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損失了62分,早知道如此,提前掌握規則多好啊!」這是李瑞金同學向班主任的反饋。
他對高考投檔及錄取規則掌握不夠,也缺少精準定位目標誌願的辦法,最終導致從一本滑到了二本。
我見過太多的考生,即使分數讓人很滿意,卻因為對填報志願缺少了解和準備,浪費了很多分,結果與自己心儀的學校失之交臂。
對事物的認識——會者簡單,不會者迷茫。對於高考志願填報,若平時有意識地去學習和積累,到時便會得心應手不吃虧。
言歸正傳,在本節中,我會詳細地講清——混淆大家思維的一個重要問題:高考投檔和錄取的兩個環節。對規則模稜兩可,源於此問題。具體內容如下:
-01-
投檔錄取
通常情況下,我們只知道高考投檔錄取是一個重要活動,殊不知其卻分為兩個環節:「檔案投遞環節」,和「專業錄取環節」。
不同的環節其實有其不同的規則,有其不同的實施單位,分別解決不同的問題。了解二者的區別是做高考志願填報的基礎。
檔案投遞是指地方省級考試院,將考生檔案投遞給高校的過程。
專業錄取是指高校接到考生檔案後,給考生分配專業的過程。
檔案投遞環節與專業錄取環節,是同一活動的兩個階段,自然有其不同的規則及特點,需要區別對待和掌握。
-02-
兩套原則
投檔環節所遵循的規則叫做「檔案投遞規則」。廣義的投檔規則包括加分政策、同分處理政策、批次或段設置、投檔比例、學校分配辦法、等等。狹義的投檔規則僅僅指「學校分配辦法」。
廣義的投檔規則,地方考試院也會以文件的形式告知考生,但難點在於對狹義投檔規則的理解,比較抽象,不通過有效的培訓,考生及家長許難以掌握。
那麼狹義的投檔規則包含哪些呢?隨著新高考的發展,新舊高考條件下有如下8種:
1、學校順序志願投檔規則;
2、專業順序志願投檔規則;
3、學校平行志願投檔規則;
4、專業平行志願投檔規則;
5、業組平行志願投檔規則;
6、學校一檔多投投檔規則;
7、專業一檔多投投檔規則;
8、業組一檔多投投檔規則。
對於非新高考地區而言,重點需要掌握「學校順序志願投檔規則」,和「學校平行志願投檔規則」。前者主要在體藝類、軍警類等提前批次及特殊批次中使用,後者主要在普通批次中使用。之後的內容中,會利用考生投檔信息表的形式,直觀解析及演示其投檔過程。
同理,專業錄取環節所遵循的規則叫做「專業錄取規則」。同樣也有著廣義和狹義之分。
從廣義的角度來說,包含專業錄取環節中的分數確定、同分處理、非分數要求、專業分配辦法、等等。從狹義的角度而言,指的就是「專業分配辦法」。
同樣,專業分配辦法也較為抽象,需要進行專業直觀講解,它們主要分為如下3種基本形式:
1、分數優先專業錄取規則;
2、分數級差專業錄取規則;
3、專業優先專業錄取規則。
除了上述3種基本形式外,還有許多「變種」,但掌握這3種基本形式後,就能理解其它形式。高校的專業錄取規則分布在其招生章程中,志願填報時需要查詢高校的招生簡章,每一所高校的專業錄取規則是有區別的,需要考生自行去查詢。
部分考生查詢到了高校的專業錄取規則,但是反應讀不懂。有的高校沒有明確指出採用何種專業錄取規則的名稱,而是只用一段話進行描述,若不透徹掌握上述3種基本規則形式,自然不知所云。
掌握3種基本形式後,萬變不離其中,考生一般都能讀懂高校的招生簡章。每一種規則,在後面的章節中,將採用考生錄取信息表的形式,分別進行詳細介紹和錄取過程演示,學習之後定能透析。
-03-
解決問題
不同的環節解決不同的問題,具體情況如下:
檔案投遞——解決「如何分配學校的問題」。
專業錄取——解決「如何分配專業的問題」。
考試院從考生所填報的眾多學校志願中,挑選一所學校進行檔案投遞,這個過程其實就是給考生分配學校的過程。
高校接收到考生檔案後,從考生所填報的眾多專業志願中,挑選一個分配給考生,這個過程就是分配專業的過程。當然也涉及到院系的分配,不過那是由專業分別決定了。
兩個環節解決的是學校志願和專業志願的分配,但遵循的分別是投檔規則和錄取規則。對兩個環節分解不清,是導致認識和填報錯誤的重要原因。
-04-
各施其職
不同的環節,由不同的單位負責。具體情況如下:
考試院——制定和實施投檔規則。
高校——制定和實施錄取規則。
不管是廣義還是狹義的投檔規則,全國是不統一的。各省市區都會根據中央的總體要求,及本地的情況自行制定投檔規則。
例如,在普通批次投檔規則方面:非新高考地區採用「學校平行志願的投檔規則」;浙江省採用「專業平行志願的投檔規則」;上海市採用「業組平行志願投檔規則」;而內蒙古採用「專業順序志願投檔規則」(本地叫做「專業志願清」)。
同樣,不管是廣義還是狹義的專業錄取規則,由各高校自行制定和實施。因而又各有其做法,有的採用「分數優先專業錄取規則」;有的採用「分數級差的專業錄取規則」;有的採用「專業優先的專業錄取規則」,有的則採用3種基本形式的混合形式等。
考試院制定何種投檔規則,考試院具備自主權,高校幹涉不了;高校採用何種專業錄取規則,高校擁有自主權,考試院幹涉不了。
兩個環節,兩個單位負責,兩方各施其職各負其責。
-05-
誤區總結
投檔成功不等於錄取。
現在我們已經明白,投檔只是一個環節,不是高考錄取的結束。而很多考生和家長,卻錯誤的把投檔等同於錄取——認為投檔成功就等於錄取成功了,這是一種很常見的錯誤認知。
投檔成功後,倘若考生不符合學校的錄取規則或要求,將會被退檔。退檔的結果自然很嚴重了,意味考生在同批次已經失去了被錄取的權利,因為一名考生只有一次投檔的機會。以後的章節中將詳述此問題。
那麼,什麼才算是被錄取了呢?只有考生獲得專業分配後,才算是被錄取。
投檔規則不等於錄取規則。
部分考生和家長,因缺少兩個環節的概念和認識,常常錯誤地把「檔案投遞規則」,當作「專業錄取規則」,搞得雲裡霧裡,不知所措。
有的部分考生及家長,雖然重視了對投檔規則的掌握,卻忽略了對專業錄取規則的掌握,在志願填報中,不看高校的錄取規則,或者是看不懂,最終也在志願填報過程中犯下錯誤。
不同的投檔規則下,會產生不同的投檔結果;同樣,不同的專業錄取規則下,會產生不同的專業錄取結果。由於這麼多的「不同」,給考生帶來了諸多遺憾。以後的章節中將會對相關問題進行詳解。
因此在高考志願填報中,不僅要掌握本地的投檔規則,而且要掌握所填報高校的專業錄取規則。
有問題歡迎留言和討論!
本節大綱:高考錄取兩個環節兩套規則解析
下節大綱:高考投檔規則的演變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