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捲行業秘聞大全:照片曝光8小時,買耗材送相機,膠捲機身賣4萬

2020-12-16 有聞度的小新

數碼影音時代,其實膠捲比存儲卡還優秀,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膠捲和錄像帶是傳統影像行業的必備法寶。上個世紀,柯達公司還憑藉膠捲傲視全球。即使到了90年代,擁有一部買柯達膠捲送的柯達相機,還依然是成功人士標配,能用自家的相機拍一張全家福,衝印後留下膠捲底片,是當時吊打照相館的最時髦事情。

據說,當年的膠捲銷路好、銷量大,各路生意人都趨之若鶩,甚至出現了假冒柯達膠捲的事情。2000年的時候,成都查了172家膠捲零售店,其中有55家在賣假冒的柯達膠捲,柯達膠捲的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後來,膠捲被數位相機和內存卡取代,傳統影像行業快速衰落並退出大眾視線。早在1981年,索尼公司發明了「馬維卡」靜態視頻照相機,作為數位照相機的雛形,已經提前預示了柯達膠捲的消亡之路。

膠捲還有個別名,叫底片。這個別名似乎我們更加熟悉,小時候許多底片都夾在書本中,鎖在柜子裡,是我們眼中的「神秘物件」。所以現在,也常常聽到老人「相機都不用底片了」這種說法。

可是,先別慌,被你們奉為兒時記憶的膠捲,並沒有完全消失,反而是活的特別滋潤。

膠捲的輝煌歷程和沒落

很多人以為膠捲行業消失,是因為他們只是把「相機膠捲」當成了全部的「膠捲」。但是,相機膠捲只是膠捲大家庭中的一員,整個膠捲大家庭可比我們知道的大得多。

膠捲實際上是膠片捲成的卷,而膠片由感光乳劑層和片基構成,說白了,乳劑就是摻了大量滷化銀微粒的明膠,滷化銀是成像的關鍵物質。小時候對膠捲這東西很好奇,一個黑塑料片,怎麼就能洗出照片來呢?有一次偷偷從我姐那裡拿了一卷拆開準備研究下,沒想到,耳朵被揪的疼了三天。

膠片這東西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827年,法國發明家尼埃普斯將白蠟和瀝青塗在鉛錫合金板上,在自家閣樓上,用「日光蝕刻法」足足曝光了8個小時,才拍攝和記錄下歷史上第一張攝影作品《窗外》。

1829年,法國布景畫家達蓋爾和他合作,一起研究攝影術。但1833年,尼埃普斯意外逝世。

直到1939年,達蓋爾發明了利用水銀蒸汽對曝光的銀鹽塗面進行顯影作用的「銀版攝影法」,法國科學與藝術學院宣布他獲得攝影術專利。這種攝影法比之前的「日光蝕刻法」高級得多,只要曝光30分鐘就可以,拍攝出的照片影紋細膩、色調均勻、不易褪色,銅板本身就是照片,沒有「底片」。

隨著感光材料的發展,1871年又出現過用溴化銀材料凃制的幹版,1884年出現了用硝酸纖維做基片的膠捲。直到1888年,柯達公司產出了新的,柔軟可纏繞的「膠捲」,完成了膠捲材料質的飛躍,這一年,柯達還推出了第一臺安裝膠捲的可攜帶的方箱照相機。

在整個20世紀,膠捲幾乎佔據了所有攝影圈的主流,而洗照片的暗室和晾曬底片的行為也被視為一種高雅的藝術。

1991年,柯達試製成功世界上第一臺數位相機,但是因為怕影響膠捲銷量,並沒有推廣。可惜,東芝公司後發制人,接連發布MC-200高端和QV-10低價數位相機,徹底引爆數位相機市場需求。此時,柯達和它的膠捲帝國,開始從根本上被動搖。

數位相機除了代表了攝影術的進步之外,還為社會發展和進步產生重大影響,旅遊、影像行業產生了重大的變化,推動了經濟發展。

而以柯達為龍頭的膠捲業,在快速發展的數位相機圍攻下,徹底淪陷。

實際上,在2004年之後,柯達公司只有2007年是盈利的,其餘均為虧損。2013年8月20日,美國聯邦破產法院批准美國柯達公司脫離破產保護、重組為一家小型數碼影像公司的計劃。

