂愛是慷慨,又是自私,藏在心口,盛開眼底。

讀書,讀在其表,不讀其內。聞琴音,卻不知雅意。

讀不到精神,讀不出在內在,讀不到大愛至簡,都是空讀。

《原道》:「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

中國儒家講求的「師道」顯著表現為主要代表人物思想的承接,也是間接意義上的「師授關係」。

師長所授的也並非拘泥於一文一字,一句一話中,更貼切的是以心傳心,以神傳神。

將學習作為一種傳承,而不是一種效仿。

讀書,是當我們人生的暗潮洶湧時,透過黑夜望見的燈塔;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讀書所獲取到的知識並無法為你帶來財富,但卻教會了你如何做到內心從容,眼界闊達,在愛恨痴嗔之中明白取捨,看清本心。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在生命中尋求曙光,在書籍中走向遠方。

相關焦點

  • 農村父母給當代學生的一封信:《孩子,我為什麼要勸你好好讀書》
    薦讀:農村父母給當代學生的一封信:《孩子,我為什麼要勸你好好讀書》寫在前面這封信是我2003年整理郵筒的時候無意之間發現的,當我發現這封信的時候,它已經布滿了灰塵,靜靜地躺在郵筒底部,不知道多少個日子了。
  • 「孩子,好好讀書你就有選擇權」,這碗雞湯,我勸你少喝
    好好學習,以後就有選擇權? 這兩年,很多人喜歡引用這麼一段話: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尊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 「孩子,你為什麼要好好讀書?」這次疫情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為了防疫,孩子們不得不整日呆在家裡,對孩子來說,假期延長是一件樂事,可以再好好地玩一段時間,但是如此荒廢下去,新學期開學孩子一定會學得非常吃力。小U老師的小侄子自從收到延期開學的通知就表現得極其亢奮,一直念叨著:「在家多好啊,終於不用那麼緊張地讀書學習了。」當我反駁他時,小侄子梗著小腦袋反問道:「我為什麼要好好讀書?讀不好書就不能生活嗎?」
  •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讀書,家長很累?
    現在孩子讀書,家長的確很累,甚至有些時候家長比孩子還要累。小學生家長如此,中學生家長更是如此。我先來說說小學生家長的累。有些家長白天被工作搞得身心憔悴,晚上還要面對罵也罵不得、打也打不得的不求上進的孩子。我們可以想像他們的累和艱難。中學生家長面臨的最大煎熬是家長已經為孩子的成績焦慮不安了,可是孩子卻無所謂——你急,他(她)不急;你在乎,他(她)不在乎。
  • 孩子,我為什麼要你努力讀書?家長必讀!
    孩子經常問你:「我為什麼要讀書?」你是如何回答的?為了考一個好大學?為了找一份好工作?為了賺更多錢?為了將來有一天能出人頭地? 該怎麼面對孩子要讀書的疑問,今天分享一位母親寫給自己孩子的信,句句珠璣。
  • 「孩子,我為什麼要你好好讀書?」媽媽從疫情中發現了最好的答案
    說實話,聽到你的話,媽媽的內心是有隱隱的擔憂的。 可能是你年齡還小的原因,你還不明白好好讀書的重要性。 曾經,因為看到你不用心讀書,媽媽批評過你。
  • 小時候家長要孩子努力出人頭地,為什麼長大之後卻勸你平淡是真?
    有人說:為什麼家長們在孩子上學的時候,總是告訴孩子好好學習,長大以後好有出息、出人頭地。然而等孩子成人工作了之後,卻又告訴自己的孩子,不用那麼拼命那麼辛苦,其實平平淡淡也挺好,這是為什麼呢?相信很多人從小都是在這種教育方式下長大的:父母總是會告訴你要好好學習,長大了好有出息,找個好工作,不要像他們一樣過現在這種生活,父母會給你灌勵志雞湯,想著辦法的激勵著你去學習,去努力,總而言之千言萬語就是一句話:知識改變命運。
  • 孩子為什麼要學鋼琴,聽聽家長的心聲
    《吉他範兒》發了一篇關於孩子學琴目的的文章,家長的評論引起了我的注意。家長花費精力和時間,陪孩子學琴,到底為了什麼,我們鋼琴老師要關注。不是說我們沒有外國人高雅,而是國情不同,有一堆作業的孩子有幾個真心喜歡鋼琴的。2、怎麼說呢,相對於樂器來說……鋼琴是天賦肉眼可見的,你父母手指頭什麼樣孩子手指頭也就八九不離十了,認清自己別什麼都強求,這個和文化課還是有區別的。再說了,鋼琴和高雅不是絕對等價的,讀書一樣可以,不是有句「腹有詩書氣自華」嗎.真心搞不懂為什麼那麼多家長迷信鋼琴。
  • 孩子,我為什麼要你努力讀書?
    我上小學的時候,讀過龍應臺寫給孩子的信裡的一句話:孩子,我要你好好讀書,是為了以後你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時隔多年,我仍舊牢牢記著這句話。從小時候的懵懵懂懂,到現在的體會深刻,可真是感慨良多。小的時候,對於有選擇的權利這一點,都不怎麼理解。
  • 當孩子問為什麼要努力讀書,家長的回答很重要!
    龍應臺曾經給自己的孩子寫過這樣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帶給你快樂。
  • 說100次「孩子,你要好好讀書」,不如一句這樣的話有用
