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分享:百年來,這些電影講述了傳染病和大流行的故事

2020-12-22 騰訊網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這些有關傳染病和大流行的電影,或許不僅能夠分享人類共同的經歷和回憶,還有共同的希望。

作為文化產品,有不少電影描繪了歷史上的傳染病暴發和大流行,講述疫情之下人類的恐懼、勇氣、希望與愛。近期,《美國醫學會雜誌》「藝術與醫學」欄目的一篇文章介紹了近一百年來在美國上映的大量相關主題電影。

截圖來源:JAMA

我們對其中重點推薦的電影進行簡要整理(部分為虛構/科幻片)。趁著五一小長假,不妨收藏這份清單,從光影中感受人類對疫情的認識。

1914-1957年:早期疫情主題電影,關於醫療專業人員的英雄主義

綠燈 The Green Light (1937)

醫生通過研發疫苗、甚至在自己體內進行疫苗試驗,阻止了斑點熱的爆發。

面紗 The Painted Veil (1934)

20年代一對年輕英國夫婦來到中國鄉村生活的故事。在霍亂肆虐的偏遠城鎮,他們在一線戰疫,也經歷了人生的情感波瀾,並領悟到了愛與奉獻的真諦。

艾羅史密斯 Arrowsmith (1931)

一位醫學畢業生,甘願放棄尖端科學研究、紮根農村基層服務大眾的故事。曾獲奧斯卡金像獎。

雨季來臨 The Rains Came (1939)

在地震和洪水的巨大災難中,一線救治病人的主人公們的改變和印度的變遷。

圍殲街頭 Panic in the Streets (1950)

公共衛生局的醫生確定一起鬥毆事件的死者(一名非法移民)患有肺部疫病。為了防止大規模疫病的爆發,同時又不引起市民的恐慌,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秘密查找出所有與死者有過接觸的人……

圖片來源:Pixabay

1957年首顆人造衛星發射後,開始有關於外星微生物的科幻電影

太空大師X-7 Space Master X-7 (1957)

一艘太空探測器返回地球,上面覆蓋著一種奇怪的真菌。這種真菌意外沾上人血後,變成了一堆不斷增長的太空銹病,而且吞噬著它所經過的每一個人。人們要找到一個能阻止銹病蔓延的方法。

憤怒的紅色星球 The Angry Red Planet (1959)

一支四人科學小隊登陸火星探險,結果遭遇了種種怪物鎩羽而歸。

1960年代,對「末日」的虛構刻畫

超越時間障礙Beyond the Time Barrier (1960)

一名軍事試飛員陷入了時間扭曲而來到2024年,發現鼠疫正在肆虐世界。

地球最後一人 The Last Man On Earth (1964)

由於幾年前在細菌研究工作中獲得了神奇的免疫能力,羅伯特.摩根博士成為了一次毀滅全球瘟疫中的唯一的倖存者。每當夜幕降臨,瘟疫的受害者們就會現身找博士報仇……正當博士陷入苦悶之時,他發現還有其他人活著,但是面臨著同樣的威脅……

最後一個人 The Ωmega Man (1971)

Robert Neville是生化武器荼毒世界之後的「生還者」之一。雖然在生化戰爭後的世界上存活了幾百個「人」,可是他們已經變異。Neville必須用各種手段和他們對抗。

圖片來源:Pixabay

1980年代和1990年代,開始有電影描繪愛滋病大流行

愛是生死相許 Longtime Companion (1989)

1981年7月13日,紐約時報第一次公開提及愛滋病這種全新疾病。電影從此展開,描述了曼哈頓一批男女十年來的感情和生活變化,有些人因感染病毒而去世,有些人則堅強地抵抗病魔。

共同的線索 Common Threads: Stories from the Quilt (1989)

愛滋病紀念毯由愛滋病患者家屬或志願者手工製作,以記載被愛滋病奪去的生命。這部電影分享了愛滋病紀念毯上的患者故事。

費城故事 Philadelphia (1993)

