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7日
星期五 多雲轉晴
一個夏天,一場考試,一次別離。
日曆翻到6月,整個社會似乎都在為一件事兒忙碌——高考。對於大多數考生來說,這是邁向成人禮的重要儀式。然而,對它的事後回憶,難免會加上美化的濾鏡;考前無數次的期盼和忐忑,都沒有正面迎擊來得真切。
所以,就有了新一年的「高考日記」。今年高考,我們繼續邀請考生、家長、老師,為我們記錄這些即將絕版的人生記憶。
考生篇
高考,原來就是這樣啊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早上出門時,街上的人比平時已經少多了,可能既是在自覺維護高考交通,也是因為大家都在家裡享受著端午假期。
到了學校,我開心地和同一個考點的同學們匯合了,大家臉上都有一些難掩的緊張,但更多的是胸有成竹。正當我們在一起複習、討論著待會兒的作文題時,天天突然叫道:「呀!我忘帶手錶了!」鎮定,冷靜,思考對策。
我突然覺得,高考在這一刻就已經開始了。我們倆找到一個老師,詢問她有沒有帶指針手錶,沒有;又問了她旁邊的老師,還是沒有。這時,我們看到了站在門口呵呵笑著的E老師正在看向我們,聽到我們的困境後,一向熱心的他立刻把手錶摘下來借給天天,並安撫她的心情。為了讓天天放鬆下來,我逗她說:「他這是名表,待會兒考完試你也不用還他了!」解決了這個問題,我渾身上下的緊張感反而有點兒消失了。
語文,是我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相比其他科目,我擅長語文,更希望它考好。考前我在腦海中設計了無數考試時的樣子,但都在接到試卷的那一刻消失了。兩個半小時,我完全沉浸在了試題中。高考,原來就是這樣啊~
中午回家吃飯,爸媽早已備好。飯後在小貓的依偎下午休了一會兒,我又拿著「行李」直奔下午的考試。午後悶熱,陽光直曬,我被一輛建築用車在胡同裡堵了很久,像一顆正在等待被曬蔫兒的菜葉子。
正當我焦灼時,一個大爺主動要帶領我穿其他胡同到達考場。大爺跟在我的自行車後面「往東」、「往西」、「下個口兒再往西」地指揮,我搖搖擺擺地扭行在胡同間,卻也不一會兒就到達了考場。我回頭大聲地跟大爺道謝,卻沒聽見回聲,他已經消失在胡同某個深處了。
今日的語文大閱讀講述的就是北京的「大」與「深」。讀後再有如此經歷,我更覺北京之「深」了。縱橫交錯,曲徑通幽的,是深邃錯雜的胡同;烈日下熱心地領路,是胡同深處的神奇北京大爺。
——北京5中考生 孫琢璠
只是一次考試而已
從早上開始,緊張的情緒就蔓延開來。
第一次去二中,第一次換校考試,第一次高考……很多第一次。
到達候場室,找到同班同學坐下,聊了會兒天,緩解緊張的情緒。心情真正平復下來,是開考語文後不久,大概是寫完多文本之後吧。那時我發現,這真的只是一次考試,只不過換了一個高級的名字——高考,而本質跟我們經歷的無數次考試是一樣的,唯一不一樣的是它的價值很高。
整天下來,感受似乎只有一個——緊張,但拿到考試卷的那一刻,我感到我有著以往沒有的專注,整個世界只剩下我和卷子。考完打開手機,看著各種諧音「高考遇端午,全考985」 「祝你高粽」等等,讓我不禁笑出來,也算緩解壓力吧!
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有一個場景,就是考完試走出校門的那一刻,我覺得我有種明星般的待遇——鐵欄杆後密密麻麻站了一排的家長,探出柵欄的手機連綿不斷。很難想像在這炎熱的夏天裡,家長們在外面站了三個多小時,只為等我們出來。不提累,不提熱,臉上只有笑臉。
還有一天,還有最後兩科,加油!衝鴨!