    文\好孕姐對於家長來說,只要孩子好好學習,成績好,讓他們做什麼都不覺得累。所以很多時候,家長總是有意識無意識地告訴孩子:你要好好讀書。這句話或許飽含深意,但是絕大多數的孩子都不能夠領悟。即便是家長說100次也未免能夠打動他們,不如說這句話更有用。朋友說,本來和孩子說好周六周日在家寫作業,但是隔壁家小孩一有動靜,我就知道我家孩子坐不住了。果不其然,本來已經翻開的作業,我看他即將就要合上了。馬上說了一句:孩子,你真棒!你看別人在玩,你卻在好好寫作業,媽媽很開心。
  • 為什麼我勸你多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我買菜用不到數學,出門用不到地理,吵架用不到語文……有記者曾採訪一群12到18歲的孩子,問他們最想幹何種職業?大多數孩子回答是想當網紅,做歌星,當演員,等等,一致討厭讀書,認為讀書沒有用處。他對媒體呼籲:「要好好參加高考,使勁考出好成績,不能再做我這種傻事了。」聲稱永不後悔的蔣多多,如今已是一名32歲的家庭婦女,她對媒體坦言:「這件事我現在覺得有點好笑」、「自己選擇的道路,錯了也要自己走下去……」討厭讀書的人,是因為還沒有吃到過生活的苦。
  • 「媽媽,我為什麼要努力讀書?」董卿的回答,值得家長們深思
    無論是我們小時候,還是現在的孩子們都會問父母一個問題,就是「我為什麼要學習?」「我為什麼要努力讀書?」。 面對這樣的靈魂拷問,父母一定也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但你的回答,是否能夠讓孩子滿意或信服呢?
  • 孩子,你為什麼讀書?歐巴馬的話,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當孩子對父母說:「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呢?我不喜歡讀書」,面對孩子這樣消極的讀書態度,父母們都是怎樣回答孩子的呢?在我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給大家講一個有關周總理的小故事。那是在1910年,12歲的周恩來在學堂讀書,有一天,先生問學生一個問題:大家為什麼而讀書,有的學生回答為了知曉道理而讀書,有人回答為了光宗耀祖,還有人說是為了賺錢、繼承家業而讀書,而在問到小周恩來的時候,他是唯一一位義正辭嚴的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 為什麼不少家長在中小學階段,讓孩子去私立學校讀書
    因此,在中小學教育這一塊,本來公辦學校是家長最想讓孩子去的地方。但隨著不少私立學校的崛起,有不少家長在中小學階段,讓孩子去私立學校讀書,而不是公立學校讀書。這種現象在大城市是比較常見的,私立學校變成了部分家長培養孩子的優先選擇。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家長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呢?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回答,是我聽到最精彩的答案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相信很多孩子都問過父母這樣的問題,因為我曾經有這樣問過我的媽媽,結果媽媽不知道怎麼回答。現在可以確定了,如果父母沒有幫孩子回答這個問題,那麼到時候孩子讀書時沒用心、困惑的、很敷衍,照著這樣情況下,孩子是很難有很好的成績。
  • 致家長—孩子不喜歡讀書,你會怎麼做?快來看看李玫瑾的回答
    可是不少家長卻表示:書籍就未必吧?孩子看都不看一眼,更別提去了解了,那麼今天欣兒媽邊待著大家來分析一下這是為什麼。如果一個人對於學習來說沒有天生的好感,那就不會喜歡閱讀,這是非常正常的一個生理現象,我們可以大膽試想一下,如果孩子一兩歲就說:「媽媽,我給你背個三字經吧」,這得是多麼嚇人的場面。
  • 你連好好工作都沒辦法做到,怎麼勸孩子們好好讀書
    這麼成功的小說作者,在分享成功經驗的時候,她說寫網絡小說雖然沒有那麼多嚴格的要求,但你必須讓讀者有興趣讀下去,這就是最大的要求了。  還有一位寫軍事小說的朋友,作為業餘作者,他需要上班,有時候還要出差。而網絡小說最大的特點是更新不能間斷,一部再熱的小說,如果斷更幾天,差不多也就完了。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一家長吐槽出了眾多家長心聲
    "整天不是讓我去報補習班,就是讓我幫忙改作業,改完作業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你辛苦了。""說實在的,辛苦什麼?教我教,改我改,是誰辛苦啊?一位家長吐槽家長群的視頻在網友引起人們的圍觀和熱議,不少家長也說該男子說出了自己的心聲,自己也想這樣做,只是不敢而已。
  • 「我為什麼要這麼努力地讀書?」家長的回答,決定了娃未來的高度
    他們每當在覺得學習很枯燥和勞累的時候,質疑爸爸媽媽的嚴厲,「我為什麼要這麼努力地讀書?」我們給孩子的回答是什麼?努力讀書就能進重點小學,進重點小學以後,才能上重點初中,上重點初中你才能進重點高中,進了重點高中,你就能考一個重點大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