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紀錄片名叫《中國》,畫面極致唯美,主題宏大不枯燥

2020-12-22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

正在播出的紀錄片《中國》,由爆款紀錄片《河西走廊》團隊拍攝,剛一播出就收穫無數好評,該片畫面、解說詞做到了極致唯美,也找到了獨特的敘事方式,輕鬆駕馭了中國歷史這個宏大題材。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人生一串》再到《人間世》《生生》,這幾年紀錄片市場開始甦醒,越來越多的年輕化、新表達的好片成為爆款。這批優秀的紀錄片也吸引越來越多的觀眾開始關注紀錄片,成為紀錄片迷。

用「群星閃耀時刻」講述歷史

紀錄片《中國》分為三季,第一季是從春秋到盛唐,第二季是從唐到新中國,第三季是追溯上古三代。正在播出的第一季分為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四個時期。有趣的是,該紀錄片沒有通過展示文獻、古蹟等歷史遺存物來講述中國的歷史,而是通過觀眾容易接受的「模擬」歷史人物、復原歷史場景、將歷史影像化的敘事方式來講述歷史。紀錄片邀請了北京人藝、國家話劇院的演員來飾演歷史人物,周濤、何炅擔任解說。

《中國》對中國歷史的呈現,是從孔子開始的,通過「孔子見老子」、孔子立志恢復禮制、創辦杏壇私學講壇等孔子的人生大事,來帶出春秋戰國時代的複雜局面。接下來以墨子、孟子、荀子、韓非子、嬴政、劉徹、董仲舒等歷史人物主要事跡、思想為脈絡,讓觀眾形成對春秋戰國爭霸歷史的整體認識。

這種以主要歷史人物為主線的講述方式,讓歷史化繁為簡,有了講述的著力點,也很容易吸引觀眾跟著歷史人物的命運軌跡,展開對歷史的思考。

為了讓觀眾感覺真實,紀錄片雖然由演員飾演歷史人物,但人物沒有對白,也沒有對人物的特寫鏡頭,而是以全部全景式、大廣角來呈現古人的某種狀態,比如聚會、出行、拜訪、爭論、行禮等,讓觀眾有一種全景觀看歷史,而非觀看表演的感覺。這種類似用寫意筆法來描繪歷史的方式,避免了將紀錄片拍成電視劇。

該紀錄片的總導演李東珅、周豔就表示,《中國》就是想到歷史中去探尋故事、聆聽聲音、汲取營養。「紀錄片《中國》是一部影像化的中國『通史』,是了解歷史發展的簡明『大綱』。」因為要做的是影像化的簡明中國史,這部紀錄片更像是「歷史教科書」,不講宮鬥、權謀,不渲染戰爭、權變,只講社會、生活、經濟、思潮、制度等歷史重要內容。

除了主題的宏大和意境的悠遠,《中國》極致的美學風格也讓它獨樹一幟。該片用8K高清晰度拍攝,畫面自然不失真,全片色彩透著一種凝重感,仔細看這部紀錄片還有頂級的畫面構圖和光影氛圍,很值得坐下來慢慢品一品。

紀錄片的解說詞也是經過極致打磨和潤澤的,用詞講究、優美又不失真。比如,第一集「孔子見老子」故事中,兩人在深山老林中坐而論道,談論一番世情之後,孔子起身離開。此時解說詞從老子的角度來看孔子:「有一瞬間,他感覺這個年輕人,仿佛正在走進浩瀚的星空。清風徐來,李耳長久佇立,一動不動……」兩位聖人的形象被勾勒出來。而在講述李斯與韓非子對於「歷史時刻」的不同認識、對於個人使命的不同認識時,紀錄片是這樣說的:「李斯西行踏上秦的土地,未來的他們會在哪裡相見?並肩走過求學歲月的兩個人,就這樣背負著各自的使命和願望,走進了戰國末期風雲變幻的洪流中……」