年輕律師安德魯因同性戀和身染愛滋病而被以莫須有理由解僱,四處尋找律師為自己討回公道。律師米勒也是眾多拒絕安德魯的人之一,因為他也像普通人一樣懼怕愛滋病,但當他看到安德魯遭遇的不公,當他聽著妻子說出他們的姨媽、朋友有很多也是同性戀時,他決定受理安德魯的案件。在最後的法庭上,病危的安德魯毅然出庭……

圖片來源:Pixabay

……

文章作者提到,2000年後發布的電影數量幾乎和此前的數量持平。不過,大多電影的主題仍然是相似的,包括感染性疾病、生物戰、疫情下的道德和人性、對感染者的汙名化、社會階層和健康差異等等。

此外,在2000年後的電影中,文章特別提及了2011年上映的《傳染病》(Contagion)。這部電影講述了一種新型致命病毒在幾天之內席捲全球的故事,病毒不斷蔓延,流言也開始傳播。在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爆發一個月內,這部電影一度躋身iTunes最受歡迎的十大電影之列。

在《傳染病》電影的最後,疫苗被成功研製。作者提出,這些有關傳染病和大流行的電影,或許不僅能夠分享人類共同的經歷和回憶,還有共同的希望。

題圖來源:Pixabay

參考資料

[1] Walter Dehority, et al., (2020).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s, Pandemics, and Hollywood—Hope and Fear Across a Century of Cinema. JAMA, DOI: 10.1001/jama.2020.7187

註:本文旨在介紹醫藥健康研究進展,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繫wuxi_media@wuxiapptec.com

