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新娘子在網上吐槽,八年前學姐結婚時,她給了對方580元的禮金。八年後她自己結婚,學姐一家四口來喝喜酒,禮金只給了588元。
起初,這名新娘還以為學姐給了她一個大包,因為紅包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可拆開來一看才知道,分量重是因為紅包裡放了8個1元錢的鋼鏰子。
也就是說,8年後,學姐的回禮只多給了8元錢。
學姐這樣的做法,頓時就讓新娘感覺不舒服了。她沒忍住上網去吐槽了,卻引來一部分網友的嘲諷。
正如這位網友:
我看你是用$去衡量感情的,第一,你覺得她一家四口去了,回的禮也是你當年回禮金差不多,問題的是,如果感情好,絕不會計較這些的。
這話乍一聽十分有道理,但細細琢磨,卻有點荒謬。
荒謬在哪兒呢?我們先回到事件本身看一看:
八年前,新娘給出的禮金是:580元。
八年後,新娘收到的禮金是:588元。
也許有人會和上面這位網友一樣,認為朋友間的交情怎麼能用金錢來衡量呢?不管給多給少,如果兩人感情好,是不會計較這些的。更何況,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禮輕情意重」的說法,學姐給了回禮就是有情,新娘就不能計較。
可這樣的想法,真的對嗎?
現在,我們把這件事掰開從三個方面來看一看:
1、金錢不等值
八年前,新娘月收入不到2000元,580元是她近的月收入,也是她大半個月的夥食費;但八年後的今天,588元不管是對新娘還是對學姐,左右也不過是一頓大餐的錢。
單純從金錢的額度上來看,這顯然是不等值的,而且中間的差額還很大。
2、友情不對等
八年前,新娘能拿出的月收入給學姐當禮金,說明新娘是真心把學姐當朋友的;八年後,學姐一家四口來喝喜酒,只多回了8元。
就不說金錢在這8年裡的貶值情況了,如果學姐真心把新娘當朋友,真的看重這份交情,就不會在回禮裡只增加8個1元錢的鋼鏰子。
3、所謂交情,有「交」才有「情」
評論裡有部分網友嘲諷新娘「心眼小、太計較」,還諷刺她這麼看重金錢是交不到真心的朋友的。
這也是我覺得最荒謬的地方,新娘在八年前就能拿出的月收入做禮金,就說明她是個重情不重財的人,也能反映出她是個值得交的朋友。
反觀學姐,她才是那個用錢來衡量關係的人。或許她認為八年過去了,以後兩人也不會有什麼來往,給太多的錢,將來也收不回。
她多回了8元禮金,又拖家帶口地來喝喜酒,顯然是穩賺不虧的。
新娘的真心以待卻換來學姐的錙銖必較,她覺得委屈不舒服,難道不是一個人正常情感的反應嗎?
如果學姐也和新娘一樣看重這段感情,我想她斷然是做不出只多給8元的事來。
我們中國人雖然倡導「禮輕情意重」,但也講究「投桃報李」。
沒有人會幾次給人桃子,收不到對方的回饋後,還能天天繼續往外給桃子的。
也沒有人會給人桃子,收到對方一個咬過的李子後,還會覺得開心,還能笑眯眯地把這咬過的李子給吃下去的。
今天你送我一個桃子,明天我回贈你一個李子,這才是正常的朋友交往
所謂交情,不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互動交流」,彼此間才會建立起情誼甚至于越來越濃厚的嗎。
一段交情確實不能簡單地用金錢來衡量,但金錢觀至少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品性。
我身邊認識的朋友,在收到別人的人情時,總是想著多回饋一點,而不是斤斤計較生怕自己多給了一點都吃虧。
一廂大方,一廂只想著佔便宜,人情往來做不到對等,久而久之自然會被旁人看輕,也就不會和朋友建立深厚的交情。
如同這位學姐在回禮事件的處理上,她做的並不禮貌也不合適,間接反映出她沒有那麼真心對新娘。
只是讓我覺得奇怪的是,為什麼網友只嘲諷新娘,還說她貪心,卻對學姐的行為視而不見呢?
針對這件事,你會覺得是新娘太計較了還是學姐不夠朋友呢?
最後來個小調查,回禮的時候,你一般都多給多少禮金呢?你認為多少的區間內才是禮貌的做法?