優質紀錄片頻頻吸引年輕人目光

《中國》這種大體量、高品質的紀錄片的出現,說明紀錄片創作越來越熱,且越來越受到重視。這幾年,優秀的紀錄片越來越多,國產紀錄片的拍攝題材也愈加寬泛。有航拍主題的《航拍中國》等,有美食主題的《舌尖上的中國》《人生一串》《宵夜江湖》等,有醫療相關的《手術兩百年》《人間世》《生生》《生門》等,有以家庭紀實為主題的《四個春天》,以人文為主題的《我在故宮修文物》《尺八·一聲一世》等不同題材類型紀錄片,受到觀眾的喜愛。

這些年紀錄片創作的一大趨勢就是關注人的日常生活,比如美食類紀錄片《人生一串》,關注的是大眾的燒烤情結,拍攝了多個城市的數百家燒烤攤,讓每個普通人都能產生共鳴和話題。再比如最近剛播完的《生生》,是國內首部以癌症為題材的紀錄片,全紀實的方式客觀展現16位癌症患者在抗癌過程中遭遇的現實與磨難、迸發的勇氣等,該片一共7集,獲得了8.9分高分。這部紀錄片讓人思考疾病、人生等重大話題。不少年輕觀眾受到感染,不僅在彈幕表示「哭得稀裡譁啦」,還思想受到衝擊,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

這些年優秀紀錄片之所以火,是因為這些越來越精緻的作品找到了滿足觀眾的審美口味的方法。美食紀錄片本身就是關注大眾生活,宏大歷史題材紀錄片也開始用柔軟的方式講故事,醫療題材紀錄片更是將鏡頭對準每個個體的喜怒哀樂。無論是什麼題材,國產紀錄片越來越注重放下身段,不再是高高在上地「教育」觀眾,而是用接地氣的呈現方式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相關焦點