相關焦點

  • 這部講述《傳染病》的電影,適合疫情結束、春暖花開之後再細品
    在這樣的疫情形勢之下,一部2011年的上映的電影《傳染病》在「米國」線上被衝到了付費觀看榜的前幾位,並且許多的媒體開始把這部接近於十年前的電影拿出來重新談論。這就是2011年的Contagion,中文譯名: 傳染病。
  • 《傳染病》啟示錄,當現實與電影故事重合,好的電影會讓人反思
    2020年的第一部影片居然是這部2011年的《傳染病 Contagion》。此片現在看,有著極強的現實性,影片講述一種蝙蝠但豬再到人的病毒,極短的時間內,蔓延全球,摧毀幾千萬人類。《傳染病》這部影片最可貴的是多角度的敘事,卻掌握了很好的平衡。塑造的人物沒有臉譜化,有血有肉,有好人有壞人,但都沒有走極端,一些正面人物也存在著缺點,使得他們不像是在銀幕裡,而是真的在現實中。有時候看著看著,會發生錯覺,感覺這不是虛構的故事。
  • 這些傳染病電影,濃縮疫情眾生相
    隨著疫情擴散,以對抗傳染病為題材的影視劇作品也再次得到人們的關注。儘管大多是虛構故事,但其中折射的社會眾生相,對世間百態對真實捕捉就像一部部現代寓言,無不令我們深思,給人類以警示。~ 電影篇 ~1.《傳染病》:冷靜描繪災難眾生相預告片索德伯格導演的抗疫電影《傳染病》近日重新攀升至各國流媒體點播榜的前列。影片受到了現實世界中非典、炭疽熱和超級細菌的啟發,講述一種新型的通過空氣和接觸傳播的疾病,通過空氣傳播短短幾天內從香港擴散至全球,經過世全世界的合力抗爭最終被人類制服的故事。
  • 低估傳染病?小心這8部電影變成現實
    相比《漢江怪物》和《鐵線蟲入侵》這種主打非現實元素的片子,2013年的《流感》就顯得「真實」許多。 故事講述一群東南亞偷渡客歷經艱險來到韓國卻不幸遇難,其中一個倖存者僥倖逃入鬧市之中。
  • 籃網錢德勒:《傳染病》和《大空頭》的劇情和現實很相關
    虎撲3月18日訊 今日,籃網球員威爾森-錢德勒更新了個人社交媒體Twitter說道:「我想我現在看《傳染病》和《大空頭》(The Big Short)是對的,它們的劇情和現實很相關。」隨後,有網友評論道:「別讓這些電影影響你的心情。」
  • 百年來最兇猛傳染病,如何從天災變成人禍?
    不過在今天這樣的醫療條件和調度能力之下,這場肺炎的擴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扼制,患者治癒的消息也不時傳來。大家對於傳染病的高度緊張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有必要的,因為傳染病在歷史上曾經給人類帶來巨大的損失,人類也在和傳染病不斷較量的過程中付出了巨大代價,實在不能掉以輕心。
  • 和電影《傳染病》相比,現實中美國的疫情故事有哪些不同?
    而在電影史上,其實也有一部關於病毒在美國大爆發的電影,影片中美國的感染人數同現實中相比,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部電影,名字就叫做《傳染病》。影片中的美國疫情和現實中相比,有許多不同的地方。對待反應在《傳染病》裡,病毒在美國被發現、爆發後,美國政府迅速採取了各種行動,對感染者進行隔離,然後是封城等各種措施。但在現實裡,川普和聯邦政府顯然在最開始太過於傲慢和漫不經心,從一月到三月初,都沒有怎麼全力對待,這才導致了三月中旬開始的美國病毒大爆發。
  • 《傳染病》:一部寫實抗疫電影,對美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神預言
    最近因為新冠肺炎的疫情蔓延,讓一部2011年的經典電影重新被拿出來熱議,那就就是由馬特·達蒙、裘德·洛、凱特·溫絲萊特的《傳染病》!這部電影從2003年爆發的SARS與2009年的H1N1豬流感獲得靈感,講述一種全新的新型病毒在全球擴散,造成的泛世界末日效應。
  • 十部「傳染病」類型的電影,現在看著太真實了
    今天給大家帶來10部關於病毒傳染的電影,現如今來看這些影片,感覺都過於真實,看完相信會讓每一個人的心情更加沉重,所以請謹慎觀看,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第三部:《傳染病》《傳染病》來自於SARS的靈感,由華納兄弟出品,2011年9月9日在美國上映,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可以通過空氣傳播且致命性超強的病毒,故事開頭一輛推土機摧毀了一片熱帶植物,導致大量的蝙蝠寄宿到豬圈,拉下的便便被豬誤食了,人們在食用了豬肉,從而導致病毒從蝙蝠到豬,然後到人們的身上,後來便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 JAMA盤點2020年度最佳插畫,你看過哪些?
    「2020年,最重要和最有趣的醫學插畫,主題都是新冠肺炎大流行。這在意料之中。」JAMA在線發布《2020最佳醫學插畫》一文稱,每天都有大量關於新冠病毒和疫情的醫學插畫出爐。不論是基於教學、個人故事,還是治療幹預,每個類別都有非常優秀的作品。 比如,教學是醫學插畫的主要目的之一。Argha Manna繪製的「小心飛沫!」
  • 電影《傳染病》:看見和看不見的真相
    是否能夠預防和治癒?州政府和美國當局慌了:新型病毒的感染力到底有多大?是否構成公共衛生事件?應否採取緊急措施?一旦公布疫情,將導致怎樣的後果?市民們更加慌了: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和家人會有危險嗎?然後,懷疑鋪天蓋地而來。官方疾控中心質疑民間研究機構,強行暫停他們的研究,在後者宣稱成功培育病毒後,又懷疑他們要以此牟利。
