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語文中考,試卷中常會有解釋詞義之類的試題。平時遇到解釋字詞的問題,我們藉助於查字典或請教別人就能解決問題,但是在考場上則不能夠。那麼,怎樣教學生準確地解釋詞義呢?
下面介紹幾種簡單推測詞義的方法。
根據字形推測詞義
漢字是以形聲字為主的表意文字,我們可以根據字表義的偏傍來推測詞義。比如《襄陽市2018年中考》第22題「(1)詛咒」一詞的解釋,「詛」字有「言」字旁,「咒」有「口」字旁,與人的言語有關,聯繫全句就可推測其是「咒罵」之意。
根據構詞法推測詞義
現代漢語構詞的方式共有八種,如並列、偏正、動賓、主謂等等。
根據詞的構詞方式,也可以推測出詞義來。如上文中提到的第22小題「(2)與日俱增」是個偏正短語,理解時「俱」字比較費解,我們可以推測其義為「全部、都、一起」,「與日俱增」的含義也就能推其含義為: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一起增高。
根據詞語在句中的位置來推測詞義
句子是按照一定的結構組合起來的,有些詞語在句中充當主要成分,即主、謂、賓,有些詞語充當修飾成分,即定、狀、補,它們在一起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
掌握詞語所處的位置也可以理解詞義,如《貴陽市2018年語文中考》第38題「解釋下列詞語:(1)荊棘;(2)力所能及」。
(1)題「荊棘」一詞處於賓語的位置是名詞,可以推測是絆腳石即「阻力」;
(2)題「力所能及」用在名詞「事」的前面是個定語,意思是「力量能夠達到的。」
根據詞語在句中與上下文的聯繫推測詞義
如高爾基的《海燕》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其中「高傲」一詞本義是「驕做自滿"的意思,這裡卻是「自豪」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