  • 這部紀錄片,名叫《中國》
    中華文明 源遠流長 今日中國 從歲月深處走來 傳承軒邃的血脈 到底這是怎樣一部紀錄片,取名為《中國》?
  • 東京奧運會官方紀錄片導演河瀨直美:疫情讓這部奧運紀錄片主題更宏大
    作為2020東京奧運會官方紀錄片導演的河瀨直美,本該是最忙碌的時候,如今只能困囿家中。但她並未因此喪失信心:「因為新冠疫情,這部奧運紀錄片的主題將更加宏大。」 今天下午舉行的電影大師班還請來演員白百何與河瀨直美圍繞疫情、自然、女性等話題隔空暢談。
  • 張藝謀陳凱歌推薦紀錄片《中國》,羅攀的頂級美學與鏡頭語言交匯出...
    不但網友被片中高級質感和唯美構圖所震懾,紛紛加入「安利」隊伍,就連在國際影壇都赫赫有名的張藝謀、陳凱歌兩位導演,也被該《中國》打動和感染,並對其所構築的鏡頭故事,及所呈現的光影畫面給予了高度評價。陳凱歌盛讚《中國》唯美畫面,以獨特理解與想像,構築雄渾與變幻繼張藝謀盛讚《中國》後,今日,憑藉《霸王別姬》《風月》《梅蘭芳》等電影作品享譽國內外影壇的陳凱歌導演,也對這部紀錄片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 獲陳凱歌張藝謀兩大導演輪番點讚,紀錄片《中國》到底好在哪裡?
    不但網友被片中高級質感和唯美構圖所震懾,紛紛加入「安利」隊伍,就連在國際影壇都赫赫有名的張藝謀、陳凱歌兩位導演,也被該《中國》打動和感染,並對其所構築的鏡頭故事,及所呈現的光影畫面給予了高度評價。陳凱歌盛讚《中國》唯美畫面,以獨特理解與想像,構築雄渾與變幻繼張藝謀盛讚《中國》後,今日,憑藉《霸王別姬》《風月》《梅蘭芳》等電影作品享譽國內外影壇的陳凱歌導演,也對這部紀錄片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 我和娃的大歷史觀,被這部國人製作的歷史紀錄片《中國》給...
    圖源:《中國》視頻截圖  光影與構圖之美,在這部紀錄片中發揮到極致,每一幀都像一幅精心描繪的圖畫。    1、「潮爆了」的中國古典畫風,呈現影像級的唯美畫面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喜歡上「中國風」。穿漢服、行古禮、聽古樂……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浸潤下的古典美,正越來越被年輕人所接受和傳揚,被認為這就是世界的潮流,是體現中國魅力的風尚。
  • 畫面唯美而乾淨,這部妖怪主題的旅館動畫開業了!
    妖怪題材,可以說是日本動畫中一個非常經典的動畫題材了,一提到妖怪,很容易讓人想到類似雪女、狐仙、滑頭鬼、鴉天狗等各式各樣的妖怪,在日本的民間傳說中妖怪有好也有壞,既有吃人的妖怪,也有會帶來好運的妖怪,各個妖怪動畫的主題也不同,有《夏目友人帳》這樣溫馨的動畫,也有《滑頭鬼之孫》這種偏熱血的動畫
  • 在紀錄片《中國》裡,聆聽千年歷史迴響
    由《河西走廊》製片人李東珅、總撰稿鄧建永,以及《大國崛起》執行總導演、總撰稿周豔聯袂打造的紀錄片《中國》,將於12月7日登陸湖南衛視和芒果TV。紀錄片以《中國》為名,承載的是主創再現歷史、傳承文化的使命感和宏大願景。
  • 這部紀錄片爆火!這些歷史故事值得家長和孩子一起看|教育光影
    宏大敘事的歷史場景,條文繁密的政治制度,波瀾壯闊的社會演進,均被隱藏在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背後。——西北大學歷史學院院長 李軍紀錄片生動形象的表達方式與豐富有趣的內容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其實父母在家也可以與孩子共同觀看紀錄片,一部好的紀錄片甚至能夠比書籍更加引起孩子的共鳴與深思,豐富孩子的知識,激發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
  • 用極簡的手法,展開歷史畫卷:揭秘紀錄片《中國》拍攝幕後故事
    可「中國」這個命題是如此宏大,汗牛充棟的史書都寫不盡幾千年的滄桑與輝煌,若要拍成一部以此為名的紀錄片,難度可想而知。但《中國》做到了——12月7日晚間,紀錄片《中國》正式開播,隨即便登上熱搜,並獲得大量好評。截至12月14日,《中國》已播出5集,網絡點擊量超過8000萬次,豆瓣評分高達8.5分。
  • 匯集中國頂級文物,這部中英合拍紀錄片火了
    節目邀請英國節目主持人阿拉斯泰爾·蘇克帶領觀眾踏上博物館尋寶之旅,他對中國歷史十分著迷,正如他在節目中所說:「驚奇於她的美和數千年文明的深度……如果不了解中國的過去,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今天的中國。」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寶藏》英文版已於2019年10月在BBC世界新聞頻道面向全球首播,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對印度、澳大利亞和美國三個國家的觀眾進行了調查,其中有近9成的觀眾表示「我很喜歡紀錄片《中國的寶藏》」,還有觀眾認為這部紀錄片「直觀展示了中國文物的美與獨特」和「深入展現了中國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 紀錄片《中國》開播即火,導演說:我是中國歷史門下走狗