至此,一代「膠捲」梟雄、第一個研發出數位相機的柯達,虎落平陽。

數位相機時代的膠捲

我們可能認為,數位相機的出現,替代了膠捲的使用,是技術的全面升級。可是,有一個事實你卻不得不知道:所有的數碼成像,都是以模擬膠捲成像為榮。

也就是說,目前的數碼成像,其色彩表現和色彩寬容度是比不上膠捲的。

現在的膠捲依然存在,只不過是篩除掉了低端玩家,保留了高端攝影愛好者的圈子層次。

相比較數位相機,使用膠捲的硬體要求和費用都高出一大截,而且,光拍還不行,顯影技術必須能夠跟得上,才能玩得轉膠捲。

在行家的眼裡,買了柯達膠捲,拍了照片,然後再跑去衝印店去衝洗照片,無異於花架子,毫無技術可言。

可以說,即使是現在,膠捲的魅力是數位相機望塵莫及的。

只不過,市場需求決定了產品生產,廉價而方便的數位相機,成了大部分人的選擇。

順便說一句,不要以為膠片相機被淘汰了。萊卡作為相機和鏡頭界超級大佬,它的入門級膠片機,仍然是4萬起步,一般人根本玩不起。至於高端膠片機,價格更是超乎想像。

膠捲仍在生產

時至今日,我們仍然能在電商平臺上買到膠捲,而它的價格也每年水漲船高。有買膠捲的顧客感慨:「膠捲是越買越貴,越用越少,好好珍惜好東西吧。」

不僅如此,柯達甚至還出品了一次性的膠片照相機,算是給中年人懷舊的一種方式吧。這種產品,真的是讓我們想起了當年柯達「買膠捲送相機」的高明營銷手段。

膠捲不僅作為一種情懷,更是對攝影技術的回歸。

開一間膠捲商店,也許並不壞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升,比較花錢的膠捲也逐漸回歸,近幾年甚至颳起了一陣「膠捲風」,讓攝影愛好者對傻瓜相機有了新的替代品,對成像效果有了更高的要求。那麼,如果現在我們開一間膠捲商店,算是一門人傻錢多的「夢遊」生意嗎?

還真不是。

首先,膠捲是中年人集體記憶的收藏品。而諸如「老鐵經濟」的浪潮,情懷之中蘊藏商機。其次,膠捲的價格,在現在算不上是什麼奢侈品,是人人都能夠消費的產品。並且,膠捲能否衝印的好,就是一門技術活了。

同樣的膠捲,不同的技術,出來不同的照片效果,簡直像極了現在「沉浸式體驗」的網友套路。這樣的好東西,怎麼會沒有市場呢?