——北京5中考生 高羽飛
家長篇
預報的冰雹哪兒去了
今天上午8時45分,看著高考考場——一六一中學校門重重地關上,我不禁長籲了一口氣:高考終於開始了。頓時,壓在心中的那塊「石頭」落了地。
從幼教的蒙特梭利,到小學的奧數,再到中學的一對一……女兒幾乎都是見證者。孩子的努力、家長的付出,所為的似乎就是這一場考試。現在,雖然大學的錄取率越來越高,但家長對於高考的關注程度絲毫不減。
都說「學習改變命運」,事實上,歸根結底是「考試改變命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家長的期盼。然而,子女成龍成鳳的基礎,莫過於「學而優」。「學而優」的最佳體現方式,則是通過一輪又一輪的考試,鋪就一條成才的道路。因此,從小學到大學的完整教育體系以及更為優質的教育資源,是成龍、成鳳的根本保障。一旦「跑偏」「跑弱」,勢必為子女未來的人生成長帶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想必這就是家長們的焦慮所在。
隨著考場大門的關閉,依然有很多家長像我一樣在駐足觀看。此時,隨著那塊「石頭」落地,我心裡確實有些空落落的,不知道身邊的那些家長是否也有類似的感覺。
早上,與女兒一起出門趕考。等電梯下樓時,她突然問:「我考上大學了,你幹什麼去?」女兒此問,肯定源於我們幾乎每天都要接送她。我一時語塞,竟然不知道如何回答。
在過去的這些年裡,女兒一直是家庭的中心,我的生活乃至工作幾乎都是圍著她在轉。當然,其間曾經有過幾次失落。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女兒提出自己與同學一起坐公交車回家,不用我騎車去接。那天下午,我忐忑不安地在家裡等著:一方面,擔心女兒坐公交車回家路上的安全;另一方面,發現自己忽然變得無所事事。
高考過後,我的生活又將怎樣?至少目前還沒有心思考慮。
其實,我對女兒還是很放手的。如今,彼此之間已然形成了一種默契,就是不要幹涉她不願意提及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學習成績。記得女兒上初中的時候,學校要求家長與孩子互相寫一封信,女兒在信中寫道:「我的同學最羨慕我的就是,無論每次考試我考得怎樣,爸爸媽媽都不會說什麼,只是鼓勵繼續努力。」我想,這就是彼此的尊重吧。
一天下來,高考語文、數學相繼結束了,我沒有問她考得怎樣,她也不講考試情況,這是我們多年形成的一種心照不宣。考得好壞,還是由最終的成績說了算,多說無益,反倒容易傷害感情。
當然,我和女兒還有關於高考的話題可聊,那就是預報的冰雹哪兒去了?
——考生家長 鄭勇
老師篇
致有韌性的每一個你
「此刻是2019年6月7日上午9點23分……」這是今天上午剛從北大附中考點回來,坐在電腦前敲下的幾個字。有千言想說,忍不住地要寫,為了這個特別的日子。
可是滿腦子忍不住地又在往外冒這些——「古詩文默寫應該沒問題吧,今天是端午,屈原的《國殤》如果考了可千萬別錯那幾個難字呀。」「這時候把多文本都做完了,問題應該不大吧。」「作文會出什麼呢?五四百年、七十華誕,會用什麼材料設題呢?」……得承認,我很沒出息地緊張了,就像考場上坐著的也有我一樣。
於是,好久了,文檔上也還只是那樣短短的一行,標誌著一個平常又特殊的時間。
心神不寧了一上午。11:30,第一場語文考試結束了。趕緊刷刷網頁,還沒有。再刷,「最新!2019年北京高考作文題出爐!」急急點開,「『韌性』是指物體柔軟堅實、不易折斷的性質。中華文明歷經風雨,綿延至今,體現出『韌』的精神。回顧漫長的中國歷史,每逢關鍵時刻,這種文明的韌性體現得尤其明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需要激發出這種文明的韌性……」「……2019年,我們隆重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歡慶共和國70華誕。作為在這個特殊年份參加高考的學生,你會賦予2019年哪一種色彩,來形象地表達你的感受和認識?……」
行,孩子們能寫,能寫出來!班裡的男孩PP一定也能順利完成700字。回憶閃回到早上——早上到了送考路口,「看,你們老師。」路口站著的是穿著校服的PP,他的媽媽看到了剛從送考車上下來的我們。我連忙走過去握了一下他的手,「別擔心,你可以的。不要有那麼大心理壓力,碰到難題,你不會的……」「別人也不會。」他把我的話搶過去,那語調讓我覺得「行,只要能緩解緊張情緒,這麼想,沒毛病。」要知道,PP同學,你其實就是一個有韌性的孩子呀。曾經因為寫不出作文而紅了眼圈讓人心疼,但是你仍然會說:「老師,我再改改」、「老師,我覺得我這一次有進步,我和大家一起寫完了」……所以,今天考場裡的你一定沒問題!2019屬於你的色彩一定絢麗無比。
當然,我更相信——都能寫出來,能寫出「色彩」來的還有考場上的有韌性的「每一個你」。中午,太陽出來了……
現在是6月7日下午的16點06分,孩子們已經是第二場考試的進行時了,再次打開電腦,心情放鬆多了。早上的一幕幕向我湧來——
端午假期裡車流不那麼洶湧的中關村大街,考點外拉起的警戒線,交警、城管撐起的大陽傘……嚴肅殘酷的高考裡有溫度不變的全民關懷。
考點校外各色校服的考生,緊張的或是淡定的,互相交談也好,獨自低頭看著複習材料也罷……經歷著高考,也是在完成疼痛與蛻變的成人禮。
陪伴的家長,無論是特意穿上紅衣、旗袍的媽媽還是久久不願離開的爸爸,小心翼翼地提醒或是滿臉笑意的鼓勵,一個轉頭或是紅了眼圈或是凝重了面容……「可憐天下父母心」怎能說盡。
送考的老師,親切地呼喚著走來的學生的名字,擊掌、擁抱,不迭聲地說著加油,只想讓你們知道,「孩子,我們在!」
6月7日下午17點05分,派到考點校駐守的帶隊LC老師和XY老師都發了朋友圈,不一樣的九張圖,不一樣的你們,但是一樣的走出考場的張張笑臉,這真是此刻最動人的表情。
加油,孩子們!明天,繼續!
—— 北京市第19中學教師 郝晨
高考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