    而這次的《中國》,李東坤親自操刀導演工作,從立項到開播,整整花了五年。他在採訪中說:「這個項目幾乎是我能力的極致,運氣的極致。我只能說,天佑『中國』」。再說聯合總導演周豔,她是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副總監,北大高材生,多部著名紀錄片的製片人、總導演、總撰稿。她說:「梳理漫漫來時路,不只是為了了解歷史知識,更是為了走好今天和未來的路。」
  • 抖森配音的高分紀錄片,每一幀畫面都美到極致!
    流媒體Apple TV+的原創紀錄片《夜色中的地球》,藉助頂級尖端攝像技術展現黑夜降臨之後的景象。用全真色彩還原的夜色,基本能夠達到和白天拍攝同樣的效果。這部紀錄片目前在豆瓣收穫了9.3分的好評,給我們帶來了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
  • 這部英文紀錄片「大尺度」披露中國新疆反恐形勢
    12月5日,一部時長近一個小時的名為《中國新疆,反恐前沿》的英文紀錄片在CGTN播出,這是近年來中國罕見地以英文紀錄片形式全方位展示暴力恐怖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對新疆帶來的傷痛,並系統闡述中國為解決問題所付出的努力。
  • 疫情期宅在家,一定要陪孩子看這8部高分紀錄片和電影(附連結)
    影片中有其他紀錄片沒有的幽默畫面,也有很多溫馨、勵志的場景,印象最深的是影片中有隻企鵝迷路了,邁著企鵝步,尋找著大部隊。原來呆萌的企鵝,也有著它們逃脫不了生存法則。喜歡企鵝的孩子必看。最近的疫情肆虐,陪孩子看看這部紀錄片,看看我們淳樸的民族,悠久的歷史,富饒的土地,重新認識這個國家,是一次很好的愛國教育機會。儘管多災多難,但祖國依然美麗、壯闊,正如影片最後所說:如果世界上有任何國家準備大規模地解決環境問題,它一定會是中國。
  • 怪不得這部紀錄片敢以「中國」命名
    正當多部影視劇、綜藝扎堆開播時,一部紀錄片的出現反而瞬間奪取了大家的目光。 最近,人文歷史紀錄片《中國》上線收視登頂,無數網友都為它精心打造的電影質感所「折腰」!
  • 這部武漢紀錄片衝進了奧斯卡,我們該讓世界看到怎樣的抗疫真相?
    竹內亮導演回應外交部對他的稱讚娛理工作室今天要介紹的,是一部非官方紀錄片,名叫《76天》。76天,是疫情爆發後武漢封城的時間,影片記錄的是武漢四家醫院重症病房的真實故事。這部紀錄片已經在若干國外電影節展映過,目前爛番茄新鮮指數100%,還被選入了2021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大名單,有望獲得正式提名。消息有些延遲地傳回國內,網友都感到很意外。
  • 紀錄片《中國》|包下整列高鐵宣傳的千裡江山圖,恢弘大美
    紀錄片《中國》12月7號晚上七點半在湖南衛視播出,這是一部非常恢弘的紀錄片,也是不同於以往歷史紀錄片的紀錄片。紀錄片大多以記事為順序,但是這部紀錄片轉變了視角,是以人物為主題,從人物的視角出發,去看當時的世界。
  • 用影像著史,佳能助紀錄片《中國》展現文化自信
    :「希望這部紀錄片能夠在幾十年後依然是一部震撼的作品,讓人們從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紀錄片《中國》的視覺總監、攝影指導羅攀先生說:「《中國》是跟以往紀錄片拍攝完全不同的,它對劇情和表演沒有著重追求,更重要的是強調場景和氣氛,我們希望通過畫面構圖、光影等攝製出宏大的電影級畫面,為觀眾構建出每一幀都是一副油畫的視覺體驗。
  • 五洲傳播、Discovery、人民日報、騰訊聯合出品的這部紀錄片不容錯過
    李緬表示,這部紀錄片的創作靈感,源於騰訊視頻製作的一檔節目《是空氣、是麵包、是奇蹟啊》,「詩人西川、藝人陳粒、演員夏雨一起探訪日本文化,邊走邊看邊訪談日本的藝術家、普通人等。於是團隊便考慮能否將這種節目形式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如何在浩如煙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找到符號性的切入點,並以適合的手法表現?李緬介紹,節目在拍攝前期進行了廣泛深入的選題調研。
  • 快看| 這部熱播電視劇,唯美畫面取景地就在家門口!
    快看 | 這部熱播電視劇,唯美畫面取景地就在家門口!還都是唯美的畫風~《三叉戟》是由劉海波執導,陳建斌、董勇、郝平領銜主演的精品公安劇 。該劇根據公安作家呂錚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三個曾經叱吒風雲的老警察,面對新型犯罪,齊心合力創新偵破手段,最終一舉擊破金融犯罪集團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