當然,因為膠捲的圈子比較小,如果是小地方,還是要先建立起自己的人脈關係才行,不然,可能幾年都沒有起色,那就得不償失了。

一旦建立起以膠捲為媒介的攝影愛好者圈子,那麼,針對這類群體,生產定製的膠捲,很有可能是一門既有情懷又很高端的生意。

相關焦點

  • 膠捲相機怎麼用 膠捲相機使用方法【詳解】
    摘要:膠片照片色彩奇特,中、大畫幅相機玩膠片機更實惠,使用更顯文青,所以還是受到很多人的喜愛。膠捲相機怎麼用?下面為您介紹膠捲相機入門知識。  【膠片相機】膠捲相機怎麼用 膠捲相機入門知識  膠捲相機完全入門  世界的一切都是光。  什麼是膠捲相機?說白了,就是用膠捲拍照的相機。
  • 使用127膠捲的德國Bilora Bellea 44旁軸相機
    Bilora公司的相機生產在1975年完全停止,之後該公司主要生產和銷售相機配件,其中最主要的是三腳架。Bilora公司的相機機身基本都是以合金鑄造而成的,估計得益於該公司是靠金屬製品起家的。其中Bella系列的相機主要以使用127膠捲為主,當然也有少部分使用120膠捲。其相機的型號通常以所拍攝的畫幅來區分,例如我今天介紹的Bella 44就是使用127膠捲拍攝4X4釐米的畫幅,Bella 46則是使用127膠捲拍攝4X6釐米的畫幅;Bella 66則為使用120膠捲的相機,拍攝畫幅為6X6釐米。
  • 140歲柯達,賣不出膠捲慘遭破產?竟靠跨界製藥、重新復活
    把相機賣到全世界 做出膠捲後,伊士曼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攝影是奢侈品,它能民主化嗎?」在那個相機貴得離譜,幾乎沒多少人能買得起的時代,伊士曼決定就研究一款「平民相機」。這款相機不僅體積小、質量輕、出門易攜帶,最重要的是價格足夠便宜。相機連同機身內膠捲共賣25美元。拍夠100張,再付10美元,把相機送回伊士曼廠後,就可得到一打照片與新的膠捲。「您只需按下快門,剩下的一切由我們來做!」成為當時人盡皆知的柯達廣告語。
  • INS上的網紅相機?!這特麼是在用生命在模仿膠捲相機啊!
    最近各位玩 INS 的差友有看到一些復古的膠捲照片嗎?類似這樣的。。。還有像這樣好看的小姐姐。。。嗯,還有這些加了謎の漏光濾鏡的。。。這些盛行在 Instagram 上的網紅照片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像是用膠捲洗出來的。
  • 「被佔領日本」製造的Start Junior微型相機!使用Bolta型膠捲
    在《降伏文書》籤署前,以美軍為首的同盟國軍隊於1945年8月28日在橫濱登陸,盟軍太平洋戰區最高司令官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也在8月30日乘軍機抵達東京,麥克阿瑟之後被任命為首任駐日盟軍總司令。日本政府在日本本土仍保有統治權,但小笠原群島與琉球群島在日本投降前即被美軍攻佔,因而繼續由美軍管治。
  • 還記得主營膠捲和相機的柯達嗎?如今轉型賣藥了
    柯達的歷史曾經無比輝煌,在 1973 年曾有 12 萬全球員工,還是膠捲、數位相機、OLED 等新技術的發明人,但是除了膠捲之外,其他業務都沒有發展起來。對製藥來說,柯達其實也不是新手,1988 年該公司就成立伊士曼製藥業務部,開始做保健藥品,隨後還收購了一家製藥公司斯特林,不過 1994 年又出售了與影像無關的業務,退出了製藥市場。
  • 120膠捲相機入門完全指南(2019威力加強通俗易懂版)
    行,你只要能DIY出一個夠長的機身和找到一個投射面積很大的鏡頭就行了。能買到的相機裡最大的是624。所以,我們得先選好我們玩哪種畫幅,一般新手都是645或者66。說了這麼多,那麼那個什麼祿來啊,哈蘇啊,什麼雙反啊,又是怎麼回事?好,接下來我們聊聊機器。
  • 迷你Klasse 富士推出新款一次性膠捲相機
    富士又推出膠片相機了,這次還是向自己產品的致敬。富士推出了最新款的一次性相機套裝Premium Kit II,新套裝除了一臺富士的一次性相機外,還附贈了一個Klasse相機外殼,讓你的一次性相機變身Klasse。
  • 從公元前5世紀的暗箱到彩色膠捲,你知道相機發展背後的故事嗎
    他對自家庭院長達八小時的曝光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張照片。3.銀版照相法:1837年攝影的下一個巨大飛躍來自法國藝術家和發明家路易斯·達蓋爾(Louis Daguerre),他在19世紀20年代末與尼埃普斯合作。1837年,達蓋爾發現,將加碘銀板暴露在光線下,會留下一幅模糊的圖像,可以用汞煙霧來衝洗。
  • 《相機的膠捲》鐵面孔目-協助拍攝
    相機的膠捲【第1幅圖】此作品由遼寧攝影愛好者郎先生在著名的邢臺地區拍攝相機的膠捲【第2幅圖】此作品由泉州攝影愛好者紀先生在著名的大連地區拍攝相機的膠捲【第3幅圖】此作品由威海攝影愛好者闕先生在著名的邢臺地區拍攝