  • 《傳染病》一部被低估的電影?這個預言竟然實現了
    《傳染病》是由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由史蒂文·索德伯格執導。這部影片是在2011年9月9號在美國上映的,據說靈感是來自於SARS,講述的是一種致命的病毒傳播的過程。 傳染病是在2011年上映的一部魔幻式的電影,如今在看這部電影,是很多人都覺得仿佛自己就是片中人,這部電影的評分在7.0。
  • 電影《傳染病》編劇談抗疫:社會恐慌比傳染病更可怕
    參考消息網2月14日報導美國《財富》雜誌網站2月13日刊登了題為《電影<傳染病>編劇、科學顧問反思該片在冠狀病毒危機中的新關聯性》的文章,作者是伊薩克·費爾德伯格,文章摘編如下:在史蒂文·索德伯格執導的流行病學題材驚悚片《傳染病》發行9年之後,中國武漢暴發的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世界經濟產生衝擊
  • 「致敬」侯雲德院士:傳染病流行無疆界,要加強傳染病的基礎研究
    他敏銳地覺察到這是一項極具前景的新技術,如果將幹擾素基因導入到細菌中去,利用細菌「工廠」來生產幹擾素,將會大幅度提高產量並降低價格。1979年,侯雲德和研究團隊經歷了無數困難,終於從上萬毫升人血白細胞中,經病毒誘生後提取出幹擾素信使核糖核酸(mRNA)。但測定這種mRNA需要非洲爪蟾的卵母細胞,而當時剛結束十年動亂,國內還沒有這種卵母細胞。
  • 原來,電影中關於病毒肆虐的這些情節都不是真實
    根據2月25日關於猖獗病毒的報導,電影中虛構的故事和現實之間有多遠?針對這個問題,秘魯《商報》在2月22日給出了答案。這篇文章摘錄如下:顯然,電影院和電視是人們了解科學家和醫生工作的常見媒體之一。儘管電視劇和電影成功地將上述專業人士使用的複雜方法和技術提升到了可以理解的水平,但觀眾仍有可能將屏幕上發生的事情誤認為是事實。就目前的新型冠狀病毒危機而言,我們想知道這些流行電影《恐怖地帶》(也稱為《極度恐慌》 )(1995)、《傳染病》 (2011)和《流感》 (2013)與現實有何不同。
  • 電影《傳染病》是提醒,更是警示
    由馬特達蒙等人出演的電影《傳染病》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電影作品。該片講述的是一次偶然機會,一種可怕而致命的病毒悄無聲息地進入人類社會,從而引起一場人類災難或者浩劫的故事。話說,女主一號借著出差的機會,竟然和情人私會,而且還到賭場、餐廳等地方放飛自我。等到她在機場候機與情人通電話的時候,只是稍微咳嗽了幾下。但不想,此後的故事發展可就因這幾聲咳嗽發展到難以控制的地步。與此同時,在世界其他地方,有為小哥神情恍惚,一路坐船轉車,最終回到家中。
  • 《三毛流浪記》主演王龍基來沈 講述電影背後的故事
    本報訊  記者楊競報導  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日前,玖伍文化城邀請了新中國成立第一部公映的國產故事片《三毛流浪記》主演王龍基做客玖伍文化城,為影迷和讀者講述70年前電影的拍攝趣事,帶領大家見證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巨變。 電影《三毛流浪記》上映於1949年,由當時年僅8歲的王龍基主演。
  • 三部抗疫電影一起看:《流感》《傳染病》《致命拜訪》
    昨天閒來無事,在愛奇藝找了幾部老電影,分別是《流感》《傳染病》《致命拜訪》,應景一下當前的宅家心情。一、《流感》《流感》是由金成洙編導,張赫、秀愛主演的一部韓國災難驚悚電影。影片講述的是致命感冒病毒大爆發的時期,消防員「姜智久」與女醫生「金仁海」共同踏上尋找病毒宿主之路,並在途中發生的一連串故事。該片於2013年8月14日在韓國上映。一群東南亞偷渡客歷經艱險來到韓國,但是整個貨櫃內的偷渡客幾乎全部死亡,只有一人拖著羸弱的身體僥倖逃入鬧市之中。
  • 凱薩琳赫本——美國電影百年來最偉大女星
    美國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排名是美國電影協會1998年為了紀念美國電影誕生百年而排出的。說起赫本這個名字,很多人想到的是奧黛麗·赫本,這位優雅一詞的代言人,一位生來和紀梵希有著非同緣分的人。不過美國最偉大女演員地位卻被這位凱薩琳·赫本握在手中。
  • 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講述幕後故事
    原標題:《我們和〈金剛川〉》講述幕後故事   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金剛川》正在全國熱映中。《金剛川》的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定檔12月18日。   《我們和〈金剛川〉》由田羽生擔任總導演,王曉蒙執導,主要講述了電影工作者在拍攝電影《金剛川》過程中的幕後故事。   該片帶觀眾見到一群電影的「幕後功臣」。從導演、演員、燈光師、道具組、化妝組,甚至到特殊演員(殘疾人演員),他們的故事,都被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