  • 柯達:關於昔日的膠捲霸主,一場漫不經心的死亡
    柯達公司不做數位相機,不代表其他公司就會放棄,果不其然,數位相機出片快,操作簡單,很快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柯達的市場份額被迅速被其他數碼類競爭對手蠶食。這種過於保守的選擇,讓柯達陷入到「膠捲沒人買、相機賣不出」的困窘。失去市場的它,一時間陷入到近乎崩塌的邊緣。為了生存,走投無路的柯達選擇大幅度裁員,賣專利技術扭轉盈虧,可是這怎麼可能是長久之計呢?
  • 老機新生 Supper Baldax膠片120膠捲相機測試樣片
    但是還是用紅窗過片判定第一張照片。相機在1950年代初由西德公司BaldaBünde出售。它僅以6×6版本存在,這個機器小巧實用,鏡頭配置也是相當到位,但是做工要受環境影響有所下降。尤其是頂部的上蓋,比較薄容易生鏽,黃斑對焦也是簡單的結構,取景窗和黃斑的窗口都是用膠水粘到頂蓋上,隨著歲月老化很容易掉落。
  • 秀芝,泫雅、宋閔浩……韓流明星沉迷於膠捲相機
    filmcamera1秀芝秀芝似乎迷上了膠捲相機的魅力在旅途中,用你自己的視覺觀察風景和人們的照片。膠捲相機的特殊質感展現了攝影師在旅途中的心情當我和朋友一起旅行時,我會留下我的記憶。2金寶拉這位前《天空之城》明星也是電影攝影機的忠實粉絲她的照片記錄了她在旅行中看到的異國風光。
  • 八十年代,相機拍照有多時髦?景區賣膠捲有人玩出租
    現如今習慣了手機拍照,單反專業相機也不再稀奇,不少老年遊客經常掛在脖子上走南闖北。可是在上世紀80年代,對於很多人來說,拍照還是一件可望不可即的時髦事兒。鏡頭下,來中國旅遊的外國遊客。當年手持相機,來國內旅遊的老外不少,不少80年代的國內影像照片多是出自他們之手。自行車縫紉機流行的三大件時代,照相機還是一件價值不菲的時髦商品。
  • 柯達轉行賣藥,曾經破產的膠捲大王,重生後在幹什麼
    7月28日,美股盤初,柯達(KODK)股價一度暴漲350%,截至今日凌晨收盤,柯達漲205.73%,報8.01美元/股,最新總市值為3.50億美元。柯達股價暴漲的原因是公司進軍製藥行業,它獲得了美國政府7.65億美元的國家貸款以創建柯達製藥公司。
  • Rapid膠捲、發條過片的半幅相機:日本富士Fujica Rapid D1!
    Fujica Rapid D1是日本富士公司在1966年推出的一款使用Rapid膠捲的旁軸相機,該機主要的特點有兩個:1、該機為一部半幅相機;2、該機是發條為動力進行過片的相機。Rapid膠片系統是將35mm膠片裝在特殊的金屬片盒中,但是這種片盒沒有中央轉軸,因此高度比標準的135膠捲盒短。下面兩張圖片就是普通135膠捲片盒和Rapid片盒的對比。使用Rapid膠捲的相機,都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沒有倒片旋鈕!這是因為Rapid相機會將拍照完畢的膠片過片到另外一個相同的空盒中。
  • 做膠捲的柯達公司現在賣藥了!
    如今,這家公司已經「徹底復活」,只不過不是因為那些頗具歷史情懷的黑白膠捲,而是因為賣藥。是的,你沒聽錯,做膠捲的柯達公司現在賣藥了,而且因此股價暴漲。昨日晚間,柯達美股盤中股價一度暴漲600%(收盤上漲318.14%),觸發20次熔斷,而在此之前的一天,柯達股價同樣暴漲203.05%,有不少投資者調侃,「這是一次『詐屍式』的上漲。」
  • 最早使用828型膠捲的相機!
    今天介紹的這款Bantam摺疊皮腔照相機,是美國Kodak公司在上個世紀30-40年代推出的一款使用828型膠捲的相機,其外形由當時著名的設計師Walter Dorwin Teague設計。Bantam系列相機是最早使用828膠捲的相機。
  • PPT如何製作照片牆的效果,PPT如何製作相機膠捲的圖片效果?
    PPT如何製作照片牆的效果?照片牆的效果如何用ppt做出來的?其實是比較簡單的,下面小編就來教大家如何製作。1.首先打開ppt,右鍵設置背景格式,選擇紋理填充。PPT如何製作相機膠捲的圖片效果?如何使用PPT製作一種相機膠捲兒的圖片效果呢?難點在於如何快速製作膠捲形狀,下面來看看操作吧。1.首先我們拖拽出一個矩形的顏色選擇深棕色。2.然後插入一個正方形,填充為白色。
  • 路人曝光範冰冰成名前膠捲相機照片 那時候可沒有濾鏡和美顏
    近日有網友在某社交平臺上曝光一組範冰冰成名前的合影照片,和後期精修圖不同,在膠捲相機時代可以完全沒有濾鏡和美顏,真實顏值怎麼樣一目了然。很多人對範冰冰的了解除了她的影視作品,每一次紅毯上的驚豔亮相都被稱讚「氣場強大的女王範兒」,看看二十多年前少女時期的範冰冰,清純可愛的模樣怎麼也不會想到日後會成為豔壓群芳的